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11节
</br> “我们加入队伍后,也遇到了几次,但来者实力都不强。于姑娘武力高绝,而我也小有智计,被推举为头领后,我们联手挡住了那些袭击,过程十分轻松,于是有些放松了警惕。”
</br> “本考虑早些赶路,提前到达朝云港,此后郎中令便能进入安状态,于是白天我们多赶了些路,在荒郊野店夜宿。”
</br> “谁知道太阳刚下山,便有凄厉尖叫的邪魅黑影,攻打过来。它们刀枪不入,能够影响人神智,十分难挡。”
</br> “幸好它们虽然无形无质,但仍然需要兵刃才能伤人,所以我们拼尽力,倒也勉强维持,只是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br> “那荒野旅店规模不大,被围攻之下,屋子也摇摇欲坠。后来是店主看到邪祟们砍断了门柱,心中恼怒,从旁边抽出灶塘里燃着的木柴,朝邪祟们投掷而去。”
</br> “结果那火苗虽然也是无形无质,却能伤到邪祟,我们见状大喜,纷纷捡了着火木柴当副兵器,一手刀剑一手火把,才消灭了那些邪祟,逃得一命。事后回忆起原因,我们也都说不上来,并不理解为啥。”
</br> ------------
</br> 第171章 【囚车中的故人】
</br> 方长略一思索,已经有了大致猜测,他对二人笑道
</br> “你们可知道灶火的来历?”
</br> 理解了他话中之意后,柳元德在低头默默思索,而于青菱性格爽真,则直接开口问道
</br> “不清楚,这灶火不就是每日烧火做饭的东西么,竟然还有背景与来历?”
</br> “当然。”
</br> 也不卖关子,方长直接说道
</br> “灶火最初的来源,是部落中的社火,是蒙昧时期山洞中的火塘。放远一些来说,人类的文明,便起自于黑暗中的那一缕火光。在无法考证的久远年代里,人类学会了生火,从那时起,才有了文明,有了如今这一切。”
</br> “它驱散黑暗,带来光明照耀四周;它吓阻野兽,协助人们对抗野兽强敌人;它烘烤食物,让人类饮食更加安营养;它取暖御寒除湿,给了人类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br> ”最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祭塘的作用,虽然如今人们早已经移风易俗,其本质却还在。即使对于恶人和妖怪无用,但对于邪祟,却然能够造成一些损伤。”
</br> “加上你们遇到的邪祟水平不会很高,故而那店主激怒之下的盲目动作,也能有效,几项巧合加一起,让其败退掉。不得不说,郎中令的运气实在是好,是你们这些人命不该绝。”
</br> “其实,对于那种虚弱邪祟,很多类似东西,都有些效果,不止是灶火,甚至灯火、铜钱、桃木等等,还有传说中的童子尿,也会有些效果。”
</br> 于青菱说道
</br> “即便如此,那邪祟还是伤了我们几个同伴,若不是恰好找到了克制方法,后果实在难料。”
</br> “那家野店的店主也吓得够呛,世上承平日久,虽然在荒郊野外开店,他也没碰上过危险,毕竟地方偏僻,连流氓闲汉都不会去。”
</br> 队伍开始减速。
</br> “到地方了!今天在这里休息!”车队里面的人们互相传达。
</br> 而柳元德和于青菱也停止了和方长交谈,开始忙碌各项事情。
</br> 作为江湖人们的头领,他们住宿前的事务很杂,需要警戒周围、布置防务、安排饮食住宿、安抚民众……等一系列准备才行。
</br> 方长也站住了脚步。
</br> 他心想,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灶神,只有天地自生的城隍土地山神水神之类,再没有其他,也不分层级。
</br> 这个结构倒是十分的扁平化,非常前卫,但考虑到时代,就有些简陋了。
</br> 其实,若是有个灶神也不赖,可以管许多事。
</br> 不仅能够和土地城隍们一起配合,护佑各地平安,还能知晓天下状况——灶中最能得知人间状况,毕竟锅里的饭是瞒不了人的。而人生在世,如果活着,无非吃穿二字。
</br> 不饥不寒,百姓们方能安居乐业。
</br> 这个镇子规模还不错,大小类似虎桥镇。
