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316节
</br> 这番话说的人皇冷汗直冒,尤其是那句“如果不想二世而亡”,他又有些羞愧,因为大旱之事他并未投入太多关注,现在想来确实不对。而后他又想起魏和这个名字,回想起之前陆绍元也说过此人,便暗暗记下,待以后提拔。
</br> 却听对面的方仙人说道:“至于长生之事,倒是可以另辟蹊径。”
</br> “噢?”“啊?”人皇和陆绍元一齐出声。
</br> 方长笑道:“但不是你们想的那种长生,毕竟人除了身躯长寿,还能让自己的事迹与德行长生。作为位高权重之人,愿你们将苍生放在心里,只要好好做事,千百年后人们依然记得,此谓文明不灭即永生。”
</br> 人皇与陆绍元同行礼,齐声称是。
</br> “我这里没有准备饭菜,也不留你们了,这里有几粒草丹,乃我一桑姓好友所炼。虽然不能延年益寿,但强身健体祛病去邪还是很管用的,你们带上罢。”方长丢给二人每人一个草药瓶子。
</br> 虽然盖得紧,也能感觉到里面药香扑鼻。人皇和陆绍元赶紧收起了放好。
</br> 而后却见方长站起身来,在无名殿角落拎出来个物件,走回来递给人皇:“这个小自鸣钟,是我闲暇时候所做,赠予陛下吧,可以用来看个时间,暂且留个纪念罢。”
</br> ------------
</br> 第588章 【壮阔的施工现场】
</br> 从仙栖崖上离开的时候,人皇和陆绍元并没有走来时的路。
</br> 那条长长的栈道,上去时候还可,若是下去,定然会将畏高的人吓得趴在木板上不敢动弹。从未有过这种经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畏高,但碍于颜面,
</br> 都没有在方长面前提起。
</br> 倒是方长早早就看出来他们的情绪,笑着说道:“且让我送你们一程。”
</br> 而后只见面前这位仙人只是轻轻挥手,便觉周围景色一闪,再看四周,已经离开了那灵俊秀美的仙栖崖,站在了出发时候进的那个林子外面。
</br> “真是仙家手段!”人皇赞叹道。
</br> 他手里拎着个小巧的自鸣钟,此时又将手中的钟提起来观赏,
</br> 金属外壳上面镶嵌着玻璃,
</br> 上面还顶着两个铮亮的铃铛,
</br> 还有个很小的击锤。用颜料涂成白色的表盘上面,绘制了时间刻度,显得精细漂亮,让人皇有些爱不释手。
</br> 倒是旁边陆绍元左右看了看,又判断了下时间,劝谏道:
</br> “陛下,我们还是赶紧去和来时所带的人们汇合,不然持了怕是要出乱子。”
</br> 人皇立刻领会了意思,毕竟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一位重臣,一齐失踪在深山老林里,怎么看也不是吉祥事情,于是赶紧和陆绍元一起,往外面赶去。
</br> 还好随从的人们都是精英,他们派了两个人出去报信,接着一部分望风一部分搜寻,人皇和陆绍元往外面走了一点点路,
</br> 便发现了正在焦急等待的侍卫。见到两人无恙地出现在面前,侍卫大喜过望。
</br> “陛下!陆大夫!真是太好了!!”
