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154节
</br> 四人从角落里的座位起身,上前给王尚书见礼。
</br> 王尚书接着赞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不到你们四人如此年轻,便已有这般才学。说来放榜前,我看人拆掉糊名的时候也是颇为讶异,你们四人居然是出自同一府,之前互相可认识?”
</br> 他说话的时候看的是站在梅若初身边的穆二胖,显然几人之中他显得稚气未脱,年龄最小,也最无可能敢在这样的场合下说假话。
</br> 别看他老人家一直在笑,但目光之锐利,堪称穆二胖生平仅见。
</br> 在这样的目光下,任何伪装和谎言都会被轻易拆穿。
</br> 但好在穆二胖根本没有准备弄虚作假,这也是昨日书院上下共同商量的结果——因为很多事情与其等着有心人去查证,而后大做文章,让舆论发酵,不如就在场合上大大方方地自己说了。
</br> 所以穆二胖作揖回话道:“回您的话,我们四人是认识的,因为我们不止出自同一府城,更是出自同一书院,后头一道进的府学,今遭结伴下场。而且本次乡试下场的也不止我们四人,书院里另还有两位同窗一并下场,也都榜上有名。”
</br> 这话一出,宴厅内陡然就是一静,而后立刻开始传出嗡嗡的议论声。
</br> “什么书院一口气考出六个举人,其中四个还包揽了前四名?”
</br> “未曾听过青州府有什么厉害的书院,而且即便是最负盛名的弘乐书院,也没有这般风光的时候吧!”
</br> 王尚书倒是并不算吃惊,显然他是早就查证过这些的,他笑着点点头,而后接着称得上和善的眼神在宴厅内逡巡了一圈,众人便立刻恢复了安静。
</br> 他接着询问:“师从何人?”
</br> 穆二胖报出了劳不语的名讳。
</br> 王尚书笑着摇头道:“你们这先生,我倒是还有几分印象,早年也是个狂生。没想到经年之后,他能收敛性情,教出你们这样的学生来。”
</br> 说着他又自顾自笑道,“我听闻前头有些人看放榜,看到你们籍贯靠得近,便已经猜测本场考试不公,此时更知道了你们出自同一书院,怕是想法更多了。”
</br> 说完,王尚书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让他们上前,依旧笑着询问他们是也不是?
</br> 穆二胖他们便立刻认出这些人就是昨日在榜前,叫嚣不公最厉害的那几人。
</br> 原说这次鹿鸣宴人数好像不对劲,原是王尚书把他们那群人也请了过来。
</br> 这后头上来的几人,别看他们昨儿个在人前义愤填膺,捕风捉影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真对上了一厅的举人,对上了王尚书和一众内外帘官,却都是吓得面色惨白,两股战战,身子打摆,无一人敢回王尚书的话。
</br> 王尚书也不追问他们,看向身边的一种官员道:“今日时辰还早,趁着开宴之前,咱们便让他们这些年轻后生展示一番可好?”
</br> 一众官员自然以王尚书马首是瞻,纷纷应好。
</br> “往年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出题,未免没得新意。今年就由你们自己来出题。”
</br> 王尚书说完,便有人拿来一个木箱和笔墨纸砚等东西。
</br> 笔墨纸砚分发到在场所有人,包括那一小群并未考上的秀才,众人即兴写题,不拘是文题还是诗题,随众人自己写,写好之后,自己晾干墨迹,对折起来,投于木箱之中。
</br> 最后王尚书点了那几个到了这会子还吓得不成的书生,让他们来负责抽题。
</br> 抽出来的题,他再随便从梅若初和穆二胖他们几人中指一个,让他们立刻成诗或者对答。
</br> 第一轮,王尚书还是按着名次指的,先指梅若初,再指穆二胖,最后是沈傲霜和卫奚。
</br> 后头就随性起来了,想指谁就指谁。
</br> 不过王尚书毕竟是看过他们卷子又在宴席前调查过了他们,所以这个‘随性’上,也很有分寸。像诗文题,他就不大会指给穆二胖,而是指给梅若初或者沈傲霜。
</br> 经义那些题则是指给穆二胖的多,而有些题目听着简单却暗含陷阱,需要答题之人心思缜密的,便指给卫奚。
</br> 一场问答,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木箱内的题目都消耗过半了,王尚书才喊了停。
</br> 到了这会儿,一宴厅的学子已经无人再敢质疑翠微众人的才学。
</br> 而穆二胖和梅若初他们虽然个个都口干舌燥,声音略带嘶哑,累的不轻,心里却也都感激着王尚书做了这样的安排,给了他们机会证明自己。
</br> 王尚书又是轻捋胡须,询问前头那几个未考中的秀才,“你们对本届乡试名次可还有异议?”
