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醉枕东都 > 第239节
</br> 谁知道。
</br> 第363章 风声
</br> 没有他旳日子,过得像加了气泡的水。
</br> 经过几次试探,洛泱几乎确定,阿奴的任务就是窃取可以赚钱的技术。
</br> 为了让她主人不失望,萧飞飞和丹娘过来的时候,她们弄了几个大瓦缸,在小院里捯饬咸菜。
</br> 咸菜在大唐中下层百姓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br> 军队打仗给士兵们发的军粮就是咸菜和胡饼,再根据所处的地方不同,咸菜也各不相同,实在没有菜,就会用昆布放盐和醋一起煮,做饭菜的时候剪一块丢在锅里同煮。
</br> 此时的制盐方法已经很接近现代,洛泱只不过做了些改良。
</br> 他们在凤凰城造的盐井,变得大而深,摊场也做得坚硬平整,煮盐用的盐盘占了他们有铜铁矿的优势,用的是省时省工,且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属盘。
</br> 这样盐里的杂质变少,可以研磨成更细的颗粒,也比粗盐更咸。
</br> 大唐腌制咸菜需要很多盐,就拿做豆瓣酱来说,一斗黄豆五升盐,其中就是因为腌制前,清除杂质还要浪费一部分。
</br> 当阿奴看到她们使用白白的细盐,眼睛都瞪大了:“这是圣上才吃得到的盐吧?你们怎能用它来做咸菜给兵奴吃?”
</br> “兵奴?他们都是为将军、少将军卖命的勇士,你管他们叫兵奴?”
</br> 新来的邓春花毫不客气的回怼道:“不靠大唐将士守土卫国,难道敌人来了,靠你们牛鼻子道士阵前施法吗?”
</br> “阿奴名字里也有个‘奴’字,我娘说,这是可爱的意思……”
</br> 明显她是想张冠李戴混过去,洛泱没接这个茬,只向她解释道:
</br> “听说,江淮几镇准备调动一批粮米到东都,新米来了,正仓、太仓里的陈米就会放出来,到时市面上的粮食多了,价钱也会便宜,我们准备送些腌肉、咸菜还有米粮到军中。
</br> 因为时间急,萧家只剩了这外埠来的细盐,只能先这么用了。”
</br> “这都是外埠来的盐吗?难怪和我们平日里吃的不一样。”阿奴若有所思,邓春花还在那里虎视眈眈,她便讷讷的退了出去。
</br> 萧飞飞小声道:“泱泱,你说他们会上钩吗?”
</br> “嘘……专心钓鱼,不要说话。”
</br> 洛泱看看手里的盐笑道:“你阿兄可要忽悠得史墨白入了套,我们就有精力去做春茶上市的准备了。”
</br> 没过几日,裴煊便在朝廷上向圣上建言,要增补两京常平仓,因为每年春季都会收到回鹘求粮食、牛羊的请表,去年赈灾已动用东都义仓,此次也该一同增补。
</br> 大唐禁止边境百姓卖粮到境外,朝廷需要用粮食来加强对周边邻国的控制。
</br> 度支提的是常需,只不过很容易让颍王联想到阿奴传回来的话。
</br> 在昊天观的袇房里,他皱眉道:“看来苏洛泱说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若是这样,我们屯的粮就很难再卖高价。”
</br> 史墨白觉得朝廷操作起来有难度。
</br> 因为去年南方涝灾,他们粮食收成也好不到哪去,只不过,苏小妹一向出其不意,越是觉得难,她越有办法:
</br> “不急动手,看看情况再说。”
</br> “看情况?鬼仓的存货可不少,你不是说,李赟死了,可以把他两个傻儿子手上的吃进来吗?也是‘看看情况’,接过让李训和王守澄抢先了一步。”
</br> 颍王有些恼火,他现在急需要钱,仇士良死了,他得重新物色能与他联手的内侍臣。这都需要大量的钱。
</br> 谷妹span&amp;ap;两人正在商量,刘掌柜急急忙忙跑进来,参见颍王后,拿出一份急件递给史墨白:
</br> “阿郎,这是二郎君从东都送回来的信。我听送信的说,东都出事了。”
</br> 史墨白连忙当着颍王的面拆开信,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脸色顿时严峻起来:
</br>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已经烧掉了一本账簿,杜方府里居然还藏了一本!”
</br> “杜方?他帮的是安王,他的账簿与我们何干?”
</br> 史墨白将信递到颍王手里:“是与我们无关,但和李赟有关。我兄弟说,有人拿这本账簿威胁李家,不交出赎金,立刻报官。
</br> 李留守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大器,只怕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赎回那本账册。”
</br> “哼!他家才通过李训送了一笔钱给王守澄和圣上,王守澄应该会帮他家压下来。”
</br> 颍王不以为意,只要王守澄帮他,就算写了弹劾奏折,也能挡下来。可他越看到后面越生气:
</br> “真是废物!安王就算还活着,也要被李超、李能两兄弟再气死一遍!”
</br> 史墨白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br> 鬼仓里不但包括两京排名前列的大商户,还有像颍王、河内郡王这样的皇族宗亲。
</br> 他们利用那些职位不高,但有实际操作权的各司员外郎,干着截留贡品、雁过拔毛的事,再联合起来暗中操控市场,低买高卖,从中获利。
</br> 可这个整体,从李赟这里出了问题。
</br> 李超、李能两兄弟并不确信王守澄会帮他们,决定破财消灾,卖掉他们存在鬼仓地库里粮食,把那本可以指证李家参与安王造反案的账簿,先赎回来再说。
</br> “什么?东都也在传江淮要大量运回粮食?”
