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消息足以惊呆他们家方圆十里,信息量太大导致脑子一时间当机,只能努力消化。 这时,张彬突然问出个很有水平的问题,“姝娘,这么大的铺子,若是全部坐满,一次能招待多少客人?” 沈丽姝笑道:“虽然这铺子有三层,可三楼环境好又安静,大家都觉得可以隔成四五间雅间,方便有需要的顾客宴请闲聊,这个人数就不好统计了。至于一楼和二楼,我特意请人打了一批桌椅,餐桌样式是方形那种,约莫跟书桌有些雷同。不用贯常的餐桌,是因为平日常来吃烤肉的客人,不像去酒楼那样成群结队,吃烤肉常是好友或家人同行,只几位客人就要用圆桌,岂不是浪费?特制的方形餐桌刚好合适,省下的位置还能多摆几套桌椅,一次多扎招待几桌顾客。而倘若遇上五位以上客人同行,他们可以去三楼雅间,也可以将两张方形桌子拼起来用,总之特制的桌椅,是要比常见的灵活些。” “按这样安排,每层都能摆十八桌,加起来是三十六桌,倘若全部做满,一次可招待一百四五十位客人。” 沈丽姝没有展开说说为何三楼雅间不参与计数,但是拿过提成的沈四伯,和看别人拿过提成的沈大金都心知肚明,雅间留给不差钱的大主顾们,哪怕一天就接待个两三桌顾客,人家一出手两银子,也远比一二楼座无虚席的场面有赚头。 何况他们还有个喜欢送金子的少年贵客。 这尊财神爷来一回,他们一整个月的业绩指标都稳了,真是想想就让人不胜欢喜。 老员工已经做起了收小费收到手软的美梦,“实习生”们显然一无所知,听着沈丽姝的讲述,天赋不怎么行但也上过两年学,成绩秒杀舅舅家几个学渣表弟毫无压力的宋向民,大概今天被考校成习惯了,竟主动做起了数学题,掰着指头算了几分钟,最后双眼放光的问:“姝娘姝娘,再加上三楼雅间的话,一次是不是可以招待两百客人? 沈丽姝低调的点头,“差不多吧。” 宋向民从来没有对算术如此痴迷过,得到肯定的答案,又马不停蹄开始算一次满桌能收多少钱,在他的积极感染下,其他人也忍不住跟着算了起来,没学过加减乘除,掰指头总会,一时间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数数声。 一个个的宁愿站在门外掰指头也不肯进去,沈丽姝也不催,只是在沈四伯和大堂哥看过来时点点头,他俩便迫不及待进去开工了。 其他工人都已经到齐了,他们还在门口磨蹭时,里头早已响起了叮叮咚咚的装修声。 沈四伯和大堂哥虽然沉默寡言不爱来事,能被沈丽姝调过来负责装修工作,自然有他们的优势,比起那些年纪小更跳脱、喜欢热闹小伙伴们,他俩更沉得住气,可以胜任枯燥一些的工作,且平时表现得也是干一行爱一行,很有打工人的觉悟。 沈丽姝觉得他们可以陪她一起装修,事实也没让她失望,两人调岗以后依然爱岗敬业、矜矜业业,就像此时,看着同事们已经在里头热热闹闹开工,他们忍不住着急的去看沈丽姝,几乎要成为催老板上班的第一人了。 而沈丽姝点头,则是表示他们可以先去忙。 她只是作为“设计师”兼老板,来驻守阵地当包工头,并不用亲自干活,毕竟就算想帮忙,这小身板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沈四伯和大堂哥的确是实打实来搬砖的,现在有他们加入施工队,那些本来就还算勤劳积极的工人们只会越发卖力干活,她更不着急进去了。 所以目送沈四伯和大堂哥马不停蹄进店的背影,之后沈丽姝便看向唯一一个没掰手指的“实习生”,好奇的问:“阿彬哥怎么不算,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张彬摇摇头,认真的说,“没有,我方才只是在想,铺子这么大,要招待这么多顾客,咱们现在的人手是否够用?” 第72章 听听这是人话吗? 沈丽姝觉得张彬表哥提的几个问题都有些水平, 在其他人还在傻傻盯着“高楼”仰望,脑子里似乎除了感叹它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再不想起东西时, 张彬已经想到了店面规模和员工情况, 说明是有点经营意识在身上的。 虽然从那隐含期待的目光中,也能看出问人手情况也带着些自己的用意, 大概是想打探除他以外, 家里其他兄弟还有没有进城工作的机会。 沈丽姝却也不认为这是大事,结合时代背景,有机会了赶紧提携兄弟亲戚, 分明是值得称颂的品质。 就像她自己, 不也逮着机会把老家的亲戚都扒拉进城? 因此沈丽姝并不觉得这是不好的表现。 时代总是在进步。 创业初期, 带一群努力干活不搞事、她指哪打哪的小伙伴确实很爽。