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117节
</br> “……”
</br> “给你水。”
</br> “嘭!”
</br> “老子要茶叶水,你给老子倒白水?老子先前赚那么多钱,你连个茶叶都不舍得给放,你要想要反了天去?”
</br> “滚!别让老子看着你,看着就晦气的很……”
</br> 出了桂氏家的院子,何木林的怒喝声仍旧是不绝于耳。
</br> 苏木蓝拧着眉,瞧着桂氏家门口附近的皂角树底下,几个妇人正坐在一块捻麻绳,却是脸色都不曾变了分毫,显然对这些事早已见怪不怪了。
</br> 苏木蓝叹了口气,往家去了。
</br> 家里头的门窗,陆陆续续地装了上去,桌椅板凳也一件一件的进了屋子里。
</br> 苏木蓝扯了好些新布回来,给孩子们缝制一些新的被褥,枕头什么的,也好让四个萝卜头有搬进新居的新鲜感。
</br> 此外,还要缝制几个坐垫出来。
</br> 倒不是娇惯,只是孩子们都在长身体的时候,硬板凳一直坐着,对骨骼也不大好。
</br> 白竹叶是最喜欢做针线活的,见最近多了这么许多的活计,开心的不得了,苏木蓝却也怕她累着,喊了白水柳和白立夏,她们三个人一起帮忙。
</br> 白水柳和白立夏的针线活自然是比不上白竹叶的,却也都是聪明伶俐的,多缝上几针后,缝的也平整了许多,只是针脚不如白竹叶缝的细密罢了。
</br> 不过到底是自家用的东西,也不必在意这些,即便是旁人瞧见了,但农家人虽说都踏实勤劳,这种事儿却也讲究个天赋,干净整洁就好,也不会说谁家姑娘手笨。
</br> 唯独苏木蓝,练习了许久之后,缝出来的东西,仍旧是不尽人意,比针线活最差的白立夏都不如。
</br> 连苏木蓝自己,都有些沮丧了。
</br> “娘说过的,术业有专攻,娘做吃食好吃,不会针线活也没事。”
</br> “就是啊娘,你看先生书教的好,旁的还不是也不行,听说连只鸡都抓不住的。”
</br> “大姐和二姐说的对,娘不必灰心……”
</br> 四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劝着,生怕苏木蓝因此颓废了。
</br> 苏木蓝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为孩子们的暖心举动而欣慰,还是该因为自己的手笨而悲哀了。
</br> 在许久的犹豫之后,苏木蓝最终还是放弃了了继续去缝制“蜈蚣”,决定还是在孩子们的吃食上多尽心尽力一些。
</br> 白米豆见自己在这些事儿上也帮不上忙,便帮着苏木蓝烧火,挑水,捡拾柴火……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
</br> 转眼,便到了端午节。
</br> 端午前后,正是收麦子的时候。
</br> 今年的天儿晚一些,端午时,麦子虽说也已经泛了黄,但麦子粒儿却还不够干,眼瞧着天儿一天比一天好,都是要再等上几日,让麦子粒儿再干一些再开始收。
</br> ------题外话------
</br> 感谢“美味书虫”、“egu”投出的月票,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月底啦,小可爱们手中的月票可以投一投哦,下个月的月票也可以为作者留一留,加更要接着走起啦~
</br> 第390章 端午
</br> 否则这般过湿的麦子粒儿收了回来,晒干了水分后也是瘪瘪的麦子粒儿,收成是要大打折扣的。
</br> 但话又说了回来,麦子也不能熟的太狠,否则割麦子的时候,一碰那麦穗儿,麦子粒儿就往下落,落在地里头,捡拾就变得困难许多,也会浪费。。。
</br> 且这个时候已是入夏,夏日总容易下阵雨,若是一场风雨下来,麦子卧上一大片,沾上潮湿的地面,不等收时,便会重新长了芽……
</br> 所以什么时候开始收麦子,是个极有学问的事情。
</br> 农户都是常年种地,对这些也算颇有经验,看着麦子这会儿的长势,已是陆续开始磨了镰刀,备了吃食,随时准备收麦子。
</br> 也因此,端午这种节令,在这里,也并不受重视。
</br> 且这里盛产小麦棒子,大米和糯米偶尔吃一吃还行,并不长久当做主食来吃,许多人甚至因此而吃不惯粽子。
</br> 这里过端午,讲究吃的是囫囵带壳的蒸鸡蛋,带皮的整个蒸蒜,此外的,给孩子们捻了五彩绳来绑手环,家里宽裕的又有闲人的,缝个香包让孩子们带着出去显摆。
</br> 就连门口要挂艾草这个事儿,也是有人做,有人不做的。
