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261节
</br> 又见他们夫妇二人这般客气,又见那豌豆糕不算多,便也没有过分推辞,只收了下来,又客客气气地将他们两个人送了出去。
</br> 今天预计的事项都办了妥当,白石堂和苏木蓝略松了口气,去调料铺子买了一些相应的调料,这才往回走。
</br> 到了家里头,有人上门来了。
</br> 白石堂和苏木蓝见是个青衣打扮的小厮,有些诧异。
</br> 不等他们夫妇询问,墨书先行了礼开口,“叨扰白老爷和夫人,小的是西面姜家的人,只因前几日……”
</br> 墨书将白立夏先前让给姜焕润一个风筝,而后没了踪影,墨书花了好几日的时候,寻到了白立夏是在这里住的事儿,说了个清楚。
</br> “上回三小姐让给我家少爷了一个风筝,让我家少爷好好玩了个够,少爷感激三小姐出手帮助,更想着不能白拿三小姐的风筝,便让小的送来这些,算是答谢三小姐。”
</br> 墨书说罢,将带来的东西,往旁边桌子上放。
</br> 几样油纸包的整齐的点心,还有几个沙包、木偶、毽子等,小孩子常玩的东西。
</br> 倒是像小孩子之间的互相答谢。
</br> 第832章 大红大紫
</br> 苏木蓝想了想道,“这事儿,立夏不曾跟我提起过,我们两个皆是不知晓内情,族学便在隔壁,估摸着一炷香的功夫,她也就下学了。”
</br> “等她下学后,你还是当面跟她说一说吧,这些东西要不要的,也得看她的意思,只是要劳烦小哥儿略等上一等。”
</br> “不妨事,若是能跟三小姐当面致谢,那是最好不过了,那小的便叨扰一会儿。”墨书再次行了个礼。
</br> “我们农家,没有那般多的规矩,小哥儿倒也不必这般拘束。”
</br> 白石堂去搬了椅子,端了茶水过来招呼一二。
</br> 墨书连声道谢,这心中对白石堂和苏木蓝夫妇更多了几分好感和尊重。
</br> 先前他来打听送给姜焕润的小姑娘家在哪一户时,一路打听到了这里,知道白石堂和苏木蓝夫妇二人皆是做生意的。
</br> 在墨书看来,商人大都逐利,铜臭味极重,更是一门心思的钻营,若是看到有利之事,必定要削尖脑袋地往上攀。
</br> 可眼下白石堂和苏木蓝,行为举止十分稳妥,既合规矩让人觉得备受尊重,却又没有过于热情,就是寻常的待客之道。
</br> 且寻常人家,十来岁孩子的事儿,大都会替孩子做了主,反倒是他们夫妇二人,要等着孩子回来,自己做决断。
</br> 可见对于自家女儿是极为疼爱和尊重的。
</br> 寻常农家,到是能把女儿看的这般高,还真是难得少见。
</br> 墨书在这里胡思思索的,隔壁族学院子里热闹了起来。
</br> 紧接着便是清脆的笑声,“快些快些,今天得把这功课好好做完,做完了咱们来下局棋……”
</br> 片刻间,两个人影飞到了院子里头。
</br> 墨书急忙站了起来去瞧,果然瞧见两个年岁相仿的小姑娘,正有说有笑的往里走,其中一个正是那日给了姜焕润风筝的那位小姑娘。
</br> “三小姐好,这位小姐好。”墨书端端正正地行了礼。
</br> 顾云溪见来人不认识,只福了一福,算是回礼。
