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120节
</br> 白土顺思考这些的功夫,这肚子里头已是一股一股地,顶着疼了起来。
</br> 孙氏刚刚喝解毒的药喝的最多,这会儿反应也比白土顺更大一些,已经顾不得许多,捂着肚子就往家里头跑。
</br> 第399章 栽跟头
</br> 与其说是跑,倒不如说是小心地往前挪动。
</br> 以为蓄势待发,这大幅度的动作,会让自己更加难受,甚至会……
</br> 总之,白土顺和孙氏两个人,领着孩子艰难的回到家里头后,便也顾不得什么,都往茅房去。。。
</br> 熏天的臭气,弥漫了许久。
</br> 连白土顺和孙氏家左右两户的邻居,这两日连家门都不敢打开,更不敢在院子里头多呆,甚至连衣裳都不敢晾晒了。
</br> 但这两家都是被孙氏捡拾了地里头麦穗的人,原本因为两个人拉肚子的事儿颇有怨言,但想到可以白得一倍的麦子,这心里头也舒坦了许多,捏了鼻子硬生生地忍了。
</br> 白土顺和孙氏两个人,整整跑了一天的茅厕,直到第二天的时候,才状况才好了一些,不再跑肚了。
</br> 但两个人此时也是如抽干了力气一般,在床上足足躺了两日,这才能正常吃了些饭,有力气下了床。
</br> 能下床后,白土顺便没有耽搁,只按白康元给的单子上头写的,挨家挨户地给人送麦子去了。
</br> 这事儿,算是彻底结了个尾。
</br> 只是,这尾虽说是结了,可这到底是自年后以来,除了张谷来偷苏木蓝家大米后,第二件最轰动全村的事儿,自然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br> 尤其是白土顺夫妇两个人跑了整整一天茅厕的事儿,更是被人拿出来取笑。
</br> 就连苏木蓝家的四个萝卜头,这会儿也是感慨不已。
</br> “孙伯娘那一双眼睛,成日的就盯着旁人家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巴不得沾上一些便宜去,这回也算是栽了大跟头了。”
</br> 白水柳是孙氏可谓是极为没有好感。
</br> 偷看她家晒红薯干,偷摸着想学晒红薯干在先,后来见她们在地里头干活,出言讥讽在后,可以说从头到脚地都对她家透露着十足的敌意。
</br> 白立夏也附和道,“是呢,这次也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要罚她呢。要不然成叔公做事那么谨慎一个人,就这么不小心碰巧把天仙子浇到地里头去了?”
</br> “所以说,这就叫做,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白米豆也插了句话。
</br> 这会儿苏木蓝正领着四个孩子在筛捡秋种时要用的棒子粒儿,听着他们四个说的话,顿时笑了起来,“这事儿怕不是老天爷惩罚的。”
</br> “怎么说?”四双眼睛顿时瞪大了。
</br> “你们成叔公为人稳重,既然那天仙子是剧毒,肯定不会随意放在院子里头的,更不会那么轻易浇到麦子地里头。”
</br> 苏木蓝笑道,“到是前几天刚听说村中的人对偷拾麦穗的事儿头疼的很,这后脚你们成叔公就传出来了这话,且中了剧毒,一副药就喝好了,你们不觉得有点蹊跷?”
</br> “娘的意思是……”
</br> 四个孩子闻言,顿时陷入了沉思。
</br> “娘的意思是,这是里正叔公想出来的办法,故意让成叔公放出这些话来,引偷拾麦穗的人上钩?”白米豆抢先答了一句。
</br> “说的没错。”苏木蓝点了点头。
</br> 第400章 及时雨
</br> “既然晚上月亮明亮,不好抓住那偷拾麦穗的人,只能让他自己跑出来了。”
</br> “可这也不对吧。。。”白竹叶拧了眉,“要是成叔公家的麦穗没有毒的话,为啥孙伯娘和顺伯伯会觉得嗓子疼,跟火烧一样?”
