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70节
</br> 第480章 【带货进城,傍晚再回山】
</br> 推油杆缓慢而坚定地向前进着,被包好放在狭窄空间的碎豆子,发出了沙沙的声响。伴随着这种碎炒豆被挤扁,继而压在一起的奇妙声音,旁边的出油口开始淅淅沥沥的有豆油流下来,淌进下面的油坛子里。
</br> 豆油迅速地没过了坛子底,而后液面不断上涨。而方长依然在缓缓地推进榨油杆,
</br> 仙栖崖上产的豆子,出油率还不错,方长连续换了几次碎豆子,直到将刚刚取来并破碎炒好的那袋豆子榨完,获得了差不多一小坛豆油,足够一段时间使用。榨油完毕后剩下的豆粕也不浪费,喂鸡可以,用来肥田也可以,以后还可以养点其它牲畜。
</br> 将榨油的器具收好,清理干净重新扛回工棚,方长走回厨房,拿起那坛子豆油,对着光线看了看。
</br> 里面不是很清澈,需要沉淀一下。
</br> 不过上层的油液已经可以使用,他拿过之前已经见底的玻璃油壶,轻轻将坛子中上层的油,缓缓倾倒进去。豆油流下,如同丝线一般,缓缓流进玻璃油壶的细口中,将形状并不规整的自制玻璃油壶灌满。
</br> “唔,先这样罢。”方长点点头,将油壶和油坛放进厨房。
</br> 油壶放在锅灶边,油坛盖好放在安全的角落等待沉淀。过两天,再将坛子里面沉淀好的油,换到别的坛子里,清理干净底部的沉淀物即可。
</br> 将桶里的鱼取出来,在外面溪水边剖洗干净,方长将鱼拿进厨房,切了两刀后用盐和姜片先腌着。而后他走到外面菜畦里面,扯了根葱回来,厨房里面姜蒜都是现成的,只有葱是现吃现拔。
</br> 烹鱼的话,去腥最为重要,虽然碧玉湖里的鲤鱼各个肥大细嫩,腥味很淡,但这也必不可少。去腥少不得葱姜蒜,尤其是姜,另外还有方长从云中山里采来的一些香料,以及一点蒸酒时候留下的酒头,这酒头只需要放几滴便够。
</br> 用薄薄的一层面粉将腌好的鱼裹上,将锅烧热,用刚刚榨好的豆油起锅,下鱼后煎至两面金黄后盛出。接着用余油将从云中山里采的香料略微炒一下,放入葱姜蒜,加些自酿的酱油,再下煎好的鱼,加水炖煮至香味四溢,接着小火收汁,装进长条白瓷盘里。
</br> 将炖好的鱼端到银杏树下,灶台上蒸的粟米饭也熟了。
</br> 去菜畦里面摘来几根翠绿带毛刺的新鲜胡瓜,在厨房里的出水口处洗净,而后放在菜板上,用刀面轻轻拍上几下,胡瓜便从中间纵向裂成几瓣,但又裂的不彻底。胡乱剁上几刀,再放些蒜末、盐、香油,拌匀便是美味。
</br> 与此同时,和粟米饭一起蒸的腊肠也已经熟透,方长不管它的热量,直接拎起来在案板上,切成薄片摆在盘子里。腊肠里面油很多,每一刀下去都有油水顺着刀刃流下,切完之后案板上面滑溜溜的。
</br> 去鸡舍里面拾了个鸡蛋,磕在碗里加一小撮盐打成蛋液,在旁边早就烧开的锅里,就着水花轻轻一抡,便有洁白蛋花在水中呈现,并将原本沸腾的水花压了下去。这时候就要眼疾手快,趁着蛋花汤没有再次烧开,将锅拿下来把蛋花汤盛出,不然水再次沸腾后,蛋花都会浮起来连成片,影响美观。
</br> 嗯,标准的三菜一汤。
</br> 方长在时间管理上面很有经验,几道菜差不多同时端上石桌,而后他悠闲地给自己盛了碗粟饭,坐在桌边。酒葫芦被他拎了出来,他准备接下来的时间里,先将自己从天下各地收集的葡萄酒、米酒、高粱酒,慢慢喝光,而后葫芦里面只存自酿的高粱酒。
</br> 太阳斜斜地挂在东方。
</br> 这顿饭吃的方长很是安逸,不过这顿既不是早饭也不是午饭。
</br> 他早起之后,在早课石上看日出,而后着实躺了一会儿,到了半上午的时候,又去田地里看庄稼,没有用早餐,遂干脆给自己做了桌丰盛的饭食。
</br> 今日无事,他准备下山看看。
</br> 傍晚就回来。
</br> ………………
</br> 方长换了身装束。
</br> 反正今天傍晚他就准备回崖上,所以他没有继续使用白衣,也懒得幻化,便拿出身当年的衣服穿上。
</br> 而后他背上双肩包,也没带灵泉剑,先去了工棚旁边的仓库,胡乱搜罗了一番,装了许多杂物进去。方长挑选杂物并没有什么规律,几乎完全是随机的,不过他专门留了心思,装了块不知道从哪里缴获来的旧床单进去。
</br> 接着,他锁好了门,便朝山下走去。
</br> 想了想,方长稍微偏了些路线,他不走林溪村的方向,而是直接往宁河府的方向去。也是得益于修为和脚力,他无视了路上的地势阻碍,若是有地图,可以看到方长直接选了条到宁河府的直线路途走。
