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97节
</br> 两个孩子软声软语的,奶气十足的音调让吴卓远心都软了,俯身下来把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抱了起来,一人亲了一口。
</br> ------题外话------
</br> 感谢“书友141104230727983”、“书友20180612185024115”、“妙红9246”、“梅落守月”投出的月票,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第318章 捧杀
</br> “等过几天,爹带你们去县城逛逛,买好吃的,好玩的。”吴卓远笑道。
</br> 往后去不去县城现在还说不准,但忙活了一年了,到年根儿的时候,吴卓远打算早些关了铺子,带着魏氏和大宝、二宝,去县城好好逛一逛。
</br> “好!”大宝和二宝脆生生地应了下来。
</br> “真乖,你们去玩,爹跟娘说几句话。”吴卓远揉了揉两个孩子的小脑袋,两个孩子跑开去玩沙包和抓子儿了。
</br> 吴卓远坐了下来,接着跟魏氏道,“娘子,你说咋样?”
</br> “相公有上进心,也想着让家里头过上好日子,这原本是好事,只是……”
</br> 魏氏抿了抿唇,“我是觉得,还是先稳扎稳打,把咱们这个铺子先弄好为好。”
</br> “这会儿咱们这铺子生意是好,是满打满算的,开了也没几个月,生意还不够稳定,名声也不够响,咋的也得开上个一年两年的,能让人短时间内忘不掉才行。”
</br> “去县城开铺子,话说的容易,可做起来也麻烦的很,先不说这铺子能不能寻得到合适的,就算能寻得到合适的,县城里头糕点铺子多,旁人也卖咱们吴记的吃食,咱们开起铺子,未必就能红火起来。”
</br> “且若是到县城开铺子的话,这做吃食的量肯定还得再多一些才行,可现如今咱们做吃食原本就劳累,有些忙不过来,年后还想着寻个小伙计来帮着照看铺子,才算能够转的开身,若是再去县城开铺子,吃食的量是个问题,若是忙起来的话,这吃食的滋味只怕也要做不好了。”
</br> “这吴记,是咱们家这会儿安身立命的根本,苏嫂子那边也指望着这个铺子赚钱的,若是咱们心太大了一些,盲目去开铺子,到时候县城的铺子做不好,赔了钱,镇上的铺子也管不过来,赚的不如原来多,也耽误了苏嫂子去赚钱,咋的也不合适。”
</br> “咱们现如今这好日子也算是托了苏嫂子的福,不能由着咱们,到时候给苏嫂子家添了风险去,相公,你说呢?”
</br> 吴卓远听了魏氏的话,又仔细地想了又想,点了点头,“娘子说的有道理,到是我,刚刚听了钱掌柜的话就……”
</br> 钱掌柜的话?
</br> 吴卓远忽的瞪大了眼睛。
</br> 是了,旁人的话。
</br> 吴记铺子自开张之后,生意红火,多少人在一旁盯着看,多少人是真心期盼他过得好,又有多少人只是冷眼看着,或羡慕,或嫉妒的。
</br> 你生意好,恭维你几句,真心不真心的都是无所谓的,面上的客套罢了,可若是刻意一直恭维,还要再给你画上几张大饼,让你飘飘然,那便是有些捧杀的意思了。
</br> 等到你忘乎所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成,然后什么也不考虑的去做,待撞了南墙,旁人便在一旁看笑话。
</br> 就刚刚钱掌柜那些话,不知道有多少这种心思在里头。
</br> 吴卓远忽的清醒了过来,有些难为情地挠了挠头,“这回还真是大意了,喝了口酒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br> 第319章 回报
</br> 更掂不出自己几斤几两了。
</br> “家里生意好,高兴难免的,也难免也有人在旁边总是说些有的没的,都是不打紧的,主要咱们得能看得清形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成。”魏氏笑道。
</br> 吴卓远听魏氏这么说,心里头越发惭愧。
</br> 很明显魏氏是瞧出来他有些飘飘然,却也没面上直接点透,只跟他分析利弊,来说服他,可以说给他留了极大的面子。
</br> 妻贤夫祸少。
</br>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br> 吴卓远挠着头,呵呵地笑了笑,见那灶火里头火烧的不旺,魏氏要往里添柴,吴卓远急忙抢了过来,“我来就成。”
</br> 脏活累活,是他这个男人该做的才对。
</br> 魏氏抿嘴笑了笑,只将晨起时烙的饼子来了出来,准备搁到火上烤一烤,烤熟了待会儿就着萝卜排骨汤来喝。
