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 > 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 第124节
</br> 看着人走了,周建国还有一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妈急哄哄的这是要干什么去。
</br> 在莘莘学子无比紧张的期盼下, 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
</br> 周满都不用到学校去问成绩,就直接敲锣打鼓的给送过来了。
</br> 校长亲自给她颁发了奖励, 还带来了省城日报的记者。
</br> “同志们,同志们呐。”看到那么多的记者,五中校长激动的直搓手,清了清嗓子, 准备发表他的讲话。
</br> “这就是周满同学吧?听说你是这次理科状元,不仅如此, 之前在考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你也是考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请问……”
</br> “咳咳咳,听我说,先听我说。”校长有些不满,这个记者怎么不按照套路来啊,采访周满有的是机会,采访他的机会可就不多了。
</br> 显然这个记者同志并不是很想采访校长,反而找到机会,就往周满旁边凑,问出问题后,就拿着笔在本子上,随时准备记下来。
</br> 周满:“……别挤我。”
</br> 记者同志很认真的在本子上记录下来,然后点头道,“同学,你也觉得这次的高考很挤是吗?其实也很正常,据统计,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就有几百万人参加了,这次参加高考的人,只多不少,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挤也是正常的。”
</br> 说完顿了一下,“对于自己考到理科状元,有没有什么话想说的?”
</br> “脚疼。”
</br> “啥?”
</br> “你踩到我闺女的脚了。”冯桂英气愤的看着那个记者,觉得他一点儿眼色都没有,拼命挤过来,把她姑娘都快挤到旁边去了。
</br> 记者同志收回了脚,目光灼灼的看向冯桂英,“你是……”
</br> “我是周满她妈。”
</br> “原来您就是理科状元的母亲,我想,周满同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您一定是功不可没的。”
</br> 冯桂英立马就笑开了,摆摆手道,“哪有那么夸张,主要是我闺女自己聪明。不过我还是很重要的,平日里都是给她做好吃的补补脑子,毕竟我家宝儿学习还是很辛苦的。”
</br> 校长是万万没想到,他在得到成绩之后,第一时间带着记者赶过来,本来他都想好了,宣传一下学校,宣传一下自己,最后再和周满同学合个影。
</br> 就感觉自己的设想都很完美,哪里想到,这些记者根本就不配合。
</br> 更没想到,主角不是他,更不是周满,居然是周满她妈。
</br> 看着对记者大吹特吹的冯桂英,校长那个悔恨啊,他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br> 可好在,最后他还是和大家来了一张大合照的。
</br> 很快县城教育部也得到消息了,立马过来采访周满,朱厂长得到消息,也拿着准备的奖励赶过来,甭管他什么人,只要是个领导,先蹭一张照片再说。
</br> 至于大队里,由于李秀兰的提前宣传,等周满取得理科状元并考上京大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大家伙反而一脸茫然。
</br> “不是早就考上了吗?”
</br> “是啊,秀兰婶子早就说过了,这咋又来说一遍?”
</br> “不是,婶子说得是第一名,不是理科状元。”
</br> “第一名不就是状元?”
</br> “不对不对,听我家娃说,高考分什么文理科的,这周满是理科第一名,就是理科状元,那人家还有一个文科状元呢。”
</br> “文科状元是谁啊?”有人问道。
</br> 其他人也一脸茫然的看着四周,似乎想看看另一个状元长得什么样子。
</br> “管他文科状元是谁呢,理科状元是咱们大队的,那就值得咱们高兴,我得让我家娃儿向着周满学习,以后,也给考个状元回来,还拿奖励。”
</br> “对,说得对,得向满丫头学习,拿奖励。”
</br> 周满对于整个上河大队的教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所有家长都让孩子向着周满看齐。
</br> 这次出成绩,有的讨论激烈,有的已经匆忙带着孩子跑到小学去了。
</br> 还有的家长跑到校长那里拉关系,希望能让自家孩子坐在周满曾经的教室里,当然,用周满用过的课桌,那就更好了。
</br> 校长被他们吵得头疼,大队里的小学已经重新修葺过了,课桌基本上也换了新的,旧的课桌,除了周满用过的,其他基本都被淘汰了。
</br> 能有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同周满有关系的,要不是她,上头也注意不到他们破败成这个样子的小学。
</br> 现在,不仅各个年级可以自己拥有一个班级,就是老师都开始分科目教学了,这简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br> 上河大队拉起了横幅,开始敲锣打鼓的庆祝。
</br>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柳树湾大队也在庆祝呢。
</br> 他们庆祝什么?
</br> 庆祝他们大队的外孙女考上京大啊。
</br> 于是,不甘示弱的上河大队又拉起了一张横幅,庆祝他们上河大队的孙女周满考上大学。
</br> 是的,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你说谁亲?