</br> 也因为这个习俗,端午这天,整个村中都弥漫着一股难以言明的气味。
</br> 毕竟蒸蒜这个东西,是一种比生蒜的气味还要浓烈的多的存在,再被人吃进口中,互相这么一张嘴说话……
</br> 配上香包那种零散劣质香料的浓烈气息,以及艾草的气味……
</br> 苏木蓝当即便决定,今年的蒜一定要少种一些。
</br> 过了端午,各家便进入了农忙时期。
</br> 提前撅好了土,用石滚子压的平实,便成了打麦场。
</br> 割回来的麦子,连杆带穗的整个平铺到那场上头,牵了牛过来,拉着石滚子在那麦子上头不停的碾压,将麦子粒儿彻底的从麦穗上头脱离。
</br> 等确保麦粒儿都脱落,将上头那一层麦秸秆拿了麦叉子叉到一旁垛成麦秸垛,再趁着傍晚的风扬走那些破碎的麦穗末,干净的麦子粒儿便可以装了麻袋,拉到自个儿的院子里头,晒上两三日,等彻底晒干了,或拉去磨了面,或拿去换了钱,或归了仓储存起来。
</br> 但这看似简单的麦子脱粒工作,却要具备大卖场,牛,石滚子三样重要的东西,而这些也并非是家家户户都能具备的。
</br> 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白康元都会提前聚集了村中的壮劳力,集合了村中的耕牛,集中做这些活。
</br> 没有这些东西要打麦子的,运了麦子过来,按亩来说,给上多少钱,而贡献了劳力和耕牛的,便可以免费打麦,且根据人和耕牛干活时间长短,再额外得些银钱。
</br> 且为了麦子能够尽快归仓,避免风雨损了收成,村中也是碾出来了好几个打麦场来,天一亮便开始做活,天黑了忙活的人才收拾东西归家。
</br> 如此一来,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能来得及打麦,且能避免一些因为不及时打麦子而引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br> 第391章 骂街
</br> 这些事,白家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也算的清楚,所以对于这事儿,也都极为支持,该出力赚钱的赚钱,该出钱的出钱,从未有过什么纷争。
</br> 而那些家里头地少,又不舍得出打麦钱的,也有不去打麦场的,只都用排子车拉回到自己院子里头,自己家拿了木槌来打,小孩子拿了石板来搓麦子粒儿,力求早些收上来麦子。。。
</br> 而为了应对农忙,族学这边,白学文给所有的孩子都放了假,但也布置了练字和背书的任务,等开学时候,再进行抽查。
</br> 白米豆那边的学堂是不顾这些的,仍旧照常上课。
</br> 所以这几日收麦子的事儿,大都是苏木蓝领着白水柳姐妹三个人去做,白米豆上学前,散学后,也是往地里头跑。
</br> 镰刀割麦子,排子车往打麦场运,打完麦子后晒麦子,等自家麦子都彻底收拾好后,便开始一人拎着一个竹篮,开始满地里头的去捡拾麦穗。
</br> 捡割麦时,不小心脱落到地上的那些。
</br> 捡麦穗这个事儿,大都是捡自家地里头的,毕竟各家各户种地都不容易,即便是掉落的麦穗,那也是落在自家地里头的,是自家的东西,断然不好意思去旁人家地里头捡拾。
</br> 但这到底是实打实的粮食,按寻常来说的话,要从头年深秋开始种,到端午后才能收割,耗时大半年才能收上来的麦子,辛苦一些便能从旁人地里头捡拾一些,可以说是白得的东西了。
</br> 所以,也有些人忍不住,专门去旁人地里头捡拾,且是趁着夜色,主家瞧不见的时候。
</br> 也因此,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人会因为这个事儿怒气冲冲地骂街。
</br> 不过这种事,在白家村来说,虽说也不是没有,但比着别的村还是少上许多的,顶多有那么一两户,且大家伙也都知道是谁干的事儿,指桑骂槐一通,只等着寻了时机后再寻点麻烦来出气。
</br> 但今年的白家村,十分例外。
</br> 从开始收麦子起,因为被捡拾了麦穗而破口大骂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今儿个晨起,苏木蓝便听到了柳婶子气愤不已的喊声。
</br> 柳氏是个老实性子的人,平日跟人红脸的事儿都少,更不会张口骂人,这会儿气急了在骂时,翻来覆去也是“杀千刀”、“黑心肠”的话。
</br> 听得苏木蓝都拧了眉头,“这是第几家了?”
