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真夫妻 > 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176节
</br> 方海最近也在为两个外甥想办法,不过一时半会没有合适的。但是妹夫陈辉明倾向于等他毕业,工作落实后孩子的户口可以随迁到单位。
</br> 这样可以少欠一个大人情。
</br> 人多工作少,摆小摊的人也多起来,买的都是些自己家做的东西。
</br> 纠察队的人还是管的,不过他们来小贩就跑,都顾不上客人。
</br> 方海本来是拿起一个鞋垫子想比划一下大小,腰才半弯,人家已经把放鞋垫的布卷起来,扛着跑了。
</br> 人跑远,纠察队才到。
</br> 以前是军管一切,纠察队、民兵连、派出所、各单位保卫科都是落在部队下面的,这几年渐渐分开,尤其是市里的公安、派出所重新整合,属于组织上大调整。
</br> 这些,本来方海都是不知道的,他最近也是报纸看得多,看到什么就忍不住分析。
</br> 像现在,他心里“啧啧”两声,就这些人,落在部队名下都嫌磕碜,七八个追一个,愣是没追上。
</br> 还好意思骂说:“娘的,怎么跑这么快。”
</br> 执行任务,要是都像这样,方海早八百年回家养猪。
</br> 他之所以还站着,是因为鞋垫还没付钱,有些不知所措。
</br> 纠察队的人当然也注意到他,说:“你,手上的东西要清缴。”
</br> 对于这种私人买卖行为,只要当场被逮住,卖家是没收加罚款,买家是没收。这是早几年的规矩,方海还是懂的,虽然不大喜欢这个语气,到底没说什么交出去。
</br> 交出去又觉得不安,要是家里容易,谁敢冒险出来做这种事。
</br> 他反正今儿没事做,一家三个都去上学,索性又等一会。
</br> 纠察队的人走没多久,卖鞋垫的小贩又回来了,还认得他,说:“你咋不跑啊你,被收了吧?”
</br> 好好的一个鞋垫,钱还没收到,这下没了。
</br> 小贩自认倒霉。
</br> 方海蹲下来看,说:“刚刚那个多少钱?”
</br> 今儿是碰见有钱人啦,小贩高兴得不行,有钱人爱发善心嘛。他哪里知道,眼前人兜里就一块钱,问的时候都害怕付不起。
</br> 要说赵秀云平常对方海真的不抠,每个月工资都是他自己去领,想给自己留多少留多少。
</br> 但他对自己挺抠门,兜里最多揣一块钱,还怕人家跟他借。
</br> 好战友,人家有时候借个一块两块的,大老爷们抹不开脸去要,为这夫妻俩还闹过架,主要是媳妇指着他骂,后来他脸皮厚一点,不管谁来都口袋一摊,说:“家里管得紧,没钱啊。”
</br> 他这么说,家属院里人人都知道赵副师是“妻管严”,还有人给赵秀云上课的,让她多给男人点钱。
</br> 是方海自己不要,碰上这种时候就心虚,心想出门的时候怎么没把那张大团结带上,后悔得不行。
</br> 不过面上看出来,幸好人家就收他八毛钱。
</br> 找回两毛钱,转身又买麦芽糖,从大块糖上面凿下来的小块,自己丢一块进嘴里,真是甜啊。
</br> 然后捏着油纸包回家。
</br> 到家就干活,什么扫地拖地,等孩子回来再带她们去吃饭。
</br> 苗苗放学早,先到家。
</br> 她在门口跟王雪说“再见”,方海摸摸女儿的脑门,说:“怎么都是汗?”
</br> 这才五月的天气,热成这样吗。
</br> 苗苗没带手帕出门,满屋子找,说:“跳皮筋啦。”
</br> 新鲜,方海又问:“跟谁跳的啊?”
</br> “王雪、若云、福子。”
</br> 这就四个人了。
</br> 苗苗有时候跳皮筋,是为原来的两个朋友凑数,毕竟两个撑绳子一个跳,这游戏要三个人才能玩起来,她常常是不跳的,最多撑绳子。
</br> 这都够数,怎么还有她的份。
</br> 方海觉得更加奇怪,追问道:“今天怎么想跳啦?”
</br> 苗苗一点都不想跳,但她是个心肠很软的小孩,她内心觉得王雪有点可怜,因为她一直很想跳皮筋,但是没人跟她玩。既然是这样,人家希望她能跳,她就很难拒绝。
</br> 毕竟若云她们好像也不大喜欢王雪,没有苗苗带着根本不带她玩。
</br> 这么长的一段话,苗苗在心里说完了,只回答爸爸一句说:“王雪想跳。”
</br> 方海自动理解为是新任好朋友想跳她就跳,把这段友谊上升到新高度。
</br> 禾儿中午本来都在学校吃饭,省得来回跑费功夫,不过爸爸带着吃好吃的就另当别论,还死拽着高明回家。
</br> 高明年纪渐大,越来越不爱给对他好的人添麻烦,有点谨小慎微。
</br> 方海心里也知道,到底是别人家的孩子,再亲近也隔一层,说:“行,都回来就吃饭去吧。”
</br> 要是他做饭,别说孩子,自己都不大愿意吃。
</br> 下馆子的话当然全吃肉,高明最近在长个子,吃一碗饭就不动。
</br> 禾儿有点闹脾气,说:“再吃一碗。”
</br> 一碗饭要粮票又要钱,高明有点不愿意,说:“我吃饱了。”
</br> 其实他俩往常最要好,从不拌嘴,据方海观察,是因为高明很少反驳禾儿的话,当然就吵不起来。现在也不到该吵架的地步,但禾儿还是发大脾气,说:“那就饿死你。”
</br> 说完自己吃饭,吃完急着去上课,跟爸爸说一声就走,高明只能在后面追。
</br> 方海都没看懂,孩子的事他常常是看不懂的,晚上跟媳妇说:“怎么回事,吵架了啊?”
