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淑妃重生后 > 淑妃重生后 第24节
</br> 坐起来看了一眼,从宫里来的人早就已经走了,殿内没人,只听见外间徐嬷嬷在和人说话。
</br> 徐嬷嬷语气中全是担心:“娘娘吃了药会好些吧?今天应当顺便从长宁宫带几只山参出来,这边的山参都不好,年份不够。”
</br> “那我等会差人再回去一趟。”听着声音与徐嬷嬷说话的应当是皇后身边的女官了,“这一两年娘娘身体慢慢调养好了一些,只是山里面这雨也太猛烈了一些,应当还早十几天过来,多适应一段时间,就不会因为一场雨感了风寒。”
</br> 徐嬷嬷叹了一声,道:“多多上心吧!娘娘病着我都没心思走了,原本是想着跟着淑妃娘娘一起往南边去,现在哪里还走得了?得看着娘娘好了才行。”
</br> 这话倒是说到了江画心里,她坐在床上想到了皇后,的确——皇后现在病着,她也没心思往南边去。?
</br> 第40章 隐瞒、瞒着到底是应当还是不应当呢?
</br> 皇后这一场风寒似乎引着别的缘故,快十日了才见起色,精神略好了一些,但气色还是差。
</br> 最明显便是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一看便是重病未愈的模样。
</br> 跟着凤驾一起来的那太医方子越开越谨慎,最后都要开起太平方,直看的江画皱眉头,看着那药方就想去找太医重新再开。
</br> 她这副样子倒是把旁边皇后都看笑了,让女官拉住她,皇后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让她坐下,语气中倒是含着笑的:“俗话都说是病去如抽丝,哪里就能吃一两副药立刻就好了?我身体我自己清楚,再过一两天就没事了。”
</br> 江画皱着眉头听着这话,忽然想起来之前听徐嬷嬷说过皇后这病因,一时间又不知说什么才好了——这年头女人有病多是难言的,皇后不可能对她说,更不可能与旁人说,那也就只剩下自己默默忍住这一条了。太医开太平方也多半因为如此,既然没法说,那当然也没法治。
</br> 见江画情绪似乎低落下去,皇后和蔼笑了笑,道:“再过两天,等天晴了路好走,安排的人也都到了,就送你离开这里。”
</br> 听着这话,江画打起精神来,勉力笑了一声:“只是看着娘娘病还没好,就十分担忧。”
</br> 皇后道:“人哪里没有个头疼脑热呢,不必放在心上。”
</br> 既然皇后都这么说了,她便也不好再多在这件事情上说什么,心中牵挂归牵挂,皇后自己都说无事,她自然也只好当做无事发生,只想要离开皇宫之后的事情了,只是将来有时候不似当前,她有限的想象中的未来似乎都还是一团迷雾,想来想去最后都只落在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两句话上。
</br> 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丰沛,过了两日元山中也不见晴好,还是一场雷一场雨,把山中上下都冲刷得湿滑。
</br> 不过好处便是凉爽,夜里睡觉时候甚至都要盖上薄被,山风卷入殿内时候,便是一阵一阵寒意。
</br> 轰隆一声巨响,一道惊雷劈下,江画从睡梦中被这响动给惊醒,睁开眼睛便见着天边闪过两道刺目亮光,几乎把半个山头都要照亮,紧接着又是几道雷噼里啪啦轰下来。
</br> 暴雨倾盆。
</br> 翻了个身,江画换了个姿势,重新闭上眼睛睡觉。
</br> 天边的雷还在翻滚,山风似乎也喧嚣起来。
</br> 由远及近,似乎有急促的脚步声在雨中奔驰。
</br> 这动静让她略觉得有几分诧异,她微微撑起了半个身子往外张望了一会,竟然看到有一排打着灯笼的宫人正在夜色中冒雨疾行?
</br> 出了什么事情?
