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256节
</br> 见主子这般说,墨书也是没得推辞,只让车夫将马车赶得近了一些,待马车不能再往前走时,便扶了姜焕润下马车,往那些放风筝的孩子们那走。
</br> “这风筝可真多,也真好看。”
</br> 姜焕润看着孩子们在那玩闹,被笑声感染的情不自禁咧嘴直笑,又仰头看那些天上飘着的大大小小的风筝,只觉得自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br> 墨书见姜焕润喜欢这些风筝的很,便赶紧去问附近的孩童,谁的风筝愿意卖。
</br> 在这里放风筝的,多是白家村的人,家中也都手头宽裕,这会儿看人来买风筝,连价都不问,头只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br> 得了第一多有脸面,那可是银钱买不来的东西呢,怎能轻易将风筝卖掉?
</br> 更何况,这手中的风筝,可是自己亲手扎的,说千金难求到是有些假,可也不是随意就能被人买去的。
</br> 墨书问了一圈,没人愿意卖风筝,垂头丧气的,只跟姜焕润大致说了说,又怕他不高兴,只劝道,“少爷也别难受,我听说十五前他们都在这里放风筝的,小的回去就给少爷扎上个好的,明儿个再陪少爷一起来。”
</br> “爹娘管的严,明儿个怕是不见得能出来。”姜焕润这会儿一门心思地想着寻风筝跟着人一同去玩耍,根本不在意墨书说的话,只来回的巡视着,看谁手里有没有多余的风筝。
</br> 手中在放的风筝不肯卖,这多余的,总归有可能卖的。
</br> 寻来寻去的,发现田埂旁边蹲着个小姑娘,手中正拿着两个风筝。
</br> 姜焕润见状,也顾不得让墨书去问,自己径直跑了过去,“请问,你手里这风筝能不能卖一个给我?”
</br> “卖给你风筝?”白立夏没料到有人突然问这个,有些诧异地打量了姜焕润一番。
</br> 在看到他这一身的穿戴时,笑了起来,“你是西边庄子里头的人吧,看你这样子,估摸着是看到这么多人在这里放风筝,眼馋的很,就想着一起来放风筝吧。”
</br> 被说中了心思,姜焕润抓了抓耳朵,嘿嘿笑了笑。
</br> “不过这风筝卖是不能卖的,不光是我,怕是这里的风筝谁的都不肯卖的。”白立夏笑道。
</br> “这是为何?”姜焕润好奇地问,接着伸手就去拿腰上系着的荷包,“我可以多给银钱。”
</br> “五两银子一个风筝,卖不卖?”
</br> 姜焕润听小厮们说过,说附近农户大都过得苦,五两银子够一家子一年的花销了,一个成年人出去赚银子,一年都未必赚够这么多的。
</br> 他出五两银子,就不信眼前这小姑娘不卖风筝给他。
</br> “还真不卖。”白立夏咧嘴直笑,“这风筝可是我们扎了好几天才扎出来的,我弟弟还亲自帮我写了诗呢,这可不是五两银子就能卖的。”
</br> 竟然觉得五两银子少……
</br> 姜焕润觉得自己有些丢面子,涨红了脸,“我出十两!”
