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06节
</br> “接下来,好好学习,好好读书识字明道理,好好体会这烟火人间,修行前行的契机便在其中。”
</br> 胡云连连点头“嗯嗯。”
</br> “另外,这城里的各种动物,都是有主的,不可偷人家鸡吃。”方长叮嘱道。
</br> “啊?哦。”
</br> 脸上闪过丝失望,继而变得有些微红,小狐狸将这项也暗暗记下。
</br> “嗯,集市到了。”
</br> 方长停止了当前话题,指着前面。
</br> 从这个街口向前,是一大块方形空地,地面铺着青砖,里面一片片摊位,如条篦一般,整齐列在空地上。
</br> 微微扫视,便可看到这里货物极其丰富,粮食,布匹、菜蔬、副食、陶瓷、金属器物、玩具、家具、胭脂水粉、各色工具……满满当当,却又条理分明。
</br> 这里不像外面城镇,摊位都是常设。
</br> 往来的顾客也很多,他们货比三家,寻找最物美价廉的摊位后,便各自大力砍价,双方往往如扯锯般,得出个中间价位。
</br> 方长打开包裹,取出一贯钱,挂在胡云手上,说道“接下来你一个人生活,少不得要买菜购物,这些钱你拿着,去买束脩所需各项,算是锻炼。”
</br> 胡云有些忐忑,咬咬牙接过,转头走向集市。
</br> 半个时辰后才回来。
</br> 他完成的很好,没有被宰,但也没能砍成价,倒也买齐了束脩所需各项。
</br> “很好,走吧,我们去塾师家拜访。”方长笑道。
</br> 他早已经打听到了具体地址,但是敲开大门后,尚未说出来意,两人便遭拒。
</br> 探头出来的塾师家人,几率对他们说道
</br> “客人请回吧,我家主人今日不见客。”
</br> ------------
</br> 第16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r> “为何?”方长有些疑惑,出声问道。
</br> “唉,家事,都是家事,实在是对不住阁下了。”开门的家仆有些上年纪,额头皱纹深深,鬓角已经有了白发,看起来忧心忡忡地摇头叹气。
</br> “那实在是不巧,我们改日再来。”微微拱手,方长礼貌地回复道。
</br> 而后他带着胡云转身离去,身后大门吱呀一声,重新合上。
</br> 这条街巷不宽,人少而安静。
</br> 街面铺了青石板,材质坚实,虽然磨损的已经不复当年那样平整,但也没什么灰尘,带着今天洒扫过的水印。
</br> 两侧院墙风格一致,都上了年头,有着岁月的斑驳痕迹,都清理的很干净,偶有损坏也被修葺过,说明两侧院里都是殷实或者有些身份的人家——作为县里塾师,刚拜访的那家自然也在此列。
</br> 拎着没能送出去的干肉,缓缓往街巷外面走,方长对旁边捧着堆盒子的胡云,轻声说道
</br> “我们找家客栈先住下,过两三天再去一次,希望到时候那位李先生,已经解决好了家中事。”
</br> “如果依然不成,还有个备选去处,我可以带你去兴庆府,那里有两位德高望重的简先生,他们正在办学。兴庆府里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是他们的学生。”
</br> “不过与其余各处都不一样,为了让教育惠及更多人,他们正在广招学生,学费极低,原本,那才是最适合你的好去处。”
</br> “但天下大劫将至,不知道会在人间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故而选了宁河府,毕竟这里有赵城隍照拂,安得多。”
</br> “多是事情真有不虞,此处离着云中山也近,你可以放开脚力,逃回山里避祸,故而此地风险相对少很多。”
</br> 少年胡云听了连连点头,对于方先生说的这些,他缺乏理解,听得也似懂非懂。
</br> 不过他还是选择相信方先生,反正自己不会被卖掉。
</br> 方长的耳力远超平常人,他忽然心中一动,脚步放缓,继而停下。
</br> 感觉到旁边人忽然降低速度,胡云有些疑惑“怎么了?方先生?”
</br> “事情或许出现了转机,有趣。”
</br> 他听到,后面院落里,有个缓慢而迟疑的脚步,已经转悠了很久,刚刚那个家仆关上门后,似是回头便碰见了脚步声的主人,接着出现几句对话。
</br> “富贵,有客人上门么?是什么人?”
</br> “禀主人,刚刚是一个年轻人带着个少年上门,手里捧着礼物盒子,还有一捆干肉,应当是来上门拜师。之前您吩咐不见客,我就给挡了回去,那年轻人说,过几天再来拜访。”
</br> “嗯……”提问的便是那县里塾师李先生本人,他应当是思索了下,而后说道“普通客人当然不见,不过有孩子要上学……富贵,你出门去看看,若他们还没走远的话,就请回来,我见上一见。”
</br> “遵命,不过主人,后面再来客人挡还是不挡?”
</br> “挡,依然要挡,不过上门拜师的除外。”
</br> “好嘞。”
</br> 这一切都被方长听在耳里,刚停下脚步,后面院门吱呀一声开了,还是刚刚那位上年纪的家仆,冲着他们背影高喊道“二位请留步!”
