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承乾在算计别人的时候,长安的那些士族也在算计他。 世道就是如此,大家都在算计。 当夜,众人将他们的想法传回族里后,哪怕是王侍郎都觉得族里不会同意。 毕竟他的法子,太过于阴损,太过于…… 可谁知道,。 昨夜一场大火,他们都有话说。 龙椅之上,李二略显困乏,昨夜他也没休息好。 “陛下,微臣有奏。”房玄龄开口道。 李二点了点头。 房玄龄道:“昨夜祝融来犯,烧毁了长安城最大的粮铺,老百姓人心惶惶,恐有商人借机趁势抬高粮价,造成民乱,微臣建议开常平仓以平粮价,同时从各地调粮入京。” 作为当朝仆射,房玄龄是相当合格的。 在昨夜大火初起之时,他便在思量对策。 虽然说一场大火烧掉了不少粮食,但对如今的大唐来说,百万石粮食尚且做不到伤筋动骨,要知道,就单以长安来说,一年消耗的粮食超过数百万石。 唯一值得担忧的,便是暂且的粮食短缺,会造成长安城老百姓的恐慌,毕竟大家都饿怕了……再有一个,就是得提防黑心商人趁势抬高粮价,造成民乱。 很显然,这两点,房玄龄都顾虑到了。 李二点了点头,房玄龄的对策是没问题的,当下便允了。 “陛下,微臣有奏。”跟着,萧瑀也站了出来说道。 李二示意他继续。 萧瑀道:“微臣请求严查昨夜粮铺走水一事,百万石粮食毁之一炬,纵使那不是朝廷的,但也是大唐的!” “臣附议。”魏征出班道。 跟着,孔颖达也站了出来:“微臣附议。” 一想到百万石粮食毁之一炬,众人就心痛难忍。 那可是粮食啊! 能活多少人的命? 李二点了点头,道:“此事便交由长安县去办。” 查肯定要查的,就算他们不说,李二也要查。 百万石粮食毁之一炬,他李二就不心疼? 萧瑀有句话说的没错,就算不是朝廷的,那也是大唐的! “陛下,微臣有奏。”恰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此人便是未来的一代名相,马周。 而刚刚要站出来的王侍郎等人,见状又缩了回去。 得到李二示意后,马周说道:“微臣请严查商贾,如今大唐商贾逐利而忘义,更有甚者将粮食运出大唐之境,贩卖他国牟取暴利,此风不可涨!此行不可鼓! 往日微臣倒也不觉其中厉害,但昨夜祝融来犯,毁我大唐百万石粮食,虽为天灾,可区区天灾,就让我长安百姓惶惶不安,究其原因,还是粮食。 虽说这两年大唐风调雨顺,但也并非是家家户户皆有余粮,岂可再放任商贾将粮食贩卖他国,真要到了国朝危难之际,又当如何应对? 毕竟,天灾难测。 而且大唐的子民尚且没有丰衣足食,岂有余粮可贩卖他国。 还望陛下严查!” 对于马周这人,李二还是知晓的,乃是常何举荐,确有其才这才入仕。 而且此人出身贫寒,平日里最是忧虑百姓之疾苦。 当即,李二便点了点头。 这事儿其实也有意思,也就是说这话的是马周,李二知其心意。要是刚刚王侍郎他们抢在前面说这话,那李二就又得多想了。 没办法,每个人的诉求不一样,哪怕说同样的话,目的也不一样。 马周说这话,那就叫为国为民,王侍郎等人开口,呵呵,那必有私心。 而王侍郎等人一听,当即一喜,也是出班道:“微臣附议!商贾见利而忘义,却有不妥,微臣认为,当暂且关了商道,先清查一遍后,再决定是否重开商道。” 他比马周更狠,马周只是想为大唐留住更多的粮食,他一开口,连商道都给你断了。 但大家谁不知道,真正有门路的人,谁在乎关不关闭商道啊? 听他这么一说,李二懂了。 这把火别是你们放的! 不过李二还是有些怀疑。 百万石粮食,数万贯钱财,这些守财奴有这么大的魄力? 他说这些家伙是守财奴其实也不是张口就来,就这些人家里,谁家没有藏着大量的铜钱,每年还得专门挑一个日子,在夜里偷偷摸摸的清洗一番? 这不是守财奴是什么? 不过他还是小看了李承乾给他们制造的压力。 真当到了士族大厦将倾之际,莫说数万贯钱财,数十万贯钱财也挽救不了他们世世代代的传承。 “陛下,微臣附议。”就在李二沉吟之际,崔御史也站了出来。 不多时,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 这其中有寒门官员,也有士族官员,包括勋贵官员也有。 昨夜的 一场大火,让他们感受到了危机。 马周有句话没说错,天灾难测,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天灾会在什么时候不期而遇。 大唐才是根。 