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98节
</br> 这一传十的,整个村子里头今年过年聊天时,谈论最多的事儿就是有关各家闺女去不去族学里头读书的事儿。
</br> 白康元听着这些话,心里头是舒坦的很,在家里头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别说,这白石堂家的主意是真不赖呢。”
</br> “我是瞧着,这孩子聪明的很呢。”郑氏也是笑眯了眼睛,“老二听了这话,不是也赞不绝口,说是要回去给他们那县太爷提一提这桩事么。”
</br> “这也算是帮了咱们家老二一个忙的,要不然老二做个主簿,不容易出政绩,税收的少了却要担责,老二这事儿若是做的好,也能得个奖赏。”
</br> “这些年,太后和皇上一直对注重这些事,这也算是投其所好,估摸着县太爷心里头也是有分寸的,不会亏待了老二去。”
</br> 白康元笑道,“不过也亏了你,把这事儿说的跟真的似的,听得我都要信了的。”
</br> “害,就村子里头那些妇人,都不用说的跟真的一样,人家也能传得神乎其神的。”郑氏提及这事儿,还是有些无奈地想扶额。
</br> 说起来,她也不过是提及自己一个远房侄女嫁给了一个县城的教书先生,日子过得十分顺心,至于剩下的那个,一年赚一百两,往后要当官老爷,前程比老二还要好的话,她是没有说的,都是被那些人传来传去的添油加醋。
</br> 好在这个远房侄女是被她杜撰出来的,要是真有这么一个侄女,怕是要找上门来,质问她编排的事儿了。
</br> 不过看眼下这个情景,杜撰不杜撰的,似乎都不重要,大家伙的目光貌似也没有盯在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上头,反而是眼巴巴的看着她侄女会读书认字,嫁的好的事情。
</br> 这样也好,总归是目的达到了。
</br> 白康元明白郑氏的意思,嘿嘿笑了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由着她们去就是,估摸着等着过了十五,这族学开课的时候,就该有人寻上门来了,到时候就看有多少了,多多少少的,只要有,这事儿就算是办成了,其他的,慢慢来就是。”
</br> “这事儿白石堂家给出的主意,你也寻思寻思,看给白石堂家送点啥,不能说回头咱们占了这名儿,就一点也不承情,总归不好看。”
</br> “这事儿你就放心吧。”郑氏笑道,“那不,老二这回带了点牛肉回来,我早早就给她家送去了一块呢。”
</br> 朝廷重视农桑之事,耕牛极为重要,轻易不可宰杀,除非是遇难或者病死的牛,才可跟衙门报备,宰杀了卖肉。
</br> 牛肉难得,滋味却不错,即便碰到能够宰杀的牛,也未必能够买得到肉。
</br> 也就是白子实在县城做主簿时,为官清廉爱民,百姓惦记着,自家的牛拉车时不小心掉到了沟里头,宰杀了牛之后,没有把牛肉都卖掉,而是送了一些给白子实。
</br> 而白子实呢,自己舍不得吃,一些给了县太爷,另外一些,则是拿了回来孝敬他们老两口。
</br> ------题外话------
</br> 推荐作者完本种田,长姐带系统发家致富文《长姐她富甲一方》、随身厨房美食文《味香》、夫妻同心无系统致富文《掌家小萌媳》,喜欢的亲们可以去看看~
</br> 第323章 透个信儿
</br> 苏木蓝会做吃食,家里头日子过得也宽裕,白康元觉得寻常东西也拿不出手,唯有这牛肉,还算是个稀罕东西,估摸着苏木蓝也会喜欢。
</br> 眼下见郑氏极为有盘算,已是早早把东西送去,白康元也是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又道,“对了,先前你说要帮着人苏氏寻个能上门的女婿,咋样了?可跟苏氏透个信儿了?”
