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 第十一章:警。 在我封后半年后,父皇,又或者我的夫君,把朝中的汉人文官杀得七七八八。 罪名是背后诽谤皇后。 而在这期间,我已两次险遭毒杀!。 他的后宫中除了我仍有十来个妃子,没有哪个不把我恨之入骨的。 可能她们满以为母后伏法后,皇后之位会苟在她们其中一人身上。 她们万万想不到皇帝会封自己的女儿为后!。 他大怒,砌查之下找出了主谋,虽然我一再为那些宫人求情,他最后仍是一个不留,悉斩于市!。 不但朝中,宫中人人自危,连宫闱之外也流言四起,说当今打算把境内所有汉人驱逐,甚至都杀掉。 我本来是不会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的。 鲜卑人善战,我们却需要汉人掌理行政文书。 尽驱汉人,只会危及根本。 可是,见过了这些时候的风腥血雨,我也不敢肯定了。 我已很清楚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而且和慕容一族太多的君主一样,血液中都带疯狂!。 幸而,在这恐怖与不安定当中,传来了紧急军情:楚军集结了十余万大军进攻大岘要塞。 南燕震动。 南燕军不过六万,虽然都是剽悍的骑兵,然而兵力仍是有些捉襟见肘。 他打算大发民夫为兵。 但这些乌合之众,又如何能有足够战力?。 我却突然发现这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借兵。』『借兵?。向谁借?。』他大惑不解。 『北燕可以借。』我说。 他发出嘲笑:『北燕与我们一直不和,哪会肯借供予我?。』『皇上,他们也是鲜卑人,是我们的同族,如果我们复灭了,楚人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况且听说新的北燕皇帝年少有为,和他们先皇更识大体,且精通汉学,臣妾愿修书一封,向北燕借兵却敌。』『真的可以!。』『一试又何妨?。』他同意了。 于是我就写了国书,派人急驰往北燕。 只是,只有我才明白在信的未端我加了个「火」 字,另外在国书之添加了一张白纸。 北燕慕容恪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我是用了秘制的药在白纸上写了一封言盰恳切的请求。 慕容恪的使者很快就送来回复:借兵可以,但要以南燕皇子或公主为质。 我暗笑了。 我已是南燕的皇后,当然不可以为积。 皇兄已死,其他妃子都无所出,余下的就只有皇姐了。 本来,一个瞎眼的公主是没有当人质的价值的。 可是我早已打听到慕容恪酷爱音律,得知皇姐是操琴与洞箫高手,接她前往北燕,他高兴还来不及。 『以茜儿为人质?。』他反而犹豫了。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 『臣妾已是皇上的人,皇上仍担心什么?。』他想了一会,大笑,准了。 我安排了小雯作陪伴侍女之一。 小雯不愿离我而去,可是我说我需要她照顾皇姐。 当然她和我都明白这是把她们送离虎口。 万事停当,皇姐一行人辞别北行。 我知道她仍恨我杀了母亲。 也罢,也许有一天,她终会明白我的心。 但即使她不原谅我,也没关系。 她能安全,我愿足矣。 北燕借来八千兵,人数不多,却是重骑精锐,可以一挡十。 他大喜,下皆御驾亲征,并一定要我同行。 本来,皇帝亲征,又无太子监国,中央空虚是有不小风险的。 可是在他心中,他肯定会觉得如把我留在禁宫,危险会更大。 而我也明白他:如果万一战事失利,他有宾天之虞,他肯定要我一起殉葬。 于是,我第三次穿起甲胄骑上汗血马,再踏上征途。 第十二章:峙。 我军和楚军几乎同时抵达大岘。 他们背黑水河立阵,密密麻麻的,骤眼看去,不下十五,六万人。 我们以要塞为中心,六万鲜卑战士一字长蛇排开。 这六万人几乎是南燕的倾国之力了,除了少部份老弱的留守外,连龙禁卫都全部抽调上来。 楚人此来是为了收复他们已失去百年的土地;我们则是为生存下去而战,各人都清楚如果战败,就是亡国灭种。 北燕的八千重骑兵也与我们会师了,在我军右翼结阵。 他们是重骑兵,不会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只会在关键时刻作出雷霆一击。 对方似乎也不急于进攻。 可能是我方占了高居临下的地利,他们不敢贸然仰攻,又或且,他们还等待有更多的部队赶来。 而我们兵力不及他们一半,也不敢轻率采取主动。 两军就如此对峙着。 没有人想到的是:我们竟如此对峙了大半个月。 『他们为什么不进攻?。』在我身边的人有点不耐烦了。 原本是打算待对方仰攻被消灭一大部份兵力之后才发动致命一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