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78节
</br> 离开许久,方长有些想念仙栖崖了。
</br> 又一个秋天已至,想来云中山里,此时一定开始变得彩斑斓了吧?
</br> 这几天在百鸟崖上,方长和申达师徒好好交流了一番。
</br> 不管是修行,还是各自的见识,互相交换之后,每个人拥有的都比以前更多。交流带来进步,闭塞才会导致落后,而若是敝帚自珍,则为消亡之道。
</br> 蜀地这群剑修们,在修行上倒是颇有独特之处,方长收获不小。而且他还观摩了下三师徒的剑术,感觉不少招式很有趣味,开了不少眼界。
</br> 只可惜御剑之法,方长无缘学会,虽然他也能在外形上仿照个八九不离十,但本质完全不同,也没有那种迅捷无伦的赶路速度。此法还是只适合蜀地这些,将自己也修成一柄剑的人。
</br> 不过,最让申达三师徒过意不去的,是百鸟崖上没有准备客房,无地方可以招待方长住下。还好方长不挑剔这个,只是露宿在洞口前平台上,看着星空,听着下面鸟鸣,也很不错。
</br> 鹤仙人当日一见之后便分别了,他要继续回去统御整个百鸟崖,不过这只鹤妖,还是满口答应下了到时候出手的请求。
</br> 他又将自己知道的情报告诉了申达,只等申达邀请的同道们汇集起来,便将蜀地的妖怪势力据点清理一遍,巩固后方。用申达的说法便是:先将板凳旁边的地面打扫打扫。
</br> 但终有分别之日。
</br> 方长回首说道:“这几日多有叨扰,还请留步莫要相送,后会有期。”
</br> 后面申达和徒弟卓天星翟天月一起站在崖边,也躬身行礼。
</br> 摆摆手,方长驾驭着脚下祥云,朝斜下方落去——对于他来说,目前还是双腿更快一些。
</br> 半途回首,百鸟崖最高处已经隐没在云中。倒是下面的绝壁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br> 各种各样的角儿来回穿梭,奔波在外,只为给窝里的雏鸟找些吃食。倒是那些入了修行门的妖怪们,一个个悠闲轻松,看心情指点或者使唤周围人。
</br> 方长按落云头,紧了紧背上的包裹,向西南方向走去。
</br> 离开的路途,他早就和申达询问好了。
</br> 这次他依然准备走水路。
</br> 水流从西向东,流经整个中原,故而从西向东顺流而下的后,借助渡船乃是最为快捷的交通办法。
</br> 看着周围盆地,方长的灵觉中能感受到,在连人类都没有的远古时期,此处乃是海洋。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原本一片汪洋的地方,已经是农田整齐人流如织的繁华之处。
</br> 对于普通人来说,唯有这里盛产的盐,还能表明这一点。
</br> 发源自盆地周边几座高山的水脉,在蜀地汇聚之后,滚滚向东流去,而后在茂密的山峰与丛林中,硬是冲开消磨了一条通路,汹涌澎湃地继续向东。
</br> 它和来自其他地方的几条支流一起,汇聚成了一条更大的江水,奔腾入海,顺便灌溉着两旁的农田。
</br> “唔,便在这里吧,蜀地,再见。”
</br> 周围倒是一个人没有,方长干脆自言自语了一番,而后抽出灵泉剑,朝周围的几株大树挥将过去。
</br> “诶嘿!”