</br> “别说十两了,你给我一百两也不行,这东西千金不换的。”白立夏扫了姜焕润一眼,拿着手中的两个风筝,头也不回的走了。
</br> 姜焕润顿时一脸挫败,垂头丧气的。
</br> 一旁小厮,都狐疑地瞅着白立夏的背影,嘟囔了起来,“少爷你别理她,狮子大开口呢,看着就是农家孩子,还一百两也不行,也不怕说大话风闪了舌头。”
</br> “你们不常在附近庄子里住吧。”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看着姜焕润和墨书,解释道,“你们估摸着不知道,这放风筝的孩童,大都是白家村的人。”
</br> “白家村是我们附近最富裕的村子了,村子里头作坊和蘑菇棚赚钱的很,村民们也各个都是荷包鼓囊囊的,我听说最穷的人家,都能顿顿有肉吃的。”
</br> “他们这回放风筝,是族学里头的先生说的,谁做的风筝好,谁放的风筝高,有奖励的,白家村以上族学为荣,自然更看重这个,瞧不上你那几两银子了。”
</br> “倘若真是想凑热闹,还是去镇上买个风筝回来,跟着热闹一番也就罢了,若是想从白家村的孩童手里头买,还是算了吧。”
</br> 少年说罢,旁边有人喊他,便摆摆手跟自己的朋友一并去玩闹去了。
</br> 姜焕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看这些风筝都别致的很,不似外头卖的那些一般,大同小异。”
</br> 就是因为这风筝特别,所以特别想买,现在知道这风筝连买都不能买的,这想要一个风筝的意愿越发强烈。
</br> 但,如刚才询问那个小姑娘一般,问了好几个,谁也不肯卖。
</br> 姜焕润成了实打实霜打的茄子,蔫巴的头也抬不起来。
</br> “没买到吧。”白立夏回家给姐姐弟弟妹妹们拿水喝,回来看到姜焕润还在这里转悠,便走到了跟前。
</br> “嗯。”姜焕润点了点头。
</br> 眼前这孩子看着比他小一些,眼巴巴的模样,到是教白立夏想起来前些年,苏木蓝还糊涂的时候来了。
</br> 当时他跟弟弟妹妹也是眼巴巴地看着旁人玩,羡慕的眼都红了。
</br> 虽然眼前这孩子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穷的缘故,不过这么稀罕,估摸着是家里头管的严,不让随意出来玩的,也是怪可怜的。
</br> 白立夏想了一会儿,“你要真想玩,这个风筝给你吧,这上面的诗也是我弟弟写的,不过是他念,我抄的,字迹没有那么好看,不过也还成,这上头也没落款,你拿着玩也说的过去。”
</br> 说着话,白立夏递给姜焕润一个老鹰图样的风筝。
</br> “多少钱。”姜焕润急忙去掏荷包。
</br> 他的荷包小,里面只有几两银子,姜焕润见状,忙喊墨书拿钱袋子,要给白立夏拿钱。
</br> “不要钱,你拿着玩吧。”白立夏把风筝递了过去。
</br> 姜焕润懵懵地接了过来,冲白立夏道谢。
</br> “那你在这儿玩吧,我去寻我姐姐和弟弟妹妹去。”
</br> ------题外话------
</br> 感谢“楠竹”1967投出的月票,谢谢小可爱的支持~
</br> 第823章 犯错
</br> 白立夏拎着自己那只蝴蝶的风筝,往人最多的地方去了。
</br> 转眼间,便没了影子。
</br> 姜焕润捏了捏手中的风筝,欢欢喜喜地,让墨书帮着把风筝给放了起来。
</br> 今天是有风的天气,且风不大不小的,放风筝是十分合适的,姜焕润的风筝很快便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
</br> “少爷的风筝飞的可真高,少爷放的真好。”墨书在一旁夸赞。
</br> “不是我放的好,是这里地方够大。”姜焕润咧嘴直笑。
</br> 他在庄子上也放过风筝,可庄子里头的地方到底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多人,怎么玩的都不够尽兴的。
</br> 还是这里玩的舒坦。
</br> 姜焕润来回的跑,直跑得满头大汗的,也不肯停歇,直到日头都有些偏西,墨书不停地催促下,这才收了风筝线,准备着往回走。
</br> 而那些放风筝的孩童们,这会儿也有人开始收拾自己的线和风筝了。
</br> 最高的那个风筝飞的太高,实在追不上,这会儿跑累了,风变得也有些大,孩童们也怕自己辛苦做的风筝被刮坏了,觉得不如先回去,明天再来战。
</br> 姜焕润左寻右找的,也没看到方才把风筝给了他玩的那个姑娘。
