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无人知道,科举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将重要到什么程度。 这时,张榜的地方突然传来一阵喧闹。 莫少珩皱了皱眉,这是发生了什么? “我们过去看看。” 科举是由他主导,自然不能出意外。 走过去,果然有人闹事,而且人还不少。 说来也好笑,引火线是赵景澄。 赵景澄挤进去看榜,“哎呀,前三甲居然没有朱氏的神童朱辛梓。” “快快快,今天就用我撰写的那篇文章,神童落泪县试当场。” 结果旁边的朱辛梓,脸黑得跟锅底一样。 赵景澄缩了缩脖子,“我这不是没看到你在场。” 不然他也不这么嚷嚷啊。 有些理亏,说道,“要不改成范慎写的那篇,寒门子弟,勇夺榜首?” 众人这才发现,榜首之人,竟然是寒门季李。 季李这人爱读书,有些文名,凉京的人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有想到,在众多贵族参与的情况下,竟然夺了榜首。 贵族什么时候被一个寒门踩在脚下过。 朱辛梓和一些名次不佳,甚至落榜的贵族就闹了起来。 “他一个寒门凭什么就能得到榜首?” “考试的内容,常识和律法题,和我读书人有何关系,为何要考这样的题来排名次?” 莫少珩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赵景澄正懵逼呢,他不就为了写个新闻稿?问他这些问题,他怎么知道? 腰杆一叉,欺负到他头上来了,也不看看他是谁。 正准备说话,这时莫少珩的声音传来。 “第一个问题,为何寒门季李排在榜首?” 莫少珩指向季李的名字,“因为这次凉京县试考卷的六个部分,唯有季李一人,获得六个甲上的评分。” “六个甲上,排在第一有何不可?” “考卷是采用的糊名制,也就是说在评分的时候,评卷官并不知道所评考卷属于何人。” “公平公正,皆凭本事。” “再说,季李出生寒门,就算要偏心也偏心不到他头上。” 众人:“……” 这才发现,还有这样的制度。 也就是说,所有人当真只能完全靠本事。 莫少珩继续道,“还是说,你们觉得,得给贵族一些优待?” “但贵族这么多,这优待给谁好?” 众人张了张嘴,“……” 好像也是,这优待未必就能落到他们身上,与其如此,还不如公平公正。 莫少珩说了一句,“科举不问出身,若是不服这一条,可以不走科举这条路,我北凉双规并行,还有贵族推举制度等着你们,你们可比寒门多一条出路,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既然选择了科举,那么一切就以成绩为准。” 这就是科举的意义吗? 众人似乎对科举有多了一些了解。 寒门的人更是激动无比,公平公正,不问出身,他们缺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啊。 而且寒门季李获得凉京县考榜首,他们竟然有种荣辱与共的感觉。 让所有人看一看,他们寒门也不缺会读书的人。 莫少珩也看到了众人的表情,也看到了旁边的季李。 季李是第一个在他图书馆办理会员卡的寒门子弟,他还有一点印象。 说道,“不过也莫要骄傲自满,现在也仅仅是县试,我北凉每一个县也都有一个县试榜首。” “若能在之后的郡试洲试京试中,均夺得榜首,那才是我北凉第一寒门。” 咕噜! 不知道多少人吞了一口口水。 北凉……第一寒门? 季李赶紧拱了拱手。 莫少珩虽然这么说,其实对这个季李也是有些惊讶的,县试六个甲上,不说其他县没有,但绝对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了。 莫少珩又看向朱辛梓等闹事的人,“科举规则如此,若是你们有什么不满,可向六部反应,若你们真说得有理,六部自然会斟酌。” “所以莫要自持贵族身份,在这里闹事,科举是朝廷颁布的法令,相信你们也不想落得个违抗朝廷法令的罪名。” 众人:“……” 软硬兼施啊。 但莫少珩的确说得有理,这是北凉法令,考试没考好,在这闹也没用。 莫少珩继续道,“至于你问为何要考常识题和律法题?” “我也可以给你一个合理的说法。” “科举选仕,不是选读书人。” “朝廷不会管读书人看什么书。” “但,要在北凉为官,就得熟悉我北凉的情况,这些最简单的常识还是需要了解的。” “至于律法?当官者不知法,如何让百姓守法?如何以法治百姓?” “我北凉很多地方慌乱,皆是因为地方官员,凭个人喜好治理,让百姓心中无凭,哪怕有怨也不知道如何申,有法不知道如何依法。” “读书人需明理,为官者需知法,才能庇佑一方,造福一方。” “才能让循规蹈矩的守法者得到他们该有的保障,才能让那些无视王法之辈再不猖狂。” “北凉,需要是一个法治的北凉,官员依法治国,百姓尊法守法。” “这样的北凉才能真正脱离混乱,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盛世。” 众人:“……” 哪怕和莫少珩一起来的几个官员,都有些惊讶地看向莫少珩。 依法治国,开创盛世! 咕噜,莫少珩每次总能让人心情澎湃。 明知道哪可能这么容易,但依旧被莫少珩口中的美好所沉迷得不可自拔。 莫少珩继续道,“所以,可明白科举选仕,为何必考常识和律法了?”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狗屁,那得看读书人读的什么书,学的是什么东西。 一片鸦雀无声。 原来科举的目的,是为选仕,开创属于北凉的盛世啊。 一场小意外就此落幕。 而朝廷上,各县通过县试的结果也陆陆续续传回了朝廷。 考题之难,让朝廷上的官员也吞了一口口水。 就算他们下场参考,都未必考得赢别人。 但,通过的人数,居然如此之多。 圣人也惊讶了好久,心里突然道,原来我北凉真有这么多人才啊。 下次郡试,题再出难一点。 让天下人都知道,治理北凉的官员,都是些怎样的栋梁,没有比他们更会治理的了。 心气都高了不少。 科举的风吹得比想象的还要猛烈。 北凉也将迎来属于它最大的改变。 千帆竞流,一个“竞”字,能让整个北凉动起来。 而此时,乌衣巷子。 莫少珩正准备改造出来一个员工食堂出来。 一是,小货郎们一天到头都在吃包子,虽然这些小货郎满足得不得了,一天吃包子都能吃出无限的幸福感来。 但在莫少珩看来却不行,都还是些孩子,营养太不均衡了。 他又刚好赚了点钱。 改出来一个个员工餐厅给这些小货郎改善一下生活。 二是,他的产业现在变成了三条街,员工多了不少。 也需要这么一个员工餐厅了。 莫少珩要改员工餐厅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听说是专门给那些小货郎,还有三条街的掌柜小伙计等吃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