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淑妃重生后 > 淑妃重生后 第64节
</br> 徐嬷嬷一边让启悟等人去把从宫里面带出来的东西都归置好,然后问江画:“娘娘想去哪里?出宫前太子殿下倒是把路引之类全部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奴婢这儿,还有车马驿站那些都有,不过奴婢看着最近京城天气不算太好,依着现在这大雪样子,不如在京城过了年再走。”
</br> 听着这话时候,江画便往外看了一眼,的确还在下雪。
</br> 自从那天开始飘雪,就一直没放晴,偶尔雪停下来也是阴沉沉的天,北风肆虐下,屋子外面一切都被冻硬了。
</br> 京城的冬天就是这样,雪一场场下下来,就会越来越冷,路上一定是难行的。
</br> “奴婢倒是也觉得应当等过完年再走。”启悟把东西收拾好了,从外面进来了,“咱们从宫里带出来的东西,还得想法子置换一下才能用,否则上头带着印记,实在太显眼。”顿了顿,他又拿了个匣子出来呈给江画看,“这个是出宫前太子殿下身边内侍跑过来塞给奴婢的,说是给娘娘的。”
</br> 江画接了那匣子,打开一看便不由得失笑,那厚厚一匣子银票,只怕是有百万之巨。
</br> 徐嬷嬷在一旁看了一眼,有些感慨:“殿下倒是一片好心,不过这么大的票子,怕是用不出去。”
</br> “收着吧!”江画把匣子合上,交给了徐嬷嬷,“总归是一片好意。”
</br> 这银票送过来,她倒是有几分释然,这就好像是她多年在宫里面对他们兄弟俩的照拂得来的报酬,她和他们兄弟俩之间应当再没什么相欠。
</br> 想到这里,她环视了一下这庄子,便道:“你们俩这两天出去看个小庄子,看好了就买下来我们搬出去,然后等过完年了我们便收拾了往南边去。”
</br> “这地方倒是也宽敞,不必搬吧?”启悟一路进来时候就把这庄子前后打量过了,“左右也没什么人家,算是个安静地方。”
</br> 不等江画说什么,一旁的徐嬷嬷先拉了一把启悟,然后接了话:“娘娘说的是,等会儿我就和启悟一起出去看。”
</br> 启悟有些不明所以,但看到了徐嬷嬷递过来的眼神还是没有再多说什么,就应了下来。
</br> 两人一前一后从屋子里面出来,启悟回头看了一眼,还是有些不明白,于是问道:“想搬总得有个缘故?我倒是觉得这里挺好,还有吴王照顾着,许多乌七八糟的事情都不用理会。”
</br> 徐嬷嬷也往后看了一眼,道:“这有什么不明白?太子殿下让你带了银票过来,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当初皇后娘娘让那两位殿下帮忙咱们娘娘出来,两位殿下做到了,是圆了当初对皇后娘娘的承诺,娘娘这些年对两位殿下的照顾,娘娘做的是承诺之外的事情,这么一进一退算一算人情,娘娘收了这银票就是两不相欠,再无瓜葛了。”
</br> 启悟目瞪口呆了一会,原地呆着想了想,飞快又追上了徐嬷嬷,道:“我怎么觉得意思不是这样啊?太子也不是这种人啊?”
</br> “这次之前,我也不觉得太子是狠得下心来争权算计的人呢!”徐嬷嬷看了一眼启悟,“我们俩在宫里多少年了,当初在长宁宫见过太子多少次,想得到现在太子能直接把圣上手里的权夺过来?”
</br> 他们俩在宫里呆的久了,这次又是晚了好几日才从宫里出来,知道的事情是多一些的。
</br> 那天乾宁宫大火之后,整个宫里局势便大变,贵妃的封号已经被褫夺了,李佾的楚王当然也别想当,如今是被关在了牢中。而宫中现在已经几乎全由太子手下的人来接管,除了围绕着李章身边那几个近侍没动过,其他已经换了个遍——这局势还有什么看不懂?
</br> 如今就是看太子要忍到李章病逝,还是提前送李章一程了。
</br> 若是放在从前,谁能想到太子能做到这样?
