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诗和远方,她更希望抓住眼前的苟·且。 正如现在,回到了这节混乱嘈杂的车厢里,她是应该选择在下一站下车,重新买票回村,抱着丈夫求复婚呢?还是应该先去申城,处理完外公外婆的后事,再回村求复婚呢? 殊途同归,陈曦认真想了想后,还是决定先到申城,因为即便她现在回村,还是免不了要再回城一趟,处理一些事物。 按照当下的火车速度,她从赣江省省城到申城就需要20多个小时,再加上她从村里到县城再到市里,再从市里坐火车到省城也大约需要一天时间,这一来一往便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她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打定主意后,陈曦便不再纠结,从行李中找出干粮简单填饱肚子,剌嗓子的粗粮饼子,一入口就引起了陈曦的强烈不适,她猛灌了几口水,才勉强咽下,暗自叹气:真是由奢入俭难啊! 想起千禧年后飞速发展的餐饮行业,玲琅满目的各色美食,再看看手里干巴巴黑乎乎的粗粮饼子,陈曦欲哭无泪,她不求大鱼大肉,她只想要吃细粮,还想带着全家人一起,顿顿吃细粮。 陈曦心里默默地想着,看来除了复婚这一目的之外,她还必须加紧赚钱了,好在改·革的春风即将吹满神州大地,中·华大地上也将遍布商机,想到这里,陈曦不禁露出自信的笑容。 大约又过了三四个小时,几近傍晚的时候,火车停靠在申城火车站。 下车后,陈曦打量着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慢慢拾回记忆。 记得前世,陈曦是接到了父亲褚卫东的来信,才知道陈家已经恢复名誉,外公外婆的后事需要她回城处理,信中父亲让她马上回城,还殷切地提到,已经在申城为她安排好了工作。 被兴奋冲昏了头脑的陈曦完全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父亲会在此时让她回城,还积极地给她安排了工作。 陈曦自幼丧母,跟着外公外婆长大,在过往的岁月里,她和褚卫东本是父女亲情极其淡薄的两个人,但外公外婆已经相继离世,是褚卫东 (修文) “诶,姑娘,你不是这里人吧!要说这条巷子里的人我都认识,还从没见过你这么漂亮的呢!来找人吗?” “大姐,谬赞了,您说的是,我来找人的……” “呦,找谁呀?这栋楼里的姐都认识,姐带你上去。” 大姐一副自来熟的语气,一度让陈曦觉得她在居委会工作。 不得不说陈曦真相了。 后来再回申城,为了帮忙解决陈伯的家事,也恰恰证实了这一点,那时候这位居委会大姐还帮了陈曦不小的忙。 此刻,看着大姐热情的样子,陈曦当然不会拂了她的面子,说道:“谢谢大姐,我到二楼,陈家。” “原来是老陈家啊,来来来,姐带你上去。” 一边说着一边给陈曦引路,到了二楼,手一指,道:“瞧,往里走,倒数第二家就是,妹子你赶紧去吧!姐也要回家做饭了,咱们回见嘞!” 陈曦敲门,来开门的却是个十来岁的半大小子,“您找谁?” “小弟弟,你好啊!我找陈福。” “爷爷,有人找。” 小男孩高喊着跑回屋,这时一个老人走出来,正是陈伯。 “陈伯,这些年您还好吗?”陈曦的声音略微颤抖,清冷的面容上闪过难掩的激动。 “你……你是小小姐……小小姐,是你吗?你回来了?“陈伯看了半晌才认出她来,几乎语无伦次。 也是,陈伯上一次见到陈曦还是在她17岁下乡的那一年,如今的陈曦却已经25岁了,从少女变作他人妇,当年那个天真娇软的女孩,如今被眼前这个清冷靓丽的人儿所取代。 陈伯激动地搓着双手迎上前来,却又瑟缩回去没敢去牵陈曦白嫩的手。陈曦见状,走上前去一把握住陈伯一双粗糙苍老的手,动容道: “是的,是我,陈伯我回来了,我这次回来就是来处理陈家的后事的,然后接您回老宅,陈家这个家还需要您老来管啊!” “好,好啊!好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陈伯激动地哭出声来。 看着陈伯一张满是泪水的脸,陈曦内心压抑不住地难过,这张脸显得异常苍老,每一条皱纹都仿佛载满了岁月的磨难,这些年陈伯一定也过得非常苦吧! “陈伯,我不苦,我嫁了个好男人,他对我很好,我们还生了个女儿,今年5岁了,很乖巧也很可爱,这些年我过得很好,一点儿都不苦,倒是您,老了很多。” “人哪能不老啊!