</br> 这侍卫立刻便招呼周围,将附近不远处的人手聚拢过来,并用牛角小号通知了散进山里搜寻的其余人。
</br> 同时,他们还有条不紊地派出两人去报信。
</br> 待人齐后,人皇对身边人们说道:“此间事情已了,不能耽搁京中事务太久,我们立刻便启程回京。”
</br> ……………………
</br> 送走了两位不速之客,仙栖崖上的日子又回到了往昔那样,无需为任何事烦恼,自在逍遥。
</br> 平日里,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背上背篓,在云中山里逛悠逛悠,采几样灵药野果,或者切几块矿石,顺便再打上两只想尝尝的猎物;又比如在庄稼田里、菜畦里、药田里松土锄草,再采上几样药炮制后炼丹炼药,摘上几颗菜回去烹饪;还能去山神庙寻章淳,与其或者其它去山神庙做客的人聊聊天,再下上两局;亦或是在工坊里泡着,做些有趣的事情,
</br> 顺便将过程记载成书,或赠送出去,或待以后下山时候再赠予有缘之人。
</br> 随着他在山中的活动,云中山也愈发灵秀,仙栖崖上的灵韵更是浓重的简直要化为雨雾流淌下来。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山里的草木黄了又绿,鲜艳的花朵也开了再败,结成累累果实,继而被鸟兽啄食,再跌于地上果肉朽坏成泥,种子发芽长大。
</br> 山神庙旁边的人家越来越多,看起来有成为新村子的迹象。林溪村愈发兴旺,规模不断扩展,人口繁多,有能和当初虎桥镇相比的趋势。在山神章淳那里,偶尔会碰到胡云夫妇。胡云告诉方长,林溪村的村长林海自从得了那本丹方之后,将其中内容发扬光大,不仅种药,还将炮制好的药熬成膏、丸之类,不仅救人无数,也赚到了许多钱帛。
</br> 胡云说,这几年光是林溪村的学校,就陆续升级了好几次。由于资金充沛,在胡云的主持下,村学扩大了面积,引进了书籍,扩大了师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周围的孩童前来求学,兴旺的很。
</br> 同时从山神章淳那里,方长得知,天庭运行经历了初期的磕磕绊绊之后,逐渐走上正轨。重新梳理调整后的神祇体系发挥了作用,卓有成效。天下这几年变得风调雨顺,百姓们善恶有报,安居乐业。
</br> 不过,对于最为迫切的两界融合问题,天庭花费了更大力气更多时间,才整出个好方案来。
</br> 秋日里颗粒归仓,方长磨了新麦,兴冲冲地烙了大饼,又去捡拾了几个鸡蛋,配上嫩嫩的小葱炒了盘,又蒸了一小块腊肉切片装盘。正享用时候,有只山鹰在崖边雕们的注视下,战战兢兢地飞过来到近前,放下一封信。
</br> “章山神的信?”方长看了看落款,将手中饼放下,随手施展除垢术清理干净双手,才撕开封口,抽出信纸查看。
</br> “原来如此,倒是不难。”
</br> 信里面说的内容很简单,天庭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施工方案,准备在下一个阴月阴日阴时,召集天下力量,一齐动手将两界隔离开来,而且是一劳永逸地隔离开来,分为阴间和阳间。
</br> 若此事成,再往后即使两界彻底合一,两边的生灵和天地规则也不会互相影响。
</br> 由于两界融合是发生在天下各处的事情,所以倒也不用像之前那样,还要寻找薄弱点来打通入口过去,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一齐出力,动手施法便可。而对面的鬼界,天庭也进行过联络,寻找到了其中大能,于同一时间在对面亦行施为。
</br> 过了几日,方长还从章山神那里知道,这个联络的过程十分之顺利。
</br> 因为对面在很久以前,便有了对两界相碰之事的预言,有识之士们也在积极寻找办法,奈何能力不足,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如今对面的天地内进行了广泛的组织,并在勘测后带了完善的行动方案来联络,自是欣然接受,并心甘情愿地联合起来,被收编为新体系的一部分。
</br> 时间到的时候,日光都逐渐黯淡了几丝。
</br> 方长停止了所有活动,坐在早课石上,静静地等待着。灵觉之中,他能清晰地感应到整个天下此时的态势。
</br> 两界的融合之处变得薄弱了些,顿时便有许多两界生灵便要跌入另一侧,还好这边早有准备,天下各处应邀参与此事的修行人与大妖、神祇们一起动手,阻止了这最后的惨剧发生。
</br> 而后他们一齐施法。