</br> 这些人忙道不敢,吓得厉害的更是腿脚发软,站都站不住了,又碍于是在人前,不好直接求饶。
</br> “别害怕,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王尚书像寻常人家的长辈一般先跟他们玩笑了一句,又鼓励道:“你们遇上事儿勤于思考,敢于发声,其实也是好事儿。但也要掌握分寸,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想来你们也是明白的。这次的事便算是到此为止了,但是往后……”
</br> 几人忙道不敢,今天衙门来人把他们请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快吓死了,方才在见识到梅若初他们的真才实学后,更是知道前头的猜想错误至极,惊惶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当等考校完了,王尚书便要动手发落他们了。
</br> 没想到王尚书非但没有责难,而只是鼓励他们,为他们的往后担忧。
</br> 他们又是惭愧又是感激,连忙纷纷拱手认错,表示再不会有下次了。
</br> 王尚书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接着笑道:“一桩误会而已,说开了也就过去了。你们既来了,便也跟其他举子一样入座,同吃这宴席。至于你们的餐食费,不好走公中的账,由我自己贴补进去,算是请你们吃的。你们敞开肚皮吃喝,一定给我吃回本,知道吗?等过几年下一届乡试,希望你们是以举人的身份来赴宴的。”
</br> 这话由老寿星似的王尚书嘴里说出来,格外的和蔼可亲,又满含鼓励和希冀。
</br> 几人脸上又是泪又是笑,宴厅内的气氛顿时松快起来。
</br> 翠微的众人在旁见了,纷纷忍不住在心理感叹道,夫子说的不错,王尚书确实手段了得,恩威并施之下,不止澄清了谣言,更是让这些编造谣言的书生对他心悦诚服,铭感五内。
</br> 想来将来若再有人说闲话,这些前头捕风捉影之人,反而会在辟谣第一线冲锋陷阵。
</br> 但这手段亦是光明磊落,让穆二胖他们也不由心生感激和敬佩。
</br> 第一百八十一章
</br> 这个插曲结束,开宴之前,王尚书又点了其他学子的名上前。
</br> 而后也不用再假借别人的手抽题,他自己抽了,一一询问。
</br> 回答的好的,自然能他一声称赞。
</br> 回答的不好的,他老人家也不见怪,稍加点拨,便能让对方如梦初醒,随后他再勉励一二,让其过后再多加思考。
</br> 中午之前,乡试考到前面十名的举人就都已经被抽查过了。
</br> 这些乡试中的佼佼者,前头看梅若初和穆二胖他们占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大出风头,虽知道是事出有因,亦知道此举能让人不再怀疑乡试的公平,但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因鹿鸣宴本来的流程中,他们这些人同样也是有表现机会的,为此他们前一日也做了好些准备。
</br> 但没想到王尚书连这方面都早就想到了,因此一上午过去,整个宴厅的学子就没有不对这位座师心生孺慕的。
</br> 开席之后,主副考官跟举子同坐一处,其他官员另设席面。
</br> 举人的座次就是按着成绩来的,考的越好,自然能离考官越近,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亦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br> 当然主考官也有权利可以调换举子的座次,把赏识的举子往自己跟前调一调。
</br> 王尚书也没点别人,点了崔斐往跟前坐,笑道:“你们这些后生呐,一个比一个文弱。功名虽重要,还能比你们的身体更重要?这个后生就很合我眼缘,一看就很有福相。”
</br> 崔斐现在的身材虽然不至于让他自卑了,但素来也不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
</br> 偏白白胖胖的王尚书还就喜欢同样白白胖胖的小辈。
</br> 崔斐精神一振,上了前坐定,王尚书又问他乡试多少名?
</br> 显然王尚书觉着很有福相的崔斐,虽然不在前十之列,名次应也不会差。
</br> 崔斐虽有些赧然,但还是大大方方地报上了自己的名次。
</br> 王尚书略带些惊讶地道:“原是你啊。”
</br> 说着又把崔斐在乡试中写的那首诗念了一遍,最后点评道:“你其他题目答的尚可,就是这诗,有些矫揉了。正好你上前来坐,我跟你仔细说说。”
</br> 方才不少学子还有些眼热崔斐的际遇,觉得他不过是生的比常人壮实一些,就得了王尚书的另眼相看,现下只觉得庆幸——若是一边用饭一边还要被座师点评文章,即便王尚书这位座师格外和蔼,那这顿饭也觉得吃的没滋没味。
</br> 王尚书好笑地扫了这些人一眼,“莫觉得没点你们就是‘放过’你们了,宴席结束后,还未跟我说上话的,且得轮着到我跟前来报名讳呢!”