</br> 启悟沉默了一会儿,道:“那我们俩一起去看?现在我们人也没多少,还好车马什么的整齐,要是今天能定下来,收拾收拾过两天就能搬走了。”
</br> 徐嬷嬷伸头看了一眼跟着他们一起出宫来的那些人,道:“等搬去新地方,还得多雇人回来,看家护院的、打杂做事跑腿的,就我们这几个只怕是做不了什么事情。”
</br> “那是自然。”启悟道,“要是娘娘要往南走,还得多找些护卫,免得路上出什么意外。”
</br> 两人既然有了共识,便一起先去看了新的庄子,不多时便看好了一个小巧又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位置方便,庄子里面陈设一应俱全,前主人是因欠了赌债要还钱了所以在卖家产,这庄子只折了市价的一半,便轻松拿了下来。
</br> 搬到了新的庄子上,江画便也不再去想什么宫里的事情,先让徐嬷嬷和启悟把家里各处人手都补齐了,然后看着年时准备了些过年要用的东西,接着便是计划着等开春了就往南边去。
</br> 宫外的日子似乎过得比在宫中要快一些,似乎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除夕。
</br> 江画早上起来,还没完全清醒过来,就被徐嬷嬷拉着换了一身大红的衣服,又戴了金红大花在头上,一身富丽堂皇倒是比在宫里面时候都隆重了。
</br> “这是做什么?”江画往镜子里面看,便忍不住笑,这种正红颜色她不曾穿过,头上当然也没戴过这么红艳的花,这会儿看着便各种不自在。
</br> “过年,民间习俗都是要穿新衣服。”徐嬷嬷指了指自己身上崭新的袍子,“除旧迎新,娘子既然出宫当然要和大家一样,换新衣服。”顿了顿,她又拿出了一套崭新的手套围脖,道,“这个也是新做的,娘子晚上正好戴着这个,好出去看焰火。”
</br> 江画拿着那手套试了试,笑道:“你们连宫外哪里可以看焰火都已经知道了?”
</br> “据说往年都是宫里面会来放,大家就在宫门外看。”徐嬷嬷说道,“还有些大户人家,也会放烟花,总之是热闹。”
</br> “宫里的烟花就免了。”江画摆手,“一年年的看多了,早就看得腻味。”
</br> “据说晚上还有驱傩的戏码。”徐嬷嬷对宫里的烟花也没什么太多的兴趣,“傩戏之类是不许进宫,之前圣上不喜欢,便只让宫外热闹,宫里是不许的,娘子晚上想不想去看看?”
</br> 江画支着脑袋想了想,她对宫外过年到底怎么热闹已经没什么印象,这会儿说傩戏也只是想起来那些看起来奇形怪状的面具,还有一群人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样子。
</br> “那就去看看傩戏。”江画做了决定之后,便也来了兴致,“那要不要准备点什么?面具之类?”
</br> “这会儿让启悟去办也不迟。”徐嬷嬷笑着说,“这些事情娘子就等着我们准备就行,到时候我们护着娘子玩得开怀。”
</br> 既然徐嬷嬷这么说了,江画就笑了起来,道:“那我就省心,就让你们去办了。”
</br> 徐嬷嬷应了下来,一边让人去准备出去游玩傩戏的物事,一边又让人送了早点过来。
</br> 吃过了早饭,江画便去书房里面找了闲书翻看,这书房里面的书还是上一任主人家留下的,看着里面留下的笔记之类猜测应当是原主人的祖辈某人留下,这一屋子书足以说明曾经这家也是读书知礼,但最后沦落到子孙卖庄子……也是子孙不孝。
</br> 这一屋子的书,一多半是各种书经论著,四书五经这些江画看起来吃力,虽然能通读,但要深入去解实在有些难;另一半便是各类杂书闲书,从农桑织布到话本杂记应有尽有。她看得多的,就是各种话本杂记了。
</br> 找到了前一日还没看完的那本《禁庭夜》,她靠在躺椅上便顺着昨天的地方继续看了下去。
</br> 宫里的话本大多矜持,少写什么男女之事,多是神话之类,或者是古时就有的各种传奇事迹,在出宫之前,她是没见过这么直白来写男女之事的本子。
</br> 初看当然是惊讶,甚至还有些脸红,不过看得多了,就平静下来,还有心思评点一二其中情节。
</br> 例如这本《禁庭夜》书写的还是宫中宫女的故事,她便忍不住挑起了刺,譬如宫女根本不可能做这些事情之类。
</br> 如此一边看一边挑刺,也别有一番趣味。?
