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淑妃重生后 > 淑妃重生后 第43节
</br> 第73章 回京、好久没见淑妃娘娘了,有点点想她
</br> 豫州水患完全解决,吴王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br> 京城的秋带着一些凉意,每到夜晚,似乎已经浸染上了冬的凛冽,风是生冷的。
</br> 太子李傃漫不经心地坐在茶炉旁边,拿着铜钳慢慢地往面前这小巧的炉子里面添了几块木炭,然后把一旁的茶壶放在炉子上,往里面不怎么讲究地丢了一块茶饼。
</br> 水开之后壶嘴冒出热气,壶中的水咕噜噜地响着,茶饼在水中迅速散开,有醇厚的茶香传出来。
</br> 吴王李傕趴在一旁好奇地伸头看了一眼,随手扯过了一个迎枕垫在自己下巴底下,问道:“这是那个西戎使臣带来进贡的那个什么茶饼?”
</br> 李傃点了点头,往后靠在了椅背上,扫了一眼坐没坐相的弟弟,忍不住踢了他一下:“你要么就趴好,要么就坐好,这样扭着像什么样子?”
</br> “哎,又没人,就你在。”李傕躲了一下,干脆趴下了,“我今天在父皇那里规矩了一天,你就让我随便趴着吧!”顿了顿,他又看了一眼摆在一边厚厚的册子,有些好奇,“那是什么?这么厚?能看吗?”
</br> “想看就看。”李傃伸手拿起来丢到了他弟怀里。
</br> 李傕被册子砸了脸,怀疑他哥是想报复他现在趴着没个人形,于是乖乖换了个姿势坐好了,抱着迎枕拿着册子翻开,只看了一眼就面无表情地合上了。他把册子还给了他哥,有些哀怨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别给我看吧,这不是淑妃给你看的太子妃人选吗……”
</br> “没什么不能看的,就是家世和画像。”李傃倒是无所谓这些,“也没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
</br> 李傕看了一眼他哥,倒是敏锐:“这意思是,您没看上?”
</br> “西戎送来了个公主。”李傃拿起茶壶的盖子,看了看里面沸腾的茶汤,“父皇与我说,打算让这公主进东宫做良娣。”
</br> “……”李傕半晌没说出话来,目光往那册子上飘了过去,然后又飘向了那茶炉,“这不太好吧……那你太子妃得什么身份才能压住西戎的公主啊?”
</br> “所以。”李傃把沸腾的茶汤倒在了茶杯里面,暗红的颜色在白瓷衬托下有几分像血——他把茶杯推到了李傕手边,“这册子并不重要,只不过是难为了淑妃娘娘这么几个月,又是一桩没结果的事情罢了。”
</br> “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找不出来。”李傕认真想了想,他接过了那茶杯,但立刻又因为杯子太烫重新放下了,“论家世身份,当然能挑出来。”
</br> “但没必要。”李傃摇了摇头,这件事情在李傕回京之前他已经想得很明白了,“这事情注定没结果的。”
</br> 李傕抱着那迎枕想了想,道:“我倒是觉得也未必,父皇让这西戎的公主入东宫做良娣,也还是因为你是太子,而西戎摆出了臣服和议和的姿态,这公主能代表很多……”
</br> “这些我知道。”李傃打断了他的话,抬眼看向了出门一趟显然成长了许多的弟弟,“这些事情我懒得说,还是说你的事情吧!”
</br> “好吧。”李傕看着他哥的神色,也知道这事情大概他哥其实是不愿意的,于是识趣地换了个话题,“我回宫的时候看到内府这次秋季的衣裳里面准备了好多花里胡哨的小配饰,还有那么多簪花,内府怎么突然想到要送簪花了?他们是有人在京城里面转了一圈,终于发现京城里面少年郎们喜欢怎样打扮了吗?”