</br> 切口断面十分平整,几颗大树应声而倒。
</br> 方长走上前,又从旁边砍了几株竹子。而后他将这些上好的大木料边角,和成捆的竹子一起,运到水边。
</br> 他又出剑,将这些材料削掉了枝桠,而后才笑道:
</br> “这附近可没船能够租用,只能就地取材了。”他将枝桠竹叶之类弃之不顾,只去取了些上好木料,还有他这包裹里面并不缺乏的绳索。
</br> 接着,方长将截断好的竹木,排成排摆好。
</br> 他又将绳子绕过一头,将竹排狠狠地扎紧实,直到方长估计,以凡人的力气,只要不动刀子剪子,便是用尽也没法打开绳索,方才把手。
</br> 寻了根长长竹竿作为撑蒿,方长有些回忆起了在大漠之中,泛舟居海之上的情形。只不过,当初还有个同道在船上,而且所乘坐的也不是简陋木排,是正经的交通工具。
</br> 在水面轻轻一点,小船儿便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快地顺游而下,直接向着东方而去。
</br> 巍巍青山在两侧不断后退,偶尔还有农人与村镇掠过,只是这些普通人的注意力,往往就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手里的活计上,看不到别处,更看不到飞快地从降水里面飘过的方长。
</br> “前面,应当就是那几处险摊了吧?”
</br> 方长暗自笑到,正是因为有这些险峻之处,他才没有选择去那些村镇之类租船。因为通过蜀地水路出口,本就是意见十分考验水平的事情,而顺流而上更是千难万难。
</br> 平常只有那些跑了几十年船的,才敢于通过这绵延十几里的峡口,即便如此,也常常有人,不小心失手丢了性命。
</br> 而方长如同疾风一般,从几艘小船旁边掠过的时候,倒是惊住了不少船主。
</br> 有那好心的试图忽然,让方长停下来。
</br> 但是因为江水的速度太过湍急,没等他出声喊上几个字,方长便已经撑着竹排跑到,而后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br> 不像其他船主一样,在这里忐忑不安,不停地进行操作,方长忽然将长蒿挂回去,负手站在竹排之上,看着前方迎面扑过来的峡谷口。
</br> “好地方,好风景!”
</br> 小小竹排速度不减,依然如离弦之箭。
</br> 而被其它船家们视若猛虎的险滩暗礁,则被他视若无物,脚下的竹排自己闪躲,轻松绕过。
</br> 不过,走了一段路途,方长忽然心中一动。
</br> 他轻拍身后灵泉剑。
</br> 灵泉剑一声清鸣,从鞘中跳了出来,在空中微微盘旋了半圈,将剑尖指向西面后,一闪不见。
</br> 前后很长的水路都无人,所以也没有人注意到方长和他的小小竹排,更没有人注意到,这柄灵剑穿入江水时候,所激起的那一小朵水花。
</br> ------------
</br> 第296章 【又到洞盱江】
</br> 方长没有回头。
</br> 他依然看着前面不断扑面而来,又被脚下竹排灵巧避开的峭壁,听着江水涛涛,以及两旁的猿啼鸟鸣。
</br> 身后,江面则不断爆起朵朵水花。
</br> 灵泉剑在江水下面,用远比游鱼灵活和迅捷的速度,四处穿梭,并紧紧跟在方长身后。
</br> 江里的块块暗石片片险滩,被灵泉剑逐一绞碎。
</br> 水面因为遍布石屑,开始变得混浊起来,它们会在水流的作用下,均匀地分布在很长一段江底。其余那些大块的石头,将会在后面漫长的岁月里,在江水的推动和打磨之中,变成鹅卵石。
</br> 随着方长乘竹排经过,江面上的水流瞬间一变。
</br> 有些不知道形成了几千年的旋涡,也逐渐平息下来,接着整条江都变得更为平顺。
</br> 等下一波船民们路过时候,将会发现,于这长长峡谷中行船,难度会降低太多。虽然这意味着,接下来会有更多人入行,和自己抢饭碗,但是对保命提升也是实打实的。
</br> 毕竟之前那种险滩遍布的情况,就是积年老船夫,也没法保证自己下一趟就能够全须全尾地回来。
</br> 当然,在江上行船依然需要足够的眼力和经验,毕竟这次消失的只有原来的一些风险处,水路依然弯弯曲曲且汹涌湍急,只有积年老手,才能避开迎面扑来的峭壁。
</br> 唯一难以让人捉摸的,便是附近为了解释这一切,接下来会流传起什么故事——不知道会是龙过江入海,还是水怪翻了江底泥寻宝,这些方长没有兴趣去理会。
</br> 他站立在竹排上,衣袂飘飘,再次进入了修为突破的状态。
</br> 盖因刚刚让灵泉剑出鞘进入水中的时候,方长忽然领悟,之前朦朦胧胧意识到,却没有深思细想的方面。
</br> 所谓道法自然,生物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也是自然本身的一环,与心境上的自然和天道之下的自然,都无违背。故此,自己此时顺心所行,与自己的修行所持,其实是一致的。
</br> 而且这些年来,自己在仙栖崖上所做的,也很符合这点。
</br> “哈!”