</br> 上午的阳光明媚而不炽烈,山间早上起的晨雾也尚未散去。
</br> 山风阵阵,竹海涛涛。
</br> 方长这样走,经过了平常采竹的竹林处,他心念一动,走进竹林里面,挖了几根秋笋装进包里,又砍了两根大竹去了枝桠扛着,准备一并带着去宁河府。
</br> 不过马上,他就注意到了竹林里那只竹精。
</br> “嘿,又见到你了,早上好。”
</br> 第一次进竹林他就碰见过,多年来也算是个熟人,所以方长没管对方反应,只是抬手打了个招呼,便扛着挖到的竹笋和砍下的大竹,离开了云中山。
</br> 留下后面竹精,木然地面对阳光和山风,没有丝毫反应。
</br> 穿越了官道和农田,方长真个按照直线走到了宁河府府城,他从田间穿过时,乃是踩在粟麦尖儿上行走的,没有伤到庄稼。
</br> 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时辰。
</br> “入城费一文。”
</br> 走到城门时候,守城的士兵看了眼他,懒洋洋地说道。
</br> 由于只是自己扛着东西,只需要按照人头缴城门税即可。城外村镇的居民们,经常挑个担子进城贩卖货品,补贴家用,也是只需要缴纳一文。但若是带了车子,便要按照轱辘数量缴税,一个轱辘一文。
</br> ------------
</br> 第481章 【无事练摊取乐】
</br> 方长从袖子里面摸出来个铜钱,丢进筐里。
</br> 士兵的角度正好能看到筐里,他斜眼看了下,确保刚刚他扔进去的不是劣钱也不是假钱,便收回目光来,看向下一个人。
</br> 对于方长这种面貌英俊衣着普通,还扛着些竹竿的人,守城门的士兵见的多了,毫无多余的兴趣,只要确保收到足够的城门税,便正常放行即可。方长这幅打扮,在进城的人们中间并不显眼,像他这样带着些杂物进城的人并不少,也没人理会他进城要做什么。
</br> 毕竟现在已经天下太平了,整日间无甚大事。
</br> 方长扛着几根大竹,悠闲地在宁河府城里溜达着。这里没有经历过什么战火,所以市面上的经济并未受到多大影响,百姓们的面貌明显比之前途经过的那些,曾经被战火荼毒过地方的百姓要好很多。
</br> 两面百业兴盛,虽然比不上周边几个府,但放在天下范围内,也算不错。
</br> 有的街道上摊位众多,人声鼎沸,有的地方僻静幽远,人迹罕至。方长来回看了看,选了个僻静地方,将背上的竹竿放下来,倚靠在一边。
</br> 他从背包里掏出那条旧床单,铺在地上,而后将从崖上搜罗的杂物挨个摆在上面。
</br> 方长从背包里掏出一大堆东西的过程,没有任何人注意到。
</br> 这里并不热闹,人也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冷清。方长选的这个位置,有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挡住了正午的阳光。所以倒是偶尔会有人在这里乘凉。
</br> 这种地方也已经有人看上,方长旁边是个卖瓷盆的,懒洋洋的靠在那里。
</br> 见方长过来,瓷盆摊摊主看了两眼,便没有再理会,接着看向街巷尽头等待顾客,直到方长将摊子摆好,他似乎才意识到应该打个招呼,于是扭了下头,对方长说道:
</br> “我说老弟啊,这里人不多的,我这是常年在这里卖瓷盆,有了口碑,才常常有人慕名而来,不挑地方。看着架势,你这是新摊子吧?卖这些杂货小心会蚀本啊。”
</br> 见对方语气诚恳,方长笑笑说道:
</br> “多谢老哥指点,我这都是搜罗来用不上的东西,也放不坏,趁着田里没活儿过来卖下。有人买,就赚个零花钱换酒喝,没人买也不怕,就当来城里散心耍子。”
</br> “那便好。”瓷盆摊主不住地点头,“不靠这个养家,何苦去那集市上晒着。这个破天气,我告诉你诶,这附近就数这颗大树底下最凉快,还是个风口,在这里摆摊除了人少之外,最是舒服不过。”
</br> 两人交谈了几句,说了些没有营养的话,便各自照看摊子。
</br> 方长没有吆喝,两边都是民宅,行人又少,吆喝既扰民也不合适,所以干脆随缘。反正他来这里摆摊其实没什么目的,就是兴致来了,过来体验下生活。
</br> 眼前来往经过的人不少,但是愿意过来问问的人许久都没碰到一个。
</br> 倒是这段时间里,已经有两个人目的明确的走到旁边摊子,连番砍价后递钱选了瓷盆走。
</br> “您这竹竿怎么卖?”
