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140节
</br> “成。”白金北点了点头。
</br> 这边,送走了白金北和冯氏夫妇,白石堂给苏木蓝手边的杯子添了点热茶,接着把那些地给拾掇了一下。
</br> 拾掇完后,在放杂物的窝棚里头,寻了两根胳膊粗细的木棍出来,拿刀子在那刻着。
</br> 苏木蓝只当他是觉得院子哪儿需要的东西,也没在意,只抱着茶杯在那喝茶。
</br> “我明儿个想去趟县城。”
</br> 白石堂忽的开口,“这既然回来了,也去先前的镖局一趟,也算是给大家伙报个平安。”
</br> “再来,我瞧着家里头的地在种的不多,可有时候干个活,出个门的,都不打方便,我想去买头牛回来,再打个架子车,出门干啥都方便一点。”
</br> “院子还有空闲的地儿,我拾掇拾掇,把牛棚给搭出来,到时候牛我来拾掇着喂。”
</br> 对农家来说,牛是十分重要的工具。
</br> 耕地,出行,样样都用的上。
</br> 而对于苏木蓝而言,有生意在镇上和县城里头,家中的许多东西也时不时要去县城买,白米豆这里读着学堂,往后也要去考县学,家里头有个牛车,自然是方便许多。
</br> 就拿她先前来说,要是有牛车,也不至于因为背了那么沉重的竹篓而崴了脚的。
</br> “成。”苏木蓝点了头。
</br> “你这儿有东西要捎不?”白石堂问。
</br> “上回去县城买了不少,一时也没啥缺的……”苏木蓝想了想,道,“看孩子们这儿要不要啥吧。”
</br> “好。”白石堂低头,接着削手中的木棍。
</br> 日头有些西沉时,这院子里头便开始有些冷了,白石堂扶着苏木蓝到屋子里头土炕上坐着,又怕她冷,给她灌了汤婆子搁怀里头抱着。
</br> 等孩子们回来,白石堂询问了一圈明儿个去县城要捎带的东西,又领着孩子们做了晚饭。
</br> 韩氏给的那只鸡,白石堂给宰杀了,晚上的时候配着买回来的蘑菇和木耳干菜,一并炖了炖。
</br> 虽没有苏木蓝做的大盘鸡滋味惊奇,但蘑菇和木耳都提鲜的很,炖的又烂糊,吃起来也好吃的很。
</br> 专门舀了一些汤头和鸡肉出来,在第二天晨起的时候,煮成了鸡汤面来吃。
</br> 吃罢早上饭,孩子们照例去上学,白石堂收拾一番,准备出门。
</br> 今儿个阴着天儿,日头没有出来,苏木蓝没有去院子里头,准备在屋子里头待着。
</br> 冯氏怕她无聊,昨晚上让白永和跑了一趟,送了两本书过来。
</br> 不是四书五经类学习的书,是书铺里头卖的话本子,跟当代的小说有些类似,苏木蓝昨晚翻了两页,觉得十分有趣,准备今天在家的时候,好好看一看。
</br> 白石堂这时走了过来。
</br> 苏木蓝当他是要出门给自己打个招呼,便道,“你路上当心一些。”
</br> “嗯。”白石堂点头,把手中的东西递了过来。
</br> ------题外话------
</br> 先更新两更,剩下的下午或者晚上更~
</br> 近期作者被失眠困扰,码字效率较低,大家见谅哈
</br> 第464章 拐杖
</br> “你试试,看合不合手?”
</br> 苏木蓝看着白石堂放到她床边的东西,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br> 那是一副拐杖。。。
</br> 跟当代的拐杖长相差不多,不过因为是用木棍做得,多少显得形状有些怪异。
</br> 但打磨的到是十分光滑,腋下的那个支撑上头,也绑上了棉垫。
</br> 昨天看白石堂在那摆弄木棍,苏木蓝只当他是要做什么家里头用的物件,不曾想竟是为了做这个。
</br> 且昨晚吃饭时,还是零散的木棍,今天晨起便变成了拐杖,看这架势,白石堂昨晚应该熬了许久做好的。
</br> 看起来,自己这个过日子的合伙人,为人还真是不错。
</br> 自白石堂回来,苏木蓝头一回觉得,他回来兴许不是个麻烦事,而是个好事。
</br> 接了拐杖过来,苏木蓝上手试了试,在屋子里头架着拐杖,来回走了几步。
</br> “不错,高低合适,用着也不费力气。”
</br> 苏木蓝夸赞了一番,对白石堂道,“谢谢你,费心做了这个。”
</br> “家里虽说有人照顾,可有时候到底也不如自己动手方便一些。”白石堂道,“先前我在外头见有人用这个,看着也十分方便,便照着做了一个。”
</br> “你用着顺手就好,那我就先走了,我跟水柳交代过了,要是我回来晚了,让她领着弟弟妹妹做晌午饭,面条也擀好晾着,你不用操心这个事儿。”
</br> “好。”苏木蓝点了点头。
</br> 白石堂出门,怕外头风大,把堂屋门给虚掩了一下。
</br> 听着大门关上的声音,苏木蓝判定白石堂应该走远了,便把枕头放在身后,依靠着舒舒服服的看起话本子来。
</br> 手边的茶,时不时的喝上一口。