诶!” 陈伯感慨着,一把抹掉眼泪,继续道:“先不说我了,小小姐你这次回来,那乡下那边?你准备怎么办?” “其实我这次回城,是跟丈夫办了离婚才能回来的,所以,我想尽快处理完申城的事儿,就回去复婚,短时间可能不会再回申城了。” “好,好,小小姐你就放心回去,有什么事儿就写信回来,老头子我给你办。” “谢谢陈伯,那我就全指望您老啦!” 一老一小叙过旧后,陈曦留在陈伯家用了晚饭后,便离开陈伯家,就近找了一个招待所住下。 陈伯倒也想留陈曦住在家里,但是他一大家子人,除了老两口外还有两个已经成家的儿子,全家挤在一个小小的两居室,实在腾不出多余的地方。 夜晚,陈曦躺在招待所的床上,辗转难眠,想着陈伯,想着陈家,思绪飘得很远。 陈伯的祖上原本就是陈家的家仆,陈伯幼时则是外公陈鸿夏的小厮,直到后来外公掌管陈家,陈伯才做了陈家的管家。 更久远的陈家本是两江一带的名门望族,百年世家底蕴深厚,枝繁叶茂人才济济,据说在前朝还出过好些个进士。后来由于时局变幻,外公的父亲,也就是陈曦的曾外祖父,就带着他们这一支移居到了申城,十数年间置下了不菲的家业。 外公有一兄一妹,兄妹三人都曾受过书香世家的传统教育,也都曾出国留过洋,但兄妹三人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兄长从了军,远征时战死在异乡,妹妹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十数年来杳无音讯,唯有外公选择回到申城,做了一个富家子弟,守着父母养老送终,后来就继承了陈家的家业。 外公年轻时醉心学问,他学贯中西,但在感情上却不开窍,直到他遇到了外婆王岚,外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一次偶然的美女救英雄事件,让外公爱上了这个白衣天使,后来两人相爱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正是陈曦的母亲,陈谨。 母亲陈谨幼年几乎是陈伯一手带大,因为后来战争四起,申城沦陷后,外婆成了一名随军军医,外公也开始一路追随外婆的脚步,为此不惜荡尽家财。 立国之初,中·华大地满目疮痍,陈家也萧条败落,除了几处宅院和地皮,就仅剩一些古董字画还有书籍了。 好在,外公作为爱国乡绅和特殊人才被聘入申城大学教书,外婆则受聘于申城医院,当上了外科主任,陈家虽已不负昔日盛况,却依旧是书香门 除了丈夫和女儿,公公婆婆还有小姑子也少不得要每人准备几件衣服,但是苦于已经记不得他们的具体尺寸,陈曦只能按照他们的大概身材,买了羊毛衫和每人一身冬衣,即便如此陈曦也都是认真对待,挑得都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款式,并且符合每人年纪气质,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陈曦还挑了不少农村供销社完全见不到的布料以及毛线,反正她身怀巨款又不缺布票,下起手来毫不手软,看得百货商店的售货员数次瞳孔震动,惊讶不已。 最后,陈曦少不得也要给自己置办一些行头,毕竟前世当了多年大老板的陈曦还是很讲究生活品质的,用一身洋气的衬衫、修身的小西裤以及毛呢的长外套替换掉身上的粗布衣服,皮鞋替换掉土布鞋,又给自己买了一个小皮箱,一番改变让本就青春靓丽的人儿漂亮得更加耀眼,晚上回到老宅,第一时间就引得陈伯和陈婶连连赞叹。 第二天,吃过早饭,陈曦再次光临第一百货,先买了一台收音机和一块男士手表,然后买了三管钢笔以及一些其他纸笔文具,接着蜂蜜、麦乳精、奶粉等各买了两大罐,烟酒茶叶这类能走人情的好东西陈曦也没有放过,又买了两斤大白兔奶糖两斤水果糖以及不少申城特色的饼干和糕点。 生活用品也是重中之重,洗发水、香皂、面霜等陈曦都买了不少,都是时下申城最受欢迎的牌子,家里用的那些老古董也该换换了,就连牙膏牙刷和毛巾等一些小零碎陈曦也没有放过。 接着陈曦又跑了一趟书店和废品站,好不容易凑全了几套高中课本和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