</br> “淑妃吩咐的。”这话题李傃也不太乐意聊,但好歹是比西戎公主强一点点,于是还是顺着李傕的话说了下去,“总之是淑妃的一片好心,内府照办了,你喜欢就戴,不喜欢就放着,没必要单独拎出来说,那样反而让淑妃难做。”
</br> “这我当然知道。”李傕说道,“我只是好奇又不是蠢——我琢磨着也是淑妃娘娘吩咐的。我出去了一趟才知道淑妃娘娘真的太不容易。”顿了顿,他看向了他哥,道,“对了,我们舅舅应当可以重新做国公,今天我听着父皇和他说了。”
</br> 李傃挑眉,这事情他是还不知道的,他带着几分嘲讽地轻哼了一声:“那得恭喜他,终于可以不用一直讨好人了。”
</br> “这次他应该不会像以前那样了。”李傕觉察出了他哥语气有些不愉,“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br> “时间不早了,喝了茶你回德安宫吧!”李傃没接这话,直接下了逐客令,“再不回去,宫门下钥,你就没法回去了。”
</br> 李傕吐了吐舌头,耍赖地往他哥旁边蹭了蹭:“我说错话了,别赶我走?这宫门早就下钥了,我现在已经没法回去了,求求你收留我一晚上?”
</br> “……”李傃抬眼看了看外面天色,又看了一眼墙角的更漏,的确已经过了宫门下钥的时间,于是他轻不可闻地叹了一声,“算了,那你就留下吧!”
</br> “哥,我感觉你好像很烦恼的样子。”李傕试探着说道,“要是有什么烦恼,能和我说吗?我觉得以我的聪明才智,说不定能开解你啊!”
</br> “你少说话,就让我心情变好了。”李傃扫了一眼他话多的亲弟。
</br> 他话多的亲弟丝毫没觉察到他的目光,仍然道:“我觉得我今天已经说得很少了,你看我都没说几句,就顺着你的意思换了好几个话题了,总不能因为我去了豫州一趟回来你就和我生分了,然后就啥都不能说啥都不能聊了吧?或者你来开个头,我们聊个可以聊的?”
</br> “你安静点吧!”李傃伸手拿了块桂花糕直接塞他弟嘴里了,“过两天要去秋獮,你明天开始把骑射练一练,到时候可别在西戎人面前出丑。”
</br> 被塞了一嘴桂花糕,李傕没法说话,只好点头表示知道。
</br> 好不容易吃完咽下去又喝了口茶,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以前母后在的时候,父皇每次秋獮都带母后,这次会带贵妃或者淑妃吗?”
</br> “应当会带淑妃。”李傃答道,“西戎那位公主也会去,所以淑妃是必须要到的,否则没人招待那个西戎公主了。”
</br> “好久没见淑妃娘娘了,有点点想她。”李傕又拿起茶杯喝了口,“这个茶不错,和咱们常喝的那种风味不同,但回味挺长。”
</br> 李傃抬手给他话多又管不住嘴的弟弟又倒了一杯茶,垂着眸子不知在想什么,过了许久才道:“淑妃应当只是陪同父皇一起,不会上马骑射打猎,你见不到她。”?
</br> 第74章 李傃、他觉得这太子做得实在没什么意思
</br> 西戎立国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事情。
</br> 李章自登基以来一直把开疆辟土这四个字当做目标,几十年下来也的的确确让国朝版图增加了一倍不止,北边那些曾经蠢蠢欲动甚至冬季每每犯境的国家早就被他打散,或者收编进来,或者赶到了更远的地方让他们不敢再靠近,而西边因为有商路,小国多半会因为利益而臣服,倒是没怎么起过大规模的战事,只几年前有过一个公然要与国朝用兵的政权,李章那时候干脆就对西边用过兵,直接把那看起来耀武扬威的政权打得七零八落,
</br> 这西戎国,就是那曾经被李章用兵打得一团乱之后,重新立起来的一个国家了。
</br> 据说这国主与曾经那位还有一些亲戚关系,不过显然国主对李章是战战兢兢,立国不久就主动让使臣来称臣纳贡,第一年送来了不菲的黄金玉石佛像,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公主给送来了。
</br> 李章登基这么久,又是喜好四处征战的皇帝,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有小国进贡公主美女之类,那几年有皇后在,他是懒得操心这些事情,全部都交给皇后处理,这位公主却是在皇后没了之后由别国送来的第一位,他琢磨许久,也想不起来以前皇后到底怎么做的,只想着西戎那位置的确是微妙,占下来没多大好处,不理会又有许多坏处,接着又想到了他至今还没娶太子妃的太子,一时间父爱大发,便亲自把李傃叫来,决定把这西戎公主给儿子当个良娣。
</br> 东宫中太子妃以下便是良娣,正三品,这位分上只能有两人,李章想了想李傃将来太子妃可能的出身,又想了想着西戎国的位置,甚至还想到这西戎国主其实是公主的哥哥这一层,还从辈分上考虑了一二,越想越觉得的确合适。
