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好。” “好,不愧是我顾千舟的儿子,总算是没有辜负爹对你的一片苦心。” “哈哈哈哈哈哈。” 房内。 顾千舟心中自言自语,到最后他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实在是忍不住啊。 不过刹那间,顾千舟想到一件事情。 而后直接离开军机处。 朝着外面赶去。 一刻钟后。 玄武军军机处。 嘭。 参将大门直接被一脚踹开。 还正一脸懵圈的顾宁凡此时此刻更懵了。 他是顾锦年的三叔。 玄武军参将。 与顾宁涯相差一个字。 之前与顾千舟一同在城门内目送顾锦年。 此时此刻。 自己儿子报来喜讯。 顾千舟如何不嚣张? 他第一个就要在老三面前嚣张。 只不过踢开门后,发现悬灯司的人已经来报了,故而顾千舟也省事。 “老三。” “你今天的话,能不能再给大哥我说说看?” “什么叫做什么不是读书的料?” “谁今天跟我说,锦年不是读书的料?” “老三。” 顾千舟很嚣张,完全没有侯爷的气度,手中拿着抄录顾锦年的诗词,满脸傲然,看向自己这个三弟。 “大哥。” “这诗当真是锦年写的?” 顾宁凡直接站起身来了,他压根没有消化完这个信息。 如今看到自己大哥来了,他不得不信啊。 “不是锦年写的,难不成是你这个半桶子水写的?” “老三啊老三,你说你是不是狗眼看人低?” “你是不是鼠目寸光?” “人家徐夫子说了,锦年聪明的很,你非不信,从小老爷子让你好好读书,你非要去放牛。” “丢人现眼。” 顾千舟怒骂顾宁凡。 “嘶。” “我大侄儿有圣人之资?” “大哥,咱家出龙了啊。” 得到确切的回答,顾宁凡直接蹦起来了,兴奋的鬼叫。 “哟?现在知道出龙了?” “之前呢?之前你可不是这样说的吧?” 顾千舟冷笑道。 “大哥,是三弟有眼无珠。” “是三弟蠢,您别生气,您别生气。” “待会我罚酒三坛,罚酒三坛。” “走走走,咱现在赶紧回去,爹估计知道这事了,咱们顾家真要迎来喜事。” 顾宁凡激动不已。 这回彻底不跟自己这个大哥拌嘴,直接拉着顾千舟离开。 不过刚拉着顾千舟,顾宁凡立刻将顾千舟手中的书纸拿下。 紧接着连忙挂在书桌后面,极为显眼之地。 “来人,把这首诗给我抄录下来,所有房内都给我挂上,记得署名,这是我侄儿顾锦年写的。” 顾宁凡大声喊道,吆喝着手下。 说完这话,便拉着顾千舟离开了。 顾千舟也没有恶趣味了,不继续跟顾宁凡争吵什么,而是满脸笑容道。 “先不急着回去,去找徐夫子,这恩情不能忘。” 顾千舟出声,他不急着回去,打算去找徐夫子报喜。 “好好好,去找徐夫子,去找徐夫子。” 两兄弟满脸笑容,让许多人有些惊讶。 毕竟这两位身居高位,平日里不言苟笑,怎么今日这么开心啊? 而与此同时。 大夏皇宫内。 永盛大帝静静看着桌面上的一张宣纸。 目光略显复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好一个十年磨一剑啊。” “我这外甥,当真是了不起。” 喃喃之声响起。 却听不出这位皇帝。 到底是喜还是怒。 但过了片刻。 殿内响起一道声音。 “来人。” “备上一份礼,给朕送去镇国公府。” :读书凝气,儒道第一境,苏怀玉登场 随着事件发酵。 顾锦年入考过关之事,已经传遍整个京都。 入考不是什么大事。 可引来异象是一件大事。 尤其是,顾锦年在京都百姓眼中是个不学无术之人。 可消息的到来,实实在在让京都百姓惊讶了。 一时之间,关于顾锦年调戏礼部尚书孙女之事,更加变得扑朔迷离。 顾锦年风评不好,但不意味着顾家风评不好,老爷子可是为国征战的大将军 ,如今赐为国公,在民间风评极好。 正是因为这点,各种议论再次出现,许多百姓认为,顾锦年可能真被冤枉了。 这就是议论。 每一天都会变化,而且两面性严重,一定有好言也一定会有坏语。 不过对于京都的热闹,和顾家的喜悦。 小溪村内。 却已经逐渐恢复平静了。 顾锦年过关的事情,也被传开,人们惊愕,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毕竟对他们而言,自己能不能入选才是主要的事。 其他人再怎么入选,也与他们无关。 而南门入口。 顾锦年捏着一块令牌,走在独木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