</br> 顿时,湛蓝的天空变得七彩斑斓,各地的云朵被搅得粉碎,连正在进行的降雨都骤然而停。有风从各处起来,搅动着大地上的所有物件,虽然风力不强,但持久且弥坚。天地间的灵力,更是因为此等大规模的法术而涌动起来。
</br> 估计在对面的世界,也是一副壮阔的景象。
</br> 灵觉之中,两个宛若药葫芦样相连的世界,变得如同两个相贴的肥皂泡,中间有了层间隔,很是结实。除非用对应的通道,不然再难穿透。那些差点跌落又被救起的两界生灵,也在此刻心头一轻,如释重负。
</br> 俄顷,有缕缕功德自天而降,均匀地分给了每个参与此事的人。方长倒是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功德于他无用,不过这绵延十数年的问题解决,还是让他心中大感畅快,继而修为大进。
</br> ------------
</br> 第589章 【时过境迁】
</br> 凡间总有传言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但其实只是山上的生活与外面不同,不容易觉时日流逝,至少在云中山里是如此。山里的绿叶黄了又落,植物和水流努力之下,将仙栖崖周围的山势进行了不少改造。
</br> 植物在互相竞争中生长蔓延,
</br> 水流变幻冲刷,山石也在风吹日晒中崩落,继而被苔藓蕨类分解的看不出原来模样,于是原本可以通行的地方被遮挡的严严实实,原本是峭壁的地方多了路途。
</br> 当然,对环境改造能力最强的,
</br> 还是有手有脚使用工具的生物。
</br> 对云中山来说,
</br> 喜欢在山里到处转悠的方长,
</br> 才是这座山里最大的改造者。他的双脚踩出了许多道路,他手中的工具,在山里挖掘、砍伐、采集,有时候兴之所至,还进行疏通与平整。
</br> 其次便是山脚处的人类了,日日年年,人类的数量不断增长,活动范围也不断向山中蔓延,侵蚀原本被静谧占据的领地。樵夫和猎户们在周边活动,并不深入——托林溪村种药的福,如今采药人这个职业,在云中山周围越来越没有前途了。
</br> 咔咔咔咔——
</br> 方长用小钳子,轻轻地将几根小钉子,贴着玻璃表面楔进周围的木框里,而后它将这个相框挂在了墙壁上,后退两步看了看效果,感觉很是满意。
</br> 墙壁上如今有两副镜框,这和传统的装裱方式不同,但也颇显规整,
</br> 而且容易清洁。他刚刚挂上的这幅,是在崖边的迎客亭里,朝仙栖崖这个方向拍的一张黑白照片。
</br> 拍照工具的结构倒是不复杂,有个木头箱子,前面打孔安上透镜,里面放上张玻璃银盐底片,就能做到。对比起来,反而冲洗所用的各种材料更难制备些,还好他有近乎无限的时间,只要有兴趣,便能慢慢的做。当然,过程也被他记载成了书,并命名为《照相术》,放在书架上,有机会可以赠给有缘人。
</br> 相片的角度选的很好,取景内容很丰富,崖边大树、早课石旁的葫芦藤、碧玉湖心六角亭、崖边浣花溪、无名殿前的参天银杏树、殿旁的菜畦药田电线杆,
</br> 统统被拍进了这张照片里,虽然只有黑白色,但由于十分清晰,
</br> 不难想象图里的色彩绚丽。
</br> 旁边的镜框里,则是方长的画作,位置也是在迎客亭,取景角度完全一致。虽然没有旁边照片那样细致,但没有用水墨的技法,而是上了数种颜色,加上是他亲手所画,灵动万分。
</br> 墙壁上两副相同视角,不同风格的作品,相映成趣。方长点点头,将桌上的钳子钉子等工具收拾好,放回工坊里,而后看了下天上的云。
</br> 近百年天下无甚大事,崖上同样也没有大事。
</br> 方长宅在云中山里,未曾出去,连云中山也没离开过。便是离着仙栖崖只有几座山头的林溪村,他也只是在山中溜达时候远远看过,至于其发展之繁盛,倒是不用亲眼去看,远远地望一下气便知。
</br> 唯一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的,是章山神的山神庙和周围逐渐形成的村落。
</br> 原本孤零零待在荒郊野岭里的山神庙,如今经历了岁月变迁之后,也是整日香火缭绕,来进香祈福的络绎不绝,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依然是旁边官道的过路行人们。而依托这里的香客,尤其是官道在此驻足行人们而兴起的产业,让这山神庙周围多了不少人家,继而形成了个村落。
</br> 方长偶尔会带些崖上物产,来章山神这里串门,下上两局棋,并获知些天下新发生的事情,也见证了那座小山村从无到有的兴起。几代人之后,“山神庙周围有个小村”便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br> 再去天下游览一趟?
