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瞥眼他的肚子:“吃过了?没吃陪我吃顿家常饭吧。” 陈孝宗:“还是师公心疼我,这个时候来,就是为了蹭您一顿饭!” 老头摇摇头。 陈孝宗绕过来,扶亲爷爷似的扶起老头,熟门熟路地往徐府里面走。 可以说,自打他来华亭县任职,三天两头地往徐府跑,若非徐府没留他过夜,他能吃住都在这边。 徐家的厨子准备了两荤两素一汤,不算多,但样样色香味俱全,甚是讲究。 陈孝宗心满意足地道:“我爹还是心疼我,让我来您这边享福,像我大哥,在广东肯定没有这么好的饭菜。” 老头:“各地有各地的水土,广东亦有当地名菜。” 陈孝宗:“师公见识广,给我讲讲?” 老头便一边用饭,一边给他说了些广东地界的珍馐美味。 陈孝宗听得津津有味。 老头的视线不断地在探花郎那张有几分熟悉的俊美脸庞扫过,忽然道:“马上就要收夏稻了,你真的一点都不着急?” 朝廷推行新政,周围县城的知县早就焦头烂额地忙活起来了,只有陈孝宗,正月底到任,几乎天天往他这边来,却一次都没提过新政。 论耐心,他自认不会输一个小辈,可陈孝宗如此闲适,老头也怕关键时刻年轻人突然来一招狠的,不给双方留任何余地。 他可不会因为陈孝宗笑得俊俏,就真以为他没有狠招。 陈孝宗听到这话,笑得更好看了,一边为老头舀杓白玉豆腐,一边信心满满地道:“有您帮我,我最不用着急了。” 老头:“我帮你什么?” 陈孝宗:“您是华亭县的首富,亦是整个南直隶各世家大族唯马首是瞻的人物,只要您肯配合新政,其他世家谁还敢推诿?” 老头垂下睫毛,低头吃豆腐。 既然提到这茬,陈孝宗也不回避了,笑着道:“我爹刚派我来时,我都急上火了,怕您不愿意让徐家交田税,来文的我斗不过您,来蛮的岂不成了欺师灭祖?我爹狠狠训了我一顿,嫌我瞎操心,还说您老在内阁时便事事以皇上、百姓为先,新政既利于百姓,也利于皇上,您绝不可能反对。” 老头磨了几次牙,咽下入口能化的豆腐,刚要开口,陈孝宗的高帽又来了:“我挨了一顿骂,心里果然也敞亮了,我爹那话确实没错,您老乃是本朝第一贤相,注定要陪着三朝皇帝名留青史,没道理到老再为了那点田赋跟朝廷对着干,白白落个晚节不保的污名,是不是?” 老头:…… 陈孝宗再舀一杓豆腐:“我爹还说了,明年十月您老就要庆八十了,皇上平时就总是念叨您,到了明年您庆八十大寿,皇上肯定会赐祝寿的玺书给您,多大的荣耀啊。我见我爹羡慕,连忙哄他,说他老了也能得这个,我爹又说了,他贤德不如您,没可能的。” 老头:…… 陈孝宗:“对了,明年春弟要参加春闱吧?到时候给您中个一甲进士回来,一年双喜!” 春弟是指徐家长孙。 老头:…… 他深深地看了陈孝宗一眼。 陈孝宗:“来,这豆腐好吃,您多吃点!” 广东,广州府。 这边夏稻收的更早,但士族不如江南那边多,有闹事的,陈伯宗全部以武力镇压,堪称铁血手腕,直接就把那些企图阻拦新政的本地士族的气焰压了下去。 只是今年是新政推行的第一年,大问题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却层出不穷,陈伯宗依然忙得早出晚归。 这日傍晚,陈伯宗回到知府衙门,天已经黑了。 有个线人早早在此等候了。 陈伯宗屏退左右,叫线人陪他一起落座,两人边吃边聊。 当年豫王、景王在五朵山大败,留下两万多降兵,为首的军官们都斩了,两万多降兵却都是青壮年,白白杀了可惜,朝廷的处置办法,便是在他们额头刺字,发配各地做苦役。 朝廷年年都缺劳役,边关修长城用人,两河筑堤坝用人,各处矿山采矿也用人,除了征用百姓,便是派遣囚犯做事。 在陈廷鉴的暗中授意下,两多万降兵分散发配到了五个地方。 恰逢当年广东这边发现一处新铁矿,朝廷便直接调了八千降兵过来。 陈伯宗要查戚瑾通敌的证据,除了派人盯着戚瑾与金吾前卫存活的三百来人,也要接触叛军这边的降兵。 景王自刎,豫王就是头猪,另一个知情的便是郭继先。 郭继先的口供,是他们抓到一个斥候,从斥候口中得知四弟要过白河岭。 实际上,凌汝成派出去的一个斥候的确没能回来,这个斥候如果真落到了叛军手中,总要有人负责抓住,负责将斥候带去见景王、郭继先,再负责处置,也总会有一些士兵见到了这个过程,包括戚瑾暗中通敌,他再神通广大,也会留下一些线索,而不是直接就联系到了景王、郭继先。 从先帝驾崩那年的十一月,到去年腊月,陈伯宗的手下整整调查了两年。 综合各地的消息,腊月里陈伯宗终于凑齐了戚瑾通敌那晚,叛军那边负责守夜的士兵名单。 tips: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52shuku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传送门: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爽文 甜宠文 笑佳人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