</br> “少爷找什么呢。”墨书问。
</br> “找方才那位姑娘。”姜焕润道,“拿了人家的风筝,平白无故的,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br> 虽然人家是白送,看起来也没有要回报的意思,可人家要不要是一回事,他给不给是另外一回事了。
</br> “估摸着应该回家了。”墨书也来回找寻了一圈,并未瞧见白立夏的身影,只好劝姜焕润,“不过少爷也别急,这会儿咱们没时间找寻,等回头得了空再来就是。”
</br> “方才不是也有人说么,这里的孩童大部分都是白家村的人,那位姑娘又瞧不上银子,估摸着肯定是白家村的,而且是家境殷实的,到时候略打听一下,便能寻得到。”
</br> “少爷若是想给些东西还了风筝的人情,到时候小的来跑上一趟就是,绝对不让别人看低了咱们姜家,少爷放心吧。”
</br> 听墨书这么说,姜焕润点了点头,“只能这样了,先回家吧。”
</br> 时候已经不早了,若是再要晚,怕是回去要挨骂了。
</br> 墨书见状,急忙带了姜焕润回马车那,将风筝给收好,又把他衣裳还有鞋上的泥土给清理了一番,免得回家后被老爷看出来。
</br> 转眼便到了十五。
</br> 白家村的戏台子搭了起来,从十四开始,唱上足足的三天,如往年一般的热闹。
</br> 热热闹闹的过完元宵节,这年味便算时消散了大半,各家各户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br> 过了十五,白水柳便要去鸿运楼接着学厨艺了。
</br> 白石堂和苏木蓝领着孩子们一并去府城送了白水柳过去,去的时候,又给鸿运楼这里,带上了一些新鲜蘑菇,还有各种各样的干蘑菇。
</br> 鸿运楼现在已经是定期从白家村这里买变蛋,皮蛋,蘑菇酱一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便再送去,到是这新鲜蘑菇和干蘑菇,品相比旁的地方的好,罗大厨他们拿来试着做菜,也是合适的。
</br> 罗大厨对此满心欢喜,更是对白石堂和苏木蓝说往后放心,一定会照顾好白水柳等类的话。
</br> 白水柳今年已是十四,眼瞧着是大人了,论说哪怕自己一个人在外,也是可以照顾好自己的。
</br> 但孩子无论多大都还是孩子,为人父母的,这心里头满满都是不放心,听到罗大厨这般说,这心里自然是多了几分踏实。
</br> 送罢了白水柳,接下来便是白米豆要去县学,县学在县城,总归觉得比府城离家要近许多,且因为生意的缘故,家中也是时常去县城的,缺啥少啥的,也能立刻送到。
</br> 加上白米豆是男孩子,白石堂和苏木蓝也不想着养的过于娇气,只简单交代了两句,送到县学门口就是。
</br> 白竹叶提出来,想去秦嬷嬷家住一段时日。
</br> 缘由是秦嬷嬷年岁大了,即便有郭掌柜和伙计们时常照顾着,可有些事情,到底不大方便。
</br> 虽说买个小丫头也能帮着照顾,可在白竹叶看来,她是秦嬷嬷的徒弟,秦嬷嬷对她又是尽心尽力地教,自然没有她来照顾更名正言顺,也更精细一些。
</br> 白石堂和苏木蓝想了想,同意了这件事。
</br> 白竹叶年岁渐大,自制力也越强,去年一直跟着在玲珑阁后院学刺绣,虽说是日日回家,但白石堂和苏木蓝能瞧得出来,即便没有他们两个盯着,白竹叶也能做到劳逸结合。
</br> 做人需要感恩,白竹叶既然有感恩之心,还是不能打击的。
</br> 但两个人在县城生活,需要做的杂事实在是不少的,尤其近身的一些事务,琐碎且劳累。
</br> 白石堂和苏木蓝去县城牙行转了转,挑了一个今年十三岁,看起来伶俐且手脚勤快的小丫头,名叫红绒的,专门照顾秦嬷嬷和白竹叶的饮食起居。
</br> 一时之间,孩子们都各自出去,唯有白立夏还在家里头,顾云溪见状,更有理由留了下来,成日连家都不带回的。
</br> 虽说因为姐姐弟弟妹妹们各自离家,白立夏是有些心中难受的,但想到有顾云溪这个好友一直在身边,在家中还能陪伴爹娘,这心里头也释然了许多。
</br> 但还是有些闷闷不乐的。
</br> 这日下学,白立夏被白学文给留了下来。
</br> 缘由是因为课上走神,心不在焉,根本没有听先生在讲课。
</br> 白学文罚她课后在族学将课业完成,白天学的文章,抄上三遍。
</br> 白立夏点了头,坐在自己座位上头,闷着头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