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村外早已经人满为患了。 很快。 消息也传回了京都。 国公府内。 一名家仆立在院外。 “世子殿下。” “小溪村外,四面有官兵把守,不准任何人入内,严格把控。” “不过东面入口,悬挂灯彩,唯有答题成功者,方可入村。” “南面有诗街,有立言进士守着,得到他们认可,也可入村。” “西面则是将士镇守,柴米不进,不允许任何人入内。” “北面派了几个又瞎又聋的老人守着,也不让任何人入内。” 家仆开口,告知小溪村的情况。 “果然。” 房内,顾锦年并没有显得很惊讶,相反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感觉。 倘若没有任何限制的话,光是凭借大夏书院这个名头,收十万人都不足为过。 有限制是合理的。 “又瞎又聋?安排这些人在北面守着,不怕有人偷溜进去吗?” 顾锦年好奇道。 他对其他三个地方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对这个北面有些好奇。 “回世子,的确有人偷溜进去了。” “所以现在北面去了不少人,比其他三面地方去的人多数倍。” 家仆回答。 一瞬间让顾锦年更加好奇了。 他还以为那些又聋又哑之人,全是武道高手,没想到真可以偷溜进去。 “事出反常必有妖。” “文景先生不可能想不到这点,肯定是有什么陷阱等着。” 顾锦年心中暗道。 “行了,继续去查,有什么消息立刻汇报。” 他出声,吩咐下去后,便没有多想,静静看书。 而家仆离开后。 镇国公内显得异常安静。 大夏书院内。 数十人端坐在一处阁内。 这些皆是大夏书院的夫子,虽不是大儒,可基本上都是立言进士,德高望重。 此时此刻,他们端坐在此,脸色皆然有些不善。 “诸位夫子。” “某钦佩文景先生,可此番文景先生所写之告示,连通知都未曾通知我等,是否有些太看轻我等?” 有人开口,声音平静,可语气之中的不满,就差没有写在脸上。 “越过我们倒没什么,只是这次告示,无论男女,无论背景,老夫明白,可将招生地点选在小溪村这就是老夫不明白的了。” “而且听闻,小溪村有官兵把守,东南西北入口皆设立关口,东南方向,诗词和猜谜,老夫倒也是明白。” “可西面和北面,派武者镇守以及几个残老之人守着,这又是何意?” 有人跟着开口,看似大度,但依旧满是怨气。 “我倒是听说,现在有不少人在北面入口偷溜进去,派几个残老之人守着,也不知道文景先生到底在做什么?” “堂堂大夏书院招生,竟显得如此不伦不类,只怕传出去了,要成为天下人的笑话吧?” 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可以看出,在座众人对苏文景的所作所为,感到极度的不满。 “算了。” “如今陛下重视文景先生,我等也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杨大人也已经与陛下交涉,倒也不会完全架空我等,只不过一切还是要以文景先生为主,诸位还是不要心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声音响起,使得阁内无比安静。 “这个老夫知道,不过有一件事情与诸位提提。” “无论文景先生想要做什么,等招生结束后,必须要开设常规学堂,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绝不可抹除。” “即便是文景先生不答应,只要我等上下一心,文景先生也奈何不了我等。” “育人之道,极为重要,敬佩归敬佩,可我辈读书人之风骨也不可丢失。” 此时,有人站起身来,说出重要的事情。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权力问题。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达成一致。 如此。 转眼之间,又是两日时间过去。 这两日来,整个大夏王朝最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大夏书院招生之事。 没有人知道苏文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小溪村四周早已经人山人海,不仅仅是大夏京都的百姓,周围所有郡府县,只要满足条件,都跑过来尝试一二。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商贩涌来,据说光是卖些京城小吃,每日进账都有百两银子。 而且周围的驿站住处,更是一房难求,价格动辄增长十倍。 不过热闹是热闹,但大夏书院的招生也展露出残酷的一面。 东面入口是猜灯谜,要连猜三题,才可入内 。 错一题,当场拒录,无论是谁。 就在昨日,大夏状元郎之子,就因为错了一题,被直接拒之门外,引来巨大的热议。 毕竟谁能想到,只猜错一题,就错过入学机会? 要知道这位状元郎之子,本身就是热门人选,按照前几届大夏书院招生标准,他想入内,可谓是十拿九稳。 结果败在初选上,如何不惹来争议? 而且不仅仅是这一位,有不少人被直接拒之门外,皆是京都达官显贵,或者是书香门第。 来的人很多,但拒录的人更多。 入选队伍已经排起,考核也十分艰难,似乎有一种赶鸭子上架般的错觉。 题目直接出,每个人就给十息的时间,答对就入,答错就走。 如果说东面入选艰难。 南面更加可怕。 主考官随意出题,必须要是七言古诗,对仗有韵,同时六位主考官必须要得到五位认可,否则一律不通过。 更绝了的是,百人同考,只给半柱香的时间,而且百进一制度,一百个人只选一个。 当然若是有真正极其优秀的人才,可破格入内。 这就意味着,南面删选的人数更加夸张。 至于西面和北面更加古怪,西面官兵柴米不进,死活不让人进去,谁敢强闯就打到闭嘴。 是真动手,一点玩笑都不开。 北面倒是可以偷偷溜进去,只不过不管进了多少人,却一点声响都没有。 让人有些担忧。 一直到今日,北面的入口,总算放出来一批人。 是最先偷溜进去的读书人,出来以后一句话不说,不管问什么,就是不说。 一时之间,引起各种疑惑争议。 而今日。 出发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夏京都。 镇国公府。 顾家的玉辇停驻,三百精锐在左右列阵,这些将士,身披甲胄,皆是国公府的精锐。 每一位都是武者,不缺乏高手。 今日,是顾锦年前往小溪村参加大夏书院招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