</br> “没呢,我寻思着等寻着合适人了,再跟她提一句,看她愿意不愿意,这要是没寻着,就直接跟人说,也没法张口,到底是再嫁,没个人影儿的,就这么劝着,显得人家在家待不住,非得找个爷们儿呢。”郑氏解释道。
</br> “是这么回事。”百康元点了点头,“反正你操着点心吧,要是有好的,跟人家说一说,也算是帮衬一下她家里头。”
</br> “放心吧,我心里头有数。”郑氏笑着答应了下来。
</br> 过年这几日,初一拜年,初二到初七,都是走亲戚的日子。
</br> 娘家,姐妹家,哥哥弟弟家,舅舅家,姨妈家……
</br> 挨个的排过去,日子排的是满登登的,若是家里头亲戚多了,一天怕是得走上两家才行。
</br> 白石堂家是三代单传,没有这些直系亲戚可以去走,苏木蓝呢,又是跟娘家断了往来,亦是不需要来回走动,以至于这段时日,旁人家都忙的不可开交,她家到是颇为清闲。
</br> 趁着这个时间,苏木蓝又研制了几样吃食,包上了一些汤圆。
</br> 正月十五,南汤圆,北元宵。
</br> 在现代社会时,因为物流便捷以及南北文化的融合,北方人也大都吃南方包的各种馅料的汤圆,但在这个时候,这里的人们,吃的大都是元宵。
</br> 花生、瓜子等各种坚果,混着糖粉压成馅料,切成小小的方块,搁在满是糯米粉的箩筐中滚啊滚的,便滚成一个一个的元宵。
</br> 煮熟之后,糯米粉也会变软一些,但因为一层一层滚上去的,口感还是要硬许多,不够软糯。
</br> 但汤圆是糯米粉和的面包成的,煮熟之后,口感却是软糯许多,且因为是手包的缘故,馅料便也可以有诸多变化。
</br> 黑芝麻,花生,南瓜,紫薯……
</br> 多种多样,口味不同。
</br> 且苏木蓝还用那蒸熟的糯米面,包成一个一个的熟汤圆,撒上一些糯米粉防止粘连,再用竹签穿了,做成一串一串的汤圆串来,便可以随时随地来吃了。
</br> 若是想吃点不一样的,将这熟汤圆搁在油锅里头炸上一炸,炸的表皮焦脆脆的,吃起来是外焦里糯的,香的不得了。
</br> 于是,这个元宵节前后,镇上到处可见拿着一串一串汤圆,一边走一边吃的孩童,几个孩童一起的,还要比上一比我的是这个滋味,你的是那个滋味的,换上一两个来尝一尝。
</br> 吴记的生意,可以说自年后开门后,便十分的热闹。
</br> 苏木蓝这边,也是忙碌的很。
</br> 除了要做一些吃食,额外的,还要教吴卓远夫妇许多吃食的做法,两头跑着,辛苦的很。
</br> ------题外话------
</br> 感谢“喜欢太阳花的小猴子”、“书友20190522152435186”、“闲眄”、“姚歆语”、“潇湘书友510”、“alondzj”投出的月票,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第324章 我又不傻
</br> 吴卓远见状,和苏木蓝商议了一下,将从张门义那买羊奶的活,尽数都揽了过来,也免得苏木蓝再来回的跑。
</br> 而现在吃食种类和数量增多,羊奶的需求量也变大,吴卓远便和张门义商议,一半给了钱,另外一半则是照旧给了吃食。
</br> 这日,吴卓远照旧来买羊奶,给了银钱和吃食,将张门义准备好的羊奶,搬上了牛车。
</br> “张大哥辛苦了。”吴卓远临走时道了谢。
</br> “慢走啊。”张门义送了送吴卓远,没忍住问了一句,“先前不都是白家村,白石堂家的苏氏来买羊奶,往后都是你来了?”
</br> “嗯,往后都是我来买了。”吴卓远笑道,“苏嫂子忙不过来。”
</br> “哦。”张门义顿时有些失望。
</br> “张大哥是有事儿吗?”吴卓远看张门义显然欲言又止,有些讶异的问。
</br> “也没啥事儿,就是年前苏氏来我这里买羊肉来着,当时没有她要的羊排,我还想着看她还要不要,要的话,回头有了,我给她留上一些。”张门义道。
</br> “那我见了苏嫂子,给张大哥你带句话吧,问问苏嫂子那还要不要。”吴卓远主动道。
</br> “成吧,你给问一句,要是要的话,回头我给送家里头去。”
</br> 张门义垂了垂眼皮,道,“到时候宰好了羊,肉血哗啦的,她估摸着也不大好拿。”
</br> “成,我给捎话。”
</br> 这段时日接触下来,吴卓远见张门义是个性子敦厚实诚的,觉得是个老实的好人,这会儿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帮着捎话。
</br> 张门义笑了笑,看吴卓远走了,才回院子里头接着忙活起来。
</br> “你看看你,这过了年,也不换身新的衣裳?”
