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67节
</br> 而且上面还因为云雾的湿气,生了不少苔藓,有些滑溜。
</br> 继续向上几十丈,终于离了这片云雾,脚下的栈道也重新变得干爽,阳光更是变得强烈而直接。天空中没有云彩,天空湛蓝湛蓝的,宛若一片深邃宁净的湖水,沁人心扉。太阳挂在半空,炽烈的无法直视,正肆无忌惮地将光辉洒向下方人间。
</br> 从这里能看见的更远,由于这里很高,所以能够看得更远,远方大地上的道路变成了真正的细线状,蚂蚁一样的行人变得像灰尘一样大小,在细线上缓缓蠕动。
</br> 远处的地平线灰蒙蒙的,似乎有道薄雾遮挡。
</br> 稍近一些,能够看到之前他们路过的,那条名叫白沟河的河流,闪耀着反射的光芒,在大地上蜿蜒向远方。
</br> 没有烽烟,也没有缤纷的旗帜和狰狞的战场,远近一片祥和。
</br> “真好啊。”
</br> 站在原地静静看了一会儿,柳元德和于青菱心满意足。
</br> 他们转身向上,崖边已经能够看到,似乎再有一会就能到目的地。脚下的栈道变成了台阶,穿过了石壁。
</br> 走了两层,他们忽然发现,台阶边上的石壁上,有几个规模不小的石洞,明显是人工开凿出来的。
</br> “诶,这里?”柳元德好奇,方先生不会住在这里面吧?
</br> 石洞外面很宽阔,里面还装着门窗,于青菱打头走进里面,朝门窗里看了看。没有人居住的痕迹,但是有很多麻绳编织的袋子,还有竹篓藤筐之类的东西,里面装着谷物和豆类。
</br> “是个仓库,里面没人。”于青菱笑道,“其实打扫下住人也是不错的。”
</br> “那我们继续向上。”
</br> “好。”
</br> 两人继续走,而后石阶又变成了木栈道,从这里,能够看到崖边生长的巨松和茶树。而之所以在草木遮挡下,还能知道那是崖边,乃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瀑布的源头。
</br> 再走了十几丈,他们真的走到了崖边。
</br> “我们到了。”
</br> 略微回头,发现这里能够看到的地方,更为广阔遥远,视野极其开阔,让人心胸中十分敞亮,豪情顿生。
</br> 前面是个大石环,栈道的尽头就在这里。
</br> 穿过石环,一幅宛若画卷的景象在两人面前展开。
</br> ------------
</br> 第474章 【崖上】
</br> 崖上山青水秀,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明暗交间,美不胜收。若是有丹青妙手能够将此景填入纸上,再好好装裱起来,定然是传世佳作。
</br> 愣了片刻,柳元德和于青菱才有心思细细查看崖上的景物。
</br> 首先映入二人眼中的,是正前面一座大殿,虽然少有雕画,但是形制壮丽,且与周围环境十分融洽,就仿佛本来就是从那里生长出来的一般。此是这崖上最高的建筑,很是吸引目光。他们仔细看了下,认出殿前牌匾上是“无名殿”三字,而后他们才收回视线,打量着四周。
</br> 石环旁边有个奇怪的小棚子,里面似乎新近收拾过,干干净净的不知道做什么用途。不远处还有个精巧的小亭子,中间有小木桌和几个凳子。崖边生长着许多茶树,由于已经过了采摘季节,长得有些像普通灌木。
</br> 还有块很大的石头,平坦端正待在崖边,石头背后长着几条葫芦藤,有些小葫芦坠在上面。石头旁边不远处是几颗松树,上面有个大大的鸟巢,不过里面这会儿似乎没有鸟儿在里面,不知道鸟巢属于什么品种的鸟儿。
</br> 令两人有些惊奇的是,有艘不大的渔船矗立在崖边,旁边还靠着一块竹排。柳元德见多识广,认出来这并非中原常见的渔船形制,也不知道此船是怎么跑到高山上来的,想来和方先生脱不了干系。
</br> 那条瀑布的源头是条宽阔的小溪,正哗哗地往悬崖外面流淌着。
</br> 小溪从一个不大的池塘里面流出来,池塘里面荷叶层层叠叠,有白的粉的荷花从上面高高地伸着,向天空的方向盛开,还有些尚未吐蕊的花苞,根根像长矛一样,径直指向天空。还有一道木板做的通道,从池塘里面曲折地通过去,将池塘分成了左右两块。
</br> 池塘旁边有挖掘痕迹,似乎正在准备扩大面积。
</br> 再往前,大殿正前面四四方方的石头基座上面,摆着个四足方鼎,看起来颇具威严。大殿和方鼎中间,是一颗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下面有块大石做的石桌,石桌上面似乎摆着东西,旁边还有几个石凳。
</br> 两边是长着各式各样作物的田地,有药田,有粮田,有菜田,有花田,还有个鸡棚,棚里养着许多支鸡。由于对医术有些许涉猎,柳元德甚至能从药田里,认出几种珍贵药材,而那些被单独围拢起来,感觉更为重要的几种,甚至他也不认识。
</br> 再看远处,有两排规模不小的房子,中间有不少炉子样的建筑,上面还冒着烟,不知道是在做什么。
</br> 仙栖崖上右面是条山谷,上面有溪水流下来,注入那座布满了荷花的池塘里。这条溪向上并不长,似乎在半山腰处有口泉。
</br> 溪水从山谷流到崖上的转折处,立着块大石头,上面用凌厉地笔锋,刻着“浣花溪”三字,细思颇觉妙不可言。
</br> 崖上这片空地的左面,则是茂密的丛林,不知道铺了多远,也不知道崖上的面积有多广。林子边缘扎着矮篱,林子里面有猿猴跳跃往来,鸣声啾啾。
</br> “果真是个仙家福地。”于青菱说道,不过她没有发现方长,于是说道:“但是方先生在哪儿?”