</br> “估摸着得有十几家了吧。”冯氏也叹了口气,“往年可真没这么多,也不知道是谁,干出这种事儿来。”
</br> “往年村子里头谁干这事儿,大家伙心里头都明镜儿一样,可今年,连那两三家都出来骂街了,且看着时辰,也不是他们做的,大家伙心里头因为这事儿,糊涂的很呢。”
</br> “我刚才出门的时候,里正叔来寻金北,俩人正在那商量怎么抓呢。”
</br> “不过这俩人也真是,这有啥好商量的,晚上蹲地头守着就行了呗,就不信守不着呢!”
</br> 冯氏说着话时,不由得撇了撇嘴。
</br> 第392章 红油擀面皮
</br> 苏木蓝登时笑了起来,“要是晚上守着就能守得到,估摸着早就守到了,也不至于里正叔和金北大哥要这么当回事的来商量了。”
</br> “这几天天儿好,晚上月亮又大,照的跟白天似的,估摸着大老远就能瞧得到人,那人肯定瞧见动静就跑了,且地面这么大,即便村子里头有人巡逻,也巡不了那么细,让人钻空子也是有的。。。”
</br> “不过这事儿说来也奇怪的很,往年也没那么多这个事儿,今年咋就这么多,今年风调雨顺的,粮食收的也好,论说不该啊。”
</br> 农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若是隔着姓氏,那是更不敢去别的姓氏族人那寻麻烦,不然到时候对方族长出面讨公道的话,自家的族长必定把罪魁祸首拉出来,好好打上一顿,往后也会被对方族人视为仇敌,人见人唾。
</br> 在往年收成一般时,尚且也只有谁家越个地界,拾别人两陇的事儿,这回大丰收,论说更不该了。
</br>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里头,整不好有大事。
</br> “是啊。”冯氏也在那点头,不过片刻后又笑了起来,“害,这是他们该操心的事儿,要是这两人连这个也想不出来法子的话,倒也真不配做这个里正的。”
</br> 说的不但有白康元,也包括白金北了。
</br> 不过遍观整个白家村,怕是也只有冯氏敢说这句话了,且说的这般理直气壮。
</br> 苏木蓝抿嘴直笑,只把手中的小面团拿了起来,“你的这个揉的怎样了?”
</br> 冯氏看看手中仍然有点四不像的东西,顿感尴尬,嘿嘿笑了笑,接着用心揉了起来。
</br> 揉成圆圆的面团,再搁到清水里头,慢慢揉抓着洗,面团渐渐体积缩小,清水则是变得越来越浑浊,等到手中的面团变得足够小,且筋道十足时,这面筋便洗好了。
</br> 烧上一锅的开水,把面筋上锅蒸熟,而那白花花的淀粉水,控了清水后,将底下略稠的面糊刷到抹了油,竹篾子编的平整的笼屉上头,上锅蒸熟后,小心的揭了下来。
</br> 一张薄且透亮的面皮,便是做好了。
</br> 面皮切成宽条,配上洗好的面筋,春日里早早栽种下去,此时正好鲜嫩爽口的黄瓜丝,再浇上一勺香浓无比,滋味美妙的辣椒油……
</br> 清凉爽口,开胃美味。
</br> “真好吃。”忙活了一大晌的冯氏,在吃到这一碗红油面皮时,顿时浑身舒畅,更是感慨道,“这一大晌可真是没有白忙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