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姨殷切地看着他,小心试探,“那……今晚大少爷想吃点什么,柳姨给你做。” 生怕他只是回来溜一圈,马上就走。 尹修听得出柳姨的言下之意,“都行。” 柳姨眉开眼笑,想了想,大胆地得寸进尺:“这些天肯定累坏了吧,我马上去让人给你收拾房间。” 意思是晚饭都在家吃了,今晚也别走了,在家住吧。 这本来就是他家啊。 尹修笑着点头,“好。” 又补一句,“辛苦柳姨了。” 柳姨鼻尖一酸。孩子是真的长大了。 懂事了,会心疼人了。 眨眼的功夫,多快啊。 柳姨带着两个小保姆忙活去了,尹修一个人在偌大的尹宅里转悠。 这栋大宅有两层,第一层是客厅、书房、厨房,第二层是卧室、客房、露台。地下是车库,还有宽敞的前庭与后院。 装修风格总体古色古香,家具几乎都是木製的,很符合爷爷的审美。 尹修拥有原主的记忆,很清楚这栋宅邸的布局构造。 但他想亲眼看看。 他的第一站,是爷爷的书房。 推开书房的门,尹修一眼就看到了书桌上方的墙上挂着的那幅画。 这就是他最想亲眼看看的东西。 据说,这是他们尹家的老祖宗,那位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名将,尹将军的画像。 作者有话要说: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这幅画像是尹家的传家宝, 和尹家的历史一样,要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差不多在秦国开始商鞅变法前的时期, 秦国出了一个草根名将,尹忠。 据传尹忠出身卑寒,却是个少年英雄, 年纪轻轻就为秦国屡立军功。他战死后被追封爵位,尹氏一门一夜之间跻身贵族。 尹忠的尸骨始终未被找回, 传闻到最后也只有一个衣冠冢。后来,家人请人画了他的画像, 自此日日香火供奉。 再之后,秦朝灭亡,往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朝代更替,尹家在历史的洪流中起起伏伏, 血脉却从未中断,家谱延续至今, 而且几乎每朝每代都出过大官。 尹忠的画像本也伴着家族血脉一直流传, 然而, 一千年前左右的北宋时期,金人攻占了京兆,也就是如今的西安, 逼得当时早已从秦人最初起源地甘肃移居到西安的尹家再次在战争中流离失所, 不得不从北往南迁移, 此后就在南方扎了根, 这就是为什么祖先是秦人的尹家现在已经成了s市居民的原因。 在这一次大迁移中, 尹家遗失了那幅画像。 到达南方后, 当时的尹家已差不多家财散尽, 尹家家主却不惜花重金请名家重画一幅尹忠的画像,在家中为老祖宗续上香火。 尹家有个不成文的信仰——对这位老祖宗的谜之信心。尹忠曾凭一己之力带飞整个家族,尹家后人就莫名其妙地坚信,带飞过他们的老祖宗也一定会一直保佑他们。 春秋战国到宋朝,一千多年,尹家熬过一次次战乱与兴亡,屡遭劫难却香火不断,就是明证。 宋朝之后,到如今,又是一千年,尹家依旧在起起落落中顽强地存活着。距今最近的一次劫难是距今几十年前,尹家当时富贾一方,人丁兴旺,家底却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尹家人被逼疯了一批,被逼死了一批,流离失所了一批,整个家族被搅得七零八落,天各一方。 劫难伊始时,尹修的爷爷16岁,他的父亲离开前把尹忠的画像交给他,交代他无论如何要保住这幅画像,这是尹家的家训,老祖宗在,尹家就还有希望。 10年后,爷爷26岁,他熬过来了,他的父母没熬过来。 26岁的爷爷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钱,一无所有。他从家后面那棵树下挖出被他藏了10年的老祖宗画像,抱着它迷茫四顾,天地之大,不知何去何从,不知何处容身。 再后来,改革开放,爷爷也下了海,开始做生意。在外边闯荡多了,爷爷见多识广了,渐渐意识到一件事——一件他父亲从没告诉过他的事。 他们的传家宝,那幅老祖宗的画像,很值钱。 假如它真的如父亲所说,如父亲的父亲所说,如尹家一代又一代先人所说,是货真价实的从宋朝传下来的真迹——而且还是宋朝的名家手笔,那么这幅画像,能让一穷二白的尹家再一次一飞衝天,原地变身富豪。 正如两千多年前尹大将军带飞尹家一样。 爷爷不是没心动过。在艰难的挣扎后,他忍住了。 他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从小给他讲尹家的故事,给他讲老祖宗尹大将军的英雄事迹。父亲的教诲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有家,才有一切。 这幅画还在,尹家就还有希望。 爷爷把画好好地收了起来,把这当做穿行沙漠时手里捏的那颗苹果。天无绝人之路, 这幅画就是他最后的保障。 之后,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尹氏成了商界豪门,他在s市买了一栋新的尹氏宅邸,把这幅尹大将军画像庄重地挂进了书房。 父亲说得没错,所有先人都说得没错,老祖宗一生为国而战,为家而战,他的战魂一直在保佑尹家。 这就是爷爷从小到大给原主讲过无数遍的尹家的家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