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162节
</br> 要么便是不想让自己太过于劳累,能够轻松愉悦的做一些事情。
</br> 要么便是要平衡一下做事和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关系。
</br> 要么,便是要找人一同承担风险,人尽其用,这生意才能走的更长远……
</br> 无论是基于哪条,都足以说明苏木蓝是十分聪慧,有远见之人。
</br> 而且,极有可能,这些全都有。
</br> 白石堂想到这里时,猛地抬头,再看苏木蓝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的惊叹和钦佩。
</br> 苏木蓝看白石堂此时的神情还有他刚刚说的话,抿嘴笑了笑,“平时看吴掌柜,陆掌柜,金北哥他们做事,耳濡目染罢了,说不上好。”
</br> 苏木蓝明显谦虚,白石堂也没多说什么,只笑了笑,跟苏木蓝商量着晌午的时候,做什么饭来吃。
</br> 两个人厨艺都不错,孩子们也都爱吃,这饭基本上也是两个人轮流着来做,偶尔也会一起做饭。
</br> 第533章 考县学
</br> 晌午商量了好一会儿,决定苏木蓝去做卷饼,白石堂则是做酸笋老鸭汤。
</br> 酸笋是先前陆雯晴送来的,满满的一坛。。。
</br> 本地虽然也有竹子,但并不多,也形成不了大片的竹林,也寻不到肥硕的竹笋,这坛酸笋,还是给陆雯晴供应羊肉的客商,从江浙那得的,送给了陆雯晴。
</br> 而陆雯晴,又转送给了苏木蓝。
</br> 这坛酸笋腌的滋味正好,笋够脆,味儿也够酸,用来炖菜是最好不过的。
</br> 鸭肉微寒,在春天这种天干物燥,太阳开始暴晒,人时常会上火,喝上一碗鸭子汤,最是合适不过的。
</br> 两个商定好,苏木蓝开始和面做薄饼,白石堂开始炖汤。
</br> 薄饼,将小小的面团擀成薄如蝉翼的圆片,搁在烧的热热的贴片上烤熟,不加任何的油,也不放任何的调味料,这样的薄饼做出来,有着浓重的白面清香,百吃不厌。
</br> 薄饼卷上脆脆的土豆丝,浓浓的肉酱,再配上一点口感微甜,爽脆可口的红萝卜丝……
</br> 四个孩子晌午回来吃饭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吃了三张薄饼卷菜,各自又喝上了一碗老鸭汤,更是大呼美味。
</br> 看孩子们吃的开心,做饭的苏木蓝和白石堂互相看了一眼,会心一笑。
</br> 吃完饭,孩子们帮着收拾碗筷,拿去洗涮。
</br> 帮着舀水的白米豆,在把水端到灶房那时,犹豫了一会儿,但还是跑到了白石堂和苏木蓝的跟前,“爹,娘,我想跟你们商量件事儿。”
</br> “啥事?”苏木蓝问。
</br> “我想试试,考一下县学。”白米豆道,“我看永和哥准备考县学了,我也想试一试。”
</br> 白米豆要考县学?
</br> 苏木蓝略略惊讶后,却又觉得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br> 县学是衙门筹办的学院,除了县衙每年的拨款,县学更是能收到县中富商,以及从县中走出去,十分有出息的人的捐赠,所以县学有足够的银钱供养在县学读书的学生。
</br> 一但能够考上县学,在里面读书,束脩全免,住宿吃饭也比在外头要便宜许多,一年下来,几乎不花太多的银子,哪怕是家境贫寒的,也能读得起。
</br> 且县学里头授课的先生,大都是举人出身,县令、主簿等,也时常前去讲课,教导学生学习书本,熟悉政务之事,可以说只要进了县学,哪怕往后考不上什么功名,单单是学的这些,也足以受用终身了。
</br> 更别提通过县学时结实的先生,同窗这些人脉关系了。
</br> 可以说,考入县学,无论是考取功名也好,还是谋生也好,都是一个极为坚固的基石,所以许多人以考上县学为荣,每年也有许多人前去报考县学。
</br> 白米豆是个上进的孩子,想考县学也是寻常事儿。
</br> 只是,正是因为许多人想去考县学,且县学每年录取的人数有限,所以竞争十分激烈。
</br> 苏木蓝想了想,道,“米豆想考县学是好事,我是赞同的,不过我是觉得,你要不要问一问先生的意思?毕竟考县学不是件小事。”
</br> 第534章 欣慰
</br> 学堂里两位先生学识和品行皆佳,能够对学生给予精准的意见。
</br> 白永和读书时间长,开蒙也早,平时的课业也十分优秀,考县学的话,还是有一定的把握。。。
</br> 但白米豆实际论起来的话,真正去学堂也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虽然白米豆勤奋好学,在学堂也颇受先生的夸赞,但考县学的话,苏木蓝还是有点担忧,不知道状况如何。
</br> 县学考试,要考两场,如果两场之中过一场,第二年便还可以再考,如果两场皆不过,便得到第二年才能再考,所以今年适不适合去考试,要不要去,也得谨慎决定。
</br> 所以苏木蓝觉得,问一问白米豆的先生,听从一下他们的意见,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br> “嗯。”白米豆兴冲冲的点了点头,“我下午就去问一问先生。”
</br> “好,等问好了,回来也跟娘说一声,让娘心里有个底。”苏木蓝笑道。
</br> “嗯。”白米豆再次点了点头。
</br> 大约是因为心里面萌发了要考县学的想法,白米豆也有些亢奋,帮着做完了家务,便进自己房间里去看书温书去了,直到到时间了,才收拾了书本,去寻白永和一起往学堂走。
</br> 到下午散学时,白米豆回来的比平常晚了一些,回来后跟苏木蓝和白石堂继续讨论要不要考县学的问题。
</br> 白米豆已经问过了两位先生,赵、王两位先生给的意见到是都十分一致——没有多大希望,但愿意试的话,可以试上一试。
</br> 毕竟白米豆今年才九岁,
</br> 苏木蓝听了这些,想了想,问道,“那你呢,是怎么想的?想试一试吗?”