</br> 从政治利益上来说,甚至从长远来看,这都是对李傃极好的决定,甚至可以看出李章的确是为他考虑过,李傃在李章心中位置重要。
</br> 但对李傃本人来说,这西戎公主便显得有些多余,他并非看不懂什么政治利益,也不是不知道李章为什么会有这么决定,甚至他也看得出来这联姻对他将来有多少的好处,但好处再多敌不过心中的拒绝。
</br> 他坐在茶炉旁边慢悠悠地煮着茶,一旁的李傕叽里咕噜说累了早就抱着迎枕睡着。
</br> 伸手拿了旁边的薄毯搭在聒噪的亲弟弟身上,李傃拿起了之前李傕好奇过的那本册子翻了翻,心中有些茫然。
</br> 他似乎对娶妻这件事情已经没什么想法了——曾经的确是想过的,那几年他是很希望自己能娶太子妃,他那时候还总想着早点生子,那样还能送到皇后身边去,让自己的母亲高兴。
</br> 这想法大约是太过于简单,甚至没有什么深远的意义,于是在长久的耽误之后,皇后现在也已经去世,他便已经没有这种冲动了。
</br> 他知道人人都在想这件事情,可偏偏他自己却没有想法。
</br> 他想起来那天这册子是淑妃身边的徐嬷嬷送来的,他以前在皇后身边见过这嬷嬷,知道这嬷嬷曾经是皇后身边得用的人。
</br> 那日徐嬷嬷道:“殿下还是早些选个合适的,娘娘也好早些去和陛下说,那样便好早早准备起来,不至于临时匆忙而手忙脚乱。”
</br> 而那天他忍不住问道:“这都是淑妃一个个看过的吗?”
</br> 徐嬷嬷似乎是被这问题问得愣了一下,她顿了一会儿才回答道:“娘娘也是只能看看画像,殿下也知道,出身之类比容貌重要。”
</br> 容貌,想到容貌他就想起帮他相看的淑妃,他想起来许久之前宫里面传言他父皇就因为看了淑妃一眼,被她容貌惊艳,就封了个淑妃。
</br> 现在他当然知道这并不是完全的真相,只是也不知为什么,他倒是希望这就是真的。
</br>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会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才会去直面事实。
</br> 他是在拿着这厚厚的册子时候,才不得不承认他有时梦中朦胧女子的脸庞就是淑妃的样子,这甚至也是他之前一直对太子妃人选兴致缺缺的原因之一,他因为见过淑妃所以就魂牵梦萦念念不忘,他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且畸形荒谬。
</br> 他当然还能给自己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一直记着淑妃,比如这几年淑妃对他很好,吃穿用度上时常有贴补,虽然贴补不算顶好,但心意满满;再比如淑妃对他一直很亲近,亲近到许多事情他自己都没想到,淑妃会想到,还提前帮忙默默地准备好。
</br> 如果他足够厚颜无耻,当然可以把一切责任全部推到旁人身上,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引诱不知分寸,那样他就是冰清玉洁的太子。
</br> 但他做不到。
</br> 他很清楚地知道淑妃是因为他母后的原因所以关心他——不仅是他,还有他弟弟。
</br> 淑妃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他母后以前做过的,她的关心并无狎昵,她只是从长辈的角度来办事,她没有错处,错的只是他而已。
</br> 他想法出了问题。
</br> 不过,显然现在发现也不迟,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自我反省并自我纠正。
</br> 似乎应当可以从西戎公主开始?
</br> 他应当可以学着坦然接受这么一个公主来做自己的良娣。
</br> 或者一两年之后他也就会慢慢开始淡忘一个不该自己遐想的人。
</br> 当然了,太子妃还是可以暂且先放一放,如果他对李章的揣度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在西戎公主给他做了良娣之后,太子妃应当还会再迟一些,至少会在楚王娶了王妃之后再选。
</br> 一来是为了让内府不那么手忙脚乱,二来,的确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找一个出身能压得过公主,又足够品德容貌俱佳的女人。
</br> 所以这册子仍然还是用不上的。
</br> 李傃自嘲地笑了一声,把这册子放在了一旁去。
</br>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这太子做得实在没什么意思,甚至想要立刻离开东宫。
</br> 只是离开东宫了,他还能去哪里呢??