</br> 待他们两个转身看过来后,富贵又高声喊道“我家主人要见你们。”
</br> 天下间家仆对于主家的称呼很混乱,没有一定之规,有的喊“老爷”、“少爷”,还有的会喊“主人”、“主家”,甚至还有混用的。
</br> 不过二者之间,人身依附关系比较弱,和称呼无关。
</br>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雇佣制,通过官方认定的契约确定主仆关系,以及双方权责,而且由于规矩,不允许签终身约,最长只能十年长约,对仆人子女无限制,即不允许“家生子”的出现。
</br> 这是许多许多年前,某位人皇定下的规矩。
</br> 遥遥冲着门口拱拱手,方长带着胡云,转身过去。
</br> 走到大门前,富贵冲着他们说道“刚刚主人听说你们的情况,便破例让我喊你们进来,他要见你们。”
</br> 说罢,引领着他们直接走入客厅,李先生已经等待在那里。
</br> 他问过名字和籍贯,考校了下胡云,确定了他目前的水平后,当即收下了束脩和这个蒙童,然后给方长二人讲述学塾的情况和规则。
</br> 由于没有统一入学时间,故而开蒙学堂里面水平参差不齐,各自学习进度不同,管理好这些孩子是个技术活。
</br> 而且,学习好坏,也看孩子们自觉和自学能力。
</br> 对于年纪不大的孩子们来说,这点其实挺残酷,毕竟他们很多还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
</br> 拜师议程很简单,但却挺庄重,行过礼并奉上束脩后,李先生还借了几本书籍给胡云,那是学塾里面的开蒙课本。
</br> “这几本书要保存好,不得损坏,不得脏污,若是有闪失,须得给我重新抄好再还回来,毕竟不能让后面的孩子们没有课本用。”
</br> 方长从胡云手中拿过一本,翻了翻,果然都是手抄本。
</br> 哪怕如今对于天下来说,开蒙课本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很大,手写依然大行其道,印刷只能占据书籍复制的半壁江山。
</br> 其余还有诸如学堂的上课时间、里面的规矩、课程先后顺序,李先生都在给二人逐一分说。
</br> 这时候,忽然有个二三十岁的人,冲进客厅里,也不管旁边有人在,噗通一声给李先生跪下
</br> “爹,儿子来了。”
</br> “你竟然还敢来!你是要气死我么!”
</br> “爹啊,这么多年,我也改换不了了,就让我得过且过下去吧,毕竟儿子也不会别的什么营生。”
</br> “唉……”
</br> 李先生深深地、深深地叹了口气,似乎被抽空了骨头般,手扶额头,堆坐在那里。他用手背朝前摆摆“你先回屋休息,我和客人聊过后再行找你。”
</br> 青年人再次叩首,而后去了旁边屋子。
</br> 知道这是别人家事,方长正准备随意寻个话题,引到别处去,结果李先生看到情形似乎已经暴露,苦笑一下,干脆开门见山地说道
</br> “让二位见笑了,确实是在下家事。”
</br> ------------
</br> 第165章 【离开宁河府】
</br> 方长并未说话,而是静静等待着李塾师的下文。
</br> 似乎遇到困难时候,人类普遍会有种倾诉之欲,见到已经被人撞破,对方干脆朝这个今天才见到的陌生人,交浅言深般陈述。
</br> “我教书育人几十年,也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br> “这不是虚言,我的学生里面,有人当了大官,有人是富贵员外,有人从商,有人从文,有所成就的不敢说如过江之鲫、满天繁星,也超过世上大部分学塾先生。”
</br> 听到这里,方长笑道“先生这也是有大功于社稷苍生了。”
</br> 李塾师正抓起桌上茶碗润嗓子——刚刚胡云曾经用这个茶碗,给他敬过茶——听到此处,像个邻家老大爷那样,轻轻拍了下腿,略带自豪地说道
</br> “我也不是谦虚,认识的人也都这么说,而且这份事业十分体面,往来的人物,总会高看上几眼。”
</br> “按理说,我这辈子过得不,衣食无忧,见识不少,人际地位也挺好,应当知足,但是,唉……”
</br> 深深叹了口气,他脸上愁容又深了几分,接着说道
</br> “谁曾想,我教出来这么多学生,最后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亲生的孩子,这些年,对此事我总是痛心疾首,引以为憾。他原本很有读书的天分,机灵聪颖,对于书中学问一学就会、一点就透,老夫当时心中还美滋滋,以为家里终于出现个好读书苗子,能够举业得中,弥补我当初的缺憾。”
</br> “谁成想,他渐渐迷上了算学,不去科举,后来又自己找门路,在衙门里当了个天天算数的钱粮小吏,每日里过得很是舒坦。你们说说,他这么好的天分,又有那么多各行各业的师兄,不去读书科举,走那些歪门邪道,真是浪费了老天给他的聪慧皮囊。”
</br> “每次和他说此事,都会被搪塞,说是已经不会别的,年纪大了思维跟不上,故而无法科举云云,真是气煞我也。这不,这几天我刚刚提了下,让他读书,结果这孽畜又和我犟上了,刚刚又是前来求我,让我改变主意,唉……”
</br> 见对面方长放下茶杯,正准备说话,李塾师立刻打断道
</br> “客人不用劝我,这些年来,劝我的人很多,甚至比赞同我支持我的还要多。他们大都是说什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非要限定某行业才是正途’、‘儿孙自有儿孙福”之类,没什么新鲜词儿,我都听腻了。”
</br> “……”方长点了点头,干脆开始聆听。
</br> 他最终也没有劝说。
</br> 毕竟能够看出来,李塾师只是找个人倾诉,这种时候,不发言才是最好的。至于事情本身,对方很可能早就已经认命了,现在只是内心不平衡而已。
</br> …………
</br> ……
</br> 这种学塾的一个好处,便是入学不挑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