</br> 过了腊月二十,年味儿便越发的足。
</br> 各家各户忙活着过年前必须要做的几道工序。
</br> 收拾屋子,晾晒被褥,扫房子,杀鸡买肉,磨豆腐,蒸馒头……
</br> 各家各户都要做,而且每样工序是缺一不可。
</br> 苏木蓝家也是如此,不过,这豆腐到是不必磨的,吴卓远老早就捎了话,说是吴田福早早便念叨着自家豆腐坊要给苏木蓝送豆腐的事儿,还说特地压了点豆腐干,晒了点腐竹,一并给拿过来。
</br> 苏木蓝晓得吴田福的性子,便也就应了下来。
</br> 鸡也是不必买的,冯氏拎了两只肥鸡过来,说是娘家非要给,可婆家这里也不缺,搁在家里头也没地方放,干脆拿到这里,让苏木蓝一家子过年的时候,炸了或者炖了来吃。
</br> 苏木蓝也拗不过,最终说定,给冯氏家做上一些年糕来,算是回报。
</br> 至于扫房子,苏木蓝平日里手勤,孩子们也是有眼力见儿的,家里头的屋子不能说是一尘不染,却也是干净整洁,只略略收拾一下就好。
</br> 剩下的就是买些猪肉羊肉回来,再买上几条鱼,蒸一蒸馒头,买些爆竹什么的,这年货便基本上备齐了。
</br> 农家蒸馒头,不单单就是要蒸成圆溜溜的,平日里吃的馒头就好,而是要蒸成枣花馒头。
</br> 用那白面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枣花、元宝、刺猬等,蒸出来后也是形状美观,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时对神灵上了供后,便可以拿来吃。
</br> 小刺猬更是有说法,要后背上放一只红枣,寓意为元宝,口中更是叼上一小片栆,意为钱,放在门后,祈求小刺猬能往家带许多的钱财,算是一种期望。
</br> 苏木蓝在现代社会的儿时,时常见奶奶和老家中的老人做这些东西,虽然自己不熟悉,但凭借着记忆,倒也把这些东西有模有样的做了出来。
</br> 四个萝卜头看到这些,觉得好玩的很,便也自己动手做了只自己的小刺猬。
</br> 四双小手一通的忙碌,比葫芦画瓢的,倒也很快做了出来,只是高矮胖瘦不一,有的看着粗犷,有的看着清秀,不过各个也都算是颇有特色。
</br> 第320章 闲话
</br> 上锅蒸熟了后,四个萝卜头如捧宝贝一般,只拿了小刺猬搁在各自床边儿的地上,期待着小刺猬能带来一些好运。
</br> 到了二十八九,这村子里头,便越发的热闹。
</br> 孩童们满村子跑着玩耍,大人们在家中忙活着,做炸丸子,炸豆腐干,炸鱼什么的,整个村子上空都会飘着浓郁的香气。
</br> 苏木蓝家也备下了许多油炸的吃食。
</br> 除了那些吃食零嘴之外,还做了萝卜丸子,炸红薯片,炸小肉丸,最关键的是,炸了薯条。
</br> 土豆切成条,搁在外头冻一冻,只冻得透透的再放到油锅里头炸的金黄酥脆,捞出来让孩子们拿了当零嘴来吃。
</br> 这个时候没有番茄酱,苏木蓝便只能撒上一些盐粒儿,当成原味的来吃。
</br> 除了这些,再卤上一些猪肝,猪心什么的,备着做凉拌菜,煮上一块五花肉,预备着做了红烧肉,还腌制了一整只鸡,准备到时候烤了来吃。
</br> 这般一直忙活到除夕夜。
</br> 等凉拌猪肝,爆炒猪心,蒜苗火锅肉,蜜汁烤鸡,凉拌豆腐丝,芹菜花生米,烧腐竹,酸辣白菜,还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大葱白菜猪肉馅儿饺子端上桌的时候,便开始热热闹闹的过新年。
</br> 吃上一顿丰盛团圆的年夜饭,夜晚在院子里头跑来跑去的放爆竹,拎着纸扎的小灯笼来回串门来回逛,第二日晨起早早的挨家挨户向长辈拜年,领吃食领压岁钱,等拜完了后跟交好的小伙伴一并去玩沙包,交换吃食,比新衣裳……
</br> 这是孩童们独有的过年乐趣。
</br> 跟平日里交好的人家走路走路,备上两个小菜,喝上两盅酒,总结总结一年的收成,盘算盘算明年要做些什么,这是成人男子的日常。
</br> 妇人们则是招呼了聊得来的,喝上两杯茶,磕上两斤瓜子,东家长西家短的好好说上一说。
</br> “听说了么,郑氏说她有个远房亲戚的侄女,嫁到县城去了,听说侄女婿是个教书先生呢,一年得赚这个数。”
</br> 妇人说话时,把手伸了出来,里外翻了一翻。
</br> “十两银子?那也不是很多吧,我家当家的一年都能赚五两银子那,教书先生那至少得是秀才吧,秀才老爷才赚这个数……”
</br> “说啥呢,是一百两!说是前三名的秀才呢,再考那就是举人老爷了,要去当官那,县城的学堂都抢着要的,人在两个学院里头教书,赚的可不是多?说是学堂里头回头还给置办院子的,吃喝住都不愁的,学生时不时还要送些礼的,家里头东西多的堆不下!”
