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木出声,心中的愤怒,也逐渐少了一些。 毕竟单说匈奴国,肯定对抗不了大夏王朝,但加上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那就不一样了。 有这两个王朝的加入,大夏王朝绝不敢有半点嚣张。 如此,大殿安静。 而京都内。 顾锦年走在街道当中,他也不知道自己在何处,只是有些漫无目的的走着。 路边上有百姓认出他是谁。 不由惊呼一声世子。 可顾锦年没有理会,而是继续前行。 他心中有郁结。 说来说去还是和亲的事情。 挥之不散。 和亲,利国利民。 不和亲,意气之争。 他找不到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找不到一个可以反驳的理由。 在他面前,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那么简单,而是规则。 是规矩。 一座无法翻阅的大山。 也就在此时。 一处宅府外。 一道身影吸引到了顾锦年的目光。 是一名女子,立在宅府内,望着树木发呆。 这是江府。 礼部右侍郎的府宅。 此时此刻,府宅早已经挂起大红灯,谁都知道这位侍郎大人的女儿被封为公主。 即将要出嫁了。 府宅热闹,张灯结彩,可府宅内,这名女子被数十名侍女守着。 漂亮的面容上,尽显麻木。 只是一眼,顾锦年心情更加沉重了。 后者没有关注到顾锦年,依旧是痴痴呆呆望着树木。 因为她知道,等待她的未来,麻木不堪,是生不如死。 可她无力反抗。 面对这个世界。 面对这个王朝。 她反抗不了。 家族,心上人,等等一切她都无法反抗,不是没有寻死的勇气,而是不敢去寻死。 没有一语。 顾锦年径直离开,他不想继续待在这里,心有不忍。 离开之后。 顾锦年心头的郁气更重,他去了一家酒肆,不顾他人的目光,买下几坛酒。 而后回到书院当中。 任凭谁跟他招呼,顾锦年都没有回答。 只是独自一人,来到一处安静的地方,饮酒沉默。 是逃避。 恩。 顾锦年在逃避。 和亲之事,他已经帮不了了。 也无法去帮。 咕咕咕。 酒水入喉,微醺袭来,顾锦年靠着树,打算就这样大醉几日。 等醒来以后,公主也出嫁了。 那这样的话,一切都跟自己无关了,这件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过一般。 如此。 时间转眼到了翌日。 顾锦年喝了一夜的酒,他没有逼出酒水,任凭自己醉倒在树下。 一些学子看到了,不知所措,不明白顾锦年怎么回事。 昨天才在宴会上,写下千古名词,怎么今日变得这般? 可有人知道顾锦年为何郁闷。 所以让众人不要去打扰顾锦年。 只是今日。 按理说应当是公主出嫁之日。 马车已经备好,就连公主都坐上了马车。 但一件事情,再一次引起大夏朝野不满。 匈奴国要求,必须要换一位真正的公主,不愿意迎娶一位臣子之女,他们认为这是不尊重匈奴国。 态度极其强硬。 礼部得知,第一时间反驳,认为大夏册封的公主,她就是公主。 可匈奴国态度也很强硬。 本来这种事情,都不用传到永盛大帝耳中。 只是午时,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送来书信,呈交给了礼部尚书杨开。 书信当中的内容很简单。 两大王朝也十分关心此次和亲,认为匈奴国与大夏若和亲,也算是建立世交,两国友好,以后东荒太平,是一件美谈。 可大夏王朝,随便册封一名公主,实在是有些不妥,影响两国友好。 而且有辱礼仪之邦这个美称。 这两份书信表达的态度就是一个。 大夏王朝这次做的有些不仁义。 他们支持匈奴国。 不仅仅是这两封书信这么简单,边境也传来最新消息,匈奴国已经在整顿兵马,似乎做好开战的准备。 国运二次被削。 匈奴上下不满,匈奴王也极其不满,不过匈奴王也传来书信。 倘若迎娶一位真正的公主,可平息民怨,两国依旧保持友好。 但如若不是一位真正的公主,民怨无法平息,发生一切后果,由大夏王朝承担。 这就是匈奴国的态度。 一瞬间,两大王朝外加上匈奴国的态度,让大夏朝廷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了。 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为这件事情,吵了整整一天。 礼部等文臣认为,此事也不是不行,可以再让匈奴多加点聘礼。 武将等武官,却认为这样做,会激起民怨,册封的公主看不上,一定要一位真正的公主,若是答应的话,百姓也不答应。 永盛大帝也一直保持沉默。 答应,或者不答应,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答复。 可朝廷的事情,再一次又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以致于民间百姓都知道了匈奴国的要求。 一时之间,民怨四起,本来就看不爽匈奴人,现在居然要娶一位真正的公主。 百姓自然不干。 一时之间,矛盾瞬间尖锐。 但要说最开心的还是江家千金,毕竟她很有可能不远嫁了。 只不过无非是可怜另外一个女子,不,应该是另外一位公主。 可这件事情还没有彻底惹怒永盛大帝。 是又过一日。 匈奴王亲自派人送来书信,更改之前所言,迎娶昭月公主,同时匈奴王迎娶一位真正的公主。 一口气娶两个公主。 书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