</br> 官道也从镇中穿过,不过榛子中,道路一边房屋老旧,一边房屋较新,而且较新的那边房屋要少许多。
</br> 能够看出来,道路本来是从村边经过,而后因为重心变化,小镇开始朝着官道对面发展。
</br> “方先生,我问了这个镇子的名称,却是叫‘梨林镇’,梨树的梨,树林的林。”于青菱的任务,比起柳元德来说要轻太多,她武艺高超,只需要不断巡视便好。
</br> 空闲时候,她溜达到方长这里,告诉刚刚打听到的消息。
</br> “唔,好名字。不过这镇子周围,好像没有梨树。”方长笑道。
</br> 于青菱笑道“管它呢,或许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种梨树的,只是后来不见了而已。”
</br>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譬如此处往东北走百十里,有个临海镇,但镇子旁边是广袤农田。后来我问了村民,才知道那里在很久很久以前,真的是海边,甚至还有渔船残骸躺在村边。”
</br> 来了大生意,镇上的几家旅馆联合了起来,一起接待这囚车车队的许多人。
</br> 伙计们甚至旅馆掌柜本人,都开始忙碌,烧水做饭、整理房屋、栓喂牲口。差役们也没闲着,他们依然警惕地看着周围所有人,打开囚车后,让里面囚犯们出来住宿。
</br> 长途押送就是这样,而且里面这些人,若不是遭逢如此变故,也都是有身份的人。
</br> 而且他们个个气宇非凡,加上之前事迹,若不是担忧自己工作完不成,相当一部分差役们,在心理上也同情这些为百姓仗义向征的官员们。
</br> 逐个给囚徒们,更换了更重的铁镣铐,差役们领着这批人,列好队伍,准备带进旅店。
</br> 为首的前郎中令待遇倒是不同,他虽然也坐的是囚车,身着囚服,但手脚并无镣铐,或许只是以前官位贫瘠带来的优待。
</br> 靠在旁边一颗树上,方长看着前面诸多人,默默地喝着酒。
</br> 本来他计划今晚在树杈上解决,不过于青菱表示江湖人们经费充足,已经给自己准备了间房子,他也就打消了原本念头。
</br> 忽然,方长见到两个熟人,互相搀扶着,从囚车里跳下来。
</br> 竟然是怀凤府的刘修文和胡雪球夫妇。
</br> 刘修文身躯瘦弱,手脚戴着巨大镣铐,缓缓地加入队伍,准备去寻找自己房间。旁边胡雪球搀扶着他,身上倒是没有镣铐,只是慢步跟随着。
</br> 方长挂好酒葫芦,几步走上前去,问道
</br> “你们怎么这个样子?”
</br> 两人迅速扭过头来,看到是方长,十分惊喜“方……先生,您怎么在这里?”
</br> “顺路而已。”方长笑道,而后接着问这两人“昔年怀凤府一别,你们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但我记得,刘公子刚刚考中没多久,竟然也被此事牵连。”
</br> 同样,让方长很是好奇的一点,胡雪球是只化了形的大妖,虽然由于她自己放弃,导致修为已经寸步不前,但他竟如普通人一般束手就擒,而且也未去解救自己丈夫。
</br> 听见纺厂的问题,胡雪球苦笑道
</br> “我相公他科举高中,然后进了翰林院学习庶务,我也是他进了翰林院后才收拾家里,跟随一起上京。”
</br> “没成想,朝堂上积攒已久的矛盾,因为些小事骤然爆发,修文虽然官职低微,但为了正义,也参与了名字联署。”胡雪球指指旁边囚车,“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
</br> “修文一直不够壮实,我心中担忧,干脆随他一起上了囚车,随行照顾。这也是我这个做妻子的,唯一能过为他所做的事情——虽然我能轻松救他出去,远走高飞,但是修文并不同意。”
</br> 谈话间,有两个差役凑上来。
</br> 本试图让方长,莫要和囚犯们聊天,但是走到近前后,差役看着其背后的宝剑,刚刚经历过激斗的挺们,心中忐忑万分,互相看了眼,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br> ------------
</br> 第172章 【唯尽人事而听天命】
</br> 这时,总算将诸事安排好的柳元德,终于得了空闲,凑过来,见方长正和刘修文夫妇说话,惊讶地问道“方先生,您和刘翰林是旧识?”
