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骑上自行车走了。 。 “以后这同学聚会,我是不会再来了。” 陈瑾一到车上,就吐槽道。 “你还想以后?” “这么多年也只聚了这一次。” “以后,怕是得等到你七老八十了。” 杨桐在前面开着车道。 周蕊听得哈哈大笑。 陈瑾跟杨桐也乐了起来。 “说的也是!” “反正这糟心聚会,打死我都不来了。” “比跟着我爸回老家,还让人不舒服。” 陈瑾吐了吐舌。 在两个密友面前,她也没端着她资深老师的头衔。 还像个小姑娘一样,跟人插科打诨。 “你们是直接回家吗?” 杨桐问道。 “去你店里喝杯奶茶吧!” “这饭吃得我不舒服,必须来杯奶茶好好消化一下。” 陈瑾道。 “周蕊呢?” 杨桐问道。 “我今天都有时间,随你们安排!” 周蕊道。 “耶,蕊蕊姐太棒了!” 陈瑾高兴道。 他们几个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聚在一起的机会都不多。 不是这个忙,就是那个忙。 现在,好不容易时间一致了。 杨桐开着车子朝门店里去。 杂志,温茹 周蕊没想到, 居然会在国外的世界风土人情杂志上,见到浏阳村。 “娘,你看咱们村都上国外的杂志了。” 周蕊把手里的书, 递给老太太。 付奶奶带上老花眼镜。 杂志主要以图画为主。 下配上文字介绍。 付奶奶一眼就看出,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 “这不是咱们村里那庙吗?” 付奶奶指着杂志上的照片道。 “这咋上了图片, 还怪好看的!” 印象里的庙宇灰扑扑的颜色。 上了图片,付奶奶才察觉,原来颜色是这么的多姿多彩。 “咱们村这是走出世界了!” 付奶奶突然反应过来。 “可不是!” 周蕊笑道。 “我还看到付冬的名字呢。” 周蕊说道。 “在哪呢?” 付奶奶立马问道。 这通篇的蝌蚪文,她也看不懂。 周蕊在下面的介绍里, 找到付冬的名字, 指给付奶奶看。 大体意思, 付冬担任的是一个向导的角色。 “这就是付冬的外语名字?” 付奶奶带着老花镜, 凑近周蕊指的地方。 认真看了一眼。 “这小子, 这是不声不响就干大事呢。” 付奶奶乐呵道。 周蕊也为自家侄子高兴。 这也算是文化传播了。 。 “你们可真行, 一家三口闷头做大事呢。” 过后, 付奶奶立马给老家打了电话。 家里的小卖店, 也拉上电话了。 刚开始装上,除了方便自家人。 省得一听到有电话, 就着急忙慌地往村委跑。 后面也算方便村里人。 相比被村长拿着大喇叭,在里面通知接电话。 大伙还是愿意在小卖店打电话。 小卖点的电话, 也是不收钱的。 算是回馈村里,给大家一点福利。 毕竟, 村里只有付家一家小卖店。 大伙平时往店里跑得也勤。 家里缺个啥的, 第一时间就来小卖店问一问。 即使现在路修平坦了, 交通工具也更便利了。 去镇上的时间, 更短了。 但大家好像习惯了一样。 还是喜欢往小卖店跑。 每次那些长大读书回来的小孩。 第一时间也会来小卖店转悠一圈。 “童年的回忆啊!” 感叹道。 当然, 付大嫂他们也与时俱进, 改进了一下门面,丰富了货样。 “娘,你不打电话回来,我们都不知道呢。” 付大嫂比付奶奶更惊讶。 “那两个老外就是付冬在路上带回来的。” “在家里住了几天。” “就只看到付冬带着全村转悠呢。” “大伙刚开始好奇了一阵,就没管了。” “没想到,居然干了这样的大事呢。” 付大嫂语气里也掩不住的兴奋。 她儿子的名字都出现在国外的书上了。 “娘,那书叫什么?” 付大嫂问道。 她买几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