</br> 赵秀云也忙,掐指算说:“不知道啊,我很久没见高明,小一个月没来过吧。”
</br> 为什么没来她也知道,还是怕添麻烦,像小麦他们也是不太来的,只有王月婷常来吃饭,她来得最理直气壮,她妈、她哥常送东西过来。
</br> 小孩子的事,赵秀云多半是不大管的,尤其禾儿现在越来越有主意。她去问,人家也不说,秘密愈发多。
</br> 长大是这样的,赵秀云说:“应该没什么,过两天就好了。”
</br> 她话是这样说,过后有天中午下课早,特意拐到十三中想去带孩子吃饭。
</br> 别看是中学生,早上四节课,中午得十二点才放学,比大学生不遑多让。
</br> 赵秀云到的时候还不到点,在铁门处张望,门卫跟她瞎唠嗑,两人顺势聊起来。
</br> 再没人比整日坐校门口的人更知道这一亩三分地的事,门卫知道她家是姑娘,说:“你最近还是看着点,往前拐角那有伙小流氓,天天吹口哨。”
</br> 赵秀云对这种事历来忌讳,说:“不怕被派出所带走啊。”
</br> 流氓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br> 门卫见怪不怪,说:“回城人多,哪里管得上,不瞒你说,以前三年五年不见大案子,是连小偷小摸都少。就现在啊,一个月能有仨,你去派出所看看,哪还有人顾得上这些口花花。”
</br> 各单位保卫科的人,其实都隶属于公安部门,一个系统里的,说话最准。
</br> 赵秀云其实也觉得现在街上无业的年轻人比以前多,但她多是在学校,氛围和外面又不一样,一大片的好学、积极、向上,好像把她那些歪来拐去的小心思都洗涤没了。
</br> 现在又捡起来,笑着说:“谢谢大爷,我会注意的。”
</br> 也是赶上,她正好多打听几句,放学铃响才进去找孩子。
</br> 禾儿念初一二班,隔壁就是一班,一面墙是共用的,老师都在拖课,孩子紧紧盯着黑板看。
</br> 赵秀云跟着听一会,觉得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讲得不错。
</br> 尤其是英语,是位四十几岁的老教师,今年刚从干校回来,人很有上课的热情。
</br> 这是一门新学科,七七年高考还不考,七八年要考。
</br> 赵秀云会俄语,英语也是才刚开始学,最近每天和孩子一起背单词,她在语言学习上自有天赋,人家想也想不明白的语法到她这一点就透,同学们都说她该报外语学院。
</br> 热情的英语老师刚说下课,学生就跑个精光。
</br> 禾儿走出来看到妈妈,心里还是高兴的。
</br> 赵秀云摸摸女儿的头,说:“再等等高明吧。”
</br> 王月婷中午是一定要回家吃饭的,不然她哥哥会找。
</br> 谁知禾儿脸拉下来,说:“不等他,他才不跟我吃饭。”
</br> 看来这次是吵得不轻,赵秀云在心里悄悄摇头。
</br> 第165章 长大
</br> 第二更
</br> 禾儿和高明这次闹别扭, 其实问题就出在吃饭上。
</br> 以前两个人都住宿,是三顿饭一起吃, 现在禾儿走读,只有午饭在学校吃。
</br> 高明改成早晚两顿饭跟舍友一起吃,接触得多就亲近,赵秀云其实也一直觉得他该跟同龄的男孩子多玩,知道以后还觉得挺好的。
</br> 但她没养过男孩子,不知道高明的舍友都是些十三四岁的,这个年纪, 对女孩子有一种朦胧感,反过来, 女孩子对男孩子也是。
</br> 老师排座位都不像小学一样男女一块坐。
</br> 像高明这样天天跟小姑娘凑一块的几乎没有,舍友们纷纷调侃他是禾儿的“童养夫”。
</br> 上学期也有人说,不过他在宿舍少, 没怎么听过。
</br> 有的话,听得多总会变奇怪,更何况是那些屡屡扫过他们身上的眼神。
</br> 高明在人堆里不显眼,也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关注, 总觉得别扭。
</br> 有两次禾儿叫他吃饭,他都不太想去,最后虽然是去,也有些不情不愿的样子。
</br> 简直是岂有此理, 大家是好朋友, 你居然这样。
</br> 禾儿最近从妹妹身上学到,好朋友也会变得不好的,她看高明跟男同学勾肩搭背就特别不高兴,跟王月婷说过好几次。
</br> 王月婷也同仇敌忾, 两个小姑娘故意凑一块说话,三人小团分成两边。
</br> 背后的缘由,赵秀云其实也不大明白,只是听禾儿愤怒地说:“我刚刚第二节 去问他,他说要跟同学一起吃。”
</br> 一种饺子最少要点二两,那她一个人怎么又吃虾仁的,又吃大白菜的。她也不是没试过叫别人一起,可惜她要好的同学都比较囊中羞涩,舍不得花这个钱。
</br> 反正现在有妈妈,禾儿已经不稀罕了,说:“妈妈我们走,我们也不跟他吃。”</p>