</br> “嗯。”方长点点头“当年刘翰林还在读书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br> 作为读书人,柳元德对着囚车队伍里面,诸多中举后的官员们,十分敬服。而作为新近中举的年轻人,刘修文和柳元德互相乐意结交之下,一路上也熟悉了。
</br> 见到方仙长和自己甚为佩服的刘翰林是旧识,柳元德长吁口气感叹
</br> “果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r> “因缘际会,先生和刘翰林这样的好人,早就认识,倒也并不让人太过意外。”
</br> “只可惜这世道艰难,容不得正人君子路途顺利。您看,这次朝堂上的好官,差不多被一网打尽了,只剩下那群不知道在密谋什么的败类,还在那里作威作福。”
</br> 刘修文在一旁无言沉默,许久才安慰他道
</br> “会好的。”
</br> 看到目前氛围不对,方长在一旁笑道
</br> “刘翰林说得对,现在的遍地乱象,都只是暂时情况,一切都会好起来——好官们会回到朝堂,苛捐杂税会取消,兵荒马乱会消泯,士兵解甲归田,刀剑铸为犁铧,天下将会重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重归太平。”
</br> 几人闻言,忧色稍霁,俱都表现出了向往神色。
</br> 柳元德叹道“先生说的真好,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这幅场景才能到来。”
</br> 方长笑道
</br> “虽然我看不出具体要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大致时间范围还是有点眉目,时间不会太久,甚至远不到你们头发变白的时候。”
</br> “当然结果无法确定,想来,要么是刚刚我说的那一切重新出现,要么是永远,永远,再也不会出现。”
</br> 柳元德经历了诸多世事后,从普通读书人,变成了心思玲珑的读书人,他率先听出了方长话外之意,皱着眉头问道
</br> “先生的意思是……这次我们不一定赢?”
</br> 关于自己在大劫中的派系,柳元德很是自觉,而对这个大劫主角的敏锐,方长赞许地点点头,表示他理解的没有错。
</br> “哦?怎么说?”听到他的话,刘修文也好奇起来。
</br> “方先生曾经告诉我,这次天下变乱,其实是人间新劫数的部分表象”,柳元德解释道“有伙组织起来的妖族,正在人间密谋各种事情,甚至皇帝身旁的那位宠妃,也可能是妖怪。”
</br> “!!!”听到这个,刘修文很是震惊,而旁边的胡雪球,也似乎受到了惊吓。
</br> 胡雪球和丈夫刘修文互相对视了眼,而后她紧张地问方长确认“方先生,他说的可是真的?又一次大劫已经来临?”
</br> “元德说的没错。”方长说道“如果你这几年有注意过夜空的话,应当能发现,天象已然有大变,异象很明显,一次大劫已至,而且此次由于原因的特殊,大劫进程无法预测。”
</br> “刚刚元德所问,也没有错,能确认渡过的事件,还能叫劫数么?于身处劫中的人来说,渡劫从来都是挣命。而对于掀起大劫和被迫受劫的群体来说,输赢,真的没法确定,只能看双方谁运道更好。”
</br> 听到这番话,柳元德脸上表情愈发沉重。
</br> 倒是旁边刘修文继续安慰他“柳兄无需太过忧烦,像这种以单人之力无法抵抗之事,无非是尽人事而听天命,如此而已。”
</br> 见对方身处逆境,心态依然很好,柳元德终于缓过神来,佩服地说道“刘翰林说的对,是我钻牛角尖了。”
</br> 天色渐晚,炊烟处处。
</br> 忙碌的镇上人们,已经大致安顿好了忽然涌入的大量人口,无论是住宿还是饮食,都因为这波人潮,而多了大量生意。
</br> 小镇的经济,一时间红火起来,甚至连杂货铺、布店、铁匠铺4甚至出卖劳力为生的普通人家,也因此增加了些进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