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家后娘巧种田 > 农家后娘巧种田 第31节
</br> “哥哥,走。”吴巧云兴致勃勃的,拉着吴和年往隔壁家去了。
</br> “去你们方婶子家别玩疯了,待会儿就回来,别耽误吃晚饭。”吴田福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听到两个小家伙大声的回应后,这才从堂屋门口收回了踏出去的脚,“这俩孩子,疯玩惯了。”
</br> “小孩子嘛,成天高高兴兴的,挺好的。”
</br> ------题外话------
</br> 感谢“纯小白”赠送的冰阔落,感谢“冰涟漫雪”投出的月票,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本书阅文旗下所有读书平台都可以阅读,但因为平台不同,投票和打赏时后台的提示信息会显示在不一样的地方,有些信息会被评论淹没,可能没顾得上贴感谢的话,但作者都非常感谢支持作者的小可爱们哦~
</br> 大家可以多多评论,作者基本上都会回复哒
</br> 第102章 新鲜
</br> “那倒是。”吴田福点了点头。
</br> 总比成天哭着喊着要找爹娘好的多。
</br> 至少大人瞧着,没那么心酸,也显得孩子没那么可怜。
</br> “二叔,这爆米花和锅巴,从哪儿得的,滋味还不错。”吴卓远舔了舔嘴唇,觉得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刚刚吃过的爆米花和锅巴的味道,越发觉得意犹未尽,“名儿也怪新奇的。”
</br> “就在镇上买的。”吴田福如实回答,“你时常在铺子里头,估计不经常在集市上头转,有个年轻小媳妇儿,姓苏,夫家叫做白石堂,带着孩子在那摆摊,卖红薯干,爆米花,锅巴啥的,我吃着味儿都不赖,就买回来给俩孩子尝,俩孩子喜欢的紧,我还想着明儿个赶集的时候再买一点的。”
</br> “说起来,这白石堂家的是个心思灵巧的又活络的,做的这吃食味儿真不赖,也会做生意,刚开始只卖红薯干,慢慢的又添了爆米花和锅巴,都是没见过的东西,明儿个集市不知道又要添什么新吃食了呢。”
</br> 心思灵巧,为人活络会做生意,还在不停的添新的吃食……
</br> 吴卓远这心思忍不住动了动,笑道,“那我明儿个也去买一些,尝尝新鲜。”
</br> “去吧,若是寻不到,就问哪里有卖爆米花的,经常摆摊的都知道她的,好找的很。”吴田福道,“价格也实惠,买了绝对不后悔。”
</br> 吴卓远嘿嘿笑了笑,应声下来。
</br> ----
</br> 今日赶集,苏木蓝还是带着四个萝卜头一块去的。
</br> 一来呢,的确是要卖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人往镇上运,这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木蓝想让孩子们多出去跑跑,免得在家的话,他们一门心思的扑在怎么干活上头。
</br> 再来,多出去转转,虽说目前还只是在镇上,可见的人,碰到的事多了,对于个人成长而言,都是一种阅历。
</br> 而四个萝卜头,平日里恨不得时刻黏着苏木蓝,自然是十分乐意跟着一块去赶集的。
</br> 于是乎,一家人有说有笑,带着要卖的货一并往镇上去了。
</br> “软糯香甜红薯干……”
</br> “美味可口爆米花……”
</br> “又香又酥的锅巴……”
</br> “好吃的猫耳朵……”
</br> 分工合作,四个萝卜头各自叫卖需要自己看管的那一样吃食。
</br> 红薯干、爆米花和锅巴,先前大都有人见过,也觉得味道不错,这会儿来买的,回头客居多,到是这猫耳朵……
</br> 没听过的东西呢。
</br> 新鲜的东西总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尤其是这个猫耳朵的名字还十分的别致。
</br> “啥是猫耳朵?”围上来的老主顾还有新客人都诧异的询问。
</br> “这个就是猫耳朵。”苏木蓝引了他们来看,“酥香酥香的,尝尝看?”
</br> 苏木蓝买前试吃的举动,整个镇的人早已不陌生,这会儿也都不客气的放进了口中。
</br> “嗯,酥的很呢,还是甜味的,好吃!”