</br> 白土顺那天抱着孙氏去解毒的动静闹得极大,他们四个人,也去瞧了一瞧的。
</br> 当时白土顺和孙氏那模样,瞧着抓心抓肝的,难受的很。
</br> “这个叫做心理作用。”
</br> 苏木蓝解释道,“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举个例子来说呢,就是你穿了件衣裳,别人都说这衣裳不好看,当你听的多了,就也会觉得这件衣裳真有些不好看。”
</br> “你们孙伯娘和顺伯伯也是这个情况,本来没事儿,可别人说他们吃了毒药下去,肯定也就怀疑自己真吃了毒药下去,也就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了。”
</br> “这种情况,在不能正确分辨事务的人身上尤为明显,你们孙伯娘原本因为这个事儿心虚的,再一听这个,肯定吓得不行,也就胡思乱想了。”
</br> “就跟有些人胡思乱想的时候,说自己看到鬼怪时,是一样的?”白立夏问。
</br>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苏木蓝点头,“不过这事儿呢,既然你们里正叔公没有对外解释,估摸着也是想借这个事儿给别人个警示,免得也有人想着乱占小便宜。”
</br> “所以娘也就是跟你们解释解释,你们知道就好,对外是不许说的。”
</br> “娘放心,我们知道。”
</br> 白水柳四个孩子,重重地点了点头。
</br> 他们四个原本就是十分懂事,又极为听苏木蓝的话,现在上了半年的族学,白学文对行为举止上头更是十分关注,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之余,教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br> 而这做人的道理里头,白学文一再强调的便是三样,少言,务实,诚信。
</br> 所以四个孩子们,对于苏木蓝此时的交代,都牢牢记下。
</br> 而苏木蓝见状,也是笑着微微点了点头。
</br> 四个孩子原本便是早当家,比同龄孩子成熟稳重不少,现如今是越发让人觉得可信可靠了。
</br> 苏木蓝忽的有种自家崽崽初长成的欣慰感,这脸上挂的满满都是姨母笑。
</br> 这几日,接连下了两场雨。
</br> 天气已是入夏,下雨是十分寻常的事情,且都是阵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但雨量却也是足够的大。
</br> 这两场雨,可谓是及时雨。
</br> 刚刚收了麦子,正是要种秋季农作物的时候,雨水滋润土地,可谓正是时候。
</br> 各家各户的麦子归仓,开始在田间地头,忙活着点棒子,种花生,撒芝麻等。
</br> 没有过于现代的机械,且棒子、花生、大豆等,长出来的苗是要控制数量以达到高产目的的,是不能用出种子太快的耧来播种,只能用铁锹刨了坑,一个坑里扔进去两粒种子,再埋上即可。
</br> 这样一来,便是纯人力来做了,且这时候的天儿晌午已经炎热,只能趁晨起和下午来做活,时间上还是十分紧迫的。
</br> ------题外话------
</br> 作者终于放假啦,要开始回家当苦力了~嘤嘤嘤
</br> 第401章 变蛋
</br> 尤其家里头地多的,更是紧赶慢赶,几乎是全家上阵。
</br> 小孩子做不了太多体力活的,便负责往里扔种子,或者埋红薯苗,再或者去扒开已经长了一段时间的棉花旁边的土,捉那些可恶至极,啃食棉花根的土蚕。。。
</br> 总之,这会儿是继收麦子后,又一轮忙碌。
</br> 苏木蓝也领着孩子们点了棒子,种了红薯。
</br> 去年新开荒的土地,一直用心侍弄着,春日的时候还特地歇了一季,这会儿的地,已经是有些模样了。
</br> 照这个架势来看的话,今年红薯的收成,会比去年更好一些。
</br> 忙活了这些,“麦忙假”也算是结束,族学里头继续开始上课。
</br> 白水柳姐妹三个人接着去族学里头听课识字,而苏木蓝则是张罗着开始晒红薯干。
</br> 吴记现在大部分的吃食都是吴卓远和魏氏两个人在做,唯独这红薯干,苏木蓝和他们商议后,保留了下来。
</br> 这一来是镇上吴卓远夫妇家地界有限,晾晒红薯干的条件实在是不好,不如苏木蓝在家晾晒来的天时地利人和。
</br> 这第二呢,苏木蓝收红薯,晒红薯干,也算是维系族中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br> 到底她家孤儿寡母的,许多事儿还得指望着村中族人伸手帮上一把的。
</br> 趁着这会儿天气热,红薯干晒得快,多晒上一些,到时候密封保存,也能确保秋冬日也有货来卖。
</br> 除了晒红薯干,苏木蓝近期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做“变蛋”。
</br> 所谓“变蛋”其实是现代社会中说的“琥珀蛋”,做法跟松花蛋做法差不多,拿新鲜的蛋滚了石灰、盐、茶叶沫混在一起的“泥汤”,再沾上一层的锯末保持干燥,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静置个十来天,便可以吃了。
</br> 只是松花蛋用的是鸭蛋,这里地处北方,养鸭子的不多,鸭蛋产量也少,苏木蓝便选用了鸡蛋。
</br> 且鸡蛋做出来的“变蛋”,完全是琥珀色的,色泽看起来更加鲜亮,但香浓程度比鸭蛋来说,要略少一些,但这里松花蛋并不存在,鸡蛋做成的“变蛋”已是足够吸引人了。
</br> 而这“变蛋”,制作好后,在石灰包裹下,常温保存可以放三到六个月,比鸡蛋储存时间更长。
</br> 夏日里头,地里头做活累了,在田埂歇息时,剥上一颗变蛋来吃,忙活了一天,晚上凉拌一盘菜,再配上一口酒,可谓是绝佳享受,比吃块肉还要觉得解馋的。
</br> “变蛋”的价格,暂时定的是四文钱一斤。
</br> 物美价廉,东西新鲜少见,在吴记开始售卖时,便十分火热。
</br> 买来自家吃,或者走了亲戚,又是不太容易放坏的东西,怎么都觉得十分合适。
</br> 而不单单是吴记,苏木蓝还送了一些“变蛋”到七里香去。
</br> 天气炎热,七里香现在售卖的红焖羊肉,已是变成了冷锅羊肉,少了炭火的熏烤炙热,更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br> 把“变蛋”切成小小的月牙状,如花瓣一般摆满了盘子,浇上料汁蒜末辣椒末,吃起来滋味浓,后味足,最是适宜下酒吃。
</br> ------题外话------
</br> 感谢“cptsha”、“忆夏花开”、“8wy192963”、“这也行~”、“书友20221hy221”、“鱼031269”、“荦静”、“简和玫瑰”投出的月票,感谢“忆夏花开”1500币打赏,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第402章 想办法
</br> 凉拌“变蛋”这道菜,很快成为了七里香的招牌菜。
</br> 但变蛋的供应量有限,七里香这里,每天能上这道菜的数量不多,先到先得,时常有人是吃不到这道菜的。。。
</br> 惦记着七里香的这道菜,愿意早早来吃饭,固然是好事,但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吃不到的人自然也会有些怨言。
</br> 遇到这种性子略微刁钻,但又是常客的,陆雯晴也想过用预留的方式解决,只是这样一来,倒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