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孩子出来时, 姜黎听见医婆子高高兴兴地抱着孩子,道:“是个小郎君!小郎君哭起来中气十足的,壮实康健得很哪!” 姜黎听见此话, 顿时一口气鬆了下来。 她满打满算才怀胎了九月,还怕小孩儿会孱弱呢。 虽然不是个小女郎,不是阿满。但孩子能平平安安生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也不能再嫌弃什么了。 哪知道她才刚放鬆下来,那股子熟悉的阵痛又开始了。 姜黎:“……?” 佟嬷嬷与杨蕙娘见她面色煞白煞白的,忙道:“可是哪儿不舒服了?” 姜黎一把抓住杨蕙娘的手, 道:“娘,孩子不是都生出来了吗?怎么肚子越来越疼?” 杨蕙娘一听这话,想起自个儿生姜黎姜令两姐弟时, 也是这般, 以为生完了可以休息了, 谁料肚子里还有一个。 她心口一惊,急忙望向那几个医婆子,便见姚嬷嬷肃穆着脸,冷声道:“快看看, 是怎么回事?” 一个医婆子赶忙探头去看, 接着便是一声惊呼:“夫人莫停下来!里头还有一个!” 医婆子说着, 便急急忙忙灌了姜黎半碗浓稠的参汤。 生怕她这会力竭使不出力, 把小孩儿给憋坏了。 姜黎喝完参汤,方才觉着又有力气了。 肚里一阵一阵地抽着痛,医婆子又催得急。她只好又往嘴里塞了根软木条,听着医婆子的号令用力。 好在第二个孩子的个头比第一个要小许多,半个时辰后,便顺利从母胎里出来。 医婆子将孩子擦拭干净后, 同方才一样,笑吟吟地把襁褓里的孩子给姜黎看了眼,道:“夫人瞧瞧,是个玉雪可爱的小女郎。” 小女郎…… 姜黎望着小婴孩那张瘦瘦小小又皱皱巴巴的脸,眼眶一热,原来她的阿满还是来了。 正感动着,忽然内室的帘子“哗啦”一响,卫瑾步履匆匆走了进来。 姜黎一怔:“你怎么进来了?” 产房到底污秽,都说男子不能进来,怕不吉利。 “进来看看你。”卫瑾径直来到榻边,大手握住姜黎的手,“辛苦了。” 不得不说,他家小姑娘眼下这模样委实是挺可怜的。 脸色煞白,一贯来红润的嘴唇都没了血色,乌黑的发被汗湿成一缕缕,乱糟糟地粘在脖颈处。 只那双黑白分明的眼始终含着光,唇角亦是勾着。 姜黎望着卫瑾半点也不避讳的模样,心口一甜。 哪个女子不想在辛辛苦苦生完小孩儿之后,自家夫君能进来温声细语地安慰几句的? 从前她娘还说过,当初她爹在她娘生完她与阿令时,也是这般急匆匆地进去产屋。 进去后,也不急着瞧孩子,只顾着问她娘难不难受,要不要吃点甚。 就因着这事,她爹没少被朱福大街那几位嘴皮子格外利索的掌柜娘子笑话。 可笑话归笑话,她爹在朱福大街的名声因着这事儿变得更好了,都说姜秀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小时候姜黎听杨蕙娘说起这事,从她娘的表情就看得出来,她娘心里就跟淌了蜜一般高兴呢。 眼下她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她娘的感受了。 当真是觉着再疼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是很辛苦,还很疼。”姜黎望着卫瑾,软声开口道:“但我们阿满来了,还额外多了个小郎君,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为免卫瑾担心,姜黎还想下榻走两步给他瞧瞧的。 大抵是因着小孩儿都平平安安出生的缘故,她这会的精神头亢奋极了,总觉着老虎来了都能打死两隻。 谁料她人才将将坐起,忽然两眼一黑,便直挺挺晕了过去。 - 姜黎这一晕着实把卫瑾给吓了一跳,眼疾手快地接住她。 杨蕙娘抱着先出来的哥哥,淡定地同卫瑾道:“你莫慌,阿黎这是累了,让她睡一会便好。” 说着便扯了扯小婴孩的襁褓,给卫瑾看他儿子的脸,道:“你都还未曾看这俩小东西一眼,可要亲自抱一抱?” 卫瑾这才往襁褓里瞧一眼,便见小东西闭着眼,手攥成拳头,抵在颊边。 大抵是饿了吧,小东西小小的嘴砸吧了好几声,小拳头拼命地往前抻,却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急得面红耳赤的。 卫瑾挑了挑眉,“他这是饿了?” 杨蕙娘低眸看了下,笑道:“呦,瞧这小模样,还真是饿了?敢情总是让你娘拼命多吃东西的人是你,而不是你妹妹?” 那厢小团子怎么都吃不着自个儿的小拳头,嘴巴一扁,便“哇呜”一声哭起来,声音又响又亮。 他一哭,他那位出来后没多久便闭着眼酣睡的妹妹鼻尖耸了耸,也跟着哭。 一时哭声震天响。 卫瑾揉了揉眉心,回眸望了眼睡得沉沉的小娘子,对杨蕙娘道: “乳娘在偏殿里等着了,娘与我一起把孩子抱过去,免得吵着阿黎休息。” 