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淑妃重生后 > 淑妃重生后 第50节
</br> 与李傃说了许久的话,说得脑子里面全是阴谋阳谋和算计,他转了一圈,一时间也不想动脑子了,便让人先到江画这边来问了问,听说了是有空就过来问安。
</br> 一边把从宫里带出来的药材交给徐嬷嬷,他一边从屏风后面转过来,一眼就看到李俭跪在床前的样子,顿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了——他一下子就想起来自己方才还问过这小孩几句,他总不能是为着他问过的那几句话这会儿跪在这里请罪的吧?
</br> 还没开口,他就已经看到小孩身形摇晃了两下,最后默默站起来,仿佛没看到他一样,木着脸出去了。
</br> 这什么情况?
</br> “六弟怎么了?”他回头看了一眼李俭,又看向了江画,“娘娘罚他了?”
</br> “没什么事,就只是说了会儿话。”江画笑了笑,“吴王殿下从宫中来,宫中向来可好?圣上身子情况如何?”
</br> “都好着。”李傕随口回答着,把李俭的事情抛在脑后,自己陪着江画坐下了,“娘娘现在伤口愈合情形怎样?入秋了围场越来越冷,要早点回宫才好。”
</br> “太医说是再过十日,应当可以站起来。”江画说道,“要好完全就还得回宫慢慢调养。”
</br> “宫里药材更齐全,若早早回宫的确是好事。”李傕倒是微微松了口气,他看向了江画,又笑道,“之前还拜托娘娘给我相看个特别好看的王妃,现在看起来短时间内我是难看到了。”
</br> “之前倒是真的相看过,只不过没看到你说的那样天姿国色。”江画笑了笑,和李傕说话倒是轻松很多,不必太斟酌字句,“若你着急,我写封手谕让内府赶紧把画册赶制出来送给你也可以。”
</br> “等我从西征回来吧!”李傕哈哈一笑,他在李傃面前时候还没确定这事情,但这么一路走过来已经拿定了主意,“很快我就要跟随大军西征——娘娘,有件事情能不能求你帮忙?”
</br> 江画有些意外地看向了李傕,道:“你要做我做什么,直说就行了,不必提帮不帮的。”
</br> 李傕一路走过来是在想事情的,尽管他不想动脑子,但很多事情几乎算是本能一样。他和李傃交谈了一番,当然就会去想许多事情他应当怎样去做。
</br> 他的亲哥想让他在朝堂上站稳,他的父皇也想让他在朝堂上站稳,他们俩看起来似乎是有默契了,但实际上却是他的亲哥在明着和他的父皇博弈,那么他要怎么做?他需要去西征,也需要让他的亲哥不至于到最后没有退路,或者说,他要成为他亲哥的退路。
</br> 他不想最后他们兄弟反目,他们兄弟也不可能会反目。
</br> 如果他亲哥和后者之间注定有一个会成为他需要打倒的对象,那他选择后者。
</br> “娘娘能不能帮我稍微看一看贵妃。”李傕提出了一个江画没想过的要求。
</br> 江画眉头微微皱了皱,有些不太明白他有什么目的,但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这不过举手之劳。”?
</br> 第87章 项链、更显得他扭曲
</br> 对比太子李傃和吴王李傕两人,看似是太子更冷漠,吴王更活泼好亲近,事实上却也并非如此。
</br> 李傃的确是冷漠,太子的身份和地位天然地让他和寻常人隔开,储君这二字就已经足够让他和普通人的距离拉开到一个需要敬畏的地步,所以他必然给人感觉是冷漠还不近人情的,就好像皇帝给人的感觉也是高高在上不似凡人,而与此同时,他的确也少言,二者叠加,给人的感觉自然就是冷漠。
</br> 李傕则不同,他虽然出生起就封了个吴王,但多年来也没有加封,之前皇后还在的时候他也不怎么出众,乃是这几年李章对他显露出了喜爱才让他显露在人前,并且他的确活泼爱说话,故而便让人一开始就觉得亲近。
</br> 在朝臣眼里,李傕便是一个能放得下架子,又能说得上话的人。
</br> 陈品在李傕身边跟了这么些时日,一开始倒也这么觉得,不过一段时间下来,倒是也觉察出这个吴王看起来好相处,但心里是有主意的人。
</br> 有主意倒是没什么,做臣子的是喜欢跟着有主见有主意的人做事,只是有主意有主见是不是有能力,便是另一回事了。
</br> 那边李傕去给江画请安,陈品便留在了李傃的营帐中,略微说了说京中的事情,还着重讲了讲李傕本人。
</br> “吴王殿下恐怕并不会是任由摆布的。”他的话说得并不算婉转,他自考中进士就到东宫的詹事府中做官,如今做到了詹事,对李傃相当了解,也很明白要怎样和他说话,“何况臣瞧着吴王殿下应当还有自己的打算。”
</br> “这是当然的。”李傃看了一眼陈品,语气还是淡漠,“若是自己没个打算,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在朝中站稳——他应当会去西征,你从十率府中点精锐跟着他。”
</br> 陈品还不知道李傕已经确定要跟着去西征的事情,听着这话倒是愣了一会才应了下来,接着又有些担忧:“之前楚王在朝上还说想去军中但圣上没允,这会吴王殿下去了,楚王怕不是要闹起来?”顿了顿,他又摇了摇头把自己的话给推翻了,“若是楚王殿下闹一闹也无妨,就怕是太尉生了别的心思。”
</br> “太尉不会。”李傃语气很笃定,“崔靖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爬到了太尉这位置上,他比谁都小心,何况父皇这次没允他带兵,他心里已经很明白父皇是什么意思了。”
</br> “圣上是打算冷一冷崔家么?”陈品还是有些拿不准这些事情,李章的心思太多变,变得臣子们都有些难以应付,“若是要冷着崔家,那安国公府应当会再起来了——若是这样,宫中的六殿下……?”