</br> 第111章 许愿、岁岁无忧,平安喜乐
</br> 看书时候不记时辰。
</br> 翻到最后一页时候抬头,外面已经阳光刺眼,是中午时分了。
</br> 江画揉了揉脖子,放下书站起来,恰好便从半开的窗户里见着徐嬷嬷带着几个刚留了头的小丫头捧着食盒顺着回廊往书房这边走过来。
</br> 因是到除夕了,便见她们都穿得鲜亮,看起来喜气洋洋,尤其徐嬷嬷,看起来比在宫中时候还显年轻了一些,不再是之前那样严肃紧绷不言苟笑的样子。
</br> 她起了身,转到小厅里面,便正好碰到徐嬷嬷掀了帘子进来。
</br> “午饭还是三菜一汤。”徐嬷嬷笑着指挥着那几个小丫鬟把食盒里面的饭菜都取出来摆在桌子上,“午饭便简单些,到晚上了,我和启悟商量着,这是娘子头一次在外面过年,便做了八荤八素,来年一定红红火火。”
</br> 江画坐下了,笑道:“八荤八素,都要比得上宫里的份例。”
</br> “那是万万比不上的。”徐嬷嬷笑着给她盛了饭,“外头厨子也比不上御厨,只是一份心意。”
</br> 江画笑道:“那这份心意就先心领了。”
</br> “等会下午时候我便把面具之类给送来给娘子看,等用了晚饭之后,便能换了衣服出去玩了。”徐嬷嬷笑着说道,“傩戏面具说来倒是都不怎么好看,不过做得精致,还是有一番趣味在的。”
</br> 江画应了下来,对这个在宫外风行,在宫中又没见过的驱傩习俗又多了几分兴趣。
</br> 到了下午,院子里面先是架起了燎火和灯树,廊下挂上了灯烛。
</br> 这都是宫中见过的,等到了晚上,这燎火燃起来,便能把庭院照得恍若白昼,直至天明。
</br> 从前还在宫里面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内府来准备,到了时候也是内府过来布置和收拾,各宫要再添些什么喜庆的玩意,便看各宫喜好。
</br> 江画顺着回廊把各处的灯都看了一遍,倒是觉得比在宫中时候挂的那些名贵灯笼更符合她的喜好,只能说是在宫外自己做主了,不管怎样都会觉得比在宫中更好了。
</br> 逛完了回到了小厅,便看到了启悟和徐嬷嬷一起抬着一箱面具进来了,江画笑着拿了最顶上那个看了看,只见是个凶狠的黑脸,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头上有角,嘴巴还吐着獠牙。她试着在脸上戴了,转而去看徐嬷嬷和启悟,道:“吓不吓人?”
</br> 徐嬷嬷笑道:“吓人才好呢!”
</br> “这个的确有趣。”江画把这个黑面具取下来,让人拿了镜子过来,又试了试底下那些绿面具红面具,一边试一边又问道,“晚上你们和我一起出去么?”
</br> 启悟道:“自然是要和娘子一起了,不仅我和徐嬷嬷要跟着娘子,还要带上十几个护院一起。”
</br> “这阵仗也太大了?”江画失笑,“在宫里也没这么大排场进进出出。”
</br> “娘子是不知道外头会有多少人。”徐嬷嬷笑道,“就应该多带些人护着,免得被人群冲散了,到时候遇着坏人都不知道怎么办。”
</br> 江画想了想,便笑道:“那就听你们安排吧!”