</br> 回头看了一眼墙角的更漏:刚过了三更。
</br> 正迟疑着要不要差人去问一问,殿外灯光渐次亮起来,徐嬷嬷举着灯进到寝殿中来了。
</br> “是吴王殿下来了。”徐嬷嬷把手里的灯交给身后的宫人,让他们去把殿内的烛台都点亮起来,“还不知是什么事情,来得突然。”一边说着,她一边帮着江画把寝衣换下,换上了外衣。
</br> “吴王还那么点小?一个人来的?”江画愣住了,“宫里出什么大事了吗?要来……应当也是太子来吧?”
</br> “不知是什么事情。”徐嬷嬷语气也是担忧的,“应当是太子反而不好出宫,所以才是吴王殿下来了这一趟吧?”
</br> 江画眉头皱起来,从宫里到元山宫,那日坐车过来大约是半天的路程,若是骑马或许快一些——但今日下雨,路不好走,吴王这个时辰到了元山宫,想来应当是傍晚时候宫门才要下钥,就出来了。
</br> 宫里能有什么急事,让吴王晚上来跑这一趟?等不到明天白天再让人来?
</br> 皇后寝殿外,吴王李傕浑身湿透,身旁的宫人们捧着干净的衣物追过来,不敢让他立刻进去找皇后。
</br> “娘娘刚喝了药睡下了。”女官也是为难,“殿下先换衣服,再把头发擦干,再喝点热姜汤,这么大的雨免得等会儿生病了。”
</br> 李傕听着这话,迟疑了一瞬,眉头皱起来:“母后病了吗?你们怎么不知道往宫里报?母后现在还没好?”
</br> 女官让人先捧着干净衣服带着李傕往偏殿去更换,口中道:“只是风寒,娘娘说不必往宫里报。殿下先换衣服,奴婢进去给娘娘通传一声。”
</br> 李傕看了一眼寝殿的大门,抿了抿嘴唇,似乎有许多话想说,最后只垂下头,跟着宫人们往偏殿走去了。
</br> 吴王突然半夜来了,动静还这样大,自然是不能瞒着皇后的。
</br> 女官进到寝殿中时候,皇后已经醒过来,显然听见外面刚才李傕与女官说话了。
</br> “老四这时候来了?”看了一眼更漏,又看了一眼这雷声滚滚的雨夜,皇后眉头皱起来,扶着女官便起了身,“宫里出什么事情了?”
</br> “这几日宫务送来,并没见着有什么事情。”女官上前来,让人把寝殿内外灯烛都点亮了,“殿下也没说宫里的事情,奴婢见殿下身上衣服都湿透,就请殿下先去偏殿换衣服。”顿了顿,她看向了皇后,“娘娘这会儿见殿下吗?”
</br> “他过来一定是有急事,你让他喝了姜汤就过来。”皇后披着衣服在案前坐下了,眉头紧锁,她想了想宫中最近送来的宫务,根本想不出来宫里会出什么事情。
</br> 女官应了一声,便退出寝殿,往偏殿去找李傕。
</br> 雷声轰隆,山风呼啸,大雨滂沱。
</br> 这炎炎夏日,却显出了几分来自秋天的寒意。
</br> 李傕喝了姜汤换了衣服,头发虽然用干巾擦过但还没干透,这会儿便披散在肩上,便显出了几分少年郎的稚嫩。
</br> 他进到寝殿中,一看到皇后便是眼眶一红,嘴唇抿了两下,脸色十分难看。
</br> 皇后一愣,她想着李傕这半夜来了元山宫多半是宫中有事,但脸色难看成这样,难不成是有什么大事?正还想着宫里能有什么大事,便见小儿子眼泪兜不住流下来了。
</br> 自从李傕搬出她的长宁宫去了德安宫,从来都是一个小大人的样子,遇见事情向来沉稳,从来都是没掉过眼泪的。
</br> 这情景让皇后心里有了底,如若不是大事,李傕不会是这样情态。
</br> 心里这么想着,但面上还是不能太显露出来,她示意小儿子坐到自己身边来,温声问道:“怎么了?”一边问着,她拿了手边的帕子给儿子擦了擦眼泪,语气尽力和缓一些,“宫里出什么事情了?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br> “母后、我……”李傕接了帕子自己把眼泪给抹了,哽噎了好久才说出话来,“母后病了,怎么也不与我说?”