</br> “不至于。”李傃好笑地看了一眼陈品,“安国公府到此为止了,不可能再进一步。”
</br> 陈品虽然不知道这结论到底从哪里推论出来,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接着又道:“那接下来只要西征顺利,吴王能顺利回来,一切应当都能如殿下所想那样了。”
</br> “也未必。”李傃往后靠了靠,若有所思地拿着茶杯,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屏风上——那是一架刺绣屏风,绣的是六合同春,上头的鹿栩栩如生,鹤似乎能振翅而起,一旁的椿树叶子绕着鹿与鹤,便组成了这象征天下皆春欣欣向荣的六合同春,但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围场中已经染上了秋意,很快这天下就会被枯槁的黄色席卷,要在一场一场大雪之后,春才会再来。
</br> 陈品见李傃不说话,也不敢吭声,只安静地站在一旁。
</br> 他跟着太子这么多年,也把太子的处境看在眼里。
</br> 从出生开始做太子,这么多年下来,就算他什么都不做就已经成了李章眼中的威胁。
</br> 如若皇后还在,恐怕李章都已经想尽了办法要废太子——这话说来残酷,幸亏是皇后没了,所以李章下不了手,李章身为皇帝需要一个美名,所以现在他不能对太子做什么,所以他转而去让吴王站出来到朝中来,他只需要让吴王权势和太子相当,就不需要他挑拨,他们兄弟俩就会争起来,就算他们不争,他们身边的人都要争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李章只需要坐收渔利。
</br> 这手段太简单,任何人都看得出来,但不会有人觉得哪里不对。
</br> 在朝中,人人都想往上爬,顺着李章的意思行事就能获得荣华富贵,何况吴王身边还空空荡荡没什么亲信,他们有一万个理由去捧着吴王,大不了就是在将来出事之前及时抽身——或者也不用抽身,李章向来好名声,不爱行连坐之事,到时候他们只需要表态得及时且正中李章的心意,便能全身而退。
</br> 这手段李傃当然也看得出来,最初时候陈品猜测着李傃会怎样做,他知道李傃看重吴王,毕竟是同母的亲兄弟,这份情谊不是普通的兄弟情可比拟,让他想不到的是,李傃跟随了李章的做法,他开始帮着吴王在朝中站稳,还直接派了他去吴王身边帮忙,他在太子身边这么多年,只需要露脸就能代表太子的意思,所以吴王飞快地在朝中站稳了——皇帝和太子一起帮忙,他不可能站不稳,就算换个三岁小孩,也能站得稳稳当当。
</br> 但——对李傃和李章来说,这却并不是听从服从,而是不公之于众又心照不宣的对抗。
</br> 自古做太子的就少有好下场,父慈子孝这四个字不存在在太子和皇帝这两个身份之间,没有哪个皇帝容得下自己身边有个名正言顺能觊觎自己皇位的年轻人,除非他要死了,他才会不得不考虑江山传承究竟要给谁。
</br> 他们这些东宫属官当然希望李傃能登上皇位,到时候他们都能鸡犬升天——但,凡事总有个但是,李章看起来无病无痛还能再活个大几十年,李傃登基的可能会随着李章活得越久而变得越渺茫,除非中间突然出现了什么意外,否则李傃多半也就是一个被废或者身死的下场。
</br> 所以这次李傃和李章之间的对抗,在他们东宫属官们看来是必然的,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切都听李傃的吩咐,若是能赢稳赚不赔,若是不能,以李章李傃父子俩的一贯行事,他们必然也不会有什么牵连。
</br> 正这么胡思乱想着,他听见太子李傃道:“你回宫时候让人把去年西域进贡的那一匣子红蓝宝石送来。”
</br> “啊?”陈品愣了一愣,倒是没想到话题忽然跳到了这里,他迅速回想了去年东宫收到的贡品,又确定了一下李傃要的东西,“是圣上赏下来的那一匣子,还是那个孔雀国送来的?”