</br> 柳树湾大队也不服气,这份荣誉他们肯定是要沾光的,他们大队的老冯家可是给外孙女出了学费的。
</br> 李秀兰打头阵骂回去,“老娘也给孙女出了学费。”
</br> 双方对持不下,就开始敲锣打鼓,比哪个大队更热闹,谁也不服气谁,最后也没有对决出个高低来。
</br> 周满此刻又开始了她的演讲分享学习经验之路,可是她不想去了,干脆就推给了冯桂英。
</br> 最后变成了冯桂英四处演讲,讲自己是怎么培养出周满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来的。
</br> 冯桂英每回讲的都不一样,可底下却是一片叫好之声,这让她越讲越上头。
</br> 周善因为跳级的事,今年又轮到她考初中了。
</br> 原本的看家庭成分和人品的推荐上学已经被取消了,所以他们现在想要上初中,全部都要参加考试,成绩够了才能上,不够的话就上不了了。
</br> 冯桂英不得不暂停演讲,把周善送过去考试。
</br> 在之前采访中,冯桂英说到送周满到县城参加考试的时候,她和周建国就在门外等着,为了营造一下气氛,说得也就很夸张。
</br> 什么顶着大太阳的蹲在墙根下等着啊,天气虽然热,但是他们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之类的。
</br> 县城初中的校长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再一听他们去省城五中参加考试的时候,虽然热,但是外头有一排树,他们站在树下,天气虽然也是很热,却没有被晒到。
</br> 立刻就带人把学校门口种上了一排树,为了方便人坐,还在树周围围了一圈,搭了一个台子。
</br> 所以这回,冯桂英就舒舒服服的坐在那里接受采访。
</br> 依旧还是上回那个记者,为了抢到理科状元的采访,他几乎就住在周满家门口了。
</br> “我听说这次考试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您的亲生女儿,您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不是亲生的孩子也对她这么好。”
</br> 这话听得冯桂英不乐意了,“啥亲生不亲生的,那都是我女儿,人家领导把孩子放到我们家里,那就是对我的信任。你这个同志,会不会说话?”
</br> 自从入了妇联当了干事之后,冯桂英的思想觉悟还是有所提高的。
</br> “不好意思啊,但是我听说,您的这个女儿,小学的时候,成绩也是第一是吗?”
</br> “那当然了。”
</br> 说到这个,难免就又扯到周满了。
</br> “这个也和周满同学有关?”记者觉得有门,立马开始询问,在小本本上认真的记了下来。
</br> 周善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就四处寻找那熟悉的身影,可是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就只有旁边很多人围在那里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br> 走近了才听到她妈冯桂英同志的声音,激情高昂的在宣扬着她姐教导她的事情。
</br> “妈,妈。”周善试着喊了两声,无奈周围挺热闹的,愣是把她的声音给压下去了。
</br> 直到大批的学生走了出来,大家才意识到,考试已经结束了,立马就散开去找自己家孩子去了。
</br> 冯桂英也就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周善。
</br> “这么快就结束了,你们这考试时间也太短了吧,会不会影响你成绩?”
</br> 周善:“……”不是考试时间短,是您讲的太过投入,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br> 过了半个月左右,考试成绩就出来了,周善喜获第一。
</br> 这原本是同周满的关系不大的,可是县城初中的校长硬是把周满拉过来一起拍了一张,他都想好了,到时候把照片弄得大大的,贴在学校门口,这不比任何的宣传效果要好吗?
</br> 周满:“……”
</br> 他这么一通操作,省五中校长从中得到灵感,立马把周满的照片印出来,下面是周满所有的考试经历,反正学校能贴的地方都贴了。
</br> 这次,他们五中,终于扬眉吐气了。
</br> 去教育部开会的时候,看到一中和三中的校长,他都是目不斜视的走过去的。
</br> 末了,还贱嗖嗖的退回来两步,假装刚认出他们。
</br> “哎呀,你说,我这也没想到,这周满同学的成绩能有这么好,这我们学校还是头一回出状元呢,这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br> 一中校长哼了一声,“一回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br> 三中校长倒是不怎么气,毕竟上一届的文科状元在他们学校,只是笑着和五中校长打招呼。
</br> 至于一中校长的话,也没人放在心上,毕竟高考才放开不久,上回本省的文理科状元分别在一中和三中。
</br> 这高考是长远之事,以后恐怕就是竞争关系了,但是这表面功夫,肯定还是要做的,掐架这种事情,不适合他们做。
</br> 不过五中出了个周满,以后他们的生源肯定也不会差的。
</br> 第一百二十六章
</br> 这个暑假对于冯桂英来说, 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忙的不得了,只觉得一眨眼暑假就过去了。
</br> 周满已经收拾行李准备去京市了。
</br> 周建国和冯桂英两个人特地请了假把她送过去, 打包行李的时候,几乎把家当都给收拾上了。
</br> “爸妈, 你们冷静一点, 我是去上学, 又不是搬家,这些锅碗瓢盆的,就不用带了。”
</br> “那要是学校做的饭不好吃, 你还能自己做点吃的。”
</br> “妈,就大姐那手艺,还不如吃食堂呢。”周良忍不住嚷嚷开了。
</br> 周满:“……”
</br> 最后好歹锅碗瓢盆是不用带了,冯桂英同志又把家里准备的腊鸡腊鸭给塞进了包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