</br> 到了晚上,外面果然热闹了起来。
</br> 江画换了衣服戴着面具,然后便与徐嬷嬷启悟一行人出门到街上去。
</br> 一上街,热闹和喜悦扑面而来。
</br> 路上人们都是戴着面具载歌载舞,还有小童穿着侲子服,在人群中穿行,活泼极了。
</br> 人群缓慢拥挤,但也算得上是井然有序,街坊之间的门是打开着,路上有临时挑着担子出来摆摊凑热闹的小商贩,还有打开门挂着明亮灯烛做生意的商家,熙熙攘攘的人群,生意也都是红火热闹;沿路各家点着燎火,灯火通明,远远看去便能觉出主人家过年的热烈团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更是给除夕的年味更添喜庆。
</br> 如江画这样带着家丁一起出来凑热闹的女子并不少,她们穿着大胆,衣裳也十分鲜亮,不过左右侍女穿着是男装,看起来倒是比她们这一行还要大方一些,戴着面具便自由自在地在人群中笑闹。
</br> “下回我带着人给娘子做一身那样的,肯定比她漂亮。”徐嬷嬷把别的小娘子们身上穿的衣服看在眼里,如此嘟嘟哝哝地说道,“今天这身红的还是不够显眼,样式老土了一些。”
</br> 听着这话,江画下意识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这红裙,又抬头去看了看那已经跑起来的小娘子身上的七彩披帛在灯火照耀下引人注目的样子,不由得笑了一笑,道:“我年纪大她年纪小,我这样就看起来稳重一些。”
</br> 徐嬷嬷又朝着那小娘子看了一眼,大约是估摸着她的年纪,最后慎重地摇了摇头,道:“娘子又不老,二十岁正是风华正盛,用不着稳重。”
</br> 江画听着这话顿了一下,倒是好半晌才把自己的年纪给对上实际,心里只能默默怪重生了这一次,总把年纪累积来算,差点儿把自己算成了老婆子。
</br> “娘子要不要也拿一盏灯在手里?”启悟不知什么时候挤出去买了两盏灯过来,“我瞧着在外面玩的人手里都有,娘子也拿一个!娘子看这两盏喜欢哪一个?”
</br> 江画低头看向了启悟递上来的灯,都是用绸纱扎成的花灯,一盏是牡丹,另一盏是莲花,这会儿灯烛亮着,都显得十分娇美,一时间竟然都有点无从选择。她想了想,还是伸手拿了莲花灯,笑道:“牡丹从前见多了,就拿这个好了。”
</br> 徐嬷嬷笑着道:“那等会逛到东边去,还能直接在元河旁边把花灯给放了,再许个愿。”
</br> “等会记得提醒我。”江画笑着说道,“等会看到什么新鲜东西,铁定是要忘的。”
</br> 一边说着,一行人跟着街上热闹的人群往前走,又被沿路各种新鲜玩意占据了眼睛,目不暇接地看着各种宫中没有的热闹玩意。
</br> 忽然,前面人群中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欢呼。
</br> 江画抬头往前看,却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忽然前面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似乎天边都被火光映得更亮了一些。
</br> 而人群微妙地换了个行走的方向,竟然是朝着皇宫去了。
</br> “前面怎么了?”江画一面被人群推着往前走,一边忍不住问旁边护着她的徐嬷嬷和启悟。
</br> “让人到前面去看了。”启悟看着人越来越多,有些紧张地让自己的人跟上来,防止被别人冲散,“这是朝着宫里走,难道今年宫里也和外面一样摆了傩戏?”
</br> 这问题叫江画和徐嬷嬷面面相觑,李章是向来不喜欢这个毋庸置疑了,但今年宫里是谁做主那还说不定。
</br> 过了没一会儿,到前面去查探情况的护卫艰难地挤了回来,道:“今年在皇宫门口架了三座火山,圣上和太子还有吴王一起在宫门城楼上看城中驱傩的热闹与民同乐,这会儿大家便往皇宫方向去了。”
</br> 这情况让江画脚步忍不住停顿了一会,但这会儿人群汹涌,由不得她停下,只得跟着人群继续往前走。
</br> “等走到人少的地方,就回头。”徐嬷嬷谨慎地往左右看了看——这种皇帝出来与民同乐的时候,禁卫都是要出来维持秩序的,这会儿江画戴着面具是没什么,她一个深宫老嬷嬷也穿着寻常人衣服也不引人注目,但旁边启悟这个明显是內监的姿势就太过于明显,禁卫要是有心一眼就能抓出不是来。
</br> “护着娘子,可别走散了。”启悟也十分仔细地左右看了看,“前头是和春坊,便干脆往和春坊里面逛一逛,然后直接往元河去放灯。”
</br> 江画自然没有意见,便点了点头。
</br> 这许多年来,头一次宫里面皇帝太子要在除夕夜与民同乐,显然是让街上的百姓们都兴奋了起来。
</br> 街上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