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尚有三分土性,四婶性子再软,也不可能青娘一个孩子大言不惭说要当家,她就不假思索的给出去。 四婶不同意,青娘又格外坚持,四叔夹在她们中间左右为难,便让到处吃瓜的沈大柳给赶上了。 其实也不是碰巧,这事是青娘主动透露给他的,她在这群堂兄弟中,关系最好的要数沈大柳,毕竟两人年岁相当,是打小光屁股长大的。青娘想给自己找个帮手,就率先找沈大柳试探了一下。 沈大柳本着有瓜一起吃的原则,当然同时也跟沈大路的心态差不多,也觉得对不住四叔一家,正是迫切想要补偿的时候,一听青娘有难处,于是忙不迭把这事捅给了几位堂哥。 哥几个把话说开,还真就一拍即合,结伴去找爷奶,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青娘。 也是他们在爷奶和四叔四婶面前保证,不仅这一次支持青娘,往后也无条件支持,她招赘了,生下的孩子,他们也将当作亲子侄一般疼爱,就像四叔对他们这样。 爷奶和四叔四婶被他们说动了,才同意了青娘那个在外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的要求。 这事才过去一两天,沈大路便知道他们做对了,因为自打四叔的工钱到了青娘手上,他娘的算盘就彻底落空了,关起门来除了长吁短叹,便再无他法。毕竟外人都知道青娘那个小辣椒惹不得,谁若是想打她的主意,成不成不好说,绝对会晚节不保。 沈大路打从心底认为,与其苦口婆心劝他娘放弃算计,还不如就用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沈丽姝和徐虎几人不知这其中内情,便只当热闹听了,沈丽姝顺便为堂姐打电话,“那现在最富有的就是青娘堂姊了吧。” 五十两,妥妥的小富婆了! 沈四伯没有参与投资的确血亏,但好在他也是沈爷爷沈奶奶亲生的,几位伯父也没有紧着老实人欺负,据堂哥们说是由伯父们牵头提议,家里重新商议了财产分配问题,为了给沈四伯放弃入股机会的补偿,往后他的工钱奖金都不必上交公中,但四婶和青娘姐妹的吃喝,依然跟其他人一样,都由公中负责。 也就是说沈四伯赚的钱都能攒起来,并且只进不出。 反倒是几位堂哥们,日后得了工钱和分红,还需要视情况上交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作为公中财产。 所以也不怪其他伯母们眼红,沈大金他们的分红还是个未知数,但就眼下的情形,沈四伯一年工资加奖金,少说也有几十上百两,这可是一大笔看得见摸得着的巨款。 就连沈大金他们一想到堂妹现在手握几十两巨款,成了全家最富有的人,都忍不住羡慕起来,沈大山当时就挽起了袖子,恨不得连夜扛起火车头进城,“姝娘,咱们都歇了好些天,现在大弟二弟也拜上师了,不如今儿就跟叔父婶娘一道回去吧?” 沈丽姝也正有此意,想想堂姐当富婆包养小鲜肉的幸福未来,她搬砖的激情也回来了,点头问:“可以可以,不过天黑前必须进城,时辰不多了,你们的行李可收拾好了?” 所有人异口同声:“早打包好了,随时拎上就走。” 沈进殊才兴致勃勃拉着大哥来找阿姊玩,还没快乐多久便听到这个噩耗,小嘴当时就撅起来了,眨着大眼睛试图卖萌,“阿姊阿姊,你不是说要在镇上多待一阵吗,再陪我们今天好不好?” 沈文殊也眼巴巴看着阿姊:“再多待几天嘛。” 弟弟们撒娇卖萌是可爱的,可惜沈丽姝相当富婆的心已经压不住了,整个不为所动,“你们明天就上学,连拜师宴都不用摆了,阿姊留下来也没法陪你们玩,不如早些回家干正事。” 兄弟俩:…… 第63章 小郎君烤肉回归江湖。 柳云是当铺的大朝奉, 其能力在业内都是数得着的,尤其是鉴定古董玉器,他这双利眼从未失手过。 因而也被东家许以厚禄。 