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承业皱起了眉来,又因为被她这么一推,直接在榻上侧倒下来。他在榻上翻滚了两下,然后趴在榻上抬起头来看青槿,又再看看孟季廷,有些不满的皱起了小眉头。 孟季廷伸手将他抱在了怀里,拿了一个拨浪鼓给他玩着 青槿又问孟季廷道:“我们真的把业儿也一起带着去吗?他会不会太小了……” 孟季廷道:“没事,大不了多带几个丫鬟去。他现在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让他多看看外面的东西。” 青槿于是便不再多说什么。 孙良宜是依靠着这份幻想和自我欺骗活着。 孟季廷一大早就带了青槿和两个孩子, 乘坐着马车出了门。 他们要踏秋的地方是位于灵山寺北面的飞来峰,这里是除开大相国寺和灵山寺外,踏春、踏秋的另一处胜地。 孟季廷是跟赵王和徐大爷一起约好了出来踏秋的, 他们来时, 赵王和徐大爷都已经到了, 赵王带了孙侧妃和他们的小郡主赵沐,徐大爷隻带了自己的女儿徐善善。 青槿在这里倒还看到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孙良宜。 青槿有些小小惊讶,她跟孙良宜见礼, 打招呼:“孙先生,许久没见了。” 又让孟毓心喊他“伯父”。 孟毓心声音清亮的喊他伯父,然后好奇的看着他。 孙良宜对她笑了笑,又抬头看向青槿怀里抱着的孟承业,问道:“这是你小的孩子?” “和你长得倒是有些像。”因而也有些像青樱。 青槿对他笑了笑:“也就这个孩子长得像我一些。” 孙良宜目光柔和起来, 伸手碰了碰孩子的脸, 轻轻抚摸着他嘴角的小梨涡。 孩子也不怕生,伸手抓住他的手,对他咯咯笑了一下, 让孙良宜忍不住也对他笑了一下。 孙良宜因和武安侯府住得近,自从上次他救过徐善善和孟承雍后, 徐大爷上门致谢, 徐大爷不怕用自己的热脸贴他的冷脸,于是两人之间倒是有了些往来。 徐大爷诚挚的邀请了他多次一起喝酒、一起吃饭、一起踏秋等约会, 孙良宜不好意思再拒绝, 所以同意了。 他倒是不知道徐大爷还约了宋国公府和赵王府, 但既然到了跟前, 却也没有抬脚就走的道理。 徐大爷道:“孙先生是个大忙人, 我请了他许多次才将他请出来, 不介意他跟着我们一起吧?” 孟季廷和青槿自然不介意,赵王因为孙良宜拒绝他堂妹昌萍郡主的亲事,加上昌萍郡主到现在还追着他跑,现在看孙良宜不顺眼,因此有点介意,但他也不好直接当面说,隻好微微有点不客气的道:“这来都来了,我们还能将人家赶回去。” 徐大爷有些尴尬的看了看孙良宜,又转过身来拍了拍赵王的肩膀,悄声对他道:“别这么小心眼,这亲事讲究你情我愿的事,孙先生又不是负了昌萍郡主,人家只是不喜欢她而已。” 赵王撇了徐大爷一眼,“哼”了一声,先往前走了。 大约是清过场的原因,今日往登飞来峰来的除了他们并没有其他人。 徐善善早就忘记了还住过孟家还见过孟季廷等人的事情了,与孟毓心又像是新认识的朋友,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好得挽起了手,叽叽喳喳的说起了话走在前面,一时要去摘树叶,一时低头看蚂蚁,一时又停下来交换玩具玩。赵沐和她们走在一起,边和她们玩边照顾两个年纪小的妹妹,她们身后跟着小心照看和照顾她们的下人。 后面孟季廷和赵王等人则边说话边沿着阶梯往上走,孟季廷怕青槿抱着孩子会累,将孟承业抱了过来,然后孙侧妃和青槿便就手挽手的走在了一起,走在了后面。 赵王看着抱着孩子的孟季廷,见他时不时的低头与一脸好奇四处张望的孟承业说话,指着外面的草、树、花告诉他是什么东西,不由说道:“我说老孟,我看你现在贤妻美妾有儿有女,一脸万事足的样子,性子温和了不少,锐气也少了不少。” 接着又一脸哀叹的道:“果然是温柔乡英雄冢,我说老孟,现在让你上战场,你还提得动剑吗?” 孟季廷折了一枝树枝扔到他的身上,对他道:“你要不试试看?” 赵王连忙向他摆了摆手,表示不试了。 一行人到了山上,山峰处是一处平整的草地。下人在草地上铺了布,摆了一些吃的东西还有酒。 赵王诗兴大发,执着酒杯喝了几口酒,然后作了几句诗,然后问孙侧妃他作的诗怎么样。 秋风簌簌,周围景色苍寥,总是让人会有一些惆怅和伤感,孙良宜喝了两口酒,诗瘾发作,也跟着念了几句,抒发了下心情。 孙侧妃听着赵王那些连平仄韵律都对不齐的诗句,和孙良宜说的那几句对仗工整、押韵上口、意境深远的诗句一比较,显得十分像小丑献艺,不由嫌弃道:“我说爷还是不要卖弄你那点墨水了,一开口全露怯了。别人说献丑那是谦辞,您说献丑那是有自知之明。 ” 徐大爷听着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身侧的赵王,道:“听到没有,让你少卖弄你那点墨水。” 赵王自觉丢了脸,不满的看着孙侧妃道:“阿乔,你不是和庄氏弟妹要好吗,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是怎么贤惠温柔的,不要动不动就拆自家爷们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