</br> 想到这个,念头通达之下,后面水下灵泉剑行动的更是欢畅,脚下竹排顺波行的更疾,甚至顺风前行,衣角都往后飘起。
</br> 有个在江边峰顶忙碌的山民,看到江中人白衣胜雪,负手立在竹排上,无帆无桨竟然行驶的比奔马还快,甚是惊讶,甚至以为是神灵鬼怪,纠结是应该跪拜还是应该躲开。
</br> 只是方长速度过快,没等到他想明白应对方式,便转过一个弯,消失不见。
</br> 这里的山民们,倒是没有人会参与蜀地与中原的水上交通,所以也没有人把“江中白衣怪”和水底暗石消失联系起来,这次偶遇,只是给附近一些山村的夜话,增加些许素材。
</br> 水流湍急,竹排更疾,几百里的路途转瞬越过。
</br> 随着小小竹排飘出山口,后面一块巨大的、不知吞噬了多少船上人姓名的巨石,也在无声无息之中化为粉末。
</br> 唰——
</br> 金光闪过,灵泉剑破水而出,在半空中挽了个剑花,认准方向,重新归于方长背后的剑鞘中。
</br> 前面水道比峡谷中开阔了不少,转弯也没有那么多和密,水势开始变得平缓。方长重新将长蒿执在手中,将脚下竹排速度慢下来,开始撑着走。
</br> 顺风顺水,速度依然很快。
</br> 虽然确认了自己的下个目标是回到仙栖崖,但是方长并没有归心似箭之感。
</br> 他缓缓撑着竹排,顺江向东。
</br> 不管昼夜,方长都没有停下撑船的手,他也没有寻觅食物,亦未打开包裹进食。吃饭对他来说,早已经不是必需行为,他现在完全可以“日食半个仙栖崖不饱,千日不食不大饥”。
</br> 之所以每到一地都要找些食物,一是可以借此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二是不吃东西终究有些许异样。
</br> 如此又过了些日子,直到连州境内,看到曾经去柳州时候经过的地段,他才放慢了速度,看着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江岸。
</br> 这条大江并无统一的名字,在各地的叫法都不同。
</br> 在连州境内这段,被百姓们称作“洞盱江”,方长之前去柳州时候,曾经在这里租了条船,顺流而下直到兴庆府,上岸后经陆路穿过怀凤府,回到宁河府云中山里的仙栖崖。
</br> 既然到了地方,干脆去看看。
</br> 他在岸边随便寻了个野渡口,上岸后将竹排粗略系好。
</br> 这里只铺了一条短栈桥,来往的人并不多,倒是有酒家支了个棚子在旁边卖酒。
</br> 走到棚子前,方长摘下腰间葫芦,问道:
</br> “店家,此处有什么酒?”
</br> 许是方长这身装束太罕见,店家仔细看了他几眼之后,才回答道:“回客官的话,小店这里只有高粱酒,很烈,主要供来往船夫们用,尤其是在冬天,这可是关键时候能让人活命的好东西。”
</br> “来上两角,倒进葫芦里。”
</br> “好嘞,承惠十五文。”价格倒是不错,比一般城里的低许多,看起来应当是自己种高粱自己酿造的小本买卖。
</br> 用器具往葫芦里面倒酒时候,店家看了看方长,随口问:
</br> “客官这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br> 面对这两个终极问题,方长笑道:“在下是中原人士,最近往蜀地走了一趟,现在是回程。现在正要去连州府城看一看——听说那里有个江神庙不错。”
</br> 这里距离连州府城很近,也就十几里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