</br> 第75章 秋獮、她感觉耳边只剩下一片嗡嗡了
</br> 自古以来帝王春蒐秋獮象征意义颇多,其中最重要一项便是居安思危,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br> 但在江画印象中,李章并不是热衷打猎来进行什么居安思危意识的皇帝——她两辈子记忆加起来,再算上此时此刻摆在眼前的这一次秋獮,只想起来两次。
</br> 前一次大约还是在她上辈子时候,她未曾参加,只听说过。
</br> 大概是实在没什么可记得的重要事情,所以既无法回忆起来时间也无法回忆起来原因,就连具体是春蒐还是秋獮或者冬狩也想不太起来。
</br> 不过想到自己上辈子时候几乎算得上是完全的一无所知,过得也是稀里糊涂,她倒是也不敢掉以轻心把这次秋獮就淡淡忽视,于是便还是让人细细准备了,从衣裳服饰这种小事情,再到秋獮那十几日要接待什么人,这些人又要注意些什么,都理得清楚明白,务必是要做到万无一失的。
</br> 细细一想,也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她有个摄六宫事的身份在,的确也需要如此,便就是要事事周全,不能如上辈子那样万事不管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br> 等到这些事情都理清楚了,江画又让人去把这西戎国和西戎公主梵珠的情况打探了一二,又听说了李章打算让这梵珠公主进东宫做良娣的消息,露出了一个有些意外的神色——在上辈子时候她似乎没听说过李傃有这么一个西戎公主做良娣。
</br> “不过还没下明旨。”徐嬷嬷是把这些事情全部打探清楚了才与江画说的,“现在说是有这么个打算,明旨没下,但是已经让内府去准备了。”
</br> “那之前太子妃的人选又不行了吧?”江画沉吟了一会儿,“上次选的那些,身份上倒是压不住。”
</br> 徐嬷嬷不以为意,只道:“那倒也未必,嫁进东宫做良娣之后,便不是看什么娘家身份了,道理是如圣上的后宫一样的。”
</br> 江画想了想,倒是觉得有理,便没有深究此事,只又好奇问道:“所以这个西戎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她自己是不是愿意进东宫?”
</br> 徐嬷嬷失笑,道:“是不是愿意,这除了公主本人,旁人便不清楚了。”顿了顿,她又道,“不过这公主的性格都说十分冷硬,如今西戎国主是公主的兄长,这次来的西戎使臣团中身份最高的那个是公主的舅舅。听鸿胪寺去接待过的人回来说,这公主似乎并不怎么听话。”
</br> “想来是因为公主就是有些脾气的?”这话江画自己说得都觉得有点底气不足——这梵珠公主离开西戎来,她自己还能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身份用处?这脾气来得实在有些莫名,也让她心里有些犯嘀咕:或者是上辈子时候这公主也曾经有机会进东宫,然后太子出了意外就没成?可后来也没听说哪个皇子娶过一个西戎公主?
</br> 徐嬷嬷不知道江画在想什么,只是继续笑道:“脾气这个也说不好,之前西戎——也就是几年前被咱们圣上让人去带兵打过的那个戎国的皇帝,是如今国主和公主的哥哥。”
</br> “那他们这次几番来低头,心里怕是要不情愿?”江画听着这话,便直觉这西戎的求和只怕是迫于形势,并非真的低头了。
</br> “俗话都说形势比人强,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不管情不情愿,这已经是称臣纳贡了。”徐嬷嬷语气十分笃定,“所以这公主就算不想不情愿脾气再不好,也会乖乖的。”
</br> 这话自然是有道理,但江画仍然感觉有些微妙,她认真地把这西戎国上下又从头想了一遍,只安慰自己大约是上辈子的确没关注过前朝的事情而忽略了这个西戎,而不是她自己多想。
</br> 很快便也到了秋獮的日子。
</br> 因有西戎使臣进贡还送了公主来的缘故,这一年秋獮时候分外热闹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