</br> 茶水清冽,微微烫的温度,入喉的时候十分舒适,苏木蓝一口气喝了半杯,等快见底的时候,拎起旁边小火炉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再续上一些。
</br> 崴脚的这几日,因为走动十分不方便,苏木蓝连茶水都不敢喝多的。
</br> 毕竟跟白石堂是合作关系,喝水多了,去厕所时,就怪尴尬的。
</br> 即便白水柳这几个孩子在,可这种事情,苏木蓝也怪不好意思的,所以只好减少汤水和茶水的量。
</br> 但现在有了拐杖,到哪儿都方便许多,便不必有这个顾虑了。
</br> 苏木蓝美滋滋的翻了一页手中的书。
</br> 镇上吴记的生意,如往常一般红火。
</br> 吴卓远和魏氏夫妇两个人手中的钱也越发的多。
</br> 大宝已经送去镇上的学堂启蒙,二宝年岁还小,大都在后院或者家中玩闹,宋氏帮忙照看着。
</br> 手里宽裕,惦记着吴田福在家也没人照顾,便在镇上寻了块地儿,租下来给吴田福当豆腐作坊。
</br> 这样一来,吃住,做豆腐,卖豆腐都在镇上,彼此都有个照应,孩子们也能在一块玩,互相帮着照看孩子。
</br> 吴田福的孙子吴和年也去了学堂,吴巧云则是时常在吴卓远家里头。
</br> 六岁的年纪,已是能帮着宋氏做点搬板凳,递针线,烧火的活,宋氏喜欢的很。
</br> 吴田福做的是地道的卤水豆腐,原本就被人认可,这豆腐坊搬到镇上,逢集出摊,平日里大家都去豆腐坊买,生意也十分不错。
</br> 第465章 不喜
</br> 吴家的日子,可以说过得宽裕且平稳。
</br> 都在镇上,即便跟魏大有关系不好,但到底是岳丈一家,吴卓远和魏氏还是时常回家去的。。。
</br> 只是魏大有每次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只恨不得要把吴卓远和魏氏撵走才罢休。
</br> 吴卓远和魏氏也不在意,该孝敬的东西,倒也没有断过,只是除了逢年过节的,吴卓远也不上门去找不自在。
</br> 魏氏知道吴卓远的难处,更觉得自己爹做的过分,也不强求吴卓远往家跑。
</br> 该尽的孝心尽到,旁的到底也是虚的。
</br> 眼瞧着这入了冬,再过一个多月便要过年,吴记也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
</br> 铺子里头已是雇了三个伙计,两个伙计卖货,另外一个在后院帮忙。
</br> 不过帮忙的时候,无外乎就是做些搅拌等类的力气活,接触不到实际性的东西,倒也不担心伙计偷学了去。
</br> 吴卓远和魏氏正在后院忙活着,卖货的伙计挑帘子进了后院。
</br> “掌柜的,外头有人找,说是想着跟掌柜的谈一笔生意。”
</br> 吴记生意好,想着合伙谈生意的人,学艺的人,可以说都不在少数的。
</br> 吴卓远先前跟苏木蓝商量过,最终决定的是,吴记仅此一家,绝无分店。
</br> 一来是要确保这吃食的味道,以免因为品质而影响吴记的口碑。
</br> 二来是要确保吴记品牌的稀有性,以此来确保吴记的生意。
</br> 如若不然,看似很多合作加盟商,到最终一地鸡毛,生意做砸了不说,到最后也不见得能赚多少钱。
</br> 这般细水长流,生意稳当,日子富足,各自心里都踏实。
</br> 只是对外是这般说,且所有来谈生意的人也都一一拒绝,但旁人上门是求合作来的,都是做生意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只让小伙计张口打发了未免显得有些拿乔托大。
</br> 所以这些事儿,都是小伙计知会了吴卓远,吴卓远再去拒绝对方的。
</br> 吴卓远听了伙计的话,应了一声,交代魏氏了一句便往铺子去了。
</br> 到了铺子里头,便瞧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在铺子里头,来回的打量,审视着铺子里头的吃食。
</br> 那人穿着质地一看就不俗的缎子面衣裳,身边还带了一个二十多岁,似乎是小厮模样的人,身份看着非富即贵。
</br> 只是那人微扬着下巴,耷拉着眼皮,看铺子里头的东西时,也是眉梢微挑,一副看什么东西都不屑一顾的模样。
</br> 吴卓远看到这个人的模样,心中便多了一些不喜。
</br> “刚听铺中小伙计说尊驾来寻我谈生意,不知尊驾如何称呼?”吴卓远礼貌询问,但语气却淡淡的。
</br> 那人显然也察觉出来吴卓远的不热情,只略拱了拱手,“这位便是吴掌柜了,不过吴掌柜既是做吃食生意的,估摸着也是听过齐顺斋的吧。”
</br> 吴卓远略顿了顿,看了眼前那人一样。
</br> 对方提起齐顺斋,那他大约就是齐顺斋的掌柜的,陆齐顺了。
</br> 要是这样,陆齐顺来寻他谈生意,这倒有点意思了。
</br> ------题外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