</br> “嗯,我想试一试。”
</br> 白米豆仰脸答道,“反正我现在才九岁,考得上就上,考不上也没所谓,哪怕是两次考试都不过,再等两年才能报考县学,年纪上也都来的及。”
</br> “而且,这也是考县学的考试,即便考不上的话,也不耽误继续在学堂读书,也不耽误考童生试什么的,权当做尝试一下吧。”
</br> 很显然,白米豆有自己的想法。
</br> 苏木蓝微微点头,一旁的白石堂也笑道,“嗯,是可以试一试的,试了才知道结果。”
</br> “我也是这么想的。”白米豆道,“只是先生也说,如果要去考县学的话,三月十五考试,现在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且在三月初一前,就得把名字报上去。”
</br> “这几天,得去趟县学,报了名才成,我看了看,等学堂下次休息的时候是二月二十八,刚好可以去报一下名。”
</br> 不但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对一些事情也有规划。
</br> 十分不错。
</br> 苏木蓝有种自己家崽崽长大了的欣慰感,应了下来,“好,到时候我们陪你一起去报名。”
</br> 刚好先前白石堂一直说让她去看一看县城那的布庄,趁这个机会去瞧一瞧,也看一看有没有合适的布料,给白石堂做一套新的床单,被罩什么的。
</br> 两个人虽说是搭伙过日子,只是维持表面夫妻的关系,但白石堂许多事做的是极为不错的。
</br> ------题外话------
</br> 感谢“、水烟、”、“jojo徐小珍”、“出生之土”、“金令山”、“云起”、“书友20200914092713685”、“书友20200916224302078”、“传怀手”投出的月票,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第535章 商量件事儿
</br> 家中所有的力气活,需要处理的村中人情世故,甚至是家里头的各种花销,白石堂几乎都是大包大揽,没有让苏木蓝操过心。
</br> 甚至连家中养的牛,种的花,需要做的饭,白石堂也是时常搭把手的。。。
</br> 苏木蓝觉得十分省心,只用照顾好自己,偶尔做些孩子们喜欢的别致吃食,日子过得简直不能太清闲。
</br> 从最初苏木蓝觉得白石堂回来的事是个累赘,到现在觉得这大约是上天派来给她的帮手,苏木蓝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是十分满意的。
</br> 不过大部分的事情都让白石堂承担,苏木蓝多少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所以觉得还是给白石堂做些什么为好。
</br> 思来想去的,能做的,也只有寻常妇人所做的针线活一类的了。
</br> 不过她的针线活嘛……
</br> 害,心意到了就好,技术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br> 苏木蓝自我安慰了一番。
</br> 白米豆报考县学的事儿,便这么定了下来。
</br> 白米豆也知道考县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比先前越发勤学苦读,往白永和家跑的也更加勤快,时常很晚才回来。
</br> 冯氏见两个孩子投缘又好学,也干脆时常留白米豆在家中吃饭,免得白米豆总是来回的跑。
</br> 虽说家里跟冯氏这边关系十分要好,可这种到底是占便宜,而且说不准是长期的,苏木蓝便时常送家中的吃食过去。
</br> 今天是鲤鱼炖豆腐,明天是琥珀核桃仁。
</br> 晌午是大盘鸡配裤带面,晚上便是香喷喷的酱烧肉丸……
</br> 总之,变着花样儿的做,让孩子们吃的新鲜,也饱一饱冯氏的口腹之欲。
</br> 刘氏来寻苏木蓝,来的时候,又带上了几只兔子过来。
</br> 半大的兔子,养个个把月,就能长得够吃了。
</br> 此外,更是带了点蘑菇,木耳等晒干的干货。
</br> “二嫂娘家离山近,哥嫂一个进山打猎,一个进山采山货的,这些蘑菇和木耳都是自己家上山摘的,泡发了以后炖菜来吃,好吃的很的。”
</br> 刘氏道,“都是常年采摘山货的,这些蘑菇和木耳都是没有毒的,放心吃就行。”
</br> “正说这两天去县城的话买些干蘑菇回来做蘑菇肉丸吃的,可巧你就送来了。”苏木蓝欢欢喜喜的看刘氏送来的那些山货。
</br> 个头都不小,而且晾晒的干湿程度适宜,泡发之后滋味绝对鲜美的很。
</br> 苏木蓝寻思着晌午的时候要不要先挑几个做蘑菇酿肉来吃。
</br> “能派上用场就行。”刘氏笑眯眯的,但脸上也满都是迟疑,在咬牙犹豫了许久后,才张了口,“那啥,苏嫂子,我今儿个来,还想着跟你商量件别的事儿。”
</br> “啥事?”苏木蓝问。
</br> “就是看苏嫂子你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伙做个生意……”
</br> 刘氏道,“就上回苏嫂子你做的卤兔子,我吃着是好吃的很,全家人都是比县城里头的卤肉店卖的卤肉滋味还要好的。”
</br> “我呢,在家说的是帮着种地,做活啥的,可我也知道也是家里头爹娘和哥嫂照顾我,没有我的话,这些活家里头也忙的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