</br> “只是风寒而已,没什么大事。”皇后摸了摸小儿子的头发,还是潮湿一片没有干,“你过来一定是有事情,先说你的事情。这大半夜外面漆黑一片你跑出来,胆子也太大了!你父皇知道吗?你大哥知道吗?”
</br> “仙仙病得起不来床了……”李傕眼泪往外涌,“父皇不让人往元山宫送消息,也不许太子哥哥过来说。父皇说会好的,不惊扰了母后在元山宫避暑……但我下午去看仙仙,仙仙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母后我觉得仙仙要不好了……我、我就偷了太子哥哥的马,趁着宫门还没关就……”
</br> “你说什么?!”皇后打断了李傕的话,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仙仙为什么病了?”
</br> 李傕眼泪止不住了:“我不知道,我之前还看仙仙好好的,父皇让好几个太医一起诊治,但就是不见好……”
</br> “别哭!”皇后再一次打断了他的话,让他擦掉眼泪,但自己的手却止不住发抖,“你把你知道的事情说给我听。”
</br> “我就只知道那几天父皇带着仙仙一起玩的时候多,后来就突然病了。”李傕抬头看着皇后,大约是因为身边有母亲在,他倒是渐渐冷静下来,“没什么征兆——若硬是要说,就只是宫里的猫狗都被打死烧成灰了……”
</br> 皇后感觉脑子里面一片嗡嗡,耳边李傕在说什么她仿佛听到了,又仿佛没听真切,她感觉自己心跳似乎越来越快,呼吸也越来越急促,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不能急,要慢慢来。
</br> 她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正想要说什么,却忽地感觉眼前一黑,身子不再听使唤,整个人往旁边歪了下去——
</br> 李傕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皇后压在了身上,顿时一惊。
</br> “母后?!”李傕赶紧扶住了皇后,眼泪也吓了回去,“母后你怎么了?”
</br> 一旁的女官也是一愣,急忙带着人上前来查探情况,见皇后昏迷不醒,顿时慌乱起来。
</br> “太医呢?快去叫太医!”李傕茫然了一瞬,很快回过神来,“扶着母后先躺床上去,叫太医来。”一边说着,他吃力地把皇后扶着站起来,又让一旁女官上前来帮忙,一起把皇后架着送回到了床榻之上。
</br> 一片忙乱。
</br> 李傕被女官客客气气地请到了偏殿,他担心地看着寝殿那边的宫人们忙成一团,不知为何他觉得十分荒谬,他是皇后的亲子,这时候他却需要因为规矩避嫌在旁边等候?
</br> 漠然地擦掉了自己脸上残留的泪痕,他想到宫里的长乐,他不知道为什么宫里要瞒着自己的母后,可现在他又在想,如果他早知道自己母后会这样晕倒下去,瞒着到底是应当还是不应当呢??
</br> 第41章 是命?、这也不是你我能担起责任的事情
</br> 在许多时候宫中很多规矩都显得十分死板并不近人情,但偏偏在上位者不开口的时候,所有人都得按照这些僵化的规矩行事。
</br> 比如在皇后清醒着能发话的时候,吴王李傕在屋子里面侍疾是应当应分的行为,但现在皇后晕过去,李傕就不能一直呆在皇后的寝殿里面,须得在外面先避让。
</br> 又比如,在皇后清醒的时候想要这元山宫上下做点什么,只要说话就行了,而现在皇后不能再亲自开口吩咐,那事情就变得十分纠结复杂,就连皇后身边女官来开口也不行,得着个有身份的人来开口。
</br> 于是按照宫里这规矩行事,便直接一路请示到了江画面前。
</br> 江画听着来人说了皇后寝宫的事情,一时间有些怔忡——她忽然想起来上辈子发生过的事情,难道是长乐公主出事还是命中注定,怎么都逃不过的?
