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姜棠点了点头,这事忙过了估计要忙锦棠居的事了。锦棠居要开分店,陆锦瑶应该是打算从她这儿买大福的方子,到时应该还有二十两银子的进项。若是生意好,还能买别的,比她自己出去摆摊容易。姜棠在耳房待到亥时,跟着陆英一块儿回去,今天该佩兰和白薇守夜。静墨晚两刻钟才回来的,明儿也有的忙,过去帮忙的给了半两银子,也算心甘情愿。姜棠明早卯时就得过去,故而睡得早。次日一早,其他院子还在寂静中,唯独大厨房烟囱里冒着浓烟。陈大煮了一锅粥,蒸了一锅肉包子,今儿一干就是大半天,他们得先吃一顿,吃饱了才有力气。姜棠坐在院子里吃的,宴客的炒菜都是大锅菜,炒一大锅,分盘装好再端上去。只是因为厨子们练的久了,便是大锅炒的,也要好吃许多。而其他的炖菜,是提前一晚上炖好,在锅里煨着。十人一桌,一桌十六道菜,六凉十热,然后还有一甜一咸两道汤。韩氏还请了戏班子,在后院花园搭了戏台子,点心全都送到那儿去。茶水是酸甜口的果茶,点心有五香居的,也有锦棠居的,虽然没有张灯结彩,但各处也能显出几分喜庆来。天将破晓,东边露出一边红日,然后慢慢地往上爬,朝霞万丈。今天是韩氏特意找人算过的日子,大晴天,是各种事都合时宜的好日子。姜棠仰头看了眼朝霞,书里永宁侯请立世子之后,韩氏也消停过一阵。只是后来随着顾见舟在官途上顺风顺水,节节攀升,对顾见风越发地不满,开始钻营顾见风的官位。打点官员,托关系找人,终于把顾见风从鸿胪寺弄到了别的地方去,却因为后来党派之争,顾见风获罪被贬,这才丢了世子之位。那时顾见舟羽翼已丰,陆锦瑶有当家主母的风范,顾见舟做了世子,然后做了永宁侯。现在顾见舟在滇南,比书里升官还要快,不知对以后有没有影响。 当丫鬟的第五十四天兴许有的, 要么看顾见舟升官太快,心里攀比。要么攀比攀比就放弃了,觉得守着夫君和爵位就很好了。姜棠倒是没想过偷偷提醒, 一来她在宴几堂,自然希望陆锦瑶好。二来, 韩氏曾让张管事毁她清白,算计她, 她闲得慌才去提醒韩氏。还有便是……各自有各自的命数,她去找韩氏说,以后顾见风会因为她丢了世子之位, 韩氏估计以为她是疯子。没准还找个道士给她抓起来。姜棠可不想那把火烧到她什么,再说那个时候, 她早就不在永宁侯府了吧。单依她来看,这也不全是因陆锦瑶的锦鲤运。做人还是知足些好,月满则亏。吃过早饭, 大厨房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先做的凉菜, 还是大师傅们的拿手菜,这种场合做菜有讲究, 不能有骨头、做鱼刺不能多、虾不能带壳, 不然一群女眷坐在一块儿吐骨头挑刺剥壳显得不雅观。还有味道不能重,像蒜、韭菜、羊肉这种味道大的最好不要摆上桌。因为吃过饭要说话,不能让别人闻到嘴里的味道,有些味道光靠漱口是弄不干净的。一桌上酸甜咸辣都得有,来客不同口味也不同。姜棠分了三道菜, 一凉两热。凉菜是煎虾饼, 虾仁打成茸, 用香料拌了腌制的, 然后做成一口下嘴的形状,平底锅慢慢煎。因为虾放凉了有些许腥味,所以又煮了西红柿酱。酸甜口的,蘸着吃。这锅酱姜棠昨天熬了一下午,陈大尝了,直说不错,“不光沾这个吃好吃,煮菜放一些也好。”酸的开胃,吃开胃的东西就容易吃得多,就是这道菜费工,虾要剥壳儿去虾线,然后再捣成茸,切的还不行,口感没有捣出来的好。幸好有赵大娘和帮厨们,不至于全姜棠自己来。热菜姜棠做的是菠萝咕噜肉。菠萝是新鲜水果,从海外传来的,价钱也贵,但韩氏试过菜,就把这菜给定下来了。菠萝前天送到大厨房,一早帮厨忙着削皮切块。这道菜最考验火候,肉要炸得外焦里嫩,料汁得调好,大锅做饭,一炒就是好几桌的,最不容易把控火候。还有一道菜是烤鸭,这是韩氏点的。二十只鸭子可不好烤,烤完还要片片摆盘,烙面饼切葱丝,做甜酱。单看着是三道菜,但工作量比三道菜多得多。其余的菜有佛跳墙、龙井虾仁……都是前几天试过的菜。大厨房只管做菜,传菜是韩氏安排的丫鬟,光传菜的丫鬟就有十多个。
</br> 从前院到后院花园都有丫鬟守着,各处打扫得都无比干净。顾见风今儿还要上职,临走时和韩氏说了好一会儿话,说这阵子辛苦她了,他会好好上职,教养孩子用功读书,绝不出去乱来。顾见风知道自己功课不行,论才华比不上四弟,论功夫比不上五弟。甚至说,都比不上家中的两位庶弟,但既然承爵了,他也有自己该做的事。守着侯府,教养好孩子。他也知道妻子对他并不满意,但他这个人就这样了,鸿胪寺的官职来之不易,但对他来说,一眼能望到头。韩氏点了点头,柔声道:“嗯,中午早点回来。今儿远哥儿放假,我让人去书院接了,回来之后你们父子多说说话。”顾见风拍拍韩氏的肩膀,“那我走了。”顾家的男子都要上职,宴请的宾客有为官者也得中午下了职再过来。来的早的都是女眷。先进门,然后拿着帖子,去门厅那儿上礼。寻常人情走动,亲近的带两瓶酒,包上点心吃食,都是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随礼的都是直接随银子,六两或是八两银子,单看韩氏当时人情走动时随了多少,数字听着也吉利。这若靠着俸禄,人情往
</br> 来都走动不起。宴几堂的礼也是在这头走的,等宴几堂送了礼后,其他几个院子的礼也到了,差不多也是这个数。来的最早的是永宁侯府的二姑奶奶,叫做顾舜英,上了礼之后就去见郑氏和老家来的的祖父祖母了。然后,韩氏的娘家人才来。韩家属于清流,上的礼并不重。韩夫人气质大方得体,韩氏的嫂子模样温和,让丫鬟带着她在永宁侯府转了转,把说话的机会留给了小姑子和婆婆。其他客人便是永宁侯那边的,以及同郑氏交好的夫人娘子们。因为永宁侯的原因,这两拨人大多重合。官场上便是如此,当家主母管打点人情往来,都是熟识。过来的夫人娘子有丫鬟带着去花园看戏,一家不止来一人。这种场合很多人愿意带着自己的儿女过来,不单单是为了吃顿饭,就是带着出来见见人,也让大家知道自家有一个适龄的孩子。除了看戏,还有点心和水果。点心有五香居锦棠居的,光这些就得不少银子,单看这个,宴席就置办的不错。韩氏和母亲待了一会儿,就出来见客了。来回说些祝贺客气的话,再有就是问各家孩子的事,顾宁远今年才十岁,韩氏的两个女儿也年幼,不着急商定亲事,多是过问功课。顾宁远这个儿子,韩氏是极其满意的,听人夸赞,面上三分笑也成了五分。而看硕大的永宁侯府,各家夫人锦衣华服,身后跟着一两个丫鬟,或坐或立,或赏花或看景,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好不惬意。韩氏游刃有余地同她们说话,论气度不输任何人。许氏云氏也过来帮忙招待客人,男客并不多,顾见风不在,是顾见山和顾见轩一块招待的。陆锦瑶有孕,待客的事轮不到她。她过来的晚,直接去见了顾老爷子和老夫人,又同两位姐姐说了会儿话。这一说话,就到了中午。永宁侯几个下职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不少永宁侯顾见风的同僚,寒暄一番就直接落座入席了。因为这和大房关系大,陆锦瑶只带了张嘴去。她是顾家的儿媳,自然同顾家人坐一桌。首座是顾老爷子和老夫人,郑氏永宁侯陪坐在两侧,其余人按照长幼落座。韩氏和顾见风今儿要敬酒陪客,所以不入席。今儿天是真的好,天极蓝,云朵看着软绵绵的,前厅这一片空地宽敞,还有微风吹过。按二百人准备的宴席,坐了十八桌,空的两桌就给撤了下去。等到开席之后,永宁侯起身带着顾见风韩氏一桌一桌地敬酒,以告众人,日后由长子继承侯府。敬完酒后,顾见风举杯道:“各位远道而来,府上备了薄酒小菜,大家吃好喝好。”桌上凉菜已经齐了,大菜上了数道,粗略一看,有佛跳墙、水晶肘子……皆是大菜,摆盘颜色皆有讲究,虽然还未品尝,但起码做到了色和味两全。这种宴席,很多菜都是中看不中吃,看着好看,吃起来却不行。要么提前做的,要么冷的。不过大家也不是为了吃饭来的,便没报那么大的期望。不知谁先动了筷子,夹了一口龙井虾仁儿,清爽弹牙,回味甘甜。而后上的烤鸭热气腾腾,沾着白糖吃入口即化。黄瓜丝清爽可口,用春饼一裹,连着鸭肉和葱丝,黄瓜丝的清爽中和了鸭肉的油脂,别看鸭子肥,却是一点都不腻的。这桌子也比平日里用的强,上下两层,轻轻一拨,就能转动。除了佛跳墙是一人一例,其余的菜都是整盘的,十个人,自是不能站起来去夹对面的菜,这样哪道菜都能吃到了。桌上便有夫人问起这桌子,韩氏笑着道:“这桌子是我弟妹叫人做的,到时我帮你问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