</br> 张门义听着声音,抬头见张梨花进了院子,急忙放下了手中的活,“姐姐你咋来了?”
</br> 说着话,便扶住了她,“你这身子不方便,还来回的跑。”
</br> 张梨花年前又有了喜,这会儿已是四个来月了。
</br> “公婆原本也是不愿让我来回跑的,可在家里头实在闷得慌,便说出来走走,又不是头一胎了,我心里有分寸的,放心吧。”
</br> 张梨花笑道,“主要也是惦记着你一个人在家,天儿也渐渐暖和,给你做了身春装给你送过来,谁知道来了一看,你这冬衣穿的都是旧的,年前不是给你做了两身新的,你咋不穿?”
</br> “这成天做活,新的也穿不出来好,旧的也没坏没补丁的,一样穿的。”张门义嘿嘿笑了笑。
</br> “得了,我又不傻,也不是看不出来,你这哪里是想着旧衣裳一样穿,就是不想着穿衣裳,拾掇自己罢了。”
</br> 张梨花说起这个,就叹了口气的,“你说说你,老大不小的人了,成天的还是能想着偷懒便偷懒,说来说去的,还是差个能照顾你的人。”
</br> “姐,我一个人也能照顾得了自己。”张门义道,“就别老操心这个事儿了。”
</br> 张梨花看张门义这么回答,顿时叹了口气。
</br> 张门义对外说是早年丧妻,成了鳏夫,事实上……
</br> 第325章 特别
</br> 那件事到底对他打击过大,所以连家都不想成了。
</br> 这家这个弟弟,真的是受苦了。
</br> 张梨花一想到这事儿,眼圈便有些泛红,眼泪便要跟着落下来。
</br> “姐,今儿个咋就你一个人来,孩子呢?”张门义看张梨花情绪不对,赶紧转了话题。
</br> “疯跑着在家玩呢,公婆领着去了镇上,买回来了好多吃食,正分给别的小孩一块吃的,我看他们玩的正在兴头上,也就没喊他们。”
</br> 张梨花道,“来的时候光惦记着给你带衣裳,倒也忘记了给你带些吃食来,等下回来的时候,给你带一些,镇上的吴记,新出了好几样的吃食,滋味都不错呢。”
</br> “也不用那么麻烦,等回头吴掌柜来买羊奶时,估摸着也会捎了来的,到时候要是有稀罕的,我给孩子们留着。”张门义笑道。
</br> “到是忘了这茬。”张梨花笑了笑,“你这儿最不缺的便是这个了。”
</br> “是啊。”张门义道,“对了,这两天准备宰只羊,到时候我把肉给家里头送过去,到时候炖了羊肉来吃。”
</br> “成,前几天孩子们还惦记着来着,可巧你就要宰羊了。”张梨花道,“这羊肉价钱不算便宜,羊腿也好卖,也别挑好肉往家里头送,羊排啥的,羊骨头的,送点就行。”
</br> 家境宽裕的人,讲究吃相,所以能吃肉的话,大都不啃骨头,大块的羊肉是最好卖的,也卖的上去价钱。
</br> “就是有人想着要羊排才要宰羊的,这羊排怕是送不过去了。”张门义解释道,说话时,略有些难为情。
</br> “哦?”张梨花有些诧异地看着张门义,“这到是稀罕,还有人专门要羊排的?”
</br> 更稀罕的是,这张门义竟是因为有人要羊排就要宰羊。
</br> 张门义做活认真又精细,养的羊是附近十村八村最好的,羊可以说长年也是不愁卖的,且张门义勤俭,也是厌恶旁人浪费奢侈的,应该不至于人买羊排就要去宰羊,还要将羊肉送给她那里去才对。
</br> “是谁口味这么特别?”
</br> “没谁,就有人要的,不好推辞。”张门义含糊着应答,站起身来,“瞧我,姐姐来这么久,都还没倒杯水给姐姐开,这会儿姐姐不方便喝茶,我给煮点红枣茶吧。”
</br> 院子里头有棵枣树,去年秋天的时候,结了许多的枣子,张门义收了来晒干,平日里炖肉炖汤的时候,放上几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