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荡秋千的,划桨的,跳绳的,看得孩子们都非常羡慕。 老师一看大家都对书本好奇,眼里的笑意也更多了。 作者有话说: 间接带动读书氛围! 宣传 第一天, 老师也没有教什么。 只是给大家发了书。 还有让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内向腼腆一点的小孩,踌躇地上去说了自己名字,就赶紧下来了。 年纪小的, 还没有害羞这个概念。 付军哒哒哒上去。 “我叫付军,爸爸叫付国栋, 妈妈叫周蕊!” “姐姐叫付颖!” “我喜欢小人书!” 付军想了想,又加了一句。 “还有削笔盒!” 现在削笔盒,也是他的最爱。 “付军同学,削笔盒是什么?” 老师好奇地问道。 “削笔盒就是这个!” 付颖把从家里带来的削笔盒, 举起来给大家看。 “这是做什么的?” 有的小孩子好奇地问道。 削笔, 现在没用过笔, 也没听过。 倒是听多了他们老娘要削人的话。 “这是削笔刀, 就是把笔放进去, 转几下, 就能削好了!” 赵志在一边给小同学们解释。 可惜他们的笔都给周阿姨削好, 不能现场演示给大家看。 “哇” 好神奇! 但一群小孩们, 光听听就觉得好神奇。 老师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东西。 “付颖同学,你们的削笔盒是从哪买的?” 看着很方便, 老师也心动。 想到家里上学的侄子侄女,他也想买两个送回去。 付颖摇了摇小脑袋。 “这不是买的, 是村里穆爷爷做的!” “妈妈想出来的!” 付颖着重强调后面这句。 “付颖,你妈妈好聪明!” 身边的新同学都羡慕了。 “也是我妈妈!” 讲台上的付军赶紧强调。 “也是我周阿姨!” 赵志赵燕兄妹也跟上。 。 老师惊讶, 没想到一个小山村里, 还有这样巧思的人。 “付颖, 这个削笔盒可以给我试试吗?” 有的同学提议道。 付颖很大方地点点头, 把削笔盒递给对方。 不亲自试验一下, 怎么能知道削笔盒的魅力呢。 削笔盒的外观, 做的跟小房子一样。 上面还有穆爷爷因为习惯雕刻的花纹。 看着很吸引人。 拿到削笔盒的同学,就把自己还没削的铅笔按照赵志说的方法,把铅笔伸进去,转了几下。 “哗啦哗啦” 几下声音。 就有铅笔削从盒子里掉出来。 班里所有的小孩都好奇地围了过去。 老师也好奇地走过去。 “你的铅笔削好了!” 赵志提醒还想再转一下盒子的同学。 要是再转,笔尖就容易断了。 小同学赶紧把铅笔拿出来。 果然,铅笔学的刚刚好。 “这个削笔盒太神奇了!” 小朋友惊叹道。 只需要把铅笔伸进去,转几下,就能削好一支铅笔。 老师也亲眼见证了。 越发想要同款了。 “付颖,能我削一下吗?” “还有我!” 新同学都争着想要试一试。 付颖只能让大家一个一个来。 别把削笔盒抢坏了。 排队的人太对,就有同学问道:“付颖,穆爷爷还做削笔盒吗?” 有的同学脑子也转了起来,对啊,他们可以再找穆爷爷做一个。 省得跟别人抢。 付颖点点小脑袋。 “有的!” “穆爷爷家也准备做削笔盒的生意了!” 趁机给削笔盒的“市场”宣传一把。 “那我要去买一个!” 有的同学已经积极报名了。 有的同学家境可能不是那么宽裕,对削笔盒的价格还是在乎的。 “我妈妈说了,给村里人的价格只要成本价!” 什么成本价,付颖不清楚。 但不妨碍她给自己妈妈拉一下好感。 “哇,付颖妈妈真好!” 同村的小同学,这下是发自真心地夸赞了。 老师也感到惊讶了。 想到开学那天送几个孩子来报名的女人。 心里不由生出佩服! 等到放学的时候,一传十十传百,所有的小孩都知道了削笔盒。 付家老屋的几个孩子,更是直接跑到自己弟弟妹妹面前。 想要试一试。 付颖对哥哥姐姐自然更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