</br> 柳元德说道:“我也没看到,咱们直接往那座无名殿的的方向去吧。”
</br> 于是两人便往前走,通过了弯弯绕绕的塘中木板路,走到了殿前。那里以砖石铺地,洒扫的很干净,微风吹过,周围的树木哗哗作响。
</br> 只见一位白衣人从大殿后面绕过来,手中还拎着个坛子。
</br> 正是方长,他笑着对柳元德和于青菱说道:
</br> “你们到了啊,我去后山拿了坛酒过来,是我自己酿蒸的高粱酒,窖藏在后面洞里,如今已然去了火气,味道正好。远道而来累了吧?且去旁边溪水里洗手,而后来这里,一齐吃个午饭罢,崖上条件简陋,莫要嫌弃。”
</br> 说罢方长指了指前面的大石桌,两人这才发现石桌上面已经摆满了饭菜。
</br> 再想到方先生手里的酒坛,柳元德和于青菱顿时知道,他们要来的消息方先生早就知道了。
</br> 他们暗自感叹,方先生真是有道真仙,这未卜先知之能,实在是有够神异。
</br> 而后柳元德和于青菱朝方长微微行个礼,便递上了所带的礼物,却是几本志异书籍。方长单手接过,看了看,很高兴地说道:
</br> “不错,我未曾看过。”
</br> 两人依言去溪边洗了手,便坐在石桌边上。
</br> 桌上碗碟里的佳肴种类丰富,许多都是凡间难得一见的山间珍品,还有些家常的煮豆、蒸腊肉、花生米、肉末豆腐之类,以及几种说不上名字来的肉,烹饪方式花样多变,蒸焖煎炸都有,闻起来倒是喷香扑鼻,而且看起来颜色缤纷诱人。
</br> 此时方长也已经坐在主位上,正给两个玻璃盏里面倒酒。
</br> 柳元德注意到,石桌上面有着纵横的纹路,好像是面棋盘。也不知道方先生会在这里,与何人对弈?
</br> 走了不少山路,又爬了许久的栈道,两人真个是饿了。
</br> 他们和方长很熟悉,也不过多客气,捞起筷子便吃。
</br> 待佳肴入口,他们顿时被饭菜的美味惊了一下,导致肚中更加饥饿,而后他们便不失优雅的加快了进食速度。主食是粟米和一种蒸的薯类,方长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自己在崖上自种自收的,同样,酿酒的高粱也是崖上所产。
</br> 常年行走江湖,在军中征占过,于青菱和柳元德的酒量都还可以,于是三人整整干掉了一坛。对这酒的滋味,两人赞不绝口,不过方长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后山山洞里灵力充沛,积年浸润下让酒水的口感大为提升,只是在那里不住地给两人添酒劝菜。
</br> 待到微醺时候,方长开口问二人:
</br> “山下情形如何?你们为何有空来这里。”
</br> 方长只是提前感应到他们会来,但没有真去占卜他们为何而来,如今看到两人神色轻松活泼,一点儿也不像是有事的样子,便知道他们或许已经不为官职所累,所以直接开口询问。
</br> ------------
</br> 第475章 【以美景待客】
</br> “新朝初立,事情繁多,不过已经和我们无关了。”柳元德笑道,“我们现在已经功成身退,无事一身轻。”
</br> “嗯,我们思慕先生风采,又对每日里的事务感到厌倦,想到反正天下间纷乱已平,就干脆辞官身退了。”于青菱补充道,“主公倒是极力挽留,看我们态度坚决,还欲赐我们良田豪宅,不过我们俩不想要,就拿了点金银后离开了。”
</br> “哦,原来如此。”方长点头道,对此他并不意外,因为之前妖乱尚未平复之时,他们就表露过这种倾向。而且,他本来就猜测既然二人此时能够来到这里,便已经不再是官身。
</br> 他问柳元德和于青菱:“你们接下来准备做些什么?”