</br> 这话听着像是笑骂,其实也是在说其他人在宴后若想得他指点,同样是有机会的。
</br> 众人齐齐应是,王尚书又道:“瞧我这脑子,年纪大了是记不住事儿,你们书院六个人来的,如今五个都在我跟前,还有一个岂不是被落下了?那名举子也坐过来吧。”
</br> 卫恕考到第二十,座位本也不远,而且王尚书没让其他人迁就卫恕而挪位子,像家中长辈招呼晚辈一般,让翠微的几人把座位挪近了一些,给卫恕挪出空来。
</br> 看着他们亲热又熟稔地挨着坐在一处,王尚书笑看着他们,眼神却有些飘忽。
</br> 想来也是想起了年轻时,和同窗抵掌而谈的那段岁月。
</br> 王尚书回过神来后先动了筷,其他学子这才跟着纷纷起筷。
</br> 饭桌之上,并无人说话,安静的只能听到筷子和杯碟相碰的声音。
</br> 王尚书又让大家松快一些,“我年纪大了,就爱听热闹的声儿,你们就当照顾我,放开来交谈便是。”
</br> 在他的鼓励之下,众人这才真的松快开来,开始有轻微的交谈说话声。
</br> 见大伙儿都没那么拘束了,王尚书也捡了话来问梅若初:“我观你今日临场所作诗文,比乡试时写的还出色几分,可是乡试中太过紧张,影响了发挥?”
</br> 梅若初刚要放下筷子回话,王尚书摆了摆手,让他不用这么多礼,他便回答道:“回您的话,乡试中倒也不是紧张,就是因为……一些小问题。不敢污您的耳朵,总之学生往后会加倍努力。”
</br> 梅若初倒不是觉得连坐三场臭号这种事儿不光彩,而是饭桌上说这个,没得让人倒胃口。
</br> 但他说一半藏一半的,还真让王尚书好奇起来了。
</br>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的,到他这把年纪,有时候心性真跟小孩似的,见从梅若初嘴里问不出了,他转头看向沈傲霜。
</br> 沈傲霜依旧筷子不停,仿佛未有察觉。
</br> 他五感不如常人,是会发生这种情况的,穆二胖当然不能见着王尚书误会他,便主动揽下了答疑这差事,他也不具体说,毕竟说出来确实会如梅若初所想那般,影响大家的胃口,便只是蹙着眉,然后用手在鼻前轻轻扇风。
</br> 王尚书这把年纪的人精子,早年自己又也是一路科考上去的,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又微微挑眉,用眼神询问有几场?
</br> 穆二胖又比了个‘三’。
</br> 这种际遇堪称凄惨,当在这种际遇之下,梅若初仍然考上了解元,就显得他本人的才学越发高了。
</br> 王尚书脸上的胖肉抖动了一下,他老人家非常又是想笑又是同情,最后安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年轻时经历一点磨难,对往后的成长亦有帮助。”
</br> 梅若初自然应是。
</br> 问完了这个,他又问卫奚和卫恕,“你们的模样足有七八分像,只是你这经魁比你兄长也瘦弱太多了,脸色看着也不大好,前头我说给众人要仔细身体的话,你要放在心里,知道吗?”
</br> 卫奚也应是,“学生已经吃过这方面的苦头,本场乡试差点就……往后一定牢记您的教诲。”
</br> 这四人里居然有一个连坐三场臭号,一个身体孱弱、差点坚持不下来,这书院的学生怎么既优秀又多病多灾的?
</br> 王尚书这般想着,又以眼神询问穆二胖。
</br>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乡试过程中出什么问题没有?
</br> 穆二胖是真没有,但王尚书现在似乎喜欢上跟他眼神交流了,就那么笑眯眯地看着他。
</br> 穆二胖想了半晌道:“学生一切尚好,没有遇上旁的事儿,只是阅历浅,读书时间短,想题的速度比不上书院里其他同窗,差点误了交卷的时间。”
</br> 王尚书理解地点点头,“你看着年岁就比他们小,能考中亚元已是非常不容易。毕竟你比他们还少学了好几年呢。往后只要像从前一般刻苦,早晚会把这种差距给补上。”
</br> 穆二胖应是,沈傲霜突然开口道:“不是好几年,是差了将近十年,寒山是十岁上才在自家书院开蒙的,考到如今,只用了五年。”
</br> 王尚书虽然为人和气,但一众举子还是敬重和畏惧他居多,未曾有人敢在他未示意之前,主动说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