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东林郡山火熄灭,是因为顾锦年,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退一万步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秦王都已经准备好了,回京领赏,甚至哪怕不领赏,他也不难受。 大夏王朝能安定下来,他自然开心。 再者就是,自己大哥在陇西郡确确实实做的非常好,比自己优秀,虽然不想承认,但他还是认。 可没有想到的是。 等来的圣旨,不是嘉赏自己,而是一则这样的信。 让自己回京。 扣押自己。 悬灯司,镇府司,宗人府,大理寺一同审查自己。 他甘心吗? 他不甘心。 愤怒吗? 极其愤怒。 自己是王爷,大夏的王爷,永盛大帝的亲儿子,年轻时就上战场,浴血杀敌,为大夏王朝镇压内乱。 虽然自己想要当太子,可也是通过正当手段一步一步去争取。 凭什么年长几岁,就能决定一切? “每日满嘴的仁义道德,兄弟长,兄弟短,却没想到这样对待我。” “东林郡之灾,我虽无有功劳,但也不至于如此,你已经在陇西郡得到好处,又为何还要加害于我。” “太子,你当真要逼我走上这条路吗?” 秦王心中怒吼,发生这件事情,他没有理由不怀疑太子。 御史台十二大儒。 吏部,礼部,刑部,还有兵部,这么多势力一起加入弹劾自己,谁能左右? 唯有太子。 也只有太子能做到。 “启禀王爷。” “刑部派人来了,说是有要事找王爷一趟。” 此时,一道声音在帐篷外响起。 告知秦王,朝廷的人已经来了。 这动作很快。 比救灾的速度还要快。 “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秦王开口,声音冰冷无比。 “王爷,刑部说有旨意。” 将士开口,提醒秦王一声。 “本王说了,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秦王强调一句,后者也不敢说什么,连忙去通知。 而大营内,站在秦王身旁的中年男子,不由皱眉出声。 “王爷。” “眼下这件事情,极为麻烦,如若处理不当,王爷只怕” 这是秦王的谋士,他开口望着秦王,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只怕什么?” 秦王望着对方,直接询问道。 “只怕,深陷牢狱之灾,被贬庶民。” 后者叹了口气,但还是实话实说,也不去做过多的解答。 “牢狱之灾?” “凭什么?” 秦王眼中发狠,望着对方如此问道。 “王爷。” “十二大儒弹劾您三大罪,这三大罪,您其实都犯了。” 后者硬着头皮,如此说道。 此言一出,秦王直接瞪大了眼睛。 “本王何时做过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他有些恼了,也有些不解,自己干没干过这个事,谁不知道? “王爷,您自己记一下啊,刚来东林郡的时候,您派遣一百四十名将士,救一对母子,这件事情您还记得吗?” 对方开口,询问秦王。 “记得。” 秦王回答。 “这一百四十名将士,全军覆没,连同那母子也死于山火当中,这就是事实啊。” 谋士开口,有些无奈道。 这话一说,秦王瞬间怒了。 “你放屁。” “其一,当时火势并不凶猛,将士入内后,火势突然变大,而且有山风原因,充其量是我判断失误,再者那对母子中,孩子还在襁褓当中,自然要救。” “只可惜我没有第一时间赶到,不然本王就上前了。” “这也是罪过?” 秦王不服了。 “王爷,您说的话,谁信?” “您有理,但谁能为您作证,人都死了。” “再者,王爷,其他不说,这最先到的药物,的的确确是咱们的人,抢占药物,这件事情,不好说啊。” 谋士垂着头说道。 “可本王第一时间知晓后,立刻阻止,并且分发下去,抢占药物之人,都挨了军棍。” 秦王继续解释道。 “可王爷当时心慈手软,没有把他们杀了,一顿军棍,又算的了什么?现在满朝文武拿这个做文章,王爷百口莫辩啊。” “还有,那句话王爷的的确确说过,就是要死也要死在东林郡。” 谋士实在是无奈,对方算是断章取义,但偏偏这断的真好。 “放屁。” “本王说这话的意思 ,是希望全城百姓相信本王,本王绝对不会临阵脱逃,若大火吞噬东林郡,本王死也会死在东林郡,也希望百姓能如此。” “怎么变成了我威胁百姓?” 秦王听到这话,更是火冒三丈。 “王爷啊。” “还是那句话,现在不是您说了什么,而是人家听到了什么,罪证摆在面前,说上一句铁证如山,也不足为过。” 后者哭丧着脸,如此说道。 听到这里,秦王有些冷意。 “那本王就回京,看看谁敢针对本王。” “真金不怕火炼。” 秦王出声,他心中窝着一团火,回京都闹事去。 “王爷。” “人家已经开始针对了,御史台,礼部,吏部,有些东西属下不好明说,但有人在针对王爷,王爷现在背腹受敌,眼下只有一个办法,才可以解决危机。” “否则的话,任凭王爷巧舌如簧,也辩不了欲加之罪。” 对方开口,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什么办法?” 秦王沉下气来,等待着对方的计谋。 “找天命侯。” “唯有天命侯,才可化解王爷您这件事情。” 后者出声。 这的确是一条出路,找顾锦年。 听到这话,秦王有些沉默,他一瞬间就认可这个办法,可他知道的是,顾锦年正在文宫参悟圣道,因为自己的事情,去打扰顾锦年,他有些不太好意思。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锦年正在参悟圣道,本王不好去打扰他。” 秦王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