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童年与青春期总有一些梦想,是成年后引为笑谈的,有些人则乾脆不提起,以免惹来讥嘲。少年威廉与少年路易斯的梦想是遨游世界,而且不是那些名胜大城,他们酷ai角落与荒原。 他们都依恋大自然,於是特别热中谈论报上那些奇特生物的资讯。在孩子而言,现存的物种固然很x1引,曾占据地球却走入了历史的物种,更是教人神思飞驰。 所以,他们谈得更多的是化石。两个人都想要亲身去挖掘化石,那不正是遨游世界的绝妙方法? 路易斯的t能远逊於威廉,容易生病,但是他俩谁也没有质疑过路易斯梦想成真的机会,因为未来还在很远的地方,没有人能预见,可能x也就无限。在他们的青年时代,有部经典电影的cha曲曾这么唱: 「当我还是个小nv孩,我问我母亲,我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会富有吗?可会美丽呢?母亲这样回答我:会发生的总会发生,未来并非我们能预见……」 威廉的兴趣广泛,路易斯由於t能的限制,更专注於少数知识,他尤其喜ai的,是企鹅。 瘦弱的少年怎会特别着迷於肥肥的企鹅,这当中大概没有甚么关连。威廉知道路易斯是个缺乏安全感又单纯的人,也或许在他幼年时,曾被哪一套绘本中的企鹅掳获了心思。「我没问过他,喜欢企鹅这生物的哪一点,」话题进行到这儿,茶早已冷却,威廉替我换上一杯新茶,「他很单纯,喜欢动作傻气的生物,这很好理解。」 路易斯毕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大学以后,他衡量自己的t能与长才,选择了新闻做专业。国际新闻记者照样可以四方远游,对t力的考验却不如挖化石那么严峻。至少,不必在寸草不生的莽原背着露营装备与挖掘工具走上三天,或是应付随时扑至的极圈风雪。 那些严峻的挑战,由威廉替他扛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那所有的化石考古之旅中,我是在走双份的路途,另一份是路易斯的。」 我由衷地赞扬:「你的成就也因此是双份,甚至更多。」 威廉摇了摇头:「当我俩在那个清晨,我家门口的小公园里相约未来上路时,我们可没有贪图甚么成就。游历的本身已经足够。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惺惺作态,但我相信你懂。」 从这次访谈起,威廉频频提起「那个清晨」。讲到后来,我都错觉自己当日也在旁瞧着了。当然我没有在场,那一年,我祖父母还是幼童呢。可是从威廉的叙述,我感觉自己浸浴在初升不久的明媚yan光里,坐在小草地的一边,倾着身子,支着下巴,望着眼前稚气未脱的一对少年,听他们为往后志向彼此承诺。对望着的两双眼睛,一双澄绿se,另一双灰蓝se。 「我们要去到所有未曾被命名的地方,探索未曾被命名的生物。」他们在说。 威廉的「双份路途」做到了。他还未取得博士,便挖到了一根从所未见之禽类物种的跗跖骨化石。在他毕业后的数年间,更多这物种的x骨和前肢骨被他掘出。物种的形态与t型被估计出来,这是一种古企鹅。 威廉所命名的给学术刊物,并在电台访问中严正澄清。他是个随和的人,可不代表他是不严谨的学者,想想他后来出版的科普书和,可见他也是个擅长逞文字之能的人,骂起人决不客气。 在那则期刊通讯,他以极尽讥讽的口吻写道: 「我的数学能力看不出,这样的误植有甚么经过计算的逻辑,这是两个很难联系的数字。我猜记者也不是弄混了地质纪年名称,因为白垩纪一亿三千万年前与古近纪六千万年前这两个字眼,并无相似之处。总之,这可能是由於科学与媒介间的鸿g0u,但记者先生既然要来访问我,我以为他与我都做好了克服那道鸿g0u的准备。很遗憾,他没有。」 这则文章,我学生时代就拜读过,一边读,一边拍案叫绝,好笑之余又有些顾虑:「这样尖酸的批评,真的没得罪人吗?」 由此我了解到,威廉?埃瑟博士是个锋锐之人,为人也不算十分宽宏。如果你没有犯他认为不可谅解的错误,他对你便是「企鹅绅士」,让你如沐春风。可是你若歪曲了他的发言,他的辞锋不会让你好过的! 投诉、澄清、批判,全数公诸於世,他还没有解气,从他惊见新闻错误,他的心里有一块地方便感空虚不平。特别在他写下「科学与媒介间的鸿g0u」时,他知道自己隐约是在宣泄甚么不满。 但他不愿骤然对自己承认那不满的来源。不经多想,他打长途电话给报社,知道路易斯刚回国,便拍了电报过去:「我们之间有些事必须谈谈。」 §§§ 我听到这里,真是大惑不解,呆了呆,才问:「这是紧接在新闻出错事件之后?」 威廉点头。 我再问:「您造访文德森先生,与那事件有关?」 威廉又再点头,然后说:「你认为这里是不是有甚么不对?」 太不对了,我只好暴露自己在推理上的无能:「首先,文德森先生是国际新闻记者,出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