</br> 柳元德抬起玻璃盏,喝了口酒咂着嘴说道:“我们会先在天下到处逛一逛,四处游历一番,看看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拜访下这些年结实的朋友,而后寻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起几间草庐,开上几亩田隐居过活。”
</br> 两人对视了眼,微微一笑,而后于青菱接着说:“临别时候,主公给我们的金银足够,今生吃用不尽,所以接下来我们准备过得轻松些。新朝已立,按照史上的规律,当有数百年太平时节,我们两个安度余生应当不成问题。”
</br> 方长给柳元德和于青菱面前的玻璃盏添上灵酒,说道:
</br> “云中山里风景很好,山下百姓也淳朴好客,不如以后来云中山下住?附近就是官道,镇子也不远,生活会很方便。”
</br>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柳元德和于青菱并无仙缘,此生没有可能修仙,所以只是邀请他们来山下林溪村,或者山脚其它地方住。云中山周围还算空旷宜居,风景又好,倒是个不错的隐居地方。
</br> 然而柳元德看了眼于青菱,而后摇头拒绝道:“多谢方先生盛情美意,但我们已经大致选好了地方,待周游天下之后,便会去那里。”
</br> “嗯,也好。”方长点点头,“那便在这里多住上几日,我带你们看看这云中山里的景色。”
</br> 对于柳元德和于青菱这两位以后的事情,方长丝毫不担心,因为两人也算是作为正面主角,深度参与了这次劫数的发展和结束,在消泯大劫上面出了巨大力气,所以得了深厚功德。有如许多功德加身,两人接下来只要不为恶人间,当能无病无灾、福寿绵长。
</br> 接着,他开始询问山下情况。
</br> 离开皇都之后,他走的速度挺快,已经超过了消息在百姓们口中传播的速度。进山后更是闭塞,对天下情形没什么感知。
</br> 当然,山下的各种事情,也影响不到这远离了尘嚣的仙栖崖上。
</br> 柳元德给方长解说道:
</br> “原本的皇都被攻下后,扫清天下变得非常之快。主公已经称帝,仪式从简,年号昌平。登基过程无波无澜,但他没有在原皇都建都,而是选了个人烟稀少的新地方,立为皇都,旧的皇都改名为安平。”
</br> “其余的事情,我和青菱接触也不是很多,总之设了新的官吏结构,并派出了大量由义军里面出的工作小组,清理各地情况,包括当地官员之前的执政状况,还有各地账本。他们采用一明一暗的方式,明察与暗访结合,以求少出差错。”
</br> “而后根据我们定的标准,对之前的官吏择其合格者方可留用。我们离开之前,主公正准备考虑重开科举之事。待开科取士后,就能解决目前人手不足的问题,天下人心也会真正的安定下来。”
</br> “还要感谢兴庆府的两位简先生。当初他们办学的模式,已经传扬到了天下,有识之士无不称颂。义军在之前也吸收了不少那里的学生,他们在天下重安的过程中,出了大力气。而义军四处征战的时候,每攻下一地,恢复那里秩序的时候,条件合适也会办上所学校。所以现在,新朝倒不是那么缺乏能写会算的官吏。”
</br> 方长点点头,问柳元德:“百姓们如何?”
</br> 柳元德见方长更关心百姓,于是对他说了自己掌握的信息:“百姓们自然是重新安定下来,只是动乱的创伤远未到抹平的时候。兵荒马乱的时候过去后,诸业倒是已经重新兴旺,田里庄稼也种的整齐,我们一路走来,也看到了不少婚丧嫁娶的。”
</br> “嗯,那便好。”
</br> 方长简单说道,而后他再也没提起这个话题。
</br> 天下人重归安定,这样已经够了。
</br> 至于这个年号昌平的新朝,不过是再一次的历史循环而已。
</br> 生产力的变化幅度不大,甚至由于人口损失,还有些倒退,仅靠义军们的个人觉悟,并无法持续太久。接下来,大概率还会是和以前一样的世界,或许会好上一点点,毕竟时代进步的虽然慢,但还是在前进。
</br> ………………
</br> 日出的时候,在高处看云海是很震撼的。
</br> 至少对柳元德和于青菱来说,他们感觉在这仙栖崖后山顶上看的云海日出,比在仙栖崖边看的日出,要壮丽许多。
</br> 这个高度,看向远方再无遮挡。
</br> 云海无边无际,看上去柔软而飘忽,金色的阳光在波涛汹涌的云端飞溅着,浮光跃金,瞬息便能变幻万千。
</br> 后山很高,而且早晨的山风很凉,但在方先生的护持下,柳元德和于青菱一点儿都感觉不到不适。他们之所以不说话,却是因为对眼前美景的震惊,也因为这幅美景让他们带上了几分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