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次针对她的测试。 两封老报告封面是手写的标题,她认出一个是雷师傅雷鸣的笔迹,另一个是他夫人赵瑞珍的笔迹。 大概是手抄的誊稿。 放在桌上,压在雷家小儿子用油乎乎的英文报纸迭出的几只蛤蟆下面。 按按尾部,纸蛤蟆能弹跳起来。 那是她在沙暴中救下雷家小儿子一段时间后的事。 工程师的宿舍楼离五分厂很近,犯人有时会上工程师家中帮点小忙,修理个东西,辅导个作业,这很常见。 但正面人物不会谢反面人物,他们几乎不会留反面人物在家吃饭。 雷家饭菜很好。雷鸣夫人赵瑞珍是山东人,很会包饺子,每个饺子都是胖的,下水不破。有时也做炸酱面,用冷冻羊肉切丁,再生点豆芽,面条擀得筋道,又弹牙。 杜蘅辅导雷家小儿子一点数学功课。 因此三不五时能改善一下伙食。 她很自觉,知道自己要去书房吃。 不可能和正面人物坐在一桌吃饭。 说是书房,其实风雪高原条件艰苦,实打实的艰苦,像雷鸣这样的大工程师,家里所谓的书房,就是用两片打补丁的旧布加一条麻绳分隔出的一小块地方。 那天雷师傅不在家。 赵瑞珍和几名同事一起凑伙做饭,一群孩子也在走廊嬉笑玩耍。 中午吃炸酱面。 开饭前,杜蘅通常会帮忙打扫地面,她进到“书房”,一眼看到两份老报告。 《关于1:2核装置聚合爆轰成功产生中子试验之汇总》、《原子弹装置核爆炸试验大纲》。 她没动,没敢动,原地立正。 没多久,身后脚步声靠近,赵瑞珍进来拿豆芽。 发现桌面两封报告,这位戴着眼镜,齐肩短发,因为长度尴尬,一边发角总会翘起的女物理学家发怒了。 赵瑞珍深看她一眼,那是何其深刻的一眼。 杜蘅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种深刻中,还包含着长辈对晚辈,且是寄以厚望的晚辈的眷顾和关照。赵瑞珍用围裙擦手,拿着报告转身就走。 没多久,杜蘅听到走廊响起一句严厉的质问:“谁干的?!” 那是一次针对她的测试。 还好,她勉强通过。 梁唯诚的“我爱你”出现频繁。 杜蘅打开感官,听到的又是一个“我爱你”,梁唯诚步近,他的鞋尖已经顶到她的。 俊美的脸上很有光彩,因为杜蘅听完他的长篇大论,没有离开。 说明她可能心动了。 至少梁唯诚是这样想的。 “请让让。” 轻飘飘的。 她平淡又礼貌,说了就走,不管梁唯诚的笑容如何一点点地在漂亮面孔上死亡。 他不可置信。 杜蘅调身,去旁边拿维修工具,梁唯诚愣了好几秒,猛地转身追上她,说到激动处,两手在空中翻扬。 “潘老师再婚,她现在是将官夫人,你的继父中将军衔。”他不相信,她居然不为所动,“阿蘅阿姐!” 他的语气,软出了哀求。 很快又转为强硬,“别说你为了陈顺,宁肯呆在这片只配荒芜的地界!” “一个粗人,他和你没有共同语言的。” 杜蘅顿住。 弯腰在箱子里翻找的背影渐渐直起来,她转头,正眼看他。 就像那年知青大院,老槐树沙沙作响,蝉声陪伴槐花香,她看他的那一正眼。 在这之后,她惩戒了他。 梁唯诚忽然心悸,也有点害怕。 她看他的眼神,冷淡寡情,不是看陈顺的那种眼神。她这样看他,把他一颗心看碎了,碎得好彻底。 “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你的才学在陈家坝只能荒芜着,你不是芸芸众生,不该这样。” 杜蘅听出他作为先进代表,在讲用会上的腔调了。 那种鼓舞人心的腔调。 梁唯诚一直站在泵房角落,看她修缮。 机油沾上她的手,他会像挨了穿心一箭似的,闭上眼睛,把头撇开,不忍亲睹。 午后,电工回来,机器已经修好。 梁队长,杜老师,你们俩真是太先进了,午歇都没歇,辛苦辛苦。 这时的梁唯诚戴好面具,温柔又和气。 “应该的。” 他没有就此罢休。 几天后,种红薯现场,再次找上杜蘅。 他控制不住自己,哪怕众目睽睽,哪怕华红霞在场,也想说服她。她满手油污的样子,暴敛天物,让他难过。 “梁唯诚!” 看他把杜蘅逼在角落,华红霞嗓子都冒调了。 一群低头忙碌的知青们纷纷看去。 堆放牛粪肥的标语牌子边,只有梁唯诚和杜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