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怪孔宇争斗,年轻人争强好胜很正常,可自己去争强好斗,不是留下话柄? 倘若让扶罗王朝的才子做这些事情,顾锦年即便是咄咄逼人,他们孔家也能处于不败之地。 还能赢得一个好名声,即便真的闹起来斗起来,孔家斗的越凶,得到的人情就越大。 怎么也不会亏。 现在虽然已经将损失挽回最大,可没有半点好处,这就是错的地方。 听着父亲所言,孔宇明悟。 “孩儿知错了。” 他开口道,而一旁的孔平不由出声。 “兄长,不管如何,纵使宇儿有些不对,顾锦年也不能辱圣。” “此事,我不服。” 孔平出声,他没别的意思,顾锦年辱圣之事,绝对没完。 “此事,先不能碰。” “等回孔家,再行商议。” 传圣公开口,脑海当中不由回想起前几日永盛大帝说的每一句话。 紧接着,他起身让两人再跪几个时辰。 而后消失。 这件事情,肯定没完。 顾家与孔家之间的斗争,已经不是势力之争了。 更是攀升到学术之争,他必须要打压顾锦年,让他道心崩坏。 只不过现在盯着孔家的人太多,需要冷静几天。 走出大堂内。 传圣公心中滋生了许多想法。 不过,不管如何,大夏诗会结束了。 彻底落幕。 只要回去,很多事情就可以实行。 匈奴国国运被削,这不是一件小事。 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 他不急。 有的是办法。 想到这里,传圣公也不再多想什么。 如此,一直到了翌日。 永盛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卯时。 大夏皇宫。 大殿内。 文武百官一脸平静地站在大殿当中,如往日一般开着朝会。 前半段的国家大事讨论完毕后。 此时此刻,兵部左侍郎的身影出现了。 “臣,兵部左侍郎,有本启奏。” 随着兵部左侍郎的声音响起,一时之间,大殿众人不由将目光看向对方。 所有人都知道,事情要来了。 “准奏。” 龙椅上,永盛大帝开口,语气平淡。 “陛下。” “北方边境探子来报,最近半月,边境屡屡发生抢掠事件,截止昨日,已有七个村庄被抢掠钱财,其中有两个村庄被屠村,共计人口四百五十七人。” “边境镇守将军发来奏报,望陛下准予其率军三千,剿杀入侵贼子。” 左侍郎开口,同时递上一份奏折。 魏闲接过,递给永盛大帝。 后者翻开奏折,阅读之后,面容直接冷下来了。 “匈奴如何作答?” 边境之地,时常发生这种事情,只是一般来说,都是劫掠牛羊钱财,屠村这种事情,有些恶劣。 “回陛下,匈奴国回应,此事并非他们所为,而是一些匪寇所做。” “但边境将军回报,是匈奴人穿我大夏衣袍,乔装打扮。” 兵部左侍郎给予回答。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没有任何反应,往年发生这种事情,都是一样的理由。 找不到证据,的确难以进攻。 “诸位爱卿何意?” 永盛大帝没有回答,而是望着满朝文武,出声询问。 此话一说。 众大臣没有说话,稍稍思量后,礼部左侍郎出言了。 “陛下。” “臣认为,边境骚乱,常年皆有,不过屠村之事,令人发指,可以让大营派出三千人,日夜巡逻,看看能否抓住这些匈奴人。” “若能抓住,也可以此交涉,若不能抓住,也可有效防范屠村抢掠之事。” 礼部左侍郎开口,这是他的提议。 然而兵部左侍郎立刻开口。 “陛下,臣认为不妥,边境抢掠之事,的确时常发生,但抢掠银两牛羊,朝廷会补偿一些,百姓没有什么怨言,可发生屠村之事,若是还坐视不管。” “只怕会失边境民心。” “故而臣认为,应当遣派大军,暗中巡逻,若有发现,格杀勿论,边境之地,寸步不让,一来可彰显我大夏国威,二来可警告匈奴之人,若此事当真与匈奴国无关,也可有效威慑,若与匈奴国有关,我大夏也不惧。” 兵部左侍郎出声。 人家都欺负到脸上了,还在这里防备? “不可。” “虽此事可恨,但若是这般猛烈出击,势必会引起匈奴国强烈反击。” “到时候会有更多百姓遭到屠戮 。” “应当以怀柔手段,否则一但弄不好,极有可能开战。” 礼部左侍郎直接拒绝。 他倒不是说怂,而是考虑边境百姓的感受,人家本身就是骑兵出名,来去自由,大夏王朝即便是派三千精锐,也不见得能做什么事情。 你追我赶,浪费时间无所谓。 但要真杀,到时候惹来麻烦,极有可能就是两国开战。 “刀子都摆在脸上了,有什么怕的?” “打就打,陛下,臣恳请陛下,宣旨开战,我大夏王朝如今兵强马壮,此番匈奴国国运被削,更是千载难逢,借此机会,出军匈奴。” “到时必然举国欢呼,得此民心,一战平乱,收复失地。” 兵部左侍郎开口,主动请求永盛大帝开战。 此言一出,当下武将齐齐开口。 “臣等同意。” 今日朝会,他们本身目的就是这个,屠村之事,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看到武将集团齐齐开口。 文官集团坐不住了。 “陛下,决不可开战,如今国库银两不多,修缮永盛大典资金尚缺,江宁郡之难还未彻底稳定,辽州又发生干旱,西南三郡连日暴雨,毁了不少庄稼,来年收成必然锐减。” “还有隆中一代,发生山洪,东川平府更是发生天灾,各处都需要银两拨救,一但开战,若无绝对胜算,大夏王朝无法承受。” “还请陛下三思。” 礼部左侍郎开口,将一桩桩事情说出来。 “请陛下三思。” 其余文官纷纷开口,除了李善沉默不语,其余文官都开口制止。 龙椅上。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扫了一眼满朝文武,过了片刻,这才缓缓出声。 “着兵部预备战争,倘若事态严重,做好战争准备。” “户部严收粮草,控制全国粮价,不可发生哄抢之事。” “工部清点军需物,运输部分前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