哪怕大家都知道,这一条其实针对的是大明王廷,毕竟如今大唐出口粮食的地方,也只有大明王廷,但大家还是得以大唐为重。 这才是一个大唐臣子该思虑的。 在大唐的朝堂上,忧思大明王廷,那叫什么? 那叫卖国! 屁股得摆正! 不管大明王廷是谁创立的,但大唐才是他们效忠的唯一对象。 “严查商贾理所应当,可要说到关闭商道,是不是过于紧张了?”长孙无忌说道,“如今我大唐正在重振商业,一旦关了商道,每天要损失多少赋税,诸位可知?” “齐国公误会了。”马周当即说道,“下官只是建议严查粮食出境,并非是说关闭商道。” 马周又不傻,粮食出境他不能忍,昨夜祝融来袭,的确让他看到了天灾难测,但他可没有关闭商道的意思。 毕竟,商税也是朝廷重要的收入之一。 至于说士族想关闭商道的原因,大家都懂,无非就是想禁绝廉价的纸张入境,往深一点儿说,就是想遏制大明王廷的商业发展。 可廉价的纸张对他这样的寒门学子来说,就是福音。 他之前之所以对粮食出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是因为这大明王廷的廉价纸张,真的造福了他这样的寒门学子。 而且,那个时候他也觉得大唐又不是没粮食,卖点就卖点儿好了。 可昨晚的事,让他意识到,大唐还没有达到能抵御一切危机的时候,也就是那时候,他才意识到,大明王廷一日不归唐,那便只是大明王廷! 至于长孙无忌为什么会站出来,那就比较有意思了。 你们想禁绝大明王廷的粮食没关系,他也不在意,可你想关了两国的商道,那他就在意了,要知道,他长孙家如今已经成了整个大唐最大的纸张供应商,不说别的,单单纸张而言,他长孙家每年获利何止万贯? 你断我财路,我当然不干了。 所有的一切,不过都是围绕着利益罢了。 跟着,又有很多人跳出来反驳关闭商道,开玩笑,大家都有利可图,你这一下子,是要让大家一起回到以前穷得叮当响的时候? 这他妈谁干? 其中,还有刚刚站出来的那些勋贵官员,马上也意识到了问题,刚刚觉得马周说得有理,又听王侍郎是附议,倒是忽略了他后面的话,当即,便有人站了出来,说道:“对,吾等附议的是严查粮食出境,关闭商道,咱不同意!” 他们有些人虽然还没在这里面获益,但大家都是一个团体,可不能互相拆台。 李二笑道:“商道就不用关闭了,毕竟此番事情,与此无关。” 士族官员见状,也知道关闭商道是行不通了。 毕竟这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虽说大家都有门路,但有些事情,不是有门路就能行的。 就比如纸张,勋贵家谁还没门路啊? 可那玩意儿走的是量,都关闭商道了,你们还能将纸张卖的满大唐都是,这是打谁的脸? 所以说,这门路,有还不如没有…… 不过禁绝了粮食出境,大明王廷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这一点儿大家都清楚。 大明王廷如今就靠着大唐的粮食过日子了,这么一来,搞不好发展得停滞,最坏的结果,甚至可能发展成昔日的吐谷浑,靠劫掠四周过日子。 这对于大明王廷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而就在这时,李二却是笑了笑:“最好这次的祝融是天灾,若是让朕查出来是人祸,定是不饶。” 他也慢慢回过味儿来了,这仿佛是专门针对李承乾的一个阴谋。 其实,对于众人针对李承乾,他真不在意,可要是用这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针对李承乾,那他就不能忍。 那可是粮食啊,是多少人活命的根本! 众人一听,心里也是一愣。 别不是真的人祸吧? 哪怕长孙无忌这种缺德带冒烟的都忍不住看了士族那些人两眼,真要是你们干的,那可就太缺德了。 而魏征更是说道:“若是查出此乃人祸,当诛之!” 魏征这人其实很少说这样的狠话,但事关粮食,他是不能忍。 别说是士族,就是他儿子干了这事儿,他都忍不了! 真要说起来,魏征其实也算士族的一份子。 但这并不妨碍他要求严查。 百万石粮食啊,想想他的心头都在滴血! “若是人祸,当诛之!”作为始作俑者的王侍郎,当即表态道。 脸皮嘛,他也挺厚的! 而随着大朝会结束,整个长安城都忙碌了起来。 这一场大火,震动了整个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