</br> “啧,那可真是嫁到富贵窝里头去了,往后那得跟着吃香的喝辣的,等回头成了官太太,怕是得好几个丫鬟伺候着,可真好……”
</br> “谁说不是呢,我看郑氏说着,都羡慕的不得了的,听那个意思,侄女婿怕是比他家老二学问还大,前程还要好。”
</br> “能嫁到那种人家,郑氏这侄女,长得是不是跟天仙似的,家里头是不是有钱的很?做生意的?”
</br> 第321章 脸皮厚(月票2250加更)
</br> “看你这眼界窄的,啥都不知道,这读书人,自己有学问又能赚钱的,还在乎媳妇家有没有钱?跟你说吧,人读书人才最看不起钱那,嫌那商户铜臭味重,污了人家读书人的清贵呢,我听说郑氏那侄女家就是寻常农户,日子过得可真是一般,这人长得就更一般了,个头不高,听说还有些胖的。”
</br> “这条件还能嫁那么好?我家清荷怕是都比她强吧,我家清荷要个儿有个儿,要人有人的,做饭做家务,样样都强,可看看今年来提亲的那些,歪瓜裂枣的,实在看不下去的很,最好的一家,也就是家里头有两头牛,比我家多上几亩地。”
</br> “害,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郑氏那侄女啊,认识字,会读书那,她爹是个老童生,家里头就这一个闺女,自小是啥书都看,跟人家秀才老爷能说得到一块去,你想想,这秀才老爷看书看起劲儿了,想跟媳妇儿聊聊这书上的事儿,结果媳妇儿大字不识,那多没趣儿?”
</br> “那倒是,听说官老爷娶的小妾都满肚子墨水呢,叫什么……哦,叫红袖添香呢,我看那,实在不行你让你家清荷也去读点书,这认了字后,人就不一样了呢,这男的出去做活,会认字都能寻个好活计,这女的会读书,不就能找个好婆家了嘛。”
</br> “你们说的到是轻巧,读书认字的,哪儿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去哪儿寻先生去,哪个先生肯收女娃娃做学生?”
</br> “有啥难的,那苏氏不就把仨闺女送到族学里头读书了么,我看先生也乐意的很的,实在不行把你家清荷也送过去学一段时间。”
</br> “人家苏氏脸皮厚,我也跟着脸皮厚不成……”
</br> “啥叫脸皮厚,你瞧你这眼界窄的,光看眼巴前的事儿了,这姑娘家读书要真是个丢人的事儿,咋的人秀才老爷还非会读书的姑娘不娶呢,我瞧着啊,这就是有些人故意放出来的风声,想着让别人家姑娘都不去读书,显得自己家闺女就金贵的,这说亲的时候,可不是沾了大便宜去?”
</br> “我看这话说的在理儿,有些人那,是自己捞着了好处,怕别人分汤喝,就说这肉吃起来是酸的,你就想吧,苏氏是什么人?会做吃食,又会做生意的,这人精明着那,既然她都想着把闺女送去族学读书了,这读书能是坏事?”
</br> “是这么回事……那要这么说的话,咱们是不是也该跟人家苏氏学学?”
</br> “我是打算把我家老三送去,我家老三模样不差,人也聪明,这回头读几天书,认个字,要是能寻个好婆家,也是好事的。”
</br> “那我也得好好寻思寻思才成……”
</br> 这晒红薯干学不来,做吃食学不来,送自己家闺女去族学读书,这事儿还是学的来的。
</br> 几个妇人在这儿嘀嘀咕咕了半晌,等到该做饭的时候才回家去,回家后又跟自己家的人商量送家里头闺女去读书的事儿。
</br> 第322章 目的达到(月票2300加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