如果沈丽姝还像当初一样, 只是想买个宅子、置点田地, 当吃喝不愁的小富婆, 身边这群小伙伴们也完全够她折腾了, 等大家长大了, 能独当一面, 再多开两家连锁烧烤店,一年赚他个千八百万,在首都也过得相当滋润, 又不至于红火到招人眼,还要啥自行 车? 但是人嘛,尤其是创业者, 一旦尝到了行业红利的甜头, 就不可能甘心放慢发展的步子, 毕竟能踏出创业第一步的, 本质都不是多安于现状的人,否则找个班上岂不是轻松多了? 哪怕是沈丽姝,想要改善在在古代的生活条件,也有其他方式,想法子给她娘设计一些精美别致的绣样,绣娘可是这儿的高薪职业;还可以学小说电视卖方子菜谱,亲舅舅还是酒楼大厨,总不至于亏待了她。 可冥冥之中,沈丽姝还是选择了这条最艰难、同时也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创业之路,证明她是有点冒险精神的。 穿越到了古代,要搞就搞个大新闻,否则像她娘期待的那样勤俭持家,以后相夫教子,把贤妻良母这个身份发扬光大,干得比土生土长的古代女子还出色,未免太黑色幽默了些。 更对不起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身份。 总之,创业一时爽,一直创业一直爽。 沈丽姝看到烧烤被汴京人民如此看好,连她推出的“奇奇怪怪”新品都反响热烈,很难不膨胀,既然汴京人民这么愿意接受新事物,那么火锅行不行?串串香行不行?奶茶炸鸡行不行? 大吃货国的美食太多了,他们一步一步来,先称霸小吃夜宵界,打响名气再开同系列餐厅,大江南北八大菜系、满汉全席统统安排。 照这么发展下去,成为餐饮巨头指日可待! 想想都有些热血沸腾呢。 虽然还只是做梦阶段吧,但沈丽姝已经开始贷款发愁了,要把盘子做大,最要紧是发展人才,可是看看身边这群“歪瓜裂枣”,她瞬间觉得未来可能也不是那么美妙。 不过好在大家年纪小,又跟她有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情分,她还想努力抢救一下。 一朝发达就抛弃小伙伴什么的,正经人都干不出这事,沈丽姝这段时间这便使劲挥舞小皮鞭,见缝插针开班扫盲。 扫盲只是第一步,以后还要教一教简单的企业管理知识,这点她自己也没系统学过,随便教教吧,他们能领会多少就看造化了。 只是沈丽姝心里清楚,大家都是普通人,受出身、基因和环境思维等诸多因素限制,除了徐虎和沈大柳有重点培养的潜力,其他人能升到经理店长,大概就是此生的职业天花板了。 并且她未来真给他们安排个掌柜当当,他们和全家大概都要烧香拜佛、摆酒庆贺,恨不得把这个伟大的位置子子孙孙继承下去呢。 现在出现一个会主动思考也有些眼光的小伙伴们,分明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沈丽姝欣慰还来不及,很配合的回答道,“人手嘛,总归是不足的,往后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帮忙。” 果然她这么一说,张彬眼睛一亮。 就连本来不是很明白这个问题的王武,此时也换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看来这里还有一个好苗子,买一送一啊。 沈丽姝满意的点头。 不错不错,好用的工具人多多益善。 王武和张彬不但比较有想法,当前最重要的吃苦耐劳品质也没有抛弃。 终于在外面围观个尽兴踏进大门后,里头已然变成一片砰磅咣当、木屑飞扬的施工现场,沈丽姝说要带他们去楼上参观,这俩年龄最大的便主动站出来表示婉拒,这里正忙着,他们想加入施工队伍。 “你们不是不会木工吗?” 王武笑了,心想姝娘果然是城里的小娘子,看着风风火火、比大人还能干些,却也有她不熟悉的领域,他们乡下也不是谁都懂泥瓦,可造房的时候照样全家老少齐上阵。 “我们在家也帮着下地造房,有一把子力气,给师傅们搬搬东西、打个下手也是好的。” 张彬也道:“对,铺子就在这里,往后看它的日子多着,不如现在帮忙干点正事。姝娘你们请的这些师傅,每日工钱也不便宜吧?” 沈丽姝一看,申请加班的努力申请,没说话的脸上也多是跃跃欲试,竟没有一个人想摸鱼的! 工作热情如此饱满,她没有理由不答应哇。 于是大手一挥,众人便如脱缰的野马奔向搬砖大队了,很快忙得不亦乐乎。 现场不只是自己人勤劳刻苦,花钱请的工匠也丝毫没偷懒。 沈丽姝他们今天因为新人,多少耽误了点时间,来店里比平时晚了一刻钟,可到的时候,工人们已经早早开工了。 明明他们按天结算,把工期拖长才更符合切身利益。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拖沓,沈丽姝是领情的,已经决定以后还有工程也要请他们。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施工期间,沈丽姝也愿意做个大方的东家,估摸着已经忙了两三个小时,她便叫上大堂哥和新来的几个表哥,一起去隔壁茶楼买些点心饮料回来犒劳大家。 这算是额外福利,不是每天都有的。 累得汗流浃背时,一边坐下来休息,一边喝着饮料吃着甜点,简直快活似神仙 。 那加了糖的点心直甜到了心里。 大家都吃得很是满足,工匠们也投桃报李,不但干活越发尽心尽力,有个老木匠还提醒了沈丽姝一件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小东家,你们这铺子位置是极好的,开了这么多窗子,明亮又雅致,应该能受贵人的欢迎。只是有一点可要注意了,过几月天就热了,水边最爱招那些个蚊虫,听闻你们还要卖吃食?天热也少不了飞进来苍蝇的,再凑一块可就热闹了。” 沈丽姝:啊这…… 是啊,太热闹了,她只是听着描述,都已经要头皮发麻了。 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遂连忙问这些有经验的工人们,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可惜人家能想到这个隐患并及时提醒,就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也不是他们能操心的,便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不安排这么多门窗,可能还少一些蚊虫飞进来。 问题是现在明亮透气的大窗户已经开好了,看过窗外的一线河景,就算沈丽姝答应又给它们封起来,小伙伴们也哀鸿遍野了。 所以还是得另想办法。 看她冥思苦想的模样,沈四伯随口安慰了句,“姝娘别担心,实在不行,就不开窗吧,窗户都用纸糊,白日就算关着窗,照样有光亮进来,那也比一整面都是墙的店两趟了。” 沈丽姝茅塞顿开,他们可以想办法把窗户糊的薄透一些,就算用不起玻璃,应该也有薄纱一类的东西。 那就相当于纱窗,还挺有意境。 至于找什么材料来做纱窗,虽然一时没想出来,沈丽姝也不紧张,去趟布庄绸缎庄应该就迎刃而解了,毕竟这里是首都,应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沈丽姝轻松很多,顺便还想到了一个预防手段,“那应该也会有些花草可以驱蚊的?咱们铺子里正好要摆上花草盆栽做装饰,不如就养一些有驱蚊虫效果的,好看也实用,外面尤其是临水的那便也最好种一圈。这个咱们自己不懂,可以让我爹去请许木叔帮忙,四伯你们也记一下,若是我忙忘了,记得提醒我爹。” 沈四伯和沈大金连连点头,“记着呢,回去就说。” 吃完下午茶,中场休息十分钟,大家又接着热火朝天的干活了。 但王武他们没能待多久,到了平时出摊的点,需要人把完全不知道方位的几人送去他们的老地方。 这个重任,大堂哥主动站出来承担了,还问沈丽姝要不要一块去。 他们不敢让姝娘领人去对面夜市街,因为送完回来只她一人,这条街上人来人往、鱼龙混杂,她万一在路上出事,他们可赔不起。 有大堂哥陪着就不一样了,向来只有专挑落单妇女儿童下手的故事,没听说过歹人敢当着妇女儿童的男性亲属面前行凶的——这到底是皇城脚下,还没黑暗到那个地步。 不过沈丽姝听到邀请,下意识捶腰拒绝道:“来回也要一刻多钟,我不太想走路了,而且要是过去,肯定得被他们和老顾客缠上,不待上一时半刻的哪里脱得了身。” 她说是监工不干活,但在灰尘漫天的施工现场,作为甲方兼设计师本师,也不可能舒舒服服坐在那喝茶盯梢。 事实上,沈丽姝这一天天的跑上跑下,除了及时沟通确认每一个施工细节,各个部门遇到问题也是扯着嗓子喊“小东家”,整栋楼最忙的就她了,沈丽姝也是真走不动了。 反正小伙伴们缺的,只是独立行走的信心,而不是能力。她不露面,他们自己也能搞定一切, 沈丽姝就不想去添这个乱。 王武几人对此多少有些失望。 才不到一天,沈丽姝在人前展现出来的、并不完全的能力和气势,已经悄无声息征服了几位新来的小伙伴,让他们忘记了年龄差距,完完全全把她当老板看待了。 第一次正式上班,老板不亲自送他们去,心中难免有些没底。 而沈大金却早已习惯了听姝娘的吩咐去执行任务,二话不说就带着表弟们出去了。 这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样子,让王武他们纵使有些不安和失落,到底还是跟上了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