</br> “有两匣子吗?”李傃似乎是愣了一会,他想了想,又道,“那就两匣子都送来。”
</br> “是。”陈品答应了下来,还是忍不住问,“殿下要这两匣子宝石做什么?”
</br> “昨日看书,看到书上画了一副项链十分好看,准备带着人试着照着书上那样子做一条。”李傃淡淡道。
</br> 陈品欲言又止,但也不知能说什么,只好闭了嘴。
</br> “做这些需要什么东西,你一并让人准备好。”李傃又道。
</br> “殿下要亲自动手吗……?”陈品感觉自己声音有些发抖,“您吩咐就行,这事情有工匠来做……”
</br> “无妨,原本也是无事可做,我自己来。”李傃道。
</br> 陈品沉默了一会儿,想要再劝一劝,但最后还是闭了嘴,表示一切都会准备妥当。
</br> 李傕和江画说了会儿话,见着到了下午,便不再多留,算着宫门下钥的时间,便急急忙忙上了马要回去了。
</br> 陈品这边收拾好了,便跟着李傕一起回京城去。
</br> 李傃这次没出来送他们,只让了个内侍跟着他们到围场门口,看着他们走远了,然后才转身回去说了说情形。
</br> “行了,去把我昨天在看的那本书拿来。”李傃把桌子上铺了纸,又让人去拿书。
</br> 内侍急忙把书捧出来,摆在了桌子上,面上露着几分为难:“殿下,您想做什么,吩咐了工匠去做就行了,哪里要让您亲自动手呀?万一磕着碰着了……”
</br> “啰嗦。”李傃拿起书,翻到了他想看的那页,上头是一条样式十分繁复的项链,上头缠枝的花样看起来有些西域的风格,但嵌合起来又带着几分中原特有的含蓄风流,他打算把这条项链做出来——他想了想,抬眼看向了一旁的内侍,“淑妃生辰是什么时候?”
</br> 内侍愣了好一会儿,又想了好久,方道:“不知……宫中没庆祝过淑妃娘娘寿辰……”
</br> “……”李傃沉默了片刻,他自己也想了想,宫里面的确是不会给妃子来庆祝寿辰,向来庆祝的都只有皇帝皇后太后太子这些,妃子是不在其中的。
</br> “奴婢去问问徐嬷嬷?”内侍看着李傃的神色,小心地问道。
</br> “不必。”李傃还不打算把有些事情这么快就说出来,他去和江画略说了会儿话,就已经发现江画非常正直——更显得他扭曲。?
</br> 第88章 皇帝的心思、那得看是谁在撒娇任性
</br> 所谓兵贵神速,在确定要西征之后,很快吴王李傕就跟随大军离京了。
</br> 离京之时李章亲自送到了京郊。
</br> 这次便是有太子李傃同行,之前李傃太久没在东宫已经引人猜疑,这次送别他便不得不出面了。
</br> 李章近来时常觉得忧虑,只是他也无法说清心中忧虑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或者并非是难以说清,只是不想承认。
</br> 他靠在贵妃椅上,看着面前的歌姬舞姬在和着丝竹乐声表演,身旁是郑婕妤安静讨好地在给他准备茶点,画舫虽然足够大也算得上平稳,但大概是因为有风的缘故,他还是感觉到这华丽的画舫正随着水波微微晃动。
</br> 抬眼看向远处蓬莱仙境中的假山,隔着碧波池的波光潋滟,似乎真的让人生出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李章想起来历代帝王中寻仙和求长生的故事。
</br> 当不在其位的时候,便会觉得寻仙和长生具是谎言,全是荒谬,但一旦坐在了龙椅之上,便想千秋万代地坐下去,就会怕死,就会想要永生。
</br> “陛下尝尝这道点心,妾身刚才试过,入口绵软,十分可口。”郑婕妤捧着一道点心娇娇柔柔地开了口,她近来经常陪着李章,是显而易见地受宠,故而胆子也比之前要大一些,不那么时时刻刻都小心谨慎了。
</br> 李章低头看了一眼那做成了芙蓉花形状的点心,又看了一眼正仰着头眼睛亮晶晶在讨好他的郑婕妤,忽然就想起了江画。
</br> 他想起来江画跟着他这么多年,似乎都很少如郑婕妤这样主动,她总是很谨慎又很安分,她懂得进退也懂得分寸,不该做的事情她从来不做,该做的事情就算有人会说点闲话,她也不会轻易因为闲话而放弃,她总在做她应当做的事情——这一份应当,在宫中便是难得。
</br> 应当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难的。
</br> 一来是要怎样知道这件事情应当做呢?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才能确定这件事情是应当?
