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言岐对不起的,也就初沅一人。 他也从没想过,要对不起她。 只是镇国公府,远比他要着急得多。不过是一封稍许透露口风的家书,他们竟然就已经开始为他筹备起婚事来了。 思及冯稷方才的话,谢言岐颇有些无奈地,提了提唇角,这件事,就先不劳冯大人费心了,大人就只管到时候,来喝喜酒便是。 说到此处,他屈指轻敲桌面,侧目看向冯稷,笑,不过,是扬州之事尘埃落定了么?冯大人竟如此清闲,有空关心起我的私事来了。 冯稷被他的话梗得一怔,你最好是能分得清轻重。 随即,他清了清嗓子,转而提起了正事。 在赴往扬州之时,他便仔细查勘过账簿中的端倪。可以说,庞延洪这几年的心性变化极大,尤其是三年前和三年后,简直判若两人,从清正廉洁的好官,变成了搜刮百姓的佞臣。 冯稷调查过,这一切的转折点,都在庞延洪的夫人逝世,云锦珊进府的一年后。 如此巧合,很难不让他想起八年前,轰动一时的连环案。 他最得意的门生,镇国公府的二郎谢言岭,便是在调查这桩案子的过程中,丢失了性命。而随着他的英年早逝,朝堂的风声鹤唳,这也成了始终悬而未决的迷案。 思及此,冯稷痛心地捂住眼睛,叹道:蕴川,八年,八年了。这些事情,好像又要重演了。 蕴川,是谢言岐的表字。 听了这话,谢言岐半垂着眼帘,轻轻拨动扳指,一言不发,眸中情绪愈发晦暗深沉。 不止是冯稷在为此事忐忑,洪灾来袭之后,永宁侯也逐渐注意到庞延洪身上的不同寻常,开始辗转不安起来。 太像了。 一切和八年前的那桩连环案,太像了。 都是重臣性情大变,都伴随着天灾人祸。 时隔八年,是宋氏的亡魂,又回来了。 他又带着狐妖,来索命复仇了。 只要是十五年前,上奏谏言请圣人出兵镇压宋氏之乱的朝中重臣,或是领兵平定宋氏祸乱的将领,都会被亡魂覆体,狐妖缠身,从而晾下弥天大错。 承平六年到承平八年期间,不过就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先后有十六名臣子死于其法:先是身边多了个勾魂摄魄的美人,随后便是性情大变,危害百姓,败光了生前的所有声名,到最后,直接被吸净精气,眨眼的瞬间,活生生的一个人就瘪成了干尸,死相极其凄惨。 而之所以说是宋颐带着狐妖,是因为他早年跟随圣人打天下的时候,曾经救过一只白狐。 相传,那只白狐为了感恩,在宋颐战死的时候,和数十只白狐昼夜出没于尸骸遍地、鲜血淋漓的战场,就为了找出宋颐的尸身。 雪白的狐狸,殷红的血迹,成堆的尸山。 真是诡异到了极致。 是以,对于这桩轰动一时的连环案,人们便说,是宋氏阴魂不散,和狐妖一道来寻仇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的频发,渐渐地,民间就有传言,道宋颐实属无辜,这不是寻仇,是申冤。 这样的话,无疑是在打今上的脸。 圣人大怒,着令三司审理此案。 彼时的谢家二郎谢言岭任刑部侍郎,就前往宋颐战死的灵州,调查真相,这一去,便于途中病故,再也没能回来。 记起八年前,朝堂的那场腥风血雨,永宁侯的心里,就止不住地忐忑难安。 然,有些事情,不是想拦就能拦得住的。 没过几日,仆从惊慌失措地带来有关庞延洪的消息:不好了,不好了!庞大人被狐妖洗干精魄,人没了! 作者有话说: 呜呜呜呜对不起,今天又忙又累,就只有这么点 第五十八章 庞延洪身为扬州刺史, 却为了一己私利,将黎民百姓的生死置之不顾,致使堤坝溃决, 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尽管他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的证据确凿, 但长安和扬州相距千里, 革职抄家的旨意便迟迟未能下达至此。 所以在定罪之前,他和刺史府的一众人等,都被软禁在别庄西南隅的院落, 有官兵严加看守。 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 除却最开始的心有不甘、暴跳如雷,庞延洪这段时日的表现, 勉强还算得上是安分,没有过什么出格的举动。 殊不知, 他一闹出动静, 就是这么大的事。 第一个发现庞延洪尸身的人,是近身服侍着他的婢女。 她伏跪在地,万分惶恐之下,抖如筛糠, 一个时辰之前,庞大人说想喝今年新进的贡茶。奴婢不过就是去煎个茶的功夫,再回来的时候, 庞大人庞大人就已经变成这个模样了! 听完她的话, 冯稷蹙紧眉头上前, 神情凝重地查验着尸身, 那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 衣物崭新齐整, 可周身却灰暗,皮肉干枯贴骨,依稀能见生 前相貌。 确是庞延洪本人无疑。 但一个活生生的人,又怎么可能在转瞬之间,就腐败为一具干枯的尸身? 除非,真的是鬼怪妖物作祟。 饶是几年前,冯稷就已经见过这种诡异至极的死法,但今时今日,又看到当年的事情在面前重演,他还是免不了的阵阵心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