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柳清算账算得多精呀,她肯定是拿到了代表一半以上投票权的股东支持才去找程惟摊牌的。 话说回来,林一向来知道嘟嘟或者说程惟有这样一个隐患,只是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形式爆发出来。 那就是程惟对公司的控制权。 因为他从天使轮开始融资次数太多了,股权稀释得很快,就连最初的80万里面都只有10万块是自己出的。 不过林一总觉得,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把创始人给换掉并不是一个正面消息,很少会发生这种情况。 何况嘟嘟打车现在明明在行业里还占据着优势,没道理创始人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如果仅仅是柳清想要抢这个ceo的位置,恐怕很少会有投资人愿意支持她的吧,那你这是挡了谁的路?” 林一的 天下英雄谁敌手 林一算是把这个来龙去脉都听明白了,他现在还有一个疑惑。 “不知道程总特意过来找我,毫无保留地说了这件事,是对我或者万里出行有什么希望吗?” “我也不知道。” 程惟给出了出人意料的回答,自己考虑了一下又补充道: “我现在虽然已经不是嘟嘟快嘟的ceo了,但柳清也没有把我赶出来,实际上股东会的结果一出,我就离开了。” “我本来是心情很复杂在公司附近漫无目的地游荡,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你的楼下,然后又鬼使神差地决定上来见见你。” “这件事情我知道是瞒不住你的,所以不必对你有什么避讳,无非是多告诉了你一些细节。” “至于对你有什么希望,一下子我还说不上来。” 程惟这种茫然是正常的,他本来都是作为嘟嘟ceo跟林一接触,突然丢掉了这个身份难免感到无所适从。 “不过我想,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或者说我愿意去跟他分享这件事的话,恐怕非你莫属。” 林一笑道:“那要多谢程总的厚爱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提前知道会给我们更多的反应时间。” “看在程总的这份善意上,恕我冒昧提醒一句,这个消息不会那么快公布,在这段时间里面你还有机会在嘟嘟快嘟的股东之间活动活动。” 林一当然知道这种机会是很渺茫的。 那些投资人既然都决定支持柳清做出开掉创始人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于公来说,他希望程惟跟柳清能够在公司里面闹得更加不可开交一些,甚至公开撕得更加难看一些。 于私来说,他个人也不希望看到由柳清这样的人来执掌全国规模最大的打车软件。 “没这个必要。” 程惟对自己的处境显然也很清楚,“我跟柳清共事这么久,深知她是个滴水不漏的人,直到与她为敌的时候我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你听起来或许觉得有点可笑,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这么了解柳清。” “当她告诉我要罢免我的时候,我确实产生过怀疑,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了解过她。” “但是事情真的发生之后,我现在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一切都是早有征兆的。” “我并没有看错柳清,或者说这就是那个我认识的柳清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只是之前我自己受限于行业的经验和很少存在这样的先例,所以下意识地回避了这种可能性而已。” “我确实期待一个对柳清的复仇,但她不会给我这个机会。” “而且我不会以损害嘟嘟打车的方式去完成这个目的,我很确认我对这家亲手创办的公司的感情一定在她之上。” “所以如果你寄希望于我和柳清鹬蚌相争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然后让你渔翁得利的话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不过我确实想通了,为什么会过来找你。” 程惟说了这么多话好像比刚开始的时候要松弛多了,甚至还很难得地冲林一露出了一个笑容。 “林一,我以前说过我有一种预感,这个行业的胜出者将在我们两个人之间产生。” “现在这种预感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了。” “尽管我现在说不出有什么理由,也绝不打算为你做什么嫁衣裳,但确实感觉到,你比柳清更有可能是那个收拾局面的人,这算是一个预言吧。” 林一不是心理学家,他不想分析程惟这算是惺惺相惜还是什么效应,还是感激了这次报信。 “借你吉言吧。” …… 林一不知道程惟回去之后有没有跟柳清再搞什么明争暗斗,以他对程惟的了解,应该不会这么轻易地瓦解斗志。 不过就像程惟说的那样,至少他们没有把这件事闹到人尽皆知。 这件事情的知情人甚众,尽管当事人全都讳莫如深,但还是在行业内部慢慢流传开来。 媒体那边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不知道是他们消息闭塞还是已经收了嘟嘟快嘟的封口费,总之公司层面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流出来。 这事儿但凡一公布,无论是《创始人出局,嘟嘟程惟成乔帮主 最后一次交锋 “终于到最后一个回合了。” 林一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也十分感慨,因为过去几年里打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实在是太曲折了。 他在2013年入局的时候,当时的三强是嘟嘟、快嘟和申城的大黄峰,万里出行收购了后者并取代了它的位置。 2014年的时候主要竞争者还是万里出行、嘟嘟和快嘟,只不过一场补贴大战下来排名发生了变化。 2015年初,嘟嘟跟快嘟合并之后实现反超,但是很快uber大举入场,仍然是天下三分的格局。 就这么耗到了2016年,就连史上融资能力最强的超级独角兽uber都撑不下去,万里出行的两个对手再次合并。 这场比赛,总算是打到了决赛圈。 “但是目前我们的情况还难言乐观,合并之后柳清掌管的这家公司,她称之为新嘟嘟的存在的确是我们从未面对过的对手。” “合并之后的新嘟嘟估值大概率会达到200亿美元,现金储备预计在40亿美元以上,体量几乎已经是我们的两倍。” “他们那边这几天动向如何?” 关注这次合并是李莫言最近的主要工作,此时她接口介绍道:“两家公司的合并还在进行中,以他们现在的规模这个过程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从体系上来说嘟嘟快嘟过于庞杂了,是不太可能拆解出来并入uber的,只能是反过来。” “不过在团队上,这次柳清并没有像上次跟快嘟合并的时候那样一个人没裁,她保留了大量原uber的人手。” uber本身的产品线就很干净,不像嘟嘟快嘟似的连什么巴士都要做,跟公交车抢生意。 而且毕竟嘟嘟快嘟在国内的体量是uber的好几倍,以前者为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至于说团队,林一自己揣测了一下:“柳清从高盛出来之后虽然是在嘟嘟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打拼,但可能还是更加习惯和青睐uber那种企业文化吧。” uber是啥企业文化? 极致的精英主义。 李莫言补充道:“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原uber的员工受不了跟嘟嘟快嘟的合并而选择离职了。” “这次合并uber只是取其名,而嘟嘟快嘟或者说是柳清本人取其实,uber的员工都是聪明人,而且他们大多履历很漂亮所以干脆就裸辞了。” “如果我们有需要的话倒是现成的人手,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要是看不上嘟嘟,也未必会对我们感兴趣。” 万里出行的选聘原则是内部提拔优先于外部引进,除非无法胜任,所以到目前为止管理团队的骨干还是创业那批,好处是凝聚力很强。 林一对于这些人是没有兴趣的,继续问道:“两家公司的业务在合并之后是如何安排的?” 李莫言说道:“最主要的是两边的客户相互打通。” “暂时来说还没有把uber这个应用直接关闭掉,但很明显是在往嘟嘟快嘟那个方向在引流,相似的产品线直接做了合并,只是留下两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