</br> “不错,又甜又酥,吃的却不腻,后味也浓的很。”
</br> “你这猫耳朵咋卖?来给我称上一些。”
</br> 第103章 说的在理
</br> “一文钱二两。”苏木蓝笑着应答,“跟锅巴价钱一样。”
</br> “嗯,不错,滋味也跟锅巴一样好吃。”一个妇人点了点头,“来给我称上两文钱的。”
</br> “我要三文钱的。”
</br> “来上一斤锅巴……”
</br> “我要一瓢爆米花。”
</br> 来买吃食的人络绎不绝,苏木蓝和四个萝卜头也忙着应对。
</br> “啧,一文钱二两,一斤都要五文钱了,真是贵的很,去买斤肉才五六文钱一斤呢,一斤肉都够一家子人吃的,也不知道你这东西凭啥卖这么贵,要我看那,这东西压根就不值这么多钱,纯粹是在这儿诓钱那。”
</br> 旁边一个身形瘦小的妇人忽的说了一句。
</br> 话说的不中听,这声音也是又尖又细的,听着颇为刺耳。
</br> “也是,这东西说是一文钱二两,看着一文钱能买上一些,可一斤就要五文钱了,确实不便宜的,算了算了,不买了,我还是去买肉吧。”
</br> 有个原本犹豫不决的,听了这妇人的话,在想了好一会儿后,最终挎着竹篮,往肉铺去了。
</br> 有两三个原本想着买猫耳朵尝尝鲜的人,此时捏着手中的铜钱,犹豫着是该买还是不该买。
</br> 那妇人见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越发有些得意,扬了下巴道,“买东西也得擦亮了眼睛,别看这小媳妇儿说的好听,说不准就是给这些吃食起个稀罕名字,想着蒙人那,大家伙可得长个心眼才成。”
</br> “你……”
</br> 四个萝卜头见状,顿时又急又气,脸都涨红成了苹果,想上去跟那妇人理论一番。
</br> 苏木蓝伸手拦住了他们,将那妇人的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目光最后落在了那妇人面前,装满了糖糕的竹篮上头。
</br> 对方意图如何,此时十分明显。
</br> 都说树大招风,她这里摊位生意好,也难免会引得那些开不了张的人眼红心热了。
</br> 苏木蓝看的分明,只抿唇笑了一笑。
</br> “这咋个说呢,吃啥东西啥味儿,你吃馒头吃不着包子味儿,吃肉吃不着猫耳朵味儿,也不能说因为它跟肉差不多价钱,就说它不能卖这个价儿。”
</br> 苏木蓝朗声道,“要这么说,那头上戴的珠花,不当吃不当穿的,为啥能卖那么贵?本钱在那摆着的,又戴上好看,样式好看,又有人喜欢,当然也就有人愿意出钱买。”
</br> “就跟你不能拿了肉跟馒头比价钱,说买一斤肉不如买半筐馒头来的实在,也不能说这肉卖的贵就是诓钱的,是一个道理。”
</br> “我这猫耳朵可是用白面混了白糖黑糖,又用油炸的,本钱可是不便宜的,滋味也不便宜,卖这个价格可真不算贵的。”
</br> 没有任何的怒意和不满,也没有要跟别人争吵时的急切,而是娓娓道来,语气也是不疾不徐,听得人心里头颇为舒坦。
</br> 更重要的是,这话说的在理。
</br> 周围人忍不住纷纷点头。
</br> “是这么回事。”
</br> “就是,布鞋卖的比草鞋贵,总不能说布鞋不值那个价吧,缎子面的鞋卖的更贵,也不能说人家缎子面的鞋就是坑钱那。”
</br> ------题外话------
</br> 感谢“纯小白”赠送的冰阔落,感谢“苹果与!”的打赏,感谢“七月?黑色”投出的月票,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br> 第104章 见一回骂一回
</br> “说的不错……”
</br> 众人纷纷赞同,一时之间,这舆论的风向,又偏向了苏木蓝这边。
</br> 先前说苏木蓝诓钱的妇人,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甚至冲地上啐了一口,“一个个都狗咬吕洞宾的,把自个儿的钱白白往人家口袋里头送,还帮着人家说好话呢,真是没见过这么蠢笨的人。”
</br> “说别人蠢笨?难不成就你一个人精明?”
</br> 一个喜欢苏木蓝所卖吃食,每次赶集都要来买上许多的大婶,听到那妇人的话时,顿时拧了眉,再打量了那妇人一通后,呵呵笑了起来,“你到是精明,满竹篮的糖糕,一个都没卖出去。”
</br> “哎,我说,你该不会是因为人家卖吃食生意好,自己家的东西卖不出去,所以心里头泛酸,就在旁边阴阳怪气的说话,想着坏人家生意吧。”
</br> “才……才没有!”那妇人尖着嗓子应了一句。
</br> 只是很明显心虚,说话的时候,带着十足的颤音。
</br> 在意识到这件事后,那妇人顿时涨红了脸,心虚垂了眼皮,看都不敢看旁边的人,一双手更是局促的没有地方放,恨不得把衣角都给扯破了。
</br> “啧,瞧这模样是被说中了吧,这心肠是真坏!”
</br> “可不是么,这来赶集做生意的,都不容易,生意好坏这是全凭本事的,自己生意不行不看看自己卖的东西行不行,光想着使坏搅黄别人生意,要是都跟你似的,这集市不是乱套了?”
</br> “就是,这种人可得记住了,心肠这么坏,卖的东西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千万别买她的东西。”
</br> “不买不买……”
</br> 吵吵嚷嚷的声音,让那妇人脸色顿时红一阵白一阵的,只恨不得寻个地方钻进去,最后实在是待不住,只拎着自己的竹篮,逃也似的离去了。
</br> 见挑事的妇人离去,大婶冲地上啐了一口,“往后可别让我瞧见,不然见一回骂一回。”
</br> “谢谢大婶替我说话。”大婶替她出了头,苏木蓝心中感激,连声道谢。
</br> “害,说那些个客气话,都是一个镇上头的,不用这么客气,再说了,我说的也是公道话,那人尖酸刻薄的,也着实讨厌。”大婶笑眯眯的说道。
</br> “你家这吃食我那小孙子喜欢的很,这段时间总是黏着我的,还说先前跟着他爹娘在县城时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零嘴呢,我看你这吃食也是不赖,味儿好不说,秤给的也实在。”
</br> “新做的这猫耳朵,给我来上三文钱的,还有那锅巴,红薯干,一样都给我来上一些,嗯……凑够十文钱的就好。”
</br> “好嘞。”苏木蓝爽快的应了下来,给大婶称东西,临了的时候,多给了一平瓢的爆米花,“大婶拿回去给孩子吃,别嫌东西少,您也是我的老主顾了,时常来捧场的,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子心意,您要是不收,我可要恼了。”
</br> 话说的利索,这手上的动作更是利索,不等大婶反应过来,已是给人装好放在了竹篮里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