</br> 有人路过的时候,看到了方长身边那几根大竹,过来询价。
</br> “十五文一根,这两根小一些的十文一根。”
</br> 方长看到顾客上门,很有兴致地说道。
</br> 听到方长的报价,这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人什么都没说,只是走到竹竿前面,伸手将几根竹竿依次检查了下,嘟囔道:
</br> “太新鲜了,没烤没晾,还得回家自己处理后才能用,费事啊。”
</br> 知道对方是想砍价,方长暗自笑了下,饶有兴致地争辩道:“这可是从山里采的,我一路扛过来,光脚力就废了不少,都是值的。”他拍了拍一根竹子,笑着说:“你看,周围上哪里去找这么粗这么直的竹子去?只有山里才有。”
</br> 又沉默了下,对方明显是接受了方长的说法,他继续检视这几根竹子,明显犹豫不决。似乎下定了决心,他对方长说道:
</br> “再便宜点儿吧,十五文都能买半笸箩饼了,比市价贵太多。”
</br> “老话说得好,‘宁买不值,不买吃食’,半笸箩饼几顿就吃完了,但这竹竿无论在哪里用,只要不是填进灶膛烧掉,都能用很久很久的。”方长回应道。
</br> “再便宜点儿吧,再便宜点儿我就买。”似乎有些词穷,对面人明显不太擅长砍价,于是只能不断重复这句话。
</br> 没奈何,方长减了三文钱,十二文卖了两根竹竿与他。
</br> 对方十分高兴,仔细挑选了最粗大的两根,缴纳二十四文钱会了账后,小心扛着慢慢回家去了,也不知道准备用它们来做甚么。
</br> 看起来是个实诚人,换个伶俐的来,说不定能砍价到十文,还得让方长饶上两个笋。
</br> 终于开了张, 不过方长没有什么反应,还是那副悠闲地表情。
</br> 倒是旁边卖瓷盆的摊主,出声祝贺了下方长。就在刚刚那人买竹竿的时间里,旁边摊子又卖出去一大一小两个瓷盆。
</br> 方长的摊子上杂物挺多,除了几个笋头之外,还有几件自己做了用不上的工具,一匹旧蓑衣、四五个泛着青色的山果子、两块石头、四五件形状不规则的玻璃器、几个旧板凳、十来本旧书、两叠纸、一个玩具风车、四五个自己编的竹篮、一套准星有些磨损的手提秤,还有两套方长自制的,带火石火绒包的火镰。
</br> 由于这里东西丰富,渐渐地,有人会过来看上两眼。
</br> 到了中午时分,卖盆子的摊主从怀里取了夹咸菜的饼,就着水壶里的白开水来吃,而方长只是将摊子上面,本来作为商品的几个果子吃掉了,毕竟他下山之前,已经吃了顿早午餐统合在一起的饭食,便是普通人也不会饿。
</br> 中午天热人少,连周围的小孩子们回家吃饭后,都不再出来玩耍。但是有路过的壮汉,看到方长这里笋子新鲜诱人,犹豫了下包圆买走,并买了个竹篮装着买到的笋回去。
</br> ------------
</br> 第482章 【要当被捡漏的人】
</br> “卖瓜哦,新鲜的瓜,吃着绝对清凉舒坦——!”
</br> 炽烈太阳照耀的街道上,有农夫推着独轮车经过,边走边吆喝。
</br> 独轮车嘎吱嘎吱响着,上面堆满了瓜,各个都有两个拳头大小,外皮浅绿色带着些茸茸细毛,圆滚滚的很诱人。
</br> 农夫的嗓门很响亮,也不怕吵到两面民居里人们午睡。
</br> “请问瓜怎么卖?你这瓜保熟不?”当独轮车经过大树旁边时候,方长叫住了推独轮车的农夫,询问道。
</br> “客官想吃瓜?绝对保熟,各个甜滋滋儿脆生生儿,天气这么热正是吃瓜好时候。若是院里有井,在井里泡上一泡,更是清凉解暑。”看到生意上门,农夫很高兴,他将独轮车支在旁边朝方长夸耀,“来上几个吧,一文一斤,绝对物超所值。”
</br> 方长点点头,走上前去。
</br> 刚刚还劝阻别人“宁买不值,不买吃食”的他,现在愉快地花着刚刚赚到的钱在买吃食。
</br> 仔细挑选了五个圆滚滚的瓜,递给农夫,农夫小心翼翼地抽出秤,将瓜放在秤盘上,而后一手提起拎绳,一手将秤砣朝外面一拨。他很是实诚,秤杆翘得的高高:“四文钱,客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