</br> 颍王将信拍在桌上:“李家把粮卖了,市场上缺粮的状况就已经有了缓解,等到江淮的粮食一到,只怕连今天的价也卖不出去。
</br> 好!那就看谁卖得快!史大郎,我存的粮本来就不多,把我的粮先卖出去,只要有人现钱收,比李家略低一点也无所谓。”
</br> 刘掌柜陪笑道:“我倒是知道有几家邸店是用现钱收粮食和盐的,就是不知价钱如何。”
</br> “那你还不去问?”
</br> 史墨白安慰颍王道:“李家没什么底气,他们离场对我们并无影响。您要不放心,现在出手也来得及。”
</br> 可风不是一阵吹过就停,平静的池塘里起了一层涟漪,另一层很快就到了。
</br> 刘掌柜到城外邸店跑了一趟,忧心忡忡的回来说,邸店也得到了放陈粮的风声,他们开的价都不高。
</br> “西京都这个价,东都只怕也好不了。”
</br> “死狗奴!害人害己!不等了,现在出手只是少赚点而已,等到春茶上市,我们的钱又回来了。”
</br> “那就这么定了,史某必不会让殿下吃亏。”
</br> 一时间,放陈粮的消息如同四面楚歌,这让史墨白不再怀疑风声的真假:
</br> 小娘子还是有一套,先机差点被我错过了。
</br> 第364章 平价卖粮
</br> 市场上一下子放出来那么多粮食,冬季以来渐渐抬高的米价,回到了每斗五十文的平价。
</br> 柜坊、邸店一次性用银钱结账的,价钱还能更低一些。
</br> 萧崇义、忻德坐在洛泱对面都笑得见牙不见眼,萧崇义拱手道:
</br> “小娘子这招真是一箭双雕,我们得了米粮,钱又回到东都柜坊里。这可是空手套白狼”
</br> “胡说,杜娘子辛苦写了本账簿不费力气?她虽不要钱,现在她孤苦伶仃,你们替她在长安置一套小宅子,将来她出嫁的时候,添妆再把她的钱补上去。
</br> 收了粮食,抓紧时间把它们运到边镇去,只怕那边已经一边募兵,一边行动了。”
</br> 忻德乐呵呵道:“我们柜坊这边,早把小娘子您的添妆备好了,等殿下班师回朝,就该喝您的喜酒了吧?”
</br> “那得扛多少箱子啊!我还是等你们把纸币造出来,再跟你们要嫁妆吧。”抿着嘴笑道。萧崇义忙问:
</br> “怎么?纸币您已经画好了?”
</br> “画是画好了,还要等一种用于防伪的特殊材料。今年几个地方同时开弓,就看哪只箭能射到猎物。”
</br> 陆浑、伊阳的金矿,东庄、边镇的占城稻,东庄、绿柳庄的白叠子,让更多的人有吃有穿,才能谈得上更高的要求。
</br> 这次报复李家不是重点,重点是把鬼仓里的人都惊动了。
</br> 还给了裴二胖找出鬼市那些秘密势力的好机会,他的柜坊也参与了买米,忻德更是仗着手中有银钱的优势,收到了大部分的米粮。
</br> 与李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账簿”并不是杜芊芊自己去做,他们找了伙人扮成东都畿有名的山贼曹大胆。
</br> 交钱的时候,山贼为了吓唬李超,他袖子一撕,露出了他们手臂上统一刺的纹身: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br> 这曹大胆曾去过一趟西京,最爱兴庆宫里的花萼相辉楼窗格后面若隐若现的公主们,回来就找人给他把整座楼都纹在了手臂上。
</br> 小伙伴们觉得这楼气势磅礴,人人都跟着纹,这纹身就成了他们的标志。
</br> 曹大胆敲诈皇商的事,他本人也是官兵上山剿匪的时候才知道的。
</br> 这时衙役的刀都架在他脖子上,喊冤也没用。
</br> 李超之所以愿意交钱,就是想好了拉府衙剿匪这一后手。结果,李超丢了钱,曹大胆丢了山寨,一伙人做鸟兽散。
</br> 低价买来的粮食,被分次分批运往同谷、清水、平高三座边镇,李奏招募旧唐人的底气有了。
</br> 从泾源平高县向南,一直到西川成都府,五座边镇对应的是吐蕃境内被吞并的十一州,这五座边镇又分属五个藩镇。
</br> 李德裕建议李奏,除了论功行赏,谁收回来的州县归谁管理,节度使下次轮岗可直接五镇轮换。
</br> 这样既可以激发大家的收复城池的雄心,又不至于自己人相互争抢。
</br> 李奏到的边镇是凤翔的同谷镇,直接对应的是被吐蕃占领的武州、成州和岷州。
</br> 他站在沙盘前,看着这些依山傍水的城镇,对元桢笑笑:
</br> “这地形看似对我们不利,但若是从内部分化,那就是对前来驰援的吐蕃骑兵不利。吐蕃内乱、统治贵族昏庸无道,这便是天赐良机。”
</br> “每个城镇只有两三名谍者,我怕他们太容易暴露。”边镇守军并不多,鉴于圣上根本不可能让他们过于壮大,元枫向朝廷申请募兵的数量就不多。
</br> 他们计划就是智取。
</br> 窦老节度使借着这次回京治病,干脆申请遥领节度使,把凤翔军实际指挥权交给了准孙女婿、副节度使苏元枫。
</br> 苏元枫在苏家军跟着父亲数次平乱,本就立有军功,他背后又有窦易直支持,凤翔军并没有太大分歧。
</br> “我们只能给他们一个,贩卖木炭外加走私米粮的身份,剩下就靠他们自己了。”
</br> 这些谍者也是第一次派入敌后,多数人以前是暗卫,他们保护自己没有问题,难就难在要策反到关键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