</br> 很显然,江画并不是出于她自己淑妃的角度来看,她虽然看起来安分,但一定在揣测他的想法,她在猜测他心目中的应当,并且还很聪慧地把一切都猜得正确,所以才能做出他眼中的应当。
</br> 她不似眼前这个郑婕妤这么直接又露骨地邀宠,但这么几年下来,她行事妥当比这样来求一个宠爱更显得恰当,所以这么几年下来,她一直都是在后宫中最受他宠爱的那一个——因为事事可心,事事都做到了他心坎里,她是后宫中唯一一个事事都为着他着想的人,所以他觉得她好。
</br> 心中这么一比较,再看郑婕妤,便也觉得有些无趣,尽管他觉得郑婕妤的确算是美人,但……心思太多。他静默了一会儿,抬眼看向了一旁的内侍,问道:“问问淑妃情形如何了,若是已经能挪动,赶紧让她回宫来。”
</br> 一旁的郑婕妤脸上笑容僵硬了一丝,但还是甜甜笑着道:“眼看着就要入冬了,淑妃娘娘的确应当早些回宫来,听说围场那边要比宫里冷许多。”
</br> 李章点了点头,又吩咐道:“带些炭火之类过去,若是围场冷便先用上——让御辇过去,御辇宽大还稳,炭火用在辇车上,便不会冷。”
</br> 内侍急忙都应了下来,立刻便下了楼船,让人放了只小船急忙往岸边去了。
</br> 郑婕妤低着头想了一会儿,又偷偷看了一眼李章,见他又对着面前的歌姬舞姬出神,一时间有些泄气——她现在的确是受宠,看起来风光,可是不是真的她自己心里有数。李章对她就好像对阿猫阿狗一样,有兴致时候逗一逗,不打算给位分也不打算让她怀孕。别说去和淑妃比,就连贵妃也是比不上的,贵妃至少还有楚王,李章还因为楚王不能去军中的事情特地找贵妃说了几次宽慰呢!这么一想,心中便更加失落了一些。
</br> 这么出神的一会,她没觉察到李章目光扫了过来,只忽然听李章问道:“你不喜欢淑妃?”
</br> 郑婕妤一愣,猛然回神,带着几分惊诧地对上了李章的目光——她声音有些发抖:“回陛下……淑妃娘娘对妾身一直照顾有加,妾身怎么可能会不喜欢淑妃娘娘……”
</br> “你觉得淑妃是怎样一个人呢?”李章若有所思地问道。
</br> 郑婕妤想了想,道:“淑妃娘娘十分温柔,妾身刚进宫时候,淑妃娘娘吩咐内府对妾身这些采女们都十分照顾。”
</br> “她总是这样替人着想。”李章笑了一声,感慨地往后靠了靠,“她像阿英,又不像阿英。”
</br> 郑婕妤眨了眨眼睛,倒是没对上这个“阿英”是哪个,听着似乎是某个人的小名小字之类,但她也不知道宫里面有谁叫这个。
</br> “靠岸吧!”李章没有把话说下去,只是吩咐了画舫靠岸。
</br> 上岸之后送了李章先回去乾宁宫,郑婕妤想了一想,打发往云韶宫走了一趟,问了贵妃是否得空,得了回答之后便往云韶宫去了。
</br> 因为李佾没去军中,贵妃最近索性就把工夫全部花在了李佾娶正妃的事情上面来,圈定了楚王府的位置,如今是在按照图纸修葺府中建筑,另外还有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要她看过——倒是也可以全部让内府去忙活,但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就视若珍宝样样儿都要给最好的,现在自然不愿意撒手给内府去办,生怕哪里有缺漏将来会后悔,于是内府也就事无巨细地把这些全都拿到了她面前来。
</br> 听着说郑婕妤要过来,她把手里的册子交给了旁边的嬷嬷,忍不住笑了一声,道:“这郑婕妤得宠了这么些时日,眼看着要远了我们云韶宫,现在又凑过来,大概是发现自己这宠爱来得虚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