东家送宅子送田产送婢女仆从, 把他们一家老小照顾得无微不至, 同时每年还有高达百贯的俸禄,以及底下徒子徒孙们逢年过节的丰厚孝敬, 在汴京的日子相当过得去。 柳云不嫖不赌也不败家, 除了跟同行们一样好收藏个古玩字画,就只在吃食一事上格外热衷了。 因为家资颇丰,京城大大小小的饭馆酒楼, 或是街边小摊, 都吃遍了。 近日他最爱的是一家名为小郎君烤肉的新鲜吃食。 年前柳云接了个五十两的外快单, 去彭成为东家的友人鉴定一批玉器, 这个工作并不难, 东家的友人也一如既往的大方, 食宿路费全包还派遣了婢女小厮伺候。 只是路途遥远, 一来一回耗费月余, 紧赶慢赶才在除夕前夜赶回家中, 一路舟车劳顿,整个新春佳节,柳云都在家中休养, 顺便接待络绎不绝上门拜访的亲朋好友。 直到元宵那日,同为老饕的两位友人拉他出门游玩庙会,不知不觉一阵异香扑鼻, 即便不知具体 来源, 尝遍美味的柳云已然熟练的淌下口水, 正要询问是哪家的吃食香味如此霸道, 友人已经兴冲冲指着前方一处人头攒动、遮去了真容的摊位道,“老柳离京多时,怕是还不知道,京城如今出了一样新鲜吃食,制法奇特,香味浓郁,吃起来更是焦香麻辣,叫人欲罢不能!” 柳云因为热爱美食,反而比旁人更清楚,这世间大部分美味,都是闻起来比吃着香,听见友人的盛誉免不了心生惊奇,“难道说这烤肉,尝起来竟比闻着还香?” 不待其点头,另一位爱吃又挑剔的友人已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五味俱全,回味无穷。” “正是,这烤肉只要尝过一回,便叫人念念不忘了。” 本来友人不这么强烈安利,柳云闻到香味也是舍不得离开的,听完他们的形容更是口齿生津,当即提议:“既然走到这里,不如一快尝尝?今日我请客。” “老柳此去江南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合该你付钱,谁也不跟你抢。”友人从善如流,三人便在队尾站定。 柳云还要感慨排队太费功夫,健谈的友人却很是淡然,“这还不是人最多的,都不用半个时辰,咱们应当就能吃上美味了。” “半个时辰还不算久吗?”柳云面露惊诧,友人哈哈笑道,“你尝过就知道了。” 说着友人顺便同他介绍了一下这家摊子,“他们最早是在州桥夜市摆摊,离你们当铺还不远哩,庙会期间才来这里,小娘子说是等庙会结束,还会回州桥夜市。对了,他们家叫小郎君烤肉,实则真正做主的是一位名为姝娘的小娘子,这些新奇制法也她和兄弟琢磨出来的,家中大人反倒只能给他们打打下手。不过别看一群孩子当家,做事真真是利落,每天这么多客人,他们也有条不紊……” 周围还有同友人这般的熟客也纷纷加入对小摊主的讨论,众人有说有笑,柳云感觉倒也不难等,仿佛很快便轮到他们。 友人熟稔的点餐,烤肉一百串,馒头二十串,其余的时蔬让小娘子和小郎君们看着配二十串。 又过了小一刻钟,他们叫的烤肉烤菜皆已出炉。 小摊上既无桌椅供他们慢慢吃,也没有餐具盛放食物,还好烤肉的另一头是长长的签子,可以让人抓在手里慢慢吃,友人提议边吃烤肉边逛庙会,不失为一桩趣事。 但柳云只走出两步,便再不肯迈开步子,因为他受不住这直勾人心神的香味诱惑,在友人说话间,就迫不及待连吃两串烤肉,入口只觉一阵直冲天灵盖的香辣舒爽,果然如友人所说,此物五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 极少吃辣的柳云当时就冒汗了,嘴巴却又停不下来,嘶哈嘶哈的吃了一串又一串,友人见状递过来两串烤馒头,说是让他中和中和辣味。 他将信将疑的接过一尝,立刻又被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征服了,烤馒头看起来平平无常,但是精心烤制后裹上店家特质的蜜汁,一口咬去外壳焦脆、里面柔软可口,浓郁的奶香味溢满唇舌之间,刚好抚平了前头烤肉带来的刺激感,烤肉跟烤馒头简直是相得益彰、天生一对呐! 