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总是疑心陛下(新春大吉) 五月初二,日精门已经不冒烟了。 皇帝吧?” 今天的荣耀,首先属于郭勋。先是知经筵事,昨天又受命代表五军都督府参与裁撤冒滥和整编京营,郭勋成为了勋臣之中第一个被新君重用的人。 更别提刚才等候时,张佐过来让他们候着,说皇帝还没跑完。 前夜家门大火,今天还能安心跑步,陛下之沉稳着实令他们佩服。 勋臣担任知经筵事,本来曾是惯例。但天顺年间之后,一般是由内阁首辅兼任。 而石珤目前掌翰林院,去年的会试还是由他主考的。 皇帝这么重视,差点被烧死了还照常举办经筵,他们昨天回去后又再次一顿狂洗:既是因为昨天淋雨淋懵了,又要更谨慎自己的仪表。 翰林学士清贵归清贵,但只有开始出任实职了,才有更快的上升速度啊。 经筵结束后的赐宴,光禄寺也已经开始准备。 “……儿子只是担心父亲!” 杨府之中,杨慎是翰林院修撰,他也已经起来了。杨廷和这个大学士,今天还是主讲。 这都是一份经历、一份荣耀。 经筵非比寻常。 出了乾清门,今天当值的掌领侍卫官惠安伯张伟跪了下来。 还有一个令众人都心跳加速的可能:皇帝会不会在这次经筵上再拔擢什么人呢? 大火之后,陛下会不会更急迫地想要忠心臣下呢? 现在想来,皇帝在登基之前、第一次朝会时咄咄逼人,实在是最好的时机。 顾不得这么多了,杨廷和今天是讲经官,他要早做准备。 一个是首辅之子,一个是荆州府石首人,袁宗皋的同乡。 他们无一不是科场之中的佼佼者:一甲前三,直接授翰林院职位;二甲前列,可入翰林院做庶吉士或观政诸衙。 今天的荣耀,还属于杨廷和与石珤这两个讲经官,属于杨慎与张璧这两个展书官。 说他连十五岁的孩子都比不过,他还不服气。 这次的知经筵事由郭勋担任。 处处都是人情世故。 天微亮时,翰林学士们在午门外集合好了。 非翰林不入阁。 但今天不同,那经筵是个特殊的礼仪场合。 “陛下初次视朝那日,伱不就按捺不住出列妄言了?”杨廷和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脸色十分严厉,“论心性、手腕、口才,你看不出陛下之能在你之上吗?你以为我在行殿之中别无他法,只是因为骑虎难下?如今朝局日渐诡谲,你万事都要谨慎为上!今天你只是展书官,一句话也不要说!” 杨慎与张璧就不用皇帝亲选了,是翰林院推举出来的。 这里站着的每一个人,都有远比同科高的,都有更大的前途。 “……儿子只是向父亲请教罢了。” 课堂已经准备好,大汉将军们守卫在文华殿内外。 经筵就是经筵,在讲述儒家经典、申明经义的场合,皇帝能做什么? 杨廷和并不担忧。先有前几日的听政、听讲、听劝,后有昨天的冷静和理智,皇帝重视经筵只是因为明白经筵的象征意义。 “起驾吧。”朱厚熜让他起来后,只是笑了笑。 坐上了步撵,天子在禁卫与仪仗的簇拥下,往文华殿的方向开始移动。 午门的门也打开了,有幸列席经筵的文臣们也开始先到左顺门外集合。 事到临头,杨廷和也不禁再度紧张起来:今天真的不会有任何意外吗? 儿子虽然在人情世故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脑子真的挺聪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