</br> 白立夏也跟着福了一福,认出来是那日的小厮,笑了起来,“是你啊。”
</br> “三小姐还记得小的,实在荣幸……”
</br> 墨书将自己的来意跟白立夏说了一说。
</br> “我家少爷说原本他该亲自来道谢,只是家中老爷严厉,少爷实在难得出门,便让小的代他来一趟。”
</br> 白立夏听罢,抓了抓耳朵。
</br> 那个风筝,她原本是没有放在心上的。
</br> 不过一个风筝嘛,虽说是自己做的,但也只是个小玩意儿罢了,给人也就给人了,着实没想到要有什么回报。
</br> 可现在这主仆两个人让小厮特地送谢礼来……
</br> 白立夏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只抬头看向苏木蓝。
</br> 苏木蓝只会心笑了笑,冲白立夏点了点头。
</br> 这是让她看着办,自己拿主意的意思。
</br> 白立夏想了一会儿,见墨书送来的东西也不过都是小孩子吃喝玩的东西,便道,“姜少爷客气了,这吃食还是拿回去吧,不过就是一个风筝而已,我留下这些就好。”
</br> 墨书有些为难,但白立夏却是坚持推辞了吃食。
</br> 想了片刻后,墨书也只好应了下来。
</br> 送的东西收了一部分,回去也是能够交差的。
</br> 东西送到,也道了谢,墨书便起身告辞。
</br> 苏木蓝和白石堂领着白立夏略送了送。
</br> 等墨书的马车走远了,白立夏和顾云溪急忙去默写今天新学的文章,白石堂和苏木蓝则是去灶房里将饭菜收拾一下。
</br> 许氏和李氏走的时候,蒸好了酱肉的花卷,炖好了鲤鱼豆腐,这会儿也不必准备太多,只炒了个菠菜,凉拌了个藕丁。
</br> “方才来人是姜家,我思来想去的,倒也不记得这附近有什么姓姜的村落。”苏木蓝道,“到是西边那有几处庄子,似是什么官吏的产业,莫不是那边的人?”
</br> “大约是的,玲珑阁到处送货,先前听郭掌柜提及,似乎就是有一家姓姜的,似乎是什么府城的官员,不过也不肯定就一定就是这个小厮所在的姜家。”
</br> 白石堂想了想,回答,“小孩子家家的,大约是没事儿的,到不了两家来往的地步。”
</br> “那倒是。”苏木蓝点了点头。
</br> 虽说官和平头老百姓十分有区别,可这到底也不过是两个小孩子的偶然来往,太看重了反而不妥,顺其自然为好。
</br> 冯氏这几日来苏木蓝家中十分频繁。
</br> 来的时候,身边带着一个小丫头,名叫小红。
</br> 这是白金北从县城那新买回来的两个小丫头的其中之一,原本也是有姓名的,叫招娣,原本冯氏是不想给她改名字的,毕竟名字是爹娘取得,出来当了奴婢,这名字也算给人留个念想。
</br> 可小红却求了冯氏给起个新名字,说自家爹娘既是狠心把她卖了,这名字留着也是无用,且招娣这个名字,时刻提醒她家中爹娘重男轻女,为了让男娃读学堂,狠心卖亲生闺女的事儿,反而伤心。
</br> 小丫头说的恳切,冯氏觉得也有些道理,想着先前有了小翠,便给她取了名字叫做小红,也算讨个彩头,预示着往后日子能够过得红红火火。
</br> 两个丫头,自然没有只改一个名儿的道理,显得有偏有正的,于是商量了一番,将另外一个丫头叫做小紫。
</br> 大红大紫嘛,显得富气!