柳云觉得他有了这烤馒头搭配,再来一百串烤肉也么得问题。所以他哪都不想去了,只想守着这个摊子吃到天荒地老。 当然最后还是被友人合力拖走了,一个说:“过犹不及,小摊主都说了,烤肉吃多容易上火,隔三差五尝尝可以,可别真把它当饭吃,你若是喜欢,赶明儿再来便是,现在嘛,去前边要碗水饭配烤肉岂不更美?” 另一个言简意赅却一语中的,“小摊主们说了,等庙会结束了,还要回夜市老地方出摊,他们那位置,不但离你家近,离你们当铺更是只需穿过一条巷子,相当于就在你家门口,想吃还不是随时都有?” 柳云觉得有道理,便安心等着美食摊搬到他家门口。 结果一等就是数日,大相国寺庙会圆满结束,家门口的夜市街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他心心念念的烤肉却没有来。 他找人去打听,结果是小摊主们都好好的,生意也会长长久久做下去,只是到底年纪小还没定性,这阵子收了摊回老家耍去了。 柳云在汴京生活十余年,从未见过如此匪夷所思之事,竟然有人放着大好的生意不做出去耍,岂有此理!他担心徒弟们能力不足听信了假消息,遂亲自出马,去找负责夜市那片的街道司官爷打听。 因为州桥夜市跟他家的当铺,只隔了一条巷子,管辖此处的是同一队人马,柳云跟他们算是老交情,那几位官爷一见他便笑,说就知道他也要来打听。 事实上,这些天找街道司打听小郎君烤肉的亲友不下十波,搞得他们都想去沈押司家催上班了。 可惜人都跑了,他们没催成,于是到处散播“小郎君烤肉的小摊主们回老家耍”的消息。 但柳云这种熟人来问,街道司也能给出“内幕消息”,小郎君烤肉的归期不定,生意却一定会好好做下去的,人家不仅摆摊,还要在附近寻摸合适的铺面,往后食客们就可以坐在店里慢慢吃。 不过开店这个 还在筹划阶段,外人都不知道,沈押司会这么早透露给他们,也是因为街道司的人对街市情况了如指掌,希望他们给点消息,若能帮忙牵桥搭线就更好了。 这个就没必要同外人细说。 柳云在街道司吃了颗定心丸,回去却也没多开心,因为小郎君烤肉一天不回归,他就只能望眼欲穿,人比黄花瘦,他媳妇夜里还笑他肚子都小了一圈。 这日天色将晚,又到了下班时间。 汴京百姓夜生活丰富,连带着钱庄当铺也要营业到三更,不过夜里都有伙计们顶着,柳云的几个徒弟也能轮班,他这种大朝奉,每日也就用过午饭,才来店里坐镇两三个时辰,到点就走,反正他家住得近,遇到徒弟们拿不准的大买卖,叫伙计临时找他回来也使得。 此时柳云一看天色便叹了口气,然后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今天也是吃不到美味,只能辗转反侧的一天呢。 才唉声叹气,就见新收的小学徒兴冲冲过来,“师傅,您说的那家小郎君烤肉,他们今儿出摊啦,想吃什么,我帮您跑腿?” 柳云惊喜抬头:“当真,你亲眼瞧见了?” 小学徒点头如捣蒜,“我刚才在门口听行人说了一嘴,什么烤肉、出摊的,就想到您念念不忘的那家,立刻跑了趟州桥夜市,果然看到了那家的招子,于是又赶忙回来给给报信,师傅您看我是不是一脑门的汗?” 他不但跑出一脑门的汗,说话也连呼带喘,但柳云却来不及感受小学徒的心意,一确定是他惦记了好多日的烤肉,再顾不上其他,立刻马上就想点餐,因而抬腿就走,脚下生风。 小学徒反应也很快,连忙追了几步,“师傅,您老人家不如先回家歇着,我去帮您买就成。别看天还没黑,那摊子前已经围了一圈人,咱们现在过去,不等上半个时辰怕是吃不到烤肉的,所以就让我去排队,拿到烤肉立马给师傅送家去,保准您吃到嘴里还是热乎的!” 柳云心说上回他就是信了友人的邪,踏踏实实在家中等烤肉上门,一等就是许多日,让他无数次悔不当初。 这次天王老子来了他也不想等,非得立刻马上就去现场点餐。 