</br> 这个想法起来,便被付与了行动。
</br> 修行至今,方长早已经变得可以随心所欲,无牵无挂的人,下山一趟也是简单至极。从白玉床头将近百年未用的背包背上,简单整理了下里面物品,装进去些自己写的书,而后将放在书桌旁的酒葫芦跨在腰间,又取下挂在墙上的剑鞘,而后走出殿外锁上门。
</br> 轻轻招手,便有龙吟凤鸣之声从灵剑泉中升起,一道明亮的金光瞬间闪耀,停在方长周围,欢快地绕了一圈后,归入鞘中。却是在灵剑泉里蕴养了上百年的灵泉剑,被召唤而出,其甫一出水,气息甚至搅得天上白云都裂开了条缝隙。
</br> 这次方长没有跳崖,而是老老实实的从栈道走下去。
</br> 栈道这些年里朽坏了些,方长进行过多次修葺,他特意选了耐腐蚀的坚固木头,让栈道的质量更好了些。崖边的粮仓里面已经装满了粮食,所以方长甚至减少了种植主粮的数量,以消耗存货为主。
</br> 看天象,凡间这近百年也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br> 崖下的水塘在常年冲刷之下,更为幽深,而且塘边被水缓缓侵蚀剥落,让水塘扩大了些许。树林长得更加茂密高大,新旧不断交替之下,让方长当年在这里布下的阵法,愈发难以见行迹。便是方长,也只能靠灵觉和记忆,才能隐约察觉到阵眼的位置。
</br> 林溪村如今已经变成了林溪镇,它不仅朝山外扩张,也朝山里扩张,于是和仙栖崖之间的山头数量,减少了半个。被包括进林溪村的这半座山峰,小部分是盖了房子,更多则是被开辟为药田。
</br> 当年熟悉的人已经一个也无,天下间百岁老人并不多见,便是见过方长的孩童,如今也已经化成了冢中黄土,当初那位从樵夫到村长并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的林海,更是已去世了几十年。
</br> 所以他走在林溪镇里的路上,并无当年人向他打招呼。加上这里如今事业繁盛,南来北方的客人很多,街面上的几个陌生人并不显眼。幸好县衙在将这里升格为镇之后,派来了常驻的吏员和捕快,有他们维持着,街面上的治安倒还不错。
</br> ------------
</br> 第590章 【走马观花】
</br> 以当年林溪村的建筑质量,没有什么房子能存在上百年。
</br> 所以周围能看到的建筑,全是后来建造的,甚至位置和当初也没几个对的上。不过材质上面,当年那些茅草屋、土坯墙、篱笆院,全都换成了包砖挂瓦或者梁柱结构的建筑,比当年高级许多,
</br> 这也证明林溪村的经济条件,比当年好了太多。
</br> 当然,这不是什么难以察觉的点儿,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在诉说着本地的繁荣:不管是周围来往的人员、车马,还是周围村民们身上干净整洁的衣物,亦或是街边的小摊位,还有门面里面讨价还价的热闹劲儿。
</br> 时代变迁的痕迹也有,毕竟过了近百年。
</br> 玻璃已经成了很普及的事物,
</br> 哪怕是在这个已经繁荣起来的小山镇,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玻璃窗,但是窗帘依旧未能完全覆盖,有的人家可以从窗户直接看到里面。印刷技术也有上升,街边有几个孩童正聚在一起看书,他们手里握着的书籍,比起百年前精美了不少。
</br> 走马观花般看了半条街,方长看到旁边一处店铺,上面写着“林溪药场”四个大字,落款竟然是当年的姚知县。门里传出来阵阵药香,里面声音鼎沸,旁边院落的门口铺着青石板,能窥见里面停了不少车马。
</br> 能够矗立在这个山镇中最好的位置,足以证明这处的重要性。方长来了兴致,闪身进去,见里面有不少人正在长柜台两边,低声讨价还价。而靠墙都是长长的架子,上面摆着各种样品,看起来不光批发,
</br> 还负责零售。
</br> 方长走上前,拿了几样翻看,大都是些丸剂或者膏剂,装在不同规格的盒子和瓶子里,有的还用蜡或蜡纸封装好了,显得颇为规整。还有些药汁,灌了一个个小玻璃瓶,用木塞塞紧,同样用蜡封了封口。
</br> 靠着超凡的感官,他只是轻轻隔着包装嗅了嗅,便知道里面的药的配方。
</br> 大部分还是当年他给的那本《瓦罐丹方》上的内容,但也有些新的改进,以及两种新药膏,看来这近百年村民们也没有原地踏步。似乎是近水楼台,新晋的林溪镇里,也多了好几家医馆,来这里看大夫的人,
</br> 可以就近买最为便宜的药和成药。
</br> 他没有过多逗留,
</br> 将这些成药每样选了一些买下,出门塞进背包里,
</br> 而后出村朝着山下去。
</br> 山脚下的古道依旧。
</br> 滚滚黄尘随着经过的人马车辆缓缓升腾,再被风轻柔地拨向路边。官道会被常年修葺,经年累月地碾压,会变得越来越坚实。在方长看来,这条官道反而比当初更高了半寸,上面依然是寸草不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