</br> 一旁徐嬷嬷取了斗篷过来给她披上,面上都是关切:“娘娘还是走一趟为好,要是真的有什么事情……”
</br> 这话没说完,但江画也听懂了。
</br> 如果皇后现在有什么事情,她是没法离开元山宫,更别提离开皇宫的。
</br> 只是她现在心思根本也没法放在离宫上面了,她有些想不明白,既然皇后都已经把长乐公主身边的钉子拔了一遍,现在长乐公主还在李章眼皮底下,怎么还能出事?
</br> 不过显然现在不是站着想这些的时候,她飞快拢了拢思绪,向徐嬷嬷道:“先去皇后娘娘那边,然后去请太医过来。”
</br> 一路往皇后寝宫走,只听得雨声喧哗,雨水在夜色中昏黄灯光下,几乎密集得快成了一片。
</br> 地上积水来不及排走,已经没过了脚踝,来往的宫人们匆忙避让着,一边是护着手里灯笼,一边又生怕自己脚下打滑摔倒在地上。
</br> 整个元山宫已经灯火通明。
</br> 江画一路上听着徐嬷嬷说为什么现在需要她过去看顾皇后,又说了为什么现在吴王不能进殿之类,规矩罗列了一堆,其实总结起来也就两个字:责任。
</br> 奴婢是可以为主子做任何事情,但与此同时,奴婢也并不会愿意去承担她不应当承担的责任。
</br> 放在皇后如今这事情上便是,请太医是应当的,但是他们这些奴婢做主请了太医如果出了问题,他们这些奴婢不能负责任也没那个资格负责。那么现在元山宫中谁能做主谁能负责?就只有江画这个淑妃了。而为什么不可以是吴王李傕?因为吴王李傕原本就是私自离开皇宫,他年纪又小,现在都还在书房里面念书,他哪怕是郡王、是皇后的亲子,也没法在元山宫来做主请一个太医用药开方。
</br> 这道理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给这件事情找个完美的可以出来顶事的人,倘若将来真的出了事,就都是那人的责任,底下的宫人奴婢们不过是听命行事,与他们无关。
</br> 行到寝殿之外,江画便正好与匆忙行来的太医遇见,这时候也显然不宜多寒暄,她只摆了摆手让太医免礼,直接进殿去给皇后诊脉。
</br> 大概是因为皇后昏过去这种事情实在危急,的确不是开太平方就能糊弄的时候了,太医没过一会儿就拿了方子出来,江画粗粗看了一眼,只看用的药就不像治风寒,上面许多补血益气的药材,看起来倒是比那太平方要管用。
</br> “还得先让娘娘醒过来。”太医低着头请示,“或者施针或者艾灸,施针便更快一些,只是……”
</br> 这话听得江画愣了一会才明白太医请示的是个什么,针灸当然更快,但皇后是一国之母,凤体不能随便侵犯,没有皇后或者皇帝本人开口,谁敢这么施针?抿了抿嘴唇,正想要说话的时候,她瞥见偏殿似乎有人正在偷看,然后才后知后觉想起来偏殿还有个吴王等着,于是便道:“先用艾灸,稳妥为上,不可操之过急。”
</br> 得了这句话,太医也便不再犹豫什么,从药箱里面拿了艾灸出来摆弄。
</br> 这边江画朝着偏殿走过去,行到偏殿门口,便见着吴王李傕红着眼睛正在看寝殿中的皇后,一时间她只觉得有些不忍,半晌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br> “太医开的方子我要看看。”看到江画过来,李傕抹了一把眼泪,冷漠地开口了。
</br> 江画于是让人把药方拿过来交到李傕手里,然后才道:“这会儿先要用艾灸,让娘娘醒过来。”
</br> “我知道。”李傕一目十行地看着药方,稚嫩的脸皱了起来,“母后不是说只是风寒吗,为什么这么多补血的药?真的是风寒吗?为什么母后病了你们都不往宫里报?你们是不是怠慢母后了?”
</br> 江画顿了顿,倒是不知要怎么说才好,最后只道:“娘娘不叫让宫里知道。”
</br> “那……父皇是不是知道母后病了,只假装不知道,所以才不叫母后知道仙仙病了的事情?”李傕眉头皱着,露出了一个思索的神色,“我今天做错了事情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