高门大户习惯备好乳娘给孩子餵奶,可民间女子大多都是自己哺乳。 杨蕙娘见姜黎即便在睡梦中也是一脸倦容,思忖片刻,便点了点头。 卫瑾上前接过佟嬷嬷怀里的阿满,小女娃原先 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可一到父亲怀里,哭声便渐渐停下了,只一抽一抽地打嗝。 那模样瞧着真是又乖又惹人怜。 卫瑾先前听佟嬷嬷提过一两嘴,东宫那位太子爷刚从肃州回来时,每次一抱阿蝉,都会被阿蝉“咿呀”着嫌弃。 为了不被阿满嫌弃,这位端方持重的卫大人特地同翰林院几位过来人学着如何抱小婴孩。 足足学了几个月。 眼下见阿满一到他怀里便不哭,只闭着眼打嗝,那种为人父的喜悦感与满足感登时攫住了卫瑾的整颗心。 这样的感觉着实平生未曾预料。 那厢姜黎睡了半个时辰便幽幽转醒。 醒来后第一件事,自然是问小孩儿去哪里了? “阿满呢?” 话一出口,她就觉着不对劲儿,之后便反应过来,还有个小团子呢! 他们给阿满起了小名,但阿满的哥哥还没有名儿,以致于这会都还是无名氏。 姜黎轻咳了一声:“哥哥和妹妹呢?” 桃朱拧了张热乎乎的帕子给她擦身子,笑着道:“小小姐刚吃完奶就睡着了,小少爷这会还在吃奶。夫人可要奴婢让奶娘把他们抱过来?” 姜黎想了想,便道:“哥哥既然还在吃奶,那就先把妹妹抱过来罢。” 她身上的伤口早就上好了药,桃朱给她擦完身后,又给她换了一身清爽的衣裳。 如今整个人神清气爽的,总算不再黏黏糊糊的了。 就在这时,内室的棉布帘子忽然被挑开,卫瑾端着碗大枣枸杞红糖粥大步走进来。 “你先吃些东西,一会再看孩子。” 姜黎望着他手里的粥,瞬时就感觉到那久违的饥饿感。 如今将两个小团子卸了货,少了两张嗷嗷待哺的嘴,她便是觉着饿,也不会同之前一样,饿得手脚发冷心里发慌的。 姜黎靠着大迎枕,就着卫瑾的手,一勺一勺把碗里的甜粥吃完。 吃完后,想到自家儿子别说大名了,连个小名都无,便同卫瑾道:“哥哥的小名还没起呢,你想想有什么小名适合我们家哥哥的,总不能让他一直做无名氏吧。” 听到“无名氏”三个字,卫瑾嘴角一抽。 把手上的空碗递与桃朱,他拿起帕子,擦了擦姜黎的唇角,温声道:“起名字不急在这一时半会,你先好生养身子。” 话音刚落,便见杨蕙娘与佟嬷嬷一人抱着个婴孩说说笑笑着走进来。 两人将兄妹二人放在柔软的榻上,姜黎上前细细看小傢伙们的脸,“咦”了声:“怎么哥哥和妹妹长得不像?” 杨蕙娘嗔了她一眼,忍不住道:“你同阿令还不是长得不一样!一个生得像娘,一个生得像爹!” 姜黎一想也是,笑着道:“眼下他们都皱巴巴的,看不出来究竟谁像卫瑾,谁像我呢。” 杨蕙娘笑道:“方才阿瑾还说最好两人都像你呢。” “那可不行。”姜黎戳了戳两隻小团子的脚丫子,道:“还是要一个像娘,一个像爹才好。” 此时榻上两隻小团子大抵是听到亲娘的声音,俱都醒了。 哥哥比妹妹大一圈,力气也大,挥着手踢着脚,在襁褓里也不安分。 妹妹就乖多了,长长的眼睛撑开一条小缝,静静看着姜黎的方向。 姜黎望瞭望儿子,又望瞭望女儿,不由得咂舌:“都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怎么哥哥比妹妹胖这么多呢?” “可不是吗?”杨蕙娘上前一步,在两个外孙身上来回梭巡了一眼,道:“哥哥足足六斤六两重,妹妹连五斤都不到。” 说到这杨蕙娘便想起一事,“对了,哥哥还未取小名呢。龙凤胎里能一出生就有六斤六两重,那是顶顶少见的。我琢磨着叫六斤六就挺合适,六六大顺,多好多吉利啊!你们看呢?” 商户人家最喜欢的数字不是八就是六了,哥哥一出生就六斤六两重,甚得杨蕙娘的心意。 但妹妹叫阿满,哥哥叫六斤六…… 这差别似乎有点大。 姜黎轻轻咳了声,侧眸望向卫瑾,有意要为自家儿子争取一个更动听些的小名。 谁知她这位博学强知、博览群书的夫君大抵是会错了意,在听完自家岳母的话后,很以为然地点点头:“的确是吉利,就按娘说的罢,叫六斤六。” 姜黎:“……” 姜黎默默收回目光,望了六斤六一眼,心道:这是你外祖母还有你爹给你起的小名,不是娘起的,不是…… 就这般,六斤六凭藉着在娘胎里 的好胃口,用实力给自己挣回来一个十分吉利的小名。 作者有话要说: 卫六斤六:累了,毁灭吧…… 最开始写大纲时,是打算让霍小团子继承霍老将军的姓氏的,所以文案一直叫霍小团子。不过男主已经让沈听继承了霍老将军的姓氏,好像也没必要了(挠头),以后就改叫卫小团子 另外关于上一章产子的部分,我写的时候特地查过,古代的医疗水平是看不出是不是双生子的,号脉应该号不出来,只能看是不是喜脉(如果错了,欢迎指正><)。有些医术高明的大夫能凭藉经验看出来一点,但也不是十拿九稳,所以一般不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