不过这小学徒的机灵劲和孝心他也是瞧在眼里的,索性把小学徒也拉上,“走走走,你跟我同去,这次我要许多吃食,两只手恐怕拿不住。” 说会话的功夫,烧烤摊围着的人,比小学徒形容的又多了一圈,听前面食客的闲聊,好像都是等了许多日、一得到出摊消息就闻讯赶来的同好。 但柳云也不后悔亲自前来。 等走近摊前,瞧见烧烤摊多日不见推出的新菜品,柳云就更加庆幸自己的决定了。 如果他没看错,那烤肉旁边一条条的、是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小鱼和泥鳅,这两样也是他的心头好啊! 柳云已经在心里盘算要加多少串泥鳅和小鱼了,排他前面的食客还在跟小摊主讨价还价,“哎呀,泥鳅和小鱼就一点点,一条要分成两串烤,怎么也跟烤肉一个价?鱼和泥鳅可没有肉价高,小摊主可不要坐地起价呀。” 沈丽姝笑眯眯道,“大爷说笑了,泥鳅小鱼确实不贵,可咱们城里也买不着啊,这都是我们花钱去乡下收来的。您可别看轻了这小东西,收拾起来真真是麻烦,多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只卖一文一串其实都亏了,若不是想着贵客们吃腻了烤肉,换换口味,我们也不会自寻这麻烦。” 沈丽姝这话半真半假,泥鳅和小鱼其实没怎么花钱,是他们昨日回来后,伯父们连夜去池塘里网了,让徐二舅今早送进来的,满满一桶活蹦乱跳,收拾起来却是比其他肉菜麻烦很多,但这其中赚头也多,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 但眼下他们缺的是人手而不是生意,卖卖烤肉馒头就挺香的,大可不必自找麻烦,这么做还真就是想回馈一下热情似火的顾客们。 第64章 新菜品稳了。 昨天, 爹娘回镇上给弟弟们拜师的同时,还带去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消息,他们不出摊的短短几日, 竟然有那么多食客坐不住, 想方设法、甚至有关系的都跑街道司打听消息了,就为了得一个他们还回不回的准信, 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汴京人民有多么喜爱小郎君。 沈丽姝和她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单看烧烤摊日进斗金、每天排长队仍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 他们对自家在城里人当中的受欢迎程度,还是很有逼数的。 但他们还是远远低估了大吃货们对美食的痴迷和狂热,竟然齐心协力把人家街道司都给冲了。 沈爹的原话是, 街道司的兄弟们被扰得不胜其烦, 不得已只能亲自登门催他们早日出摊。 要知道州桥夜市作为京城最大的夜市街, 摊位数以百计, 能拥有这种待遇的不过凤毛麟角。 从某种角度来说, 才开业两三月的小郎君烤肉俨然后来居上, 即将超过那些经营数年甚至更久的摊子, 成为夜市的又一大招牌。 沈爹说完街道司 同僚反馈的消息, 还半真半假的打趣道:“我看还是要尽早做两手准备, 若能在夜市附近找到店铺,那便一切顺利,倘若不然, 可能街道司也不会轻易放你们去别处。” 虽然街道司只收固定市金不抽商税,沈丽姝他们跑了,再来个生意不那么火爆的摊子, 给上缴的市金也一文不少, 并不能直接影响街道司的收入。但本朝经济如此繁荣, 跟朝廷鼓励并支持商业的一些列举措脱不开干系, 因而但凡跟商业沾边的衙门,内部也有相关业绩考核。 如果因为放跑了沈丽姝他们这家招牌,导致影响夜市的客流受影响,那负责这个片区的官差肯定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