</br> 小红和小紫今年都是十三岁,模样端正,为人也踏实,小红在家带惯了孩子,做针线活都不在话下,小紫是先前在饭庄给人做过洗涮的活,汤水饭食上头颇有经验。
</br> 冯氏便安排着小红跟着她一并带孩子,负责针线女工等活计,小紫负责家里头的杂活等类的。
</br> “你这几日到是清闲,小翠这边的事儿,你不忙着张罗张罗?”苏木蓝一边逗白永乐,一边笑问。
</br> 小翠心仪张门义,却也始终没有开口,张门义那也一直没有动静。
</br> 冯氏和白金北商议好,让白金北寻个合适的时候去问问张门义的意思,但白金北还不曾去张门义家,张门义却先上了门。
</br> 上门求娶小翠,更是拿了一笔银钱出来,愿意赎了小翠的奴契。
</br> 第833章 报喜
</br> 这事儿出于白金北和冯氏的意料之外,毕竟听小翠的意思是,她钟意张门义许久,但张门义似乎对她并不算热络。
</br> 白金北为此,还准备了一箩筐的话,去劝说张门义来着。
</br> 现在张门义上门,带着这许多的东西银钱,俨然一副对小翠极为看重的模样,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br> 白金北和冯氏好奇,耐不住性子,询问张门义为何不早些上门。
</br> 张门义有些不好意思,但最终也还是开口解释了一番。
</br> 他早先就知道小翠的心意,也觉得小翠勤快贤惠,心中颇为欢喜,只是自己年岁不小,又是个鳏夫,人小翠花朵儿似的小姑娘,嫁到他大老粗家里头,实在是有些委屈小翠。
</br> 于是,张门义便张罗着,将家里头好好拾掇了一番,房屋又多盖了两间,院墙也隔开来,把住的院子跟养羊的院子隔开来,显得更为干净。
</br> 此外,张门义更是一门心思地喂养羊群,多让母羊产下小羊羔,拿去卖的钱都攒下来,筹备彩礼钱还有给小翠赎奴契的钱。
</br> 这些事儿看着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花费了一年多的时日,所以才拖到这个时候。
</br> 之所以在小翠那没有太多表露,也是想着若是小翠能寻到比他好的……
</br> 白金北和冯氏闻言,心中感慨,也觉得张门义老实敦厚,看着是个糙汉子,实际知道疼人,觉得小翠是个有福的。
</br> 总之,张门义既然有意,这事儿也就好办,两家一拍即合,将这亲先给定了下来。
</br> 白金北和冯氏自然是没有要张门义赎奴契的钱,反而是主动放了小翠的奴契,更是要跟嫁闺女一般,帮小翠张罗嫁妆。
</br> 至于张门义那笔原本计划着赎奴契的钱,张门义还是坚持要给,当成彩礼来给。
</br> 毕竟若是要嫁闺女,这彩礼可是必不可少的。
</br> 白金北和冯氏先收了下来,预备着等回头的时候当了压箱底的钱,一并给了小翠。
</br> 事情说定,往后只剩下正常按照婚嫁礼俗来走了,苏木蓝瞧见冯氏,也就随口问了一句。
</br> “这事儿啊,交给我婆婆了。”冯氏笑的狡黠,“家里头这么多年都没什么喜事让婆婆张罗,现在家里头杂活又让小红和小紫操心,我婆婆是越发闲着了。”
</br> “我跟金北商量着,看婆婆闲的实在发慌,人每天都没个精神劲儿,就建议我婆婆愿意不愿意忙活这事儿。”
</br> “原本我也是怕婆婆埋怨我她这一大把年岁我还给她找事儿做的,结果我婆婆一听这事儿,乐的跟朵花儿一样,还打了包票说这事儿我们就不用再管了,她保准给办的漂漂亮亮的。”
</br> “我寻思啊,估摸着是家里头就金北一个,我婆婆没有闺女,从来也没感受过这嫁闺女是个什么劲儿,置办嫁妆是个什么事儿,这回可算是有机会了。”
</br> “我刚出来的时候,就看到她去寻柳婶子去商议这出嫁闺女该有的规矩去了,走路恨不得都脚底下带风的。”
</br> 上了岁数的老人嘛,原本就跟小孩子似的,爱热闹,爱喜庆。
</br> 冯氏家里头日子过得又宽裕,子孙也都孝顺,对于老太太来说,实在是没啥事要操心的,这人是越发疲懒起来。
</br> 人一疲懒,没个目标,没个期盼的东西,这心里头空落落的不说,也没什么精神,对老年人是不大好的。
</br> 这会儿忙活起来,看着人是要张罗事情,劳累几天,可精气神儿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老人来说,反而是好事情。
</br> 冯氏说的绘声绘色,苏木蓝听得是抿嘴直笑,却也赞同的直点头,“是这么回事。”
</br> 说完了小翠的事